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阶段结束以后,成绩我可以给一组数据。语文115,数学127,英语97,政治117,综合138,总分594,可以说有了些进步,可众说周知,分数越到后面进步越难,我在这个590到600的成绩阶段徘徊了很久。我开始遇到了瓶颈。按照这个成绩来看,重点大学在广东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我获得了参加第九届新概念的复赛资格。老师和父母都劝我不要参加,因为还有6个月就要高考了。而我的成绩正在瓶颈期需要突破,经不起这两个星期缺课的后果,其实我知道还有一个理由,他们并不相信我的才华,他们不相信我可以拿到一等奖,这时候只有我自己相信自己。我的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我只是渴望别人的承认,我打算不计代价的参加这次比赛。到了上海之后,一切都已计划进行。复赛的题目《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很合我的胃口。因为我一直认为理想主义者,尤其是一个文科理想主义者,本来就在走一条从这里出发路程最远的路。他们在人类的智慧路上前行,吃力不讨好。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足够多的理想主义者倒下了,可是这并不能吓倒剩下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依旧在前赴后继。我当然想成为他们的一员。我的复赛文章大体在讲这一件事情。
也许评委老师被我的理想主义所感动,我侥幸拿到了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程郁缀老师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老师也许是看中了我的理想主义和一点点才华,给予了我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
当我把高校回执交到李其纲老师手上,确认了自主招生资格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支持,一种承认,我感到拥有理想,坚持理想不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理解,支持着理想主义者。我永远感谢他们。
回到惠州的我,成绩理所当然还是差得很远,尽管自主招生资格可以下调二十到三十分录取,就凭我现在的成绩,这是绝对不够的。寒假结束的时候,离高考恰恰只有一百天。我重新制定了复习计划,一百天满打满算的计划,一百天不回家。为了更好的突破成绩,我将X科换成了我更擅长的历史。在今后的学习中,集中突破英语。也许是换了种心情的缘故,我的英语进步神速,从新概念回来的第一次英语考试,我从97分进步到了122分,名次进步了452名。在自信和努力的陪伴下,随后通往高考的路是充实紧张而又愉快的我已经锁定了目标——北京大学,不用再为报志愿而徘徊。当时的我是豁达的,我打算好大学只上北京大学,考不上就复读。后来到了北京大学,才知道这样豁达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