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死之夜(泄底)
土屋隆夫
纱江的弟弟俊是个在绘画方面颇具天赋的孩子,某天前去为一尊石佛作素描画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肇事者逃离现场,幼小的生命就此消逝。纱江强打精神发誓一定要找到肇事者。
2007年,非系列作,土屋最后一本的作品,出版时已高龄90。
这本书真的有很多可说。
从第一个事件发生,被害的孩子的姑妈成了侦探,意外发现现场与目击者证词有逻辑上的不符,从而产生质疑,再自己调查真相。此处的推理,并不算出色,不过因为缺乏证据,土屋用的是多处小破绽的累积,加上双方的心理战对峙,组合成最终的结果。但没有物证。外加日本法律对于肇事逃逸者的宽松处理,并不会执行死刑这一点,让人设逆转。凡人侦探要用完美犯罪去报酬。此处的完美犯罪,严谨性并无大问题,可操作性也非常高。本着土屋的(事件÷推理=解决,无余数)原则,细节周全,处处都有交代。此处的完美犯罪,在我这里绝对加了不少分的。土屋因怕被现实中仿效,至死守口如瓶的完美绑架方案,可能也非是什么华丽的东西,而类似这种吧。
接着画风一转,跳跃到了案件时效过后,当然调查案件的警部携妻告老还乡,之后得了老年痴呆症,受妻子照顾。此处相当感人,初回家乡之时的那句“我们就死在这里吧”,我始终记得。最后,是病倒的纱江以信的形式,回忆整个事件。观望了一下豆瓣评论,最后的信件因过于全面,糟内容重复与灌水等各种调侃。然而,我想站在土屋确定此书是其最终作的角度来说。
从土屋处女作长篇《天狗面具》的牛伏村(此书中译为“伏牛村”,译者不同而未统一)开始,到本作回到牛伏村而止,这种归返,即我所选角度之理由。纱江完美犯罪达成,便也适合让其自述过程。同样,因终章的一个伏线彩蛋,土田巡警因病无言很是合适,由不了解的土田之妻代为收信,事件的复述也理应详细。土田巡警病倒,也是土屋推理生涯的完结标志。
此书也确实有几处看似是要写的东西,没有任何交代。开篇,俊父亲的身份,刻意神秘隐藏,而其抚养费的出手阔绰,加上松代的暗示性猜测,读者必然想知道;而土屋用天赋继承的方式,给了这个人物应该擅长绘画的线索,这算第二次提示。
至少有一点,肇事者同车的女子身份,土屋没有交代。肇事案,真是肇事案吗?肇事者参议院议员秘书的身份,能与俊神秘父亲的线索一定程度的匹配起来,结果竟然不了了之。如果是别人写的,也许可以解释为噱头,对于土屋,这是不是公式剩下的余数呢?
再之,整本书我是颇为满意的,如此丰富的布局内容,本不像之前很多土屋作品小说结构的平凡,可土屋的文笔,我想即使不能算减分相,也绝对拖了综合水准的后腿。这不是摇篮曲与几首小调就能弥补的。
最后谈书名,简体译为《傀儡死之夜》,台版译为《人偶死之夜》,询问了几位朋友,关于《人形が死んだ夜》之中的人形,是说没有自主性的人状的东西都能称为人形。于外,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土田,肇事之凶,肌肉猥琐的纱江,都在此中吧。简体所采用的傀儡娃娃,一是有了性别,二则让人误以为内容属于恐怖小说,感觉不怎么合适。
4星
下一本:谋杀与创造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