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铝电吧 关注:222贴子:5,122

回复:东岸绿荫少 杨柳更须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浮士德》是歌德晚年最成功的文学著作,耗费了他将近60年的心血,是其一生思想的总结和艺术探索的结晶,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称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
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他为了了解自我的秘密,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他渴望投身宇宙,承担世上的一切苦与乐。到了老年,他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阴暗的书斋形同地狱,把他与大自然隔离开。他诅咒这一切,为了摆脱这种欲求而不可得的苦痛,浮士德曾想到死,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求出路。复活节的钟声唤回了他生的意志。他返回书斋,翻译《圣经》,竟然与其中“泰初有道”的思想相抵触,这时,他从郊外带回的卷毛狗变为书生出现在他面前,原来它就是魔鬼梅非斯特的化身。
梅非斯特与浮士德飞出书斋,升入空中。浮士德的学者生活遂告结束。他们来到莱比锡的一家酒馆,一群大学生在那里狂饮作乐。浮士德讨厌这种荒唐生活。梅非斯特又把浮士德带到女巫的丹房,意欲用爱情生活来引诱他。浮士德喝了那里的魔汤,返老还意——恢复了情欲,浑身爱情之火激荡。浮士德与玛格丽特相爱后,导致了一连串悲剧的发生。
浮士德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成,涉及神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政治经济学,展现了浮士德不断超越自我的经历,以永不妥协的姿态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价值。
李斯特的代表作《浮士德交响曲》,三个乐章都是以歌德同名诗剧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即浮士德、玛格丽特、梅非斯特)的名字命题——李斯特称它们是三幅“性格画”。


55楼2017-07-04 20:59
回复
    《君主论》[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 潘汉典译 商务印书馆(权威全译本)2016年8月第一版 定价28元。
    本书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8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与《圣
    经》 《资本论》等一起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
    “马基雅维里主义”对世人来说,已成了乘戾无情、阴险残暴的同义词,马基雅维里本人也成了政治权术的化身。世上原本说有赤裸裸的功利权谋,所缺的只是赤裸裸地谈论它,揭示它。对马基雅维里我相当敬畏,而且我也相信,他写作时有可能抱着一颗虔敬之心。作为一介无职无权的企业员工,我觉得自己没必要在日常行事中向马基雅维里讨教真谛,但作为一种政治、军事或外交谋略,我觉得马基雅维里主义并不可怕。它只是把潜规则公开化了。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第十八章“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里写道:
    “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则属于野兽的。但是,因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因此,君主必须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
    他还写道:“君主既然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豺狼惊骇。”
    在马克思之前,还没有一个人像马基雅维里那样,对人类政治思想产生过如此在的影响,他被称为“政治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喜马拉雅网”有潘汉典译文的原声朗读(家常读书),在线播放,效果蛮好。


    56楼2017-07-11 20:09
    回复
      “读书是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插花地册子》所记录的,就是通过读书完成自我教育的实例。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 止庵著 新星出版社 2016年4月第一版 定价:45元 20万字
      止庵说:“我这个人活到现在,差不多只做过读书这一件事,如果这能算是一件事的话”。 “回顾平生,我在文、史、哲方面的一点知识,从学校教育中获益甚少,更多的还是自己东一本书西一本书读来的。说来未必是相关学科的书,也包括各种闲书如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在内。以此为基础,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对历史、社会、人生的看法,以及养成一应兴趣、爱好、品位等。将我具体的人生经验及见识与书上所讲的相对照,有如得到良师益友的点拨,人生不复暗自摸索,书也不白读了。假如当初我不读这些书,也许会成为另外一个人;正因为读了这些书,我才是现在这样的人。“
      《插花地册子》小标题:第一章小时读书 第二章创作生涯 第三章师友之间 第四章读小说一 第五章读小说二 第六章读诗 第七章读散文 第八章思想问题……
      止庵,他的经历很有意思。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历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医师。《健康报》电影录像部编辑,北京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工程师,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工程师。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止庵说:我觉得世上有两句话最危险,一是“想必如此“,一是“理所当然“。前者是将自己的前提加之于人,后者是将既定的前提和盘接受,都忽略了对具体事实的推究,也放弃了一已思考的权利。
      止庵,不仅谈了读书的体会,也推荐了一些好书。经验之谈,为我所用。


      57楼2017-07-17 19:46
      回复
        《凯南日记》是我2016年选购的最好书籍。
        乔治·凯南(1904——2005)美国著名外交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曾任美国驻苏联大使,对苏联遏制政策创始人。凯南的文笔甚好,两次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
        《凯南日记》冷战之父乔治·凯南88年日记首度公开。[美]乔治·凯南著 弗兰克·科斯蒂廖拉编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1月第1版 字数:607千字 定价:98元。
        1946年,远在苏联的凯南向华盛顿发出了他最著名的长电报。为了向当局说明美国即将面临的严峻形势,凯南用洋洋洒洒8000字,旁征博引,详细阐释了苏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反复强调苏联将是美国难以对付的劲敌。
        正是凯南提出了后来被称为“遏制政策”的对苏战略。这封电报此后刊登在著名的《外交》杂志上,文章署名“X先生”。文章发表后,首先在华盛顿引起轰动,继而震撼全国。凯南一夜之间成为外交界的明星,他后来写道:“因为我个人声名鹊起,因此我的观点也被广泛采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遏制理论都被视
        为华盛顿对莫斯科政策的依据。
        凯南是个心思很深的人,对政治事件大凡抱着悲观的态度。在国务院工作27年中,凯南几乎没有朋友,很少会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也从不会对自己身边的同事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然而无论如何,凯南作为一名外交政策分析家的天赋和创造力是毋庸置疑的。
        “一个孤独的二十世纪记录者,一部坦诚的美国生活史”


        59楼2017-07-25 19:04
        回复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著 王祖宁 刘寅龙译  重庆出版社 字数:603千 2010年11月 2012年1月第15次印刷
          朝鲜战争与中国人有特别的干系。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对外用兵,同时也是新中国首次与全球头号强国及其盟友的直接对抗,为一事件对中国当时与后来的内外政策和局势演变,对于中国国家领袖的战略思维,无疑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段历史,应该是读本书的最好理由。
          书中的几个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1.中国前线投入30万大军。
          2.原州之战,美国的大炮未间断地轰击了3个多小时(指挥员下令:继续开火,炮管融化了再说”),据估计,此次炮击导致5000名中国士兵死亡,还有数千人受伤。
          3.中国军队在中央走廊地区损失惨重,伤亡人数可能高达两万人。
          从书中看到,志愿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但志愿军战士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惨重的代价。
          ——“这场导常艰难,消耗极大,极度残酷的战争,终于以双方都不情愿的结果草草收场。”
          ——“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对他们来说,朝鲜战争代表的不仅是一场胜利,更重要的在于,它也是新中国的又一次解放,与长期受西方列强压迫的旧中国的彻底决裂。与刚诞生的新中国打成平手的,不只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刚刚征服日本和德国的美国,而是整个联合国的军队,按照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被他们打败的是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及其走狗。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个胜利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在他们的心目中,朝鲜战争是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的胜利。”
          重现历史,回忆往昔,哈伯斯塔姆先生再次把我们带回了那场战争。


          61楼2017-08-01 19:55
          回复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著名社会学家、古典管理理论学家、哲学家、“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著作。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它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在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停滞之势?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是结论,而且包括本书的方法论,都为当代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富于启迪的思路,并开辟了多线研究的途径。
            韦伯在书中论述了资本主义在起源和本质以及宗教信仰与日常经济行为的关系问题。
            论证了加尔文教“预定论”,即认为一个人的最终得救还是遭受永罚都是上帝事先预定的,因此天主教会所宣传的那些虚善功救不了我们,一切结果早就被上帝预定了。但问题在于,既然上帝已经预定了一批人得救,另一批人被抛弃,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得知自己属于哪一批呢?
            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已被上帝预先选择获救的确证,形成在世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加上帝荣耀的“天职观”。教徒们勤勉工作,杜绝享乐以至禁欲,在经济活动中工于算计,因而积累了财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这是资本积累时期中产阶级的人格特征。作为一种广泛风行的社会精神气质,它就是“资本主义精神”。
            你是一个体面的人,在世间荣耀了上帝——你就是上帝所拣选的人。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 赵勇译 杨预审校 陕西人民出版社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2009年10月第1版 字数265千字 定价:26元。


            62楼2017-08-08 19:33
            回复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J·D·塞林格著 施咸荣译 译林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一版 字数160千
              《麦田里的守望者》故事情节时间跨度很小。霍尔顿这个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
              在学校里老师和他的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出人投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再说人人还在搞下流的小集团……”连他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后来发现也可能是个搞同姓恋的,而这位老师谆谆教导他:“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骂人的话随时“自然”地流出,张口“***”,闭口“混帐”。“到处都是***伪君子”(正面使用)。这种阅读经验是从未有过的、全新的。
              从这本书,了解到古典作品与现代作品的区别,尤其是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


              63楼2017-08-15 19:56
              回复
                《洛丽塔》因其特异的创作风格,非凡的叙事技巧被英国编入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书之中——伦敦时报
                我喜欢《洛丽塔》的开篇——“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本书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一位对初恋情人恋恋不舍的知识分子,成年后依旧钟情于年幼的少女,视她们为纯洁的小仙女。他在认识了十二岁的少女洛丽塔后为之倾倒,不惜取得洛丽塔继父的身份以和她共处。在这貌似具有浓郁不道德氛围的情节背后,隐藏的却是主人公一颗善良的心。最终,他为这段情背上了凶手之名。
                《洛丽塔》通篇都是主人公亨伯特滔滔不绝的第一人称独白。情节展开的较慢,读时相对吃力。最好借助于“喜马拉雅”原声朗读,效果较好。同名电影,两个版本网上都可选择观看。
                《洛丽塔》[美国]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著 于晓丹译 译林出版社 字数:261千 2000年3月第一版
                读文学书,可得到情感体验,读不同的书相当于获得了不同的人生体验。


                64楼2017-08-22 19:21
                回复
                  小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英国]玛琳娜·柳薇卡著 邵文实译 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6月第二版 字数:225千字 定价:39元
                  就如同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炼钢炼铁”。
                  这不是有关拖拉机发展的科普书,而是一部晃动“波提切利式上等乳房的幽默小说”。
                  ——我母亲去世两年后,我父亲与一位离过婚的娇艳迷人的乌克兰金发女郎坠入爱河。他时年八十四岁,而她三十六岁。她就像枚毛茸茸的粉红色手榴弹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骤然爆炸,搅得浑水四溢,将许多沉于记忆泥沼下的淤泥翻上水面,狠狠地踹了我们家族幽灵的屁股一脚。
                  ——她名叫瓦伦蒂娜,他(我父亲)告诉我。可她更像维纳斯。“波提切利的出水的维纳斯。金色的头发,迷人的眼睛,上等的乳房。你是不看不知道啊。”
                  女作家玛琳娜·柳薇卡出生于“二战”难民营,父母均为乌克兰人,透过她对生活与历史的精心编织,读者所能看到的不只是隔着时空的乌克兰民族的苦难岁月,更有极权体制下普通人逆境求生的细枝末节。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妙趣横生又令人感动地记录了一位长期居住在英国的乌克兰老鳏夫与一位寻求通往财富之路的妖艳乌克兰掘金女之间的争争吵吵。
                  这是一本杰出的、不可多得的、读者喜爱的、黑色喜剧小说。


                  65楼2017-08-29 20:05
                  回复
                    《西方美术史》丁宁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第一版 字数579千字 定价218元
                    丁宁教授的《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多年前我就有一本,与《西方美术史》内容相同,因为不是彩印,见到精制的铜版印本,没犹豫就购买了,尽管价格不菲。
                    书,认真看了一遍,又随着喜马拉雅听书网,“静愚小仙“66集的朗读,过了一遍。这是本非常不错的教科书,也是本有价值的工具书。
                    我觉得,了解和认识世间的艺术珍品,体会其深刻含义,感受其无尽魅力,是读书者的乐事。沉湎其中,可以获得多少精神的愉悦啊! 在丁宁教授的引领下,漫步艺术殿堂,这无疑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丁宁说:西方艺术以一种强有力的气质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精神历史,尤其是现代。
                    《西方艺术史》的笔触将西方艺术的精神精细平易地展现开来:体量惊人的古希腊建筑、优雅精绝的古希腊雕塑、辉煌高妙的文艺复兴、雍容典雅的古典主义、百变奇绚的现代艺术……没有深涩的学院析理,只有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世界被打开。
                    读完《西方艺术史》我们才能真正领会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广为传送的诗句的含义:
                    “美的事物是一种永恒的愉悦”。


                    66楼2017-09-27 20:18
                    回复
                      今天向诸位推荐:《西方美术史》丁宁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第一版 字数579千字 定价218元
                      丁宁教授的《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多年前我就有一本,与《西方美术史》内容相同,因为不是彩印,见到精制的铜版印本,没犹豫就购买了,尽管价格不菲。
                      书,认真看了一遍,又随着喜马拉雅听书网,“静愚小仙“66集的朗读,过了一遍。这是本非常不错的教科书,也是本有价值的工具书。
                      我觉得,了解和认识世间的艺术珍品,体会其深刻含义,感受其无尽魅力,是读书者的乐事。沉湎其中,可以获得多少精神的愉悦啊! 在丁宁教授的引领下,漫步艺术殿堂,这无疑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丁宁说:西方艺术以一种强有力的气质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精神历史,尤其是现代。
                      《西方艺术史》的笔触将西方艺术的精神精细平易地展现开来:体量惊人的古希腊建筑、优雅精绝的古希腊雕塑、辉煌高妙的文艺复兴、雍容典雅的古典主义、百变奇绚的现代艺术……没有深涩的学院析理,只有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世界被打开。
                      读完《西方艺术史》我们才能真正领会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广为传送的诗句的含义:
                      “美的事物是一种永恒的愉悦”。


                      67楼2017-09-28 16:16
                      回复
                        弗兰西斯·培根的随***们提供了一种尘世中的智慧,它让我们变得充满理性并世事洞明——房龙。
                        《培根随笔全集》[英国] 培根著 蒲隆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译林出版社 2011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5次印刷 字数173千字 定价22元
                        《培根随笔》被誉为英国的《论语》,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一本由58篇短文组成的《随笔》为培根在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伟大散文家的地位。
                        讲实用,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特色。培根的随笔涉及国家、人生的各个方面,每篇的核心都离不开人或国家的利害关系。也就是什么有益,什么有害,人该当如何做,不该当如何做,处理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所以,读培根的随笔你听不到作者灵魂的絮语,也不像一位朋友的娓娓谈心,倒好像是在听一位高人赐教,一位法官判案(培根当过首席检察官和大法官)。
                        培根文字深刻老练、沉稳有力,几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层见叠出。下面是一些信手拈来的例子:
                        ——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尤其是读那些在公众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写的书。
                        ——把生命的终结看作自然的一种恩赐,死与生同样自然。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挽回,明达之士着眼于现在与未来;所以对往事耿耿于怀,只是跟自己过不去而已。
                        ——人作恶无非是要沽名、渔利、寻欢、作乐。因此我何苦要为一个人爱已胜过爱我而愤愤不平?
                        ——报仇心强的人,过得是巫婆的日子。
                        ——向朋友倾诉可以产生两种效果:它使欢乐加倍,又使忧愁减半。
                        ——就人而言,五官虽不秀丽但体态娴雅,面貌虽不姣美但举止端庄,这种人身上的德行才是最好的。
                        像这样的至理名言俯拾即是,而且大多不在开头,就在结尾。


                        68楼2017-09-30 18:03
                        回复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多年前买的,一直撂着,看不下去。头几个月,“喜马拉雅网”有《复活》原声朗读,跟随着很长时间,终于读完了。感觉——值!
                          这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一部力作,也是他在创作中一贯恪守的人道主义、人性复归观念达到的顶峰。《复活》既是一部玛丝洛娃(卡秋莎)的悲剧史,又是一部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录。
                          当聂赫留朵夫这位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玩弄了卡秋莎的感情之后,卡秋莎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将自己的爱情和灵魂彻底埋葬了,而聂赫留朵夫却在晚年翻然醒悟,良心发现,走进监狱的大门,想弥补自己的过失。一个美丽的灵魂被毁灭了,一个丑恶的灵魂却沿循着人道的轨迹,复归为美。
                          托尔斯泰以他精致、细腻的描写,深沉凝重的情感记叙了这一曲折的历程,铸造成一面俄罗斯生活的“镜子”。
                          《复活》中虽然充满了道德说教,但性格刻画和场景描写却很有魅力。
                          ——“何必算帐呢?我们的帐上帝会去算的”卡秋莎对着聂赫留朵夫说,一双黑眼睛,盈满泪水……


                          69楼2017-10-07 15:40
                          回复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中期创作的小说,作者通过安娜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列文试图进行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展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广阔图景。
                            安娜的性格和行为,像河水流向瀑布一样将她送向命运的终点。安娜为了英俊而虚伪的情人,背弃了冷肃正直、可以说是标本式的丈夫。但她又由于对自己已经厌倦的恋人最终抛弃了她,并渴望她所曾经弃绝的生活时,最终选择了自杀。她的这一结局,并不是什么善恶的法则决定的,而是因为她的个性同社会道德的不可调解所导致。在对她渐渐开始厌倦的情人最终抛弃了她,并渴望着被她拒绝的生活时,现实的社会和道德已经没有她生存的位置了,于是自杀便成了解决冲突的惟一选择。
                            与安娜和她情人炽热的爱情这条线索并行的,是列文和吉提的平静家庭的生活故事, 这一部分内容只不过是映衬中心悲剧而已。但列文与生存之谜抗争,又从宗教的神秘气氛中看出平和的力量,这正是托尔斯泰本人心灵的体现。通过列文,托尔斯泰在讲述着并且在解说着自己关于宗教、政治、艺术等等的见解。
                            其实,我对卡列宁,还是相当同情的。卡列宁一心在事业上,他讲究身份地位,是一个典型的作派贵族。
                            你注意,安娜怎么看卡列宁的:“一想到卡列宁,她的眼前立刻鲜明地浮现出他的形象,他那双毫无生气的驯顺而迟钝的眼睛,他那白净、青筋毕露的手,他说话的腔调,他扳手指的声音。她又想到了他们之间也被称为爱情的感情,不禁嫌恶得打了个寒噤。”
                            列文说安娜是“一个多么奇妙、可爱和可怜的女人”,这句话也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对安娜的评语,也有助于我们对安娜的理解。
                            《安娜·卡列尼娜》译本很多,推荐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本
                            《复活》是39万字,《安娜·卡列尼娜》是72.8万字,很长。我的体会还是随“喜马拉雅网”跟读,慢慢来,坚持下来,也许不难。“896妍琪”原声朗读,录制的真好,感情投入很真挚。幸会。


                            70楼2017-10-16 19:59
                            回复
                              “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的;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决定性的影响却是超越时间的。”——斯蒂芬·茨威格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增订版)斯蒂芬·茨威格著 舒昌善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茨威格在小说、诗歌创作方面声名卓著,在人物传记、历史特写方面更是名震遐迩。本书这些精彩的历史特写将那瞬间的“关键时刻”延长、放大,使我们能够读到历史的心灵,感受到历史的灵感。
                              舒昌善的译本,有题解和较详细的注释,背景清晰,方便导入,易于阅读。
                              舒昌善把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艺术特色概括为:
                              第一遵循真实的原则;
                              第二娴熟的旁衬笔法;
                              第三隽永的心理刻画;
                              第四历史与现实的随意联想。
                              茨威格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剖析来倾听历史的回声和教训,字里行间总是流露着作者的爱憎,作品的思想内涵正是作者的感慨和议论中得到反映。在茨威格的历史特写中,随处可见意味深长的议论,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耐人寻味,对每篇作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读完十四篇历史特写,我想起了一位学者所言:“在人类命运的发展之中,所能认识到的只有那偶然和意外的作用。一切真正可加以选择的机会都是特殊的。”


                              71楼2017-10-23 1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