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
柳暗花明春正好,
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
一声啼过洪堤晓。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
洪辰和杨洋漫步在堤上,这条长达近三公里,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山下的长堤正是千百年后人们赞不绝口的洪堤,只是现在它还没有经历过太多风霜,和后世的洪堤模样上也相差甚远,现在的洪堤看起来远没有后世的的那样精致繁杂。
洪堤两旁遍种桃柳,现在正值阳春三月,艳桃灼灼,柳树成烟,站在洪堤上往下看,湖波如镜,桥影照水,杨柳树之间,鸟语啁啾。置身堤上,湖光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
柔和的春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纷纷扬扬,轻轻拂过游人的脸庞,翻飞的衣袂,卷起的青丝迷蒙了人眼,这样一幅春景图中,景美,人更美。
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这一番春意,洪辰觉得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感觉愉悦,难怪杭州会成为后世国人最受欢迎的居住城市,这样养眼的景致,就是看着,心情也会好上许多。
洪辰睁开眼,发现旁边的人也学着他闭上眼睛,精致的下巴微微上翘,小巧的鼻子像是小狗一样翳动着,他忽然来了兴致,走到她身后,将她的两臂向两侧抬起,张成一百八十度的直线。
杨洋诧异地回过头来看他,洪辰一只手将她的脑袋转回去,同时说道:“闭上眼睛,再来感受一次,有没有飞翔的感觉?”
“You jump,I jump!”
他两臂从她腋下穿过,环着她纤细的腰肢,脑海中浮现起这个经典的画面,那句台词也不禁脱口而出。向来敏锐的杨洋似乎也没察觉到他这怪异的语言,又或者是不愿破坏这一刻这令人沉醉的气氛。
逛了一下洪堤,两人就骑上马往刚才的山涧走,时间充裕,他们也不急,就任由马儿慢悠悠地走。
路上想到一件事,洪辰突然道:“前些日子我和祖父……”顿了顿,想起从称谓上分不清是哪个,又道,“我是说老相爷,我和他商量了一下,今年想要外放到地方上任职,你也知道,现在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能最终就是端王爷了。”
关键是从这十几年来看,这架空的宋朝似乎是和历史上的宋朝有些冥冥之中的扯不断的牵连,虽然发生的事情有些对不上号,可是一直以来都是沿着历史主流发展的,脱离不了大的轨道,这样看来,赵佶似乎已经是下一任的皇帝无疑了。
“离了京城也好,这样也就没那么多是非了!”杨洋怔忪了一会儿说道,估计是想起洪辰和端王的那一段,谁说她不介意来着,只不过是要做明事理的妻子,所以没有提起罢了。
不过洪辰倒没听出她话里的幽怨意味,继续道:“若是外放了,至少也要三年才会有机会回京,或许一直在外边也不是不可能,穷乡僻壤的地方,条件比不上京里,你可能会不习惯……”
未等他说完,杨洋出声打断:“夫君是怕妾身吃不了苦吗?”
洪辰不说话,算是默认,不说是她,就是他自己也没把握能在那样艰辛的条件下顺利生活,不说他在现代的时候本就是生于富裕之家,没吃过什么苦,就是来到古代也一直是高床软枕,洪家虽然不算什么大户,可也没委屈了他,除了一开始对古代各种落后的不适应,他也没有缺衣少食,受寒挨冻的。
现在说是外放历练,其实就是去吃苦的,这其中也有要避开端王的意思,除了他知道太多,怕一不小心被政敌捉住尾巴,也是为了避免落入端王魔爪,现在章家已经是和端王绑在一条线上的了,偏偏端王这人又是荒唐起来无所顾忌的,到时候章家也不好为了他一个人就和端王反目,也只有趁着他现在还有所顾忌的时候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待三五年后再回来,那时候也就淡忘了。
这些日子以来,他对端王的忍耐也到了极限,再这样下去,保不准他什么时候就会爆发,想他在现代时何时受过这种委屈?
外放本来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偏偏端王在其中插了一脚,本来是外放到临近江南的一个富裕的县城的,最后不得已就变成了一个从没听说过的穷乡僻壤。
杨洋忽然轻笑出声,笑完后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认真对他道:“民间有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洋洋既已嫁给夫君为妻,夫君去哪,妾身自然也会去哪!”
洪辰突然被她那眼里的认真给看得不自在,别开眼转过了话题:“我们该回去了,不然二丫他们要担心了!”
说着两脚夹着马腹,在马臀后面甩了一鞭,白马立刻奔跑起来,带起了一阵风,两人的发丝在空中划过了一抹弧度,缠绕在一起。
回到山涧的时候,远远地就传来二丫和卷碧两人的欢声笑语,隐隐的谈话里还夹带着他。下了马,又将杨洋抱下来后,他将马栓在一旁的树干上,走向铺着的软席上坐着。
“二丫在说我什么坏话呢?”他状似玩笑地道。
卷碧比看到他却是无比的激动:“二丫姐说姑爷的厨艺比她的还好,是真的吗?”
话落,杨洋也是好奇地转过头来看他,或者说是惊奇。男子也会厨艺?
“这丫头!”洪辰笑睨了二丫一眼,对卷碧道,“别听她胡说,我哪能有她那双巧手那么厉害。”
柳暗花明春正好,
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
一声啼过洪堤晓。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
洪辰和杨洋漫步在堤上,这条长达近三公里,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山下的长堤正是千百年后人们赞不绝口的洪堤,只是现在它还没有经历过太多风霜,和后世的洪堤模样上也相差甚远,现在的洪堤看起来远没有后世的的那样精致繁杂。
洪堤两旁遍种桃柳,现在正值阳春三月,艳桃灼灼,柳树成烟,站在洪堤上往下看,湖波如镜,桥影照水,杨柳树之间,鸟语啁啾。置身堤上,湖光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
柔和的春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纷纷扬扬,轻轻拂过游人的脸庞,翻飞的衣袂,卷起的青丝迷蒙了人眼,这样一幅春景图中,景美,人更美。
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这一番春意,洪辰觉得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感觉愉悦,难怪杭州会成为后世国人最受欢迎的居住城市,这样养眼的景致,就是看着,心情也会好上许多。
洪辰睁开眼,发现旁边的人也学着他闭上眼睛,精致的下巴微微上翘,小巧的鼻子像是小狗一样翳动着,他忽然来了兴致,走到她身后,将她的两臂向两侧抬起,张成一百八十度的直线。
杨洋诧异地回过头来看他,洪辰一只手将她的脑袋转回去,同时说道:“闭上眼睛,再来感受一次,有没有飞翔的感觉?”
“You jump,I jump!”
他两臂从她腋下穿过,环着她纤细的腰肢,脑海中浮现起这个经典的画面,那句台词也不禁脱口而出。向来敏锐的杨洋似乎也没察觉到他这怪异的语言,又或者是不愿破坏这一刻这令人沉醉的气氛。
逛了一下洪堤,两人就骑上马往刚才的山涧走,时间充裕,他们也不急,就任由马儿慢悠悠地走。
路上想到一件事,洪辰突然道:“前些日子我和祖父……”顿了顿,想起从称谓上分不清是哪个,又道,“我是说老相爷,我和他商量了一下,今年想要外放到地方上任职,你也知道,现在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能最终就是端王爷了。”
关键是从这十几年来看,这架空的宋朝似乎是和历史上的宋朝有些冥冥之中的扯不断的牵连,虽然发生的事情有些对不上号,可是一直以来都是沿着历史主流发展的,脱离不了大的轨道,这样看来,赵佶似乎已经是下一任的皇帝无疑了。
“离了京城也好,这样也就没那么多是非了!”杨洋怔忪了一会儿说道,估计是想起洪辰和端王的那一段,谁说她不介意来着,只不过是要做明事理的妻子,所以没有提起罢了。
不过洪辰倒没听出她话里的幽怨意味,继续道:“若是外放了,至少也要三年才会有机会回京,或许一直在外边也不是不可能,穷乡僻壤的地方,条件比不上京里,你可能会不习惯……”
未等他说完,杨洋出声打断:“夫君是怕妾身吃不了苦吗?”
洪辰不说话,算是默认,不说是她,就是他自己也没把握能在那样艰辛的条件下顺利生活,不说他在现代的时候本就是生于富裕之家,没吃过什么苦,就是来到古代也一直是高床软枕,洪家虽然不算什么大户,可也没委屈了他,除了一开始对古代各种落后的不适应,他也没有缺衣少食,受寒挨冻的。
现在说是外放历练,其实就是去吃苦的,这其中也有要避开端王的意思,除了他知道太多,怕一不小心被政敌捉住尾巴,也是为了避免落入端王魔爪,现在章家已经是和端王绑在一条线上的了,偏偏端王这人又是荒唐起来无所顾忌的,到时候章家也不好为了他一个人就和端王反目,也只有趁着他现在还有所顾忌的时候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待三五年后再回来,那时候也就淡忘了。
这些日子以来,他对端王的忍耐也到了极限,再这样下去,保不准他什么时候就会爆发,想他在现代时何时受过这种委屈?
外放本来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偏偏端王在其中插了一脚,本来是外放到临近江南的一个富裕的县城的,最后不得已就变成了一个从没听说过的穷乡僻壤。
杨洋忽然轻笑出声,笑完后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认真对他道:“民间有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洋洋既已嫁给夫君为妻,夫君去哪,妾身自然也会去哪!”
洪辰突然被她那眼里的认真给看得不自在,别开眼转过了话题:“我们该回去了,不然二丫他们要担心了!”
说着两脚夹着马腹,在马臀后面甩了一鞭,白马立刻奔跑起来,带起了一阵风,两人的发丝在空中划过了一抹弧度,缠绕在一起。
回到山涧的时候,远远地就传来二丫和卷碧两人的欢声笑语,隐隐的谈话里还夹带着他。下了马,又将杨洋抱下来后,他将马栓在一旁的树干上,走向铺着的软席上坐着。
“二丫在说我什么坏话呢?”他状似玩笑地道。
卷碧比看到他却是无比的激动:“二丫姐说姑爷的厨艺比她的还好,是真的吗?”
话落,杨洋也是好奇地转过头来看他,或者说是惊奇。男子也会厨艺?
“这丫头!”洪辰笑睨了二丫一眼,对卷碧道,“别听她胡说,我哪能有她那双巧手那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