重生炼丹师吧 关注:11,395贴子:137,042

回复:《清和》by来自远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8标签


183楼2014-06-02 15:56
回复
    容不得朱高炽多想,城下的南军已开始在九门外建造堡垒,架设火炮,推出撞击城门使用的木车,五十万大军分别列阵,在各军将官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次进攻。
    火炮轰鸣,巨大的铁球纷纷砸落,有的甚至飞过城投,坠入城中,但凡被铁球扫过的守军,非死即伤。
    比起李景隆大军使用的火炮数量和威力,朱棣在真定城外的炮轰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得一提。
    说白了,燕军的火炮大都是私造,属于小作坊敲打出来的三无产品。朝廷军队使用的火器才是正规兵-工厂生产制造,有质量保证。
    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想用火炮对轰?根本做不到。
    城墙上很快被砸出了无数的坑洼,铁球在城头滚动,木造的敌楼燃起了大火,风助火势,似为攻城军队指出了进攻的方向。
    无数的云梯被架在城墙之上,攻城的南军在进攻的鼓声中,一波紧接着一波的往城墙上爬。
    从天空俯瞰,北平城似要被人海淹没。
    城头的守军也不甘示弱,接连推下檑木巨石,藏兵洞中的守军豁出去扑到云梯上,拉着梯子上的南军一起摔成肉泥。
    惨叫声转瞬即逝,鲜血成为了死亡最好的点缀。
    战鼓一声急似一声,震天的喊杀声中,南军推着攻城车,一下又一下的-撞-击-着城门。
    城门发出沉闷的轰鸣,土石从城墙掉落,伴随着城头落下的箭雨,不断有南军倒下,或许已经停止了呼吸,或许仍在生死线上挣扎,没人在乎。
    战争中,死去的士兵永远只是统帅案头一个冰冷数字。
    李景隆需要的是不停进攻,直到攻下眼前的城池,哪怕将五十万大军全部葬送也在所不惜。
    朱高炽必须守住城池,不只为了父王的嘱托,更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活下去。
    南军战败,还可以后退再战。
    北平失守,城中的所有人都没有退路。
    当眼前的一切都被鲜血染红,年轻的朱高炽反倒不再紧张。
    他甚至亲手杀死了一名攀上城头的南军,刀剑-刺-入人体的声音,鲜血溅在脸上的温热,让他的情绪开始沸腾。
    朱高炽的表情变了,似乎明白祖父和父亲口中的战场到底代表着什么,面对着无尽的喊杀声和鲜红的血,他不能后退,不能胆怯。
    脚下是父亲交给他的城池,手中是足以取人性命的利器。
    他是朱高炽,是燕王世子,身上流着太-祖高皇帝的血!
    箭只的破空陡然响起,竟是身披铠甲的燕王妃将城头的南军一箭射落。
    看着站在身边的母妃,看着在周围拼杀的士兵,这一刻,朱高炽胸中涌起了无限的勇气。
    他能守住北平,一定能!
    城下,李景隆大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李景隆的大纛立起,彻底激发了南军的士气。
    就在双方交战最激烈的时候,几个身着棉衣的百姓被押到李景隆面前,不待亲兵叱喝,其中一名被乱箭射伤的中年人突然挣扎着跪在地上,开口说道:“我等痛恨燕逆久矣,冒死前来是有要事禀报。”
    这个中年人正是杜奇的父亲。杜奇被燕王杀死,家人却逃过一劫。听闻朝廷大军到来的消息,杜父老泪纵横,唯一的期望就是大军破城,将燕王一家擒杀,以慰儿子在天之灵。
    恰逢孟清海前来,托言身为杜奇同窗,理应对其家人照顾一二。言语间慨叹杜奇死得冤枉,直言燕王听不进劝谏,滥杀无辜,是自取灭亡之举。不经意提及同里的几名巡检被调去守丽正门,可见城内的守军人数捉襟见肘,此战朝廷必胜无疑。
    听闻此言,杜父脑中灵光一闪,“朝廷大军将到,若能助大军些许,也是为我儿报仇了!”
    想到这里,再顾不得其他,起身便要去给朝廷大军报信。
    乱军之中生死难料,被当成奸细杀了也有可能。但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只要能为儿子报仇,一切都值得!
    只是家中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该如何安置?
    视线落在孟清海身上,此子能冒险前来探望,必定是忠义之人,值得托付。
    听到杜父的打算,孟清海连忙劝道:“杜伯父,万万不可!”
    “我意已决!”
    杜父一躬到地,言道,若能为儿子报得大仇,后侥幸存活,必将重谢。
    孟清海满脸焦急之色,做势阻拦却没拦住,杜父毅然决然的走出了家门。
    杜父没有回头,自然也不知道,在他身后的孟清海,口中不停发出焦急的呼声,脸上却露出了得逞的笑容。
    此行计划已久,说出巡检之事也非偶然。
    燕王起兵造反,朝廷派来大军,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一旦燕王造反不成,朝廷追究下来,十二郎一家必死,孟重九也逃脱不开,族人不论,有了杜家人,保住自己一家性命应无大碍。
    若是朝廷输了,燕王追究的话……孟清海转过身,好言相慰杜父的妻子和两个幼子,眼中闪过一抹晦暗。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真到了那一步也怪不得他。
    说不准,杜家人还会成为他晋身的台阶。
    李景隆对杜父口中的情报半信半疑,但战况已陷入胶着,无论真假都要试一试,即便不成,也不过是损失些兵卒。


    185楼2014-06-02 15:59
    回复
      59标签


      187楼2014-06-02 16:02
      回复
        第六十章
        孟清和同沈瑄一起到了大宁郊外,见沈瑄有条不紊的布置设伏地点,安排进攻口令,再看燕军士卒凶狠的表情和摩拳擦掌的样子,完全可以预期,除非宁王不出城,否则绝对是有去无回。
        遇上燕王这样的,就算是宁王,也注定要悲剧。
        大宁城中,宁王尚且不知自己正被一群穷凶极恶的绑架分子盯上了,他拿着修改好的奏疏,再次去见朱棣。
        之前两次都被朱棣以醉酒蒙混过去,这次说什么也不行。
        事情可一可二,不能再三再四。
        宁王没兴趣再同燕王玩摔跤游戏,下定决心,如果燕王继续耍赖,就别怪他不顾念兄弟情分了。
        不把朱棣捆起来送去南京,也要给他一点教训,真当自己看不出他在演戏?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宁王已然处于随时爆发的状态。
        出乎预料,见到气势汹汹的朱权,朱棣竟然没同往日一般醉醺醺的扑上来大吐苦水,反而衣衫整齐,满面清爽的对兄弟道歉,说自己这段时日着实是心里太过苦闷又无处发泄,到了兄弟这里,不免放松了心情,才有失态的举动。希望宁王不要介意,他这里先给兄弟道歉了。
        宁王一时没反应过来,朱棣这又是唱的哪出戏?
        燕王刻意忽略了宁王的表情,看向他手中的奏疏,问道:“这个,可是贤弟写给朝廷的奏疏?”
        “正是。”
        不管燕王打的什么主意,正事才最重要。宁王暂时撇开心头的疑问,把奏疏递给燕王,见燕王身边没了时常跟着的两个人,下意识问了一句。
        “为兄令他们出城了。”燕王说道,“为兄在城内,时日久了,城外的军营总要做一下安排。”
        宁王点头,没有继续再问,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是他想多了?
        事实证明,宁王对危险的预感相当敏锐,可当他意识到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作戏总要做全套,明知这份奏疏没有送往南京的机会,朱棣还是认认真真的读完了每一个字,然后再次向宁王道谢。
        “为兄当真不知说什么才好!”
        “兄长不必说了,这都是小弟应该做的。”
        奏疏的问题解决,宁王斟酌如何开口请燕王走人。不想燕王今日格外的识相,不等宁王出声就主动告辞。
        “叨扰这些时日,为兄也该离开了。家里不太平啊,总要回去。”
        燕王口中的不太平指的是什么,宁王十分清楚。
        朝廷五十万大军围困北平城不是秘密,宁王听到风声,北平城差点在夜间被攻破,不知什么原因,几乎打进城内的南军又被守军给打了回去。
        之后朝廷大军一直驻扎在城外,既不撤走也不攻城,与城内守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未曾亲眼目睹实际情况,宁王实在猜不出李景隆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不成要围困北平,等到城内弹尽粮绝再做打算?
        真这么干可就是傻冒烟了。北平又不是真成了孤城,李景隆没脑子,他手下的将领总不会集体变白痴吧?
        等到燕王回师增援,朝廷军队怕是要遇上麻烦。
        两败俱伤?对自己而言,这未必是坏事。
        宁王看着一脸诚恳同自己道别的燕王,心下打起了算盘。
        “为兄明日就启程,贤弟诸事繁忙,就不必送我了。”
        燕王要宁王出城相送,宁王或许还会犹豫,主动要求身为主人的朱权不必出城,宁王却不能顺势点头。
        兄弟来投奔,大忙没帮上,小忙是不是能帮成也未可知。结果兄弟要走了,送都不送一下,太说不过去,传出去也不好听。
        想到这里,宁王忙道:“兄长这话太见外,小弟一定要出城相送。”
        燕王说不必,贤弟还是留在城中,哥哥了解你的难处。
        宁王一个劲的摇头,送,必须送,还要一直送到郊外!
        燕王满面感慨,一把握住宁王的手,“好兄弟!”
        宁王眼圈发红,“奏疏送到南京,朝廷不知是否能赦免兄长,小弟心中着实是……唉!”
        意到深处不必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兄弟俩再次抱头痛哭。
        一个边哭边想着,装了这么长时间忧郁,总算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另一个也是边哭边打算盘,忍了这么多天,终于不用继续忍下去了。
        翌日,大宁城外落下一场大雪。
        冷风卷着雪花,天地间变得一片银白。
        大宁郊外,孟清和加了一件棉衣,还是冻得手脚冰凉,脸都有些僵硬。
        小冰河时期的威力果然惊人,还没到最严重的时段,天气就冷成这样,再过几十年,北方酷寒,南方雨水不绝,全国水涝旱灾频繁,再加上频发的地震,偌大的国家又该是何种景象?
        打了个喷嚏,孟十二郎揉了揉鼻子,坚定了决心,无论如何,必须让郑和的船队去一趟美洲,把土豆地瓜带回来。大不了冒一下险,想办法使永乐帝相信建文帝跑出海了。反正历史上早有说法,郑和七下西洋,前边六次都是为了寻找在皇宫大火中生死不明的建文帝。
        一阵冷风吹过,孟清和用力拍了几下脸,手拢在嘴边,呼出的热气也没能让冰冷的手指感觉好点。
        目标怎么还不出现?继续守在这里,等不到宁王,自己可是要冻僵了。
        正想着,一件大氅突然罩在身上,人体的温度带着熟悉的冷香,从背后拢住了他。
        侧过头,惊讶的动了动嘴唇,“沈指挥?”


        188楼2014-06-02 16:04
        回复
          60标签


          191楼2014-06-02 16:10
          回复
            一次偶然,陈晖派出的几股小队骑兵发现前方不远处有大量的马蹄印,虽然被大雪掩盖不少,仍能辨别出是沿孤山方向而去。
            “必定是燕逆!”
            陈晖当即下令召回其他寻人的队伍,全军整队,以小队前锋跟踪燕军,自己亲率大部在后方压阵。
            前锋出发时,陈都督再三叮嘱,一定要同燕王的军队保持安全距离,轻易不要被对方发现。若是被发现踪迹也不要想着效忠朝廷,为皇帝光荣,应保存有生力量,避其锋锐,回来报信要紧。
            下属们十分不解,被发现就跑?那还打什么仗。
            陈都督拂过颌下长髯,“待吾寻得燕逆大营所在,一举歼之!”
            “都督高见!”
            在部将们的心目中,陈都督的形象瞬间-拔-高了一截。
            原来都督不只善战,还很善谋!
            绝对的文武双全!
            被部下敬佩的眼神包围,陈都督默默转过头,无语的望向天空。
            本以为带队沿着滦河溜达一圈,等燕王回到北平的消息传来,就算完成任务,主帅也说不出什么。现在,这条路明显被堵死了。
            自己到底是撞了大运还是倒了大霉,这么无头苍蝇似的找人,还能发现燕王的大军!
            河岸边的燕军比陈晖设想中的更加不好对付,很快就发现自己被某支队伍跟上了。
            燕王不动声色,派人秘密盯着,当前要事还是渡河。
            孟清和走到河边,看着河水中的浮冰,伸手接住几片飘落的雪花,心头一动,走到沈瑄身后,拉了一下沈瑄的大氅,低声道:“指挥,卑职有话要说。”
            沈瑄侧身,靠近了些,“说。”
            “禀指挥,连日大雪,河内已经结冰。若今夜大雪不停,河冰应结得更厚。此处靠近孤山,可砍木结成木筏,或制作爬犁……”
            爬犁是北方人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有冰有雪就能行走,人和动物都能牵引。
            沈瑄听得认真,孟清和继续说道:“河中有冰,若担心不能撑过大军全部过河,可使人先过对岸结好绳索,便是不慎跌进水中,抓紧绳索和木头,也能施救。”
            万一出了意外,最可能损失的只有粮秣火炮,只要人还在,这些都不是问题。
            “指挥,你看此计可行?”
            “可行。”沈瑄点头,黑色眼眸微凝,突然问道,“为何不直接禀报王爷?”
            孟清和被问住了,眼睛眨了眨,睫毛上凝结了点点冰霜。他想出主意,下意识的就找上了沈瑄,其他的想都没想。
            “没想到?”
            “恩。”
            孟十二郎回答得老实。
            沈瑄柔和了表情,有些凉的大手擦过孟清和的脸侧,将他身上的斗篷紧了紧,“你的家人可在北平?”
            “啊?”孟清和不解,不是献计过河吗?怎么说到他的家人了?
            “不在?”
            “回指挥,卑职家在北平郊外。”
            “哦。”沈瑄收回手,“回北平后,吾-欲-上门拜访。”
            话落,沈瑄转身朝不远处的燕王走去。
            孟清和站在原地,生平第一次脑袋转不过来弯。
            沈指挥要去他家?
            爱护下属还是另有他意?
            “孟佥事,”郑亨走过来,开口问道,“沈指挥可是想出了办法?”
            孟清和收拢心思,僵硬的扯了扯嘴角,“回郑副将,应该是。”
            他在燕军中已经够醒目了,身为一个佥事,却奉命出入王帐,多少人看他眼红。就算主意是他想出来的,摸不清郑亨的意思,也用不着刻意解释分辨,低调点好。
            郑亨没有继续追问,反而话题一转,“连日行军不得歇息,孟佥事可要注意身体。”
            “多谢。”
            不管是单纯的善意还是其他,孟清和都抱以微笑。
            伸手不打笑脸人,笑一笑总没错。
            郑亨看着微笑中的孟清和,莫名的想起了戍卫边塞时经常见到的草原狐狸。个头不大,吃得好了,皮毛会变得油光水滑,样子分外的漂亮,见着心喜,却着实的不好抓。
            摇摇头,怎么会想到这个。
            两人说话时,沈瑄已将孟清和的计策报知燕王。燕王当即做出决定,今晚便在附近扎营,派人砍伐树木,结成绳索,明日大军渡河。


            194楼2014-06-04 12:41
            回复
              61标签


              196楼2014-06-04 12:44
              回复
                62标签


                200楼2014-06-05 14:47
                回复
                  “孤本请示父王,欲-将孟佥事调回孤的身边。父王却说孟佥事大才,将在军中听用。孤不舍也无法,但在大军未出征时,孟佥事仍担保卫王府之责,可在孤身边听用。”
                  想起朱高炽的这番话,孟清和收拾包袱的动作慢了下来。
                  世子党?
                  现在就贴上这个标签可不是件好事。
                  叹息一声,罢了,想再多也没用,归根结底,自己仍是个小人物。好不容易被批了探亲假,早点动身为好。迟了,说不准又会出什么意外。
                  孟清和点清带回家的钱钞,收好给两个侄女的坠子和发绳,再将燕王赏赐的布匹带上,恩,差不多了。
                  走出房门,外边已经候着四个护卫他的边军。
                  孟十二郎已是四品武官,回家探亲一次,这点排场还是有的。
                  回家之前,他派人知会了孟虎孟清江两人,也托沈指挥给徐忠递了话,都是开平卫出来的,希望徐指挥能行个方便,让两人同孟清和一同回家探亲。
                  近日没有大的战事,除了紧要之地,燕军不需时刻戒备。徐忠干脆将孟虎和孟清江调入燕山后卫,隶于孟清和麾下,也算是个不小的人情。
                  一个小旗和一个总旗,调动只需改个名册,根本不用费多少力气。
                  得知能够回家一趟,孟虎很激动,也是大包小裹的带着。孟清江的表现却有点冷淡,孟清和没多说,只劝他,“总要给族中老人拜个年,问声好。”
                  孟清和一行人尚未走出王府,迎面遇上了沈瑄。
                  绯红的官服,黑色的乌纱,腰束金带,悬双云龙双虎符金牌,另佩一柄鲨鱼鞘长刀。
                  面如冠玉,目似点漆。
                  孟清和上前一步,“见过沈指挥。”
                  “恩。”沈瑄扫过孟清和及他身后几人,最终回到他的脸上,“可是要出行?”
                  “回指挥,世子已允了卑职回家探亲。”
                  “几日?”
                  “六日。”
                  沈瑄点头,继续道:“之前曾言到孟佥事家中拜访,便在今日,如何?”
                  孟清和愕然,他以为沈瑄不过是随口说说,听这口气,是真的要去?


                  203楼2014-06-05 14:53
                  回复
                    63标签


                    204楼2014-06-05 14:53
                    回复
                      64标签


                      208楼2014-06-06 18:20
                      回复
                        65标签


                        212楼2014-06-06 18:27
                        回复
                          66标签


                          217楼2014-06-08 12:38
                          回复
                            第六十七章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李景隆,没有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加合适。
                            李景隆的身材长相极似李文忠,国字脸,浓眉大眼,鼻子高挺,下巴方正,着绯红麒麟服,腰束花色玉带,不知底细的,初见其人,绝对会赞一声“好”。
                            世袭公爵,太子太师,几十万大军的主帅。
                            此时的李景隆,正面临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一段日子。
                            打不过燕王,又没法向皇帝交差,夹在这对叔侄之间,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在德州期间,李景隆始终愁眉不展,往日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人,此时也躲得远远的。
                            哪怕皇帝还没收回他的官印,朝廷下达的几道命令,也相当于狠狠扇了他的巴掌。只要有脑子,就能猜到曹国公现在的处境到底如何。
                            就是在这种情况,孟清和与杜平搭上了线,千方百计获得杜平的好感与信任,以此获得了面见李景隆的机会。
                            机会来之不易,若非用再立一功及与家人相见的诱饵钓住杜平,事情未必会如此顺利。
                            孟清和走进大帐,只匆匆扫了一眼,便跪地行礼。
                            “卑下参见总戎!”
                            头也不敢抬,面上诚惶诚恐,将一个底层小卒乍见主帅的激动与畏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心中却在腹诽,单看外表,没人会相信面前这位会有畏战逃跑的名声。更难以想象,这样正气凛然的外表之下竟然是一肚子草包。
                            这就是所谓的“样子货”?
                            李景隆手持公文,眼皮抬也不抬,像是懒得去看孟清和一眼。
                            随同进帐的杜平拱手说道:“总戎,此人有重要情报。”
                            “说。“
                            李景隆没叫起,孟清和只能继续跪着。
                            这算什么,发官威?对他一个小兵至于吗?
                            咬咬牙,跪就跪吧,一切为了靖难!
                            日后早晚能找补回来!
                            孟十二郎刻意压低了嗓子,缩起了肩膀,就差哆嗦几下以示被李总戎的霸气震慑。
                            多次观摩历史名人专场,演技必须大幅度飙升。
                            “回、回总戎,卑下逃跑时……”
                            “恩?”
                            李景隆目光扫过,像是带着刀子,孟十二郎立刻意识到用词不对,马上改口。
                            “卑下与同袍撤退途中,见到两支燕逆的军队在大同方向厮杀。”
                            两支燕逆的军队?
                            李景隆神色终于有了变化,“你可看清楚了?”
                            “回总戎,卑下不敢说谎。”孟清和脸色煞白,好像正在回忆当时的情形,“他们身上的袢袄和卑下的不一样,口音也不同,都骑着战马,杀起来当真是吓人。断胳膊断腿不稀奇,卑下还见到掉了脑袋继续往前冲的,还有捂着肚子的……”
                            “别说了!”
                            李景隆脸色也白了,孟清和的话让他回忆起在北平城下的惨烈战斗,表情相当的难看。
                            正如朱棣所言,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整日捧着兵,以为战场就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这样的人率领几十万大军对抗、能征善战的边军,根本就是个笑话!
                            身为大军统帅,竟然被战场上的厮杀场面吓到,丢下军队连夜逃跑。
                            有这样一个没用的草包儿子,李文忠泉下有知,说不定会再气死一回。
                            大帐中,孟清和低着头,李景隆和杜平都白着脸,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景隆突然问道:“你之前是谁的麾下?”
                            身为南军,却是北方口音?
                            “回总戎,卑下祖籍河北,原是富峪卫守军,后随百户调入山东。之前随天军讨逆,在北平城外被逆贼所破,一路逃……撤退,才侥幸活得一命。得知总戎在德州练兵,卑下和活着的弟兄们千辛万苦才逃了过来……”
                            说着说着,孟清和就哭了起来,嗓门奇大,帐外都听得见。
                            “撤退的路上,卑下和弟兄们饿了啃树皮,渴了饮雪水,几场大雪下来,树皮都啃不动,还崩掉了门牙!”孟清和一边说一边掉眼泪,“卑下也曾是个壮实汉子,八块腹肌!可现在,大腿都没有原来的胳膊粗,怕是想娶媳妇都要被人嫌弃。卑下一路上都在发誓,与逆贼不共戴天!”


                            218楼2014-06-08 12:39
                            回复
                              “遵令!”
                              孟清和等人快马加鞭前往河间府,燕王朱棣正暴躁得想要砍人。
                              高巍虽被关押起来,暂时失去了自由,受到的待遇却相当不错。
                              一天三顿,顿顿有肉,点心同样不缺,加上缺少运动,短短几天就胖了不少。
                              只要稍微识时务一点,看清楚燕王的态度,就该偃旗息鼓老实呆着。
                              高巍偏不,燕王不见他,就每天写一封劝谏,摆事实讲道理,下定决心说服燕王罢兵。
                              “臣一心为国,殿下信臣言,按甲休兵,上表谢罪,质子入京,则天意顺,人心和,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
                              “执迷不悟,得胜,后世公论谓何!”
                              朱棣被气得七窍冒烟,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不怕死的。
                              默念几句,这人不能杀,杀了有会有大麻烦。
                              额头仍是暴起了青筋。
                              郑和见燕王脸色铁青的运气,小心的出了个主意,不如收了高巍的纸笔?没有作案工具,看他还怎么嘚瑟。
                              朱棣点头,可行。
                              于是,高巍暂居的厢房里连一片碎纸都见不着。
                              高老先生也有办法,不给他纸笔?没关系!扯下衣摆,咬破手指,血,更有诚意!
                              看着送到面前的血,朱棣深呼吸,再深呼吸,呼进一鼻子血腥味,忍无可忍了,就算背上骂名又如何?一定要砍死这老小子方能解他心头之恨!
                              这一次,连道衍和尚都拦不住了。
                              抱大腿?
                              谁敢?
                              朱棣提着刀,大踏步朝关押高巍的厢房冲了过去,眼见王府之内就要发生一场血案,郑和突然一路小跑,“王爷,奴婢有事禀报。”
                              听到此言,燕王脚步一顿,“何事?”
                              “回王爷,沈指挥派人来报告,杨同知和孟佥事已从德州返回,正从河间府出发,今日可到北平!”
                              片刻,刀子收了起来,燕王转身回了暖阁。
                              比起砍死高巍,消灭德州的几十万朝廷大军更加重要。


                              222楼2014-06-08 1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