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元年:隐公元年史事的核心是君位的争夺,统治阶级内部是没有平民百姓所谓的亲情的,为权力而父子兄弟反目的事情多不胜数。郑庄公与共叔段兄弟争位的事情即其一例。郑庄公在《左传》中是个浓墨重彩的人物,此人长于征战和外交,有谋略,敢于挑战周天子的权威,高士奇在《左传记事本末 郑庄强国》称之为“春秋诸侯中枭雄之姿也",赵青黎《读左管窥》斥之为"奸人之雄".通过《左传》的叙事,把庄公的伪善,共叔段的愚妄、母亲武姜的偏私刻画的栩栩如生。而与庄公兄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隐公兄弟,隐公是惠公的庶子,由于太子即后来的桓公年幼,他作为兄长摄政,但遵守嫡庶之分,始终准备归政弟弟,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不知道是因为鲁国在诸侯国中一向以守礼比较严格著称,抑或是隐公其人比较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