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部分历史内容理解有问题,就以昆阳之战为例,决战时刘秀三千死士并不是直接偷袭
影响昆阳这场战争结果的一大部分在於王莽内部问题,一大部分在於刘秀这个人
古代就有人说过,很多人知道昆阳之战刘秀胜了,但不知他之所以胜
我再补一句很多人知道王邑败了,但不知他之所以败
我从敌我两方说说此战
王邑这个人并不是天生的草包,昔日翟义举十万之众反王莽,是他平定的,但因为没有生擒敌方主帅而被责罚了(对方主帅一死一跑了),随著王莽政权越来越多问题,民变、灾难,王邑曾向王莽要求告老还乡,但被王莽留了下来,在昆阳之战前几年,新莽将领田况因才能与战绩出色被王莽所忌而被架空,导致齐地失陷,加上王邑本人的经历,他自己就对严尤说了「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王莽什麼货色,王邑知道,素以智略称的严尤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也反驳不了王邑...如果你们是王邑,如何打这场战又能保全自己呢?
王邑的方法是不纳降不用谋,直接以兵力优势平推过去,不让王莽有诟病责罚
方案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操作、侦察、对手
再看汉军这方,本来王莽军到昆阳之前,大伙就打算逃散了,但被刘秀留了下来
刘秀出外求援兵,并且自己先率千人为先锋列阵挑战,王邑派数千人迎战,结果因为刘秀的英勇杀敌导致援军愿意听刘秀指挥而投入战场,前哨战刘秀军屡胜士气高涨,反而王莽军在之前因为出现兵书占书所说的「败军气」的现像导致士气下降,加上前哨战失利,和刘秀留下伪称宛军到的书信,王莽军的士气低
而刘秀在城东留信,自己率三千死士大迂回跑到城西,利用地形方位造成疑兵效果,而且刘秀并没第一时间就突击,从王邑率万余人巡行战阵来看,可见刘秀是列阵挑战
因为之前是东面交战,而得获得对方掉的书信说自己是宛军,从这些来看很容易把对手的主力以为在东方,突然在西方出现一小队士兵没直接冲来交战,更令人怀疑是要引自己目光到西方好让东方的主力发动攻击,这也是为何王邑下令大军不能擅动的原因,要防备另一方面的攻击
王邑亲率万余中坚精锐迎战刘秀,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士气低,想透过主帅领军交战增加士气,加强自己在军队的威信,以便之后更容易指挥大军,加上觉得对方人少,不是主力部队,而自己的中坚毕竟是精兵,而且还是对方几倍兵力
可是残酷的事实告诉了他,以他的能力是摸不清刘秀的打法,也告诉了他「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在刘秀三千敢死士面前他的万余精兵不堪一击,还死了另一主帅王寻 .....整支军队最精锐的士兵还被人家以少击多击败,一主帅战死,王莽军的诸位还不心寒吗?此时昆阳守兵出战与刘秀里外夹击,於是王莽军大溃,互相践踏伏尸百余里
然后就是大风大雨大雷声出现,在5D声影特效下,王莽军更加争先恐后的逃走,加上河水上涨,渡河时「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前面说了王邑的问题出在操作、侦察、对手
王邑对战刘秀,每次都至少用刘秀三倍以上的兵力迎击,合乎兵法所云「倍则击之」(韩信迎战项羽也是先用三倍兵力迎击的),因为迎战兵力表面上严谨,这也解释了为何严尤没反对
史书说王邑轻敌,但很多人不知他如何轻敌
他的轻敌在於没有做好俱察工作,前哨战刘秀虽千人,但在后面还有几千援军在观战,他只派数千人迎战,不说忽略刘秀的战斗力,万一后面的援军也加入,那就变成兵力相等的对战,他坐拥大军应可以投入更多兵力以换取胜利
如果他在方圆百里散布斥侯,那麼知道对方援军数量有几千时就应该派精锐万余先迎战的刘秀的一千先锋,刷刷经验
如果他搞好侦察工作,也不会被刘秀的一封信给骗了
如果他搞好侦察工作,刘秀大迂回就要跑更远才能避开他的斥侯,他更能掌握对手的动向
在决战时,面对城西刘秀的三千死士,他犯了个毛病,不让大军擅动是没有错(昆阳城内有汉军、城东也还有汉军,一擅动万一乱了就给对方乘乱夹击的机会),错就错在作为数十万大军主帅的他是不应该亲自去迎击的,应先叫严尤陈茂等人先后率精锐万人迎战,再不利才叫王寻率万人加入战争,再不利再自己带几万参战也未迟.....这样车轮消耗才保险
这就是侦察与操作出了问题
而对手方面,王邑大概把这次的对手当成以往的对手看待,他没想到刘家除了刘演这个名将还有刘秀
刘秀把自己的实力隐藏得很利害或者是刘演的光芒把他完全掩盖了
昆阳之战时,严尤问昆阳城里跑出来的降兵,当他听到是光武会兵计策时也就笑著说:「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严尤很早以前就见过刘秀,对刘秀的印象就是美须眉而已,没想到他会用兵,虽然得到提示,严尤也没放在心,或者刘秀的军事能力早已超出他所想到的境界
王邑与刘秀更没交集,王莽集团一直把汉军的对手是刘演,天天拿著刘演的画像练射箭
哪想到对方还有另一个军事天才,而且从以后刘秀的表现和敌人的评价,可见他是出了名的难测,而东汉的将领有时连冯异这麼聪明的人也猜不到刘秀在打什麼算盘,都是在事后才知......军事能力的差距注定王邑用以往看待对手的眼光是要失败的
而从绿林汉军诸将说刘秀遇小敌怯,可见昆阳之战前,刘秀打战多躲在后面谋划,很少在前面冲杀
由於平常一直躲在后面的「胆小鬼」表现出数十斩的英勇,大出汉军将士意料之外,让他们相信能带领他们向胜利前进的除了刘演还有横空出世的刘秀,於是越战越勇
(这也是为何古代有人说刘秀能胜昆阳出於权「术」)
王方那面,不但王邑轻视了刘秀,严尤也轻视了刘秀,他没想到用几倍兵力是压不住刘秀这支初生之犊,给了刘秀刷士气刷经验的机会,如果是一般的对手,说不定史书还会大称赞王邑如何稳打稳札,懂得利用几倍兵力优势战胜敌人云云
坦白讲,换了个对手,王邑是可以推到宛城与刘演交战的(事实上没有刘秀,汉军早就弃了昆阳城而跑),至於能不能胜刘演那就说不准了,王莽军四十几万,王莽方这边还有岑彭在宛城内(只要王邑能在宛城失陷前赶到的话),严尤在王邑军中,而刘演统帅的汉军大约十万在围宛
又或者换一面说,只要把王莽换成其他君主,哪怕是汉桓帝之流,只要不忌武将和赏罚靠谱一点,王邑就不会因为害怕被处罚而有绑手绑脚的表现,还是能推到宛城与刘演交战的(昆阳城降王邑,王邑可能接受大军出发向宛,刘秀援军尾随到宛,变成情况很复杂的战局)
这也是说,昆阳之战的结果,大部分原因在王莽内部问题,大部分原因在刘秀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