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亮吧 关注:671贴子:40,585
  • 6回复贴,共1

【新闻报道】马瑞芳:与唐国强畅谈诸葛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4-13 20:04回复
    今天上网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很久以前保存的网页,是关于糖果亮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4-13 20:06
    回复
      几乎成了个书虫。我问他:很多人演过诸葛亮,各有各把握角度,你着重什么?唐国强说,他把握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轴心并“人化”、层次化诸葛亮,他受刘备之请出山,正如他说的“将军仁义布于四海”,占人和,不要怕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全世界的炎黄子孙能用的,为国为民,死而后已,是中华民族可贵的道德,就是要用诸葛亮极力弘扬这些。唐国强“人化”孔明,每场戏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细致的考虑。这倒颇像空城计,是艺术上弄险。首先诸葛亮的“上场风”。诸葛亮出场可以处理成陶渊明式,唐国强处理成怀才不遇式,诸葛亮席地和衣而卧,然后翻身成大字形,念诗:“……草堂春睡足”,起身,把手举起来向上指“窗外日迟迟!”袖子掉下,胳膊露出。这样处理是考虑诸葛亮出山时世人评价,曹操说:山野匹夫。就是要有些山野之气。怀才不遇,又非梧不栖、非主不依。出场说明诸葛亮思路:我已经养精蓄锐准备出山,但没有欣赏,有大才不能用,“窗外日迟迟”。让他有逸之处但有限,主要是年轻、怀才不遇、思维敏捷,带有孩子气。这样的出场和过去一些艺术家创造的仙风道骨不一样。最后他壮志未酬身先死,就成了前后呼应。唐国强这样处理是否符合作品原意,有某些根据。但和群众长期以来心目中的诸葛亮,尤其是马连良的仙风道骨有一定距离。马连良的表演突出的是小说里这句话“飘飘然神仙之人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4-13 20:07
      回复
        从早期诸葛亮到卧龙吊孝在“人化”上下功夫,更是一种冒险,唐国强因为已经有先拍的晚年诸葛亮垫底,就放松地把诸葛亮演成是“人”,打碎神的形象,往27岁的青年身上靠,卖关子让心高气傲的关羽讲地形,问“主公还有什么忧虑吗”拂袖而去,表现年轻气盛;周瑜让造箭,则伸出三个手指:只要三日,写军令状时更不提笔就写,而是拿了笔挑战性地看看周郎,看看鲁肃,再写,表现好胜而自负。诸葛亮和周瑜各为其主,荆州该赖就赖,该拖就拖。唐国强爱人看了三气周瑜后,说“诸葛亮够坏的”,唐国强认为这正说明效果对了。唐国强对舌战群儒表演是反客为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借鉴了评话描写,一进东吴重臣聚会处,手一掬,眼示意,来句:“失敬了!”不给东吴重臣一一作揖是为了表现诸葛亮年轻气盛,明明知道这帮人要刁难,斗不过他们甭想见到吴主,说明共同破曹。要用刀子嘴,把他们一个一个地砍倒!打哑了!诸葛亮到东吴是求救做说客,但越是来求救,越是不说求救的话,保持尊严,尤其开始,采用评话擦扇动作:往那一坐,你们不说话,我也不说,从宽袍大袖里掏出绸巾,轻擦扇子。然后才舌战群儒,直说到“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达到了反客为主的目的时,有意站在大厅正中讲这番话,让“君子之”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厅里!让主张投降的东吴群臣无地自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4-13 20:08
        回复
          很多代表认为卧龙吊孝最感人。我发言时说,用头撞棺“有点过了”,唐国强特地详说卧龙吊孝是如何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真乱假,以假乱真。开始是做假,但到后来,他感动了小乔,小乔的话又感动了他,真正感到“知我者公瑾也”,此时以头磕棺是真情流露,是诸葛亮情绪的发展,是最富激情的部分。从七星坛到五丈原禳星这个大跌宕是对诸葛亮人物层次化最主要的,诸葛亮从人定胜天,到不得不祈求上天。前期和后期的最大差别是,前期他大胆弄险,只身入吴,随时可以被害,但镇定地借风、借人、借物。借东风不是装神弄鬼,是鼓弄玄虚却胸有成竹,人定胜天,搭借风坛是为了金蝉脱壳。诸葛亮在那儿舞剑,却把一“邪溜”,看到赵云的船。到了五丈原,却不得不乞求上天,这是一种首尾合统,是反衬。五丈原禳星是拼力一博,诸葛亮早已处于一种悲凉气氛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诸葛亮心灰了一半。刘备彝陵地图一送,诸葛亮就叹:大汉气数已尽。他的延寿,不是为了延自己的寿而是为了延汉朝的寿。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4-13 20:08
          回复
            唐国强着力突出晚年诸葛亮的孤独、失落、衰老,设计了这样画面:六出祁山是以攻为守,进攻中已洋溢着死气和孤独感。已经没有三顾茅庐看地图的方式了,只能坐着看地图了。伐中原时一人出帐看着大旗“克复中原”祷告:先帝在天之灵,助亮一臂之力吧。尽力表现他的失望,孤独情绪。六出祁山拍了诸葛亮一个长长的影子,孤独的影子。用“手”来做文章:上表时,毕恭毕敬地写着,写着,突然,停下来,到灯下,从笔上拽出一根毛来。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增强诸葛亮的操劳。诸葛亮两个断弦情节为很多人称道,卧龙吊孝的断弦和空城计断弦,前者感人肺腑,后者动人心弦。唐国强谈起来兴致勃勃:吊孝加上抚琴,是说明孔明周郎二人各为其主而互相知心;两军对峙,诸葛亮镇定地弹琴,弹着弹着,弦一下子断了。这时,静场,只有旗子猎猎作响,突然,一匹战马嘶鸣,司马懿大悟:说有伏兵,撤!这时诸葛亮并非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怕,而是满身大汗湿透了衣服。诸葛亮之死的处理,很多学者都认为比小说要集中,唐国强说,他特别想用孔明归天来表现这位“千古凌霄一羽毛”的人物,让羽扇从孔明手中滑落,用高速拍摄的方法,先拍扇子落地,然后是夕阳,是风扫落叶,让人们在心中颤动着:他还能活吗?他还能活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4-13 20:09
            回复
              唐国强有很多体会,也有很多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电视缺少电影的细致,推敲不够。还有些演员精心设计的镜头剪掉了。我跟山东小老乡唐国强三小时长谈,几乎可以算看了场诸葛亮的专场演出。唐国强从对诸葛亮的演出准备说起,从如何设计卧龙出山到如何表演孔明归天,侃侃而谈,这内容已写进我在中国文化报的“人文风景线”专栏中。文章包容不下却又相当有趣者还有许多,比如:卧龙吊孝。唐国强说,卧龙吊孝,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真乱假,以假乱真。诸葛亮开始是演给大家看的,他把画周瑜的条屏打开,回忆周郎的功绩给大家看,讲着讲着,感动了小乔,也感动了自己,我建议导演加一个琴,因为诸葛亮和周瑜是知音,弹琴过程中,诸葛亮越来越感动,最后听小乔说,周瑜临终交待:继续与刘备联合且把权力交给了鲁子敬。这时诸葛亮真正感到,周瑜和自己虽然各为其主,但他真正是自己的知心!所以他说:“知我者,公瑾也”。以头磕棺,就不是表演给他人看,是真实感情流露,让戏剧达到了高潮,这是诸葛亮最富感情的部分,是他的情绪的自然发展。唐国强显然对这段表演很满意,但也有遗憾,本来已拍摄了这个镜头:孔明到灵堂时,凌统过来,举剑砍诸葛亮,赵云一拦,剑落地,诸葛亮把剑捡起来,交给程普,意思是:你要杀就杀吧!这些动作要用慢动作放,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识和真诚。可惜全部剪去了。还给剪去了的一段是:卧龙吊孝后隔一天才回去,后边原有一段曹操活动。现在这样一剪,吊孝和江边遇庞统紧连一起,卧龙情绪就不对头了,怎么刚刚那样悲痛,马上就谈笑风生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4-13 20: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