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上,本朝作者或时间相隔不久的古人作品,有一定根底的读书人是基本能够看懂的,粗通文墨的平民百姓恐怕还是不懂。因为书面语的文言文用的是“雅言”,模仿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语气,下层老百姓看不明白。好多朝代以前的东西,即使读书人也要看看注解才能看懂。像唐朝读书人读汉朝的史记汉书,那就离不开“注疏”了。至于看四书五经,那是非看注疏不可的了。古代书上的注解就写在原文那句话下面,用小字一行宽度可以写两行。若是读到《尚书》那样的,那时读书人和我们一样如读天书。当然,经过多年钻研,即使现在的读书人也能不用注解看诸子百家四书五经了——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