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叔吧 关注:120贴子:8,405

回复:推理小说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怪奇案件受理处
  约翰·狄克森·卡尔
  1940年,非系列短篇集,写的是怪奇案件受理处的马奇上校为主角的不可能犯罪。
  《新隐身人》诡计巧妙,却没有趣味;《空中脚印》,雪地密室,不知是否首创,如今看来普通,是首创就完全不同意义了。《消失房间里的命案》,印象中看过很多类似的,没太多意外。《烫手赃款》,抢劫银行,被劫的钱消失之谜,还算不错,只是对于不同地域的人来说,一开始不一定能想象出那个场景。《银帘》,死巷中的视线密室,除了可行性,其他看起来都很漂亮。后面3篇,也就《威廉·威尔逊的勾当》还可以,布局流,加上一个很老套的诡计。
  卡尔短篇比起长篇,优势是没有乏味感,简单直接的看诡计。只可惜这本书里没看到经典之作。
3星半
下一本:死亡螺旋


IP属地:浙江824楼2017-05-16 20:23
回复
    赤发的雷德梅茵家族(txt)
      伊登·菲尔波茨
      在英格兰的达特穆尔和意大利的科莫湖畔的舞台上。发生了以雷德梅茵家族为目标的连续杀人事件。苏格兰场的中年侦探马克.布兰登和苏格兰场退休侦探彼得.甘斯参与了本案的调查。本作被誉为欧美侦探小说史上的最高杰作。江户川乱步于1936年发表的作品《绿衣鬼》正是对本作的改编。
      1922年本格长篇。
      大概因为乱步的盛赞与改编,让其在日本更著名吧。内容上有些枯燥,本格上也没有多出色。乱步的《绿衣鬼》我没看过,可我读完《赤发》就感觉到另外一本早期的日系本格与其神似。英系的过于缓慢的节奏,是真不喜欢。
    3星半


    IP属地:浙江825楼2017-05-16 21:56
    回复
      死亡螺旋
        松本清张
        人的大脑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总想千方百计找出符合逻辑的解释来。如果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答案,人就会在自己设下的逻辑迷宫中迷失、绝望、发疯,甚至死亡……味冈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落入如此境地的——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相识多年的手下,到偶然相遇的艺妓,甚至是随手拦下的出租车司机,都似互相勾结,编织起一张巨大绵密的死亡之网,将味冈逼至无处可逃。被接二连三的杀人事件折磨得神经衰弱的味冈,最终竟看到了地狱般恐怖的幻觉……
        1976年,社会派作品,此书原名《状况曲线》。
        依然有着本格诡计,书中最大亮点是关于尸斑的部分,诡计是结合现实之后,还能看出一些想象力的存在。而其他的本格部分,都过于老旧。这一本的行文,已经感到有所拖沓,本格与社会派两者的结合,我觉得是有些失败。除了一个大布局,其他部分情节串联不够铆合,最后报告书式的收尾是最直观的表现。总体就是给我很刻板的印象。
      3星半
      下一本:菲尔博士率众前来


      IP属地:浙江826楼2017-05-21 23:28
      回复
        唯一正确的时钟(txt)
          法月纶太郎
          2008年短篇集。10个短篇,水准很一般,凑数的不少。即使是标题作也算不上好。感觉很差,也是主题不明的关系,本格短篇本格不行,其他的篇幅短小也没写出什么情节。
          2星半


        IP属地:浙江827楼2017-05-24 23:42
        回复
          菲尔博士率众前来
            约翰·迪克森·卡尔
            1947年短篇集。
            最精彩的自然是《哥布林森林中的木屋》,可我在前年就读过了这篇以消失为谜面的不可能犯罪杰作。剩下的都与其水准相距胜远,整体还不如《怪奇案件受理处》。
          3星


          IP属地:浙江828楼2017-05-25 00:23
          回复
            隐花平原
              松本清张
              画家、上班族、记者、画廊老板、医生、渔民、银行会长、警察、司机、陪酒女、教主……分布于社会各个角落、彼此间毫无关联的人们,接二连三在日本各地被离奇杀死。没人想象得到这些怪死事件之间的联系,也没人能找出任何一丝破案线索。凶手仿佛是谁也看不见的隐身人,隐匿在喧嚣社会的阴暗处,一步一步完成他庞大恐怖的杀戮拼图……
              1967.1.7 - 1968.3.16间连载于周刊新潮,直到1993才出版。
              前半本很有本格的感觉,画家与刑警的侦探组合,从一起找不到方向的案件中发现疑点,一步步追查到幕后,对于画家的视角,根据其职业特性的刻画和展开也值得肯定。可进入了后半段,又进入了漫长的流程式语言,和繁琐的部分。最后收尾又特别突然,有一种连载作品无合理规划的凌乱感。前半段原本铺垫好的人物形象等,也根本没有再有什么发挥。
            3星
            下一本:新门新娘


            IP属地:浙江829楼2017-05-27 16:50
            回复
              恶梦的设计者(txt)
                森村诚一
                写的是为巨额财产继承权而争斗的故事。
                1974年社会派作品。
                森村的书确实读不到什么水分,一直是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这种态度就是值得一读的吧。节奏紧凑的不断争斗,大部分太多套路化了,没有鲜明的作家自身的发挥,情节故事没亮点。过于紧凑的剧情,读起来就是没有重点的感觉。
              3星


              IP属地:浙江830楼2017-05-27 19:56
              回复
                去問人頭吧(txt)
                  法月纶太郎
                  知名雕刻家川岛伊作在回顾展举办前夕猝逝。他燃烧生命余烬,以爱女江知佳为模特的石膏像头部却不翼而飞。这是针对江知佳发出的杀人预告吗?还是石膏像头部本身隐含了什么秘密?
                  2004年法月系列本格长篇,2005年本格推理小说奖获奖作。週刊文春杰作推理小说第二名,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第一名。
                  读之前就知道前半本很闷,其实还好,平淡是平淡,还不至于厌恶,问题在于后半段的本格部分,并不觉得有多厉害,诡计和推理都觉得一般。不论哪方面都感觉没有一个点把这书推向高潮。法月的表现也是看过的这系列中最少的。
                3星


                IP属地:浙江831楼2017-05-29 20:26
                回复
                  新门新娘
                    约翰·狄克森·卡尔
                    要想继承祖父的遗产,就必须在二十五岁生日以前结婚。
                  美丽动人的卡萝琳小姐只要想起这讨厌的遗嘱就觉得无比烦闷,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她终于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新门监狱里面有的是死刑犯。倘若她跟其中某个人订下婚约,只消时辰一到,不就自然而然重拾了自由身?
                  果然有一个罪人接受了卡萝琳小姐的提议,其条件仅仅是替他照顾心爱的女孩。卡萝琳小姐欣喜若狂,熟料人算不如天算,她要倒贴的那个男人竟然要被释放……这不光是一个遗产分割的问题,只因为她正在一天比一天欣赏他!
                    1950年,作品,据说是第一本历史推理小说。
                    反正我是没有读推理的感觉,关于历史推理,那个年代的东西根本不了解,还有新门监狱的历史。。谁知道啊。也就看看情节吧,然而卡尔的书,情节好的真不多,印象中也就《至死不渝》了。说起诡计还是有的,但完全没感觉。
                  2星半


                  IP属地:浙江832楼2017-05-30 00:12
                  回复
                    他人事(txt)
                      平山梦明
                      14个短篇的恐怖小说。
                      有种读阿刀田高《黑色回廊》的感觉,喜欢在最后逆转,来制造刺激点,总体还比不上阿刀田。有几篇还可以,有几篇就太一般了,纯黑色一路到底,用最直接的画面感来制造恐怖,还没有想象力,平铺直叙。篇幅短小,情节还未展开就差不多了。
                    3星


                    IP属地:浙江833楼2017-05-31 18:14
                    收起回复
                      賣頭的屍體(txt)
                        鸟羽亮
                        荒廢的鬼島家宅內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屍體的右手提著被切斷的頭顱,但調查的解果,屍體與頭顱分屬不同的人。 數日後,報社收到一封署名「賣頭商人」寄來的信函,裡面還附有女性的頭髮,信上則寫著「怨念的頭顱一顆一億元」,這句話令人百思不解,而所謂「賣頭商人」又是怎麼回事? 在離奇詭異的凶案背後,潛藏著某項驚天動地的事實真相‧‧‧‧‧作者以大膽設定和縝密架構,充分征服你的心房。
                        1991年本格长篇。
                        唯一好的是开头的谜面,和气氛营造。然后一路案件下去,最后凶手还能主动上门被抓,这本格也是真够醉的。都是1991年写的本格了,诡计上完全无新意。因为特点不足,整体感觉非常平淡,很典型的平庸之作。
                      2星


                      IP属地:浙江834楼2017-05-31 18:45
                      回复
                        时间的习俗
                          松本清张
                          嫌疑人几乎没有作案的可能,除非他能够同时出现在相隔20公里的两个地点。面对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三原刑警踩着嫌疑人行动的时间点一步步深入调查,却在时间倒错的无底深渊中越陷越深。阻碍他解明真相的,正是人们与生俱来对“时间”的盲目信任。
                          最初在『旅』杂志连载(1961年5月号 - 1962年11月号),完结后即出版。这一本是完全的本格推理,几乎没有社会派的内容。嫌疑人一开始便被锁定,谜团就剩不在场证明的破解这一点了。诡计方面部分内容是专业向的,之前没见过,最多也就是见过同一类型的诡计。其他方面中规中矩吧,社会派的刑警调查,侦探是《点与线》中的组合三原与鸟饲,好久没看过他们俩作为主角书,令人怀念。
                          最大的问题是一开始就根据直觉盯上一个嫌疑人,而不考虑其他人物,总感觉会有些怪异。为什么不作些简单的排除法呢。
                        3星半
                        下一本:第三颗子弹


                        IP属地:浙江835楼2017-06-01 01:51
                        回复
                          第三颗子弹
                            约翰·狄克森·卡尔
                            1954年,非系列中短篇集。
                            标题同名作《第三颗子弹》都有150页了,完全是中长篇,不可能犯罪谜面绝佳,解答写的混乱,也没有谜面的水准。其他的短篇,也就是广播剧没发现好看的。
                            最后附有卡尔的推理评论《世界上最伟大的游戏》,虽然泄底古典推理无数(具体泄底条目可参考豆瓣B佬写的此书的【防泄底指南】),但此篇水准是不可否认的精彩。篇幅不长,内容却异常丰富,所谈内容的时间跨度是从坡到成文当时的。完全不被诺克斯与范达因的条条框框所制约,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卡尔对于本格推理的无比热忱。
                          3星半
                          下一本:交错的场景


                          IP属地:浙江836楼2017-06-04 21:44
                          回复
                            谁的尸体(txt)
                              多萝西·L·塞耶斯
                              1923年,彼得.温西勋爵系列首作,也是赛耶斯处女作。
                              确实能看到赛耶斯的野心,写推理小说,却一直在写闲笔。一开头就发生案件,然后就闲话家常去了,跑的没边,不把重心放在案件,而是意图加入其他的东西。以我的角度看,是真不见得有多成功吧,中间脱离的时间太长,最后再回到案件,短促的结束,中途的断裂感,对阅读此书的整体性感觉很不好。然后,诡计上没有很好的铺垫,像是单单拿出来给人看。
                            2星


                            IP属地:浙江837楼2017-06-05 01:05
                            回复
                              交错的场景
                                松本清张
                                「我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不会,即使死了也不会。」
                                一切死亡必有冗长的回音,一切记忆不会随时间归零。那些曾经再也寻不回的真相,那些枉死者的憾恨,从未随死亡消散。凶手保有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狂妄以为可以驾驭事实真相,反而为自己制造出不可逃脱的巨大陷阱。一场跨越生死界限的追捕,就此将燃尽的生命之火再度燃起!本该永远长眠的人,以另一种形式演绎生命的回响,决意让隐藏在幕后的凶手无所遁形……
                                “周刊新潮”1976年1月1日号-1976年7月15日号连载,1976年11月出版。
                                内容就是作家抄袭这一块的,以此为线索,却又用着倒叙推理的方式来表达。读者知晓的情况下,看点却设置不多,真不知是为何。情节内容设定的文艺气息其实挺好的,清张的连载作品还真是后续乏力。
                              3星
                              下一本:福尔摩斯的功绩


                              IP属地:浙江838楼2017-06-08 0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