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中国吧 关注:80贴子:2,166
  • 9回复贴,共1

【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第三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次说到反秦重要力量之一的项氏一族出场,今天聊一点不是动漫主线却又不能不知道的内容


IP属地:江苏1楼2014-03-20 21:42回复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IP属地:江苏2楼2014-03-20 21:49
    回复
      《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IP属地:江苏3楼2014-03-20 21:54
      回复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豫让刺赵襄子,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和豫让,而在赞美着荆轲,不得不感叹诗歌的力量,虽然荆轲刺秦向来为人们所褒贬不一,何苦就结于那些的争论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历史。。。


        IP属地:江苏4楼2014-03-20 22:01
        回复
          【荆轲刺秦王】刘向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IP属地:江苏5楼2014-03-20 22:03
          回复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於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刘向的这篇《荆轲刺秦王》不能不说有一定的想象成分,因为它就好像拍电视剧一样,全部录下来了。。。“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这没刺杀成功,我也怎么想怎么觉得离谱。。。


            IP属地:江苏6楼2014-03-20 22:19
            收起回复
              荆轲刺秦失败后,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就将太子丹斩首献给秦国,燕丹最终也没有阻挡秦国统一的六国的铁蹄。


              IP属地:江苏7楼2014-03-20 22:43
              回复
                有趣的是,动漫中燕丹在荆轲刺秦失败后并没有立即死去,当时的燕王——燕国末代国王燕王喜便把所有的责任推到燕太子丹身上,导致燕太子丹与燕太子妃以及高月背井离乡,在燕国外过着危险逃亡的生活。燕太子丹在逃亡的路上假装被卫庄杀死,后成为了墨家巨子,且神秘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使世上没有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刚开始觉得墨家巨子一定是动漫杜撰的,但后来才知道墨家巨子并不是空穴来风。墨家是先秦时代唯一的有严密的组织和鲜明的宗旨的学派。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其首领称为“巨子”(钜子),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选拔贤者担任,代代相传。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被派往各国做官的门徒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首领要以身作则,实行“墨者之法”。墨家聚徒讲学,身体力行,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与其他的学派的松散关系大不相同,正是因为有严密的组织,才是墨家有很强的战斗力。墨家学派的宗旨是“为义”,孟子说是“利天下”。《庄子·天下篇》说是“备世之急”。墨子率领其门徒奔走各国,积极实现其主张。
                《淮南子·泰族训》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并且在墨子死后一直存在,直到墨家的衰亡。《庄子·天下篇》言:“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绝。“墨家有墨子创见,墨子有没有当过巨子,这个无法考证,但方授楚《墨学源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厘(qín gǔ xī)是第二任巨子,这也只是一家之言,从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腹黄享(两字合为一字),见于《吕氏春秋》,可考见。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03-20 22:51
                回复
                  既然燕丹都说了,不妨再说一下这个人物,高渐离,动漫中一般人称小高。先说动漫中的形象吧,高渐离,燕国人(今定兴县高里乡人)。其实力在墨家仅次于前任墨家巨子燕太子丹。曾是燕国一位著名的琴师,容颜俊美,气质忧郁而高雅。擅长击筑,一曲《阳春》天下闻名。后被墨家巨子所救,加入墨家,得到了水寒剑,并学会了“易水寒”。


                  而历史上的小高只是一个音乐家,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击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能手。高渐离少年时跟随在赵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和同样在赵国做人质的秦赢政是好朋友,在秦赢政一次病重时是高渐离母亲用乳汁救活了他。是高渐离用琴声邦助赢政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二人成为生死之交。分别多年以后,赢政当了秦王,高渐离成了燕国的乐师。在秦嬴政掌权以后对东方六国进行了侵略战争,并把燕太子丹压在秦国做为人质,本来秦王该念故友之情对太子丹以礼相待,可是秦王对丹很无礼,并滥杀燕国俘虏,气怒之下,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太子丹在逃回燕国后,就暗中访求壮士,把他们养在宫中,陆陆续续找了20多个壮士,荆珂和高渐离是他们中的骨干份子。荆轲行刺失败后,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座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始皇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矅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高渐离因受荆轲刺秦案的牵连而逃离家乡燕国, 改名换姓到宋子一个偏僻的村庄给一户人家当佣人, 日子久了作为乐曲家的高渐离很感苦恼 . 有一次主人家来了贵客,吃饭时表演击筑, 高渐离听了,不觉技痒,忍不住评论起来, 客人们将高渐离的评论告诉了主人, 主人让高渐离当众表演。 果然技艺高超,不同一般,同时也暴露了身份,高渐离取出藏在箱子里的乐器, 换上旧时衣服, 大家又惊又喜, 才知他是当代乐曲明家, 主人立刻把他当贵宾招待。 不多久,远近的人都知道宋子县有这么一位音乐大师,消息传到了秦始皇那里 ,于是秦始皇传他进宫表演。高渐离依然答应了。但是秦始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于是让人弄瞎他的双眼,从此放心让他击筑。
                    高渐离的筑,是乐器,也是武器。高渐离在筑的中空灌铅,使筑既是乐器又成为武器。在秦王听击筑着迷不留意时,奋起用灌铅的筑击打秦王。高渐离也没有成功而以身殉。
                    从此,秦王再也不敢接近以前的六国诸侯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3-20 23:12
                  回复
                    关于小高后面还会说到,因为他还有一位绝色伴侣


                    IP属地:江苏11楼2014-03-20 2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