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关注:6,940,628贴子:37,638,961

【原创】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古风穿越)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她说,你知道吗?曾经,在我悲伤无助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人,能带我走,带我到一个温暖安全的所在......
他说,我在这里,和你在一起,我会陪着你走,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1楼2014-02-10 13:07回复
    初到贵吧,请多关照!


    2楼2014-02-10 13:08
    回复
      楔子
      我初到北宋开封的那一夜,有夜雨潇潇。我自雨声中转醒,从所卧的雕花木塌之上坐起环顾,但见屋内每一案一几,无不古意盎然,非往日我见惯的摸样,蓝色的轻纱幔帐因夜风微微飘扬,空气中有隐隐的楠木芳香,桌上烛台烛影摇曳,散发着温暖柔和的光。
      我真的来了这里。
      带着倦累的心,将生活的困顿与伤痛抛之身后,我用我在现代社会十天的假期,换来北宋开封年间的十年,去找寻我一直渴望而不可求的公平,正义和人性的温暖,还有我魂牵梦绕的红衣侠士,旷世南侠......
      这些年,当我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会一次次梦见自己躲藏于那寂寂无人的所在,悲伤哭泣,而他,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在我孤独的深深的梦里,我可以看到他俊朗的脸庞,还有温煦的笑容,他牵起我的手,带我走,走向一个安全温暖的所在.....
      我知道他在这里,在这北宋仁宗年间的开封城,所以我任性一回,执意前往。
      耳边又响起老师的叹息:“简心,老师知道你不容易。你这样做,老师希望你不是逃避,再次见到你,老师想看到你会有不一样的心态......”
      临行前,老师殷殷叮嘱:“他乡虽好,但不要忘记归来。还有,你要知道,身在千年之前宋开封的你,也会有相应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经历,而且与你在现代社会的种种经历是相似的。”
      我一惊:“为什么?”
      “因为那已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老师意味深长:“不管走到哪里,你都要接受自己的过往和现在……不要试图忘记。”
      我问:“老师,往事不堪回首,让我如何再经历一次?”
      “你不需要再去经历一次,你在北宋开封的生活,从你到达的那一日开始,你的往事,只存在于你北宋的过往的岁月中。”
      ......
      就这样,千年之前的开封的岁月,对于我来说,却亦是我的另一段生命轨迹,在这里亦有我的家乡亲人,我的爹娘弟妹,我可以在回忆中看到我在这里是怎样出生,成长,怎样与生命中的种种重大事件不期而遇,而这些,真的与我在现代社会的际遇几乎并无不同......
      回想到此,我忍不住披衣起床,走近镜台,伸手掀开锦袱,镜中,是我年少之时婉约柔和的容颜。
      我的朋友告诉我,简心,第一眼看你,不会让人有惊艳的感觉,可是第二眼,却觉得你清秀耐看。
      我想起我曾经的青春年少,那清澈的眼神,轻盈的步履,那如诗如画,灵动飞扬的岁月......
      而如今昔日的容颜再现,内心却已历经沧桑,悄然老去。多少往事如暗流涌动。
      推开雕花窗棂,夜风夹杂着雨丝扑面而来,迎着这几缕清凉,我的心头也渐渐平静下来。
      我可否,在这样的一段时光里,与他相逢?纵然,此时的他,并不知道我的存在......


      5楼2014-02-10 13:18
      收起回复
        第一章 录用
        清晨。
        我依然做男儿打扮,着一袭藏青色长袍,用同样的藏青色发带束发,信步行至家中的茶馆。
        实在是还早,茶馆还没有客人,老仆和小伙计正忙着打扫庭院,摆放桌椅,小小茶馆窗明几净。昨夜刚刚下过了一场雨,晨风中有着隐隐的湿气,空气如水般清凉。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老姨父早就在平日习惯的桌子旁坐下,慈和微笑着迎我走近,待我向他问安坐下后,便开始彻茶,碧绿的西湖龙井,沸水一入,茶香四溢,我不由迷醉在无边清雅芳香的静谧之中。
        “阿心,再过些日子,姨父就要回北方老家去了。”姨父缓缓地说:“老家来接姨父的子侄已在路上,不日就到开封。姨父毕竟老了,人老了总归要落叶归跟,姨父只是放心不下你……”
        我一怔。虽然我知道自大姨母去世后,大姨父便时常流露出思归之情,可是,如今大姨父亲归期将近。我依然心中难过。大姨母长我母亲近二十岁,自嫁与大姨夫后,夫妻感情甚笃,只可惜膝下一直无所出,自我来后,二老一直将我视为亲女百般怜爱,只是没想到人事变幻出人所料,如今姨母过世,姨父思归,而我,又当如何?
        姨父见我神色黯然,不由得微微叹息,”阿心,姨父心中,一直将你当作亲生女儿,你,你随姨父一起回乡可好?”
        我摇摇头:”姨父此去,自是与家中亲人团聚,阿心随行在姨父身侧,多有不便。姨父,你且让阿心留在开封吧,阿心已不再是几年前的阿心了,会照顾好自己的。”
        姨父怔忪片刻,方道:“北方毕竟寒苦,你自幼体弱,确实也不适合。不如,姨父送你回南方老家吧!”
        “不!”想起那些如噩梦般的往事,想起那午夜梦回时分心底清晰的痛楚,我断然拒绝。
        姨父自是知道我的过往,当下也不再坚持,只是长叹:“阿心,你一人在此,姨父委实不放心啊!”
        我想了想,展颜笑道:“姨父,阿心倒是有个好去处,只怕,姨父不肯。”我顿了顿,继续说道:“听闻开封府欲招一名帮忙整理文案的小吏,月俸三贯,包宿包食。姨父,不如让阿心去试一下可好?现在执掌开封府的事素有青天之称的包拯包大人,上至朝廷官吏,下至江湖侠士,都对这位包青天包大人敬畏有加,想来,整个开封,可还有比开封府更安全的去处?”
        “你?”姨父惊的差点连手中的茶杯都滑落了,“阿心,虽说你来开封这些年一直做男儿打扮,外人等闲不知你是女儿身,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到那时,你又待如何?”
        我笑道:“姨父,所谓世事难料,如今又如何预料到以后之事?”我顽皮地眨眨眼,有心要逗姨父开心:”说不定到那时,阿心已经觅得一知心人嫁了也未可知。”
        果然,这话姨父爱听,当下宠溺地看着我笑:“你这丫头!”想想又忍不住叹息:“若果真如此,你娘也就不必再为你日夜悬心了......”
        姨父终究是豁达豪迈的行伍出身之人,见我主意已定,一副兴致盎然的模样,也就不加阻拦,答应让我前去一试。
        翌日,稍作准备,我便前往开封府应聘。
        依然是男装打扮,只是换了一身白衣。
        此次到开封府应聘的人却寥寥,不过十余人。招录之事由大名鼎鼎的开封府文案主簿公孙先生主持,脸上挂着亘古不变的温润笑容,一副观之可亲的模样。
        先是笔试,要求应聘者写一份简单的公案文书。对我而言,不难,只是庆幸当初身在现代社会时,我真的有去学过一段时间的毛笔书法。
        然后,是面试。笔试过关者,被带至一小厅与公孙先生逐一相见,以观其言谈举止,并籍此了解其家世履历。
        轮到我时,常规问题作答完毕后,但见公孙先生沉吟片刻,问道:“这位简公子年纪轻轻,且观之应是不为家中生计所羁累之人,为何不努力用功以备科考,却要来此作一名籍籍无名的小吏?”
        我答:“科考应试,金榜题名,固然是天下众多学子的梦中所求,但这些,却不是简心所要的。简心求,不过是一份简单的安稳,一种宁和的心境,这是简心的平常愿望,愿先生予以成全。”
        公孙先生抬头,以惊异的困惑的眼神望向我:“虽说淡泊名利不失为人生境界之一,但简公子年纪尚轻,却为何如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语气虽温和,却隐隐有着责备之意。
        我心中有些难过,抬眼迎着他的目光,带着七分坦然三分萧瑟答:“人生之事,如白云苍狗,变幻不定。焉知今日所得之果,不是明日所失之因?简心虽年轻,却深知名利二字之累人,平安二字之难得。先生,非简心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只是简心曾经离伤,亦走过世事艰难,已不想再求得到,只求不再失去。”
        我终于被录用。
        多年后的又一个雨夜,与公孙先生灯下闲谈,我问当年我得以入选,是得益于我那一手虽稍嫌青涩但已颇见筋骨的秀丽柳楷,还是得益于我的淡淡书卷气质,先生答,二者兼而有之,更多的是,当年我眼底深处的那一抹苍凉,让他不解,也让他动容。


        6楼2014-02-10 13:21
        收起回复
          明天会继续更文。


          9楼2014-02-10 13:42
          回复
            第二章 初 见
            接下来的日子,我忙乱不堪。要准备姨父的行装,又要着手打点自己的物品,时间仓促,偏我一向不擅长家务琐事,无从下手,幸得邻居细致能干的方菁姐姐时时过来帮忙。方菁一家是姨父姨母多年的老邻居,为人热心厚道,方菁姐姐也是我唯一的闺中好友。
            这日,方菁在我房中帮我打点衣物,要带入开封府的,自然都是男装,可我依然很不舍地塞进两套女子裳服。方菁见状,不由叹道:“明明是女儿心,却要强扮少年郎,心儿,你这是何苦?居然还要以这副模样到开封府去当什么文书吏,若被人识破,可是玩的?”
            我笑着安慰她:“姐姐休要担心,能找到这份工作……呃,这份差事,妹妹心里欢喜得很呢!”
            方菁不以为然地摇头。我苦笑,我该怎样让她明白,对于女子而言,有一份较为有尊严和自由的工作,并可以籍此自食其力是一件多么重要、必要且难得的事情。
            这般想着,忽然听见方菁道:“心儿,再着一次罗裙给姐姐看看吧!”
            我依言换上女装打扮,在她面前轻轻转了个圈:“姐姐,好看吗?”
            方菁看着我,却答非所问:“你这一去,想必再难得回这旧居,而我,也即将入王府为侍女,不日也将离家。心儿,往后,我们姐妹俩想如今日一般相聚,可是难了!”一语未了,眼中已有隐隐泪光。
            一席话,说得我心中黯然,我手提裙裾走至她身旁挨她坐下,如往日一般将头枕在她的肩上,心中酸楚难当。
            我一向有分离焦虑。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生命里要有那么多的分离,为什么分离对于我而言,就是从此难再相见,甚至永远无法再见。
            姨父终究离京归乡去。临行前,姨父将茶馆变卖,将所得银钱与房舍一并留给我,我推辞,可姨父说,无论何时,女儿家都不可无一点傍身之物,和一处栖身之所。
            姨父离去后,没两日,方菁姐姐也含泪离家,入王府为侍女。候门一入深似海,不知再见何年期。
            而我,则在一个萧萧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带着简单的行囊,只身来到开封府。公孙先生已为我在后院准备了一间厢房。这小小的厢房,从那一天起,就成了我在这诺大的开封城,在这遥远的异乡里唯一的家,成了日后无数个苍茫黄昏里,我最想回到的地方。


            12楼2014-02-10 22:08
            回复
              从此,我开始了在开封府的生涯。
              开封府的差事并不难做。我相当于公孙先生的助手,为他抄写誊录一些公案文书,并登记整理成册。这些事情,只需多一点细致耐心即可做得很好,对这份差事,我游刃有余。当然也有困扰,比如说,我毕竟不惯用毛笔书写,不免感到吃力。又比如说,对于一些笔画繁杂的繁体字我确实是不太会写……每每遇此种情景,我未免汗颜。
              闲暇时光,我多用来翻看书籍,临帖习字。身边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精通书画的高人,我自然不会放过,时时请教,受益颇多。后来,我发觉公孙先生对我此举不仅没有不耐烦,反而有颇为欣赏之意,于是得寸进尺提出要拜先生为师,公孙先生很谦逊地稍作推辞,禁不住我一片诚心,也就欣然答应了。我喜出望外,从此私下里就以师傅相称。
              公孙先生亦带我去拜见过包大人。虽知包大人是铁面心慈,但见到包大人那不怒自威的形象,我还是忍不住退避三舍。
              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校尉,原本就是豪爽不拘小节的江湖中人,对我颇为友好,我也很快与他们混熟了,时常与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有时,他们喜欢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有时,又喜欢回忆往昔,将所经历之事与我娓娓道来。和他们在一起,感觉十分有趣。
              但是,开封府的那一袭红衣,御前四品带刀侍卫,南侠展昭,因出府公干,从我入府衙之日起,就从未见到过。
              没关系,我对自己说,总有一天会相见的。
              这样的日子,平淡却不寂寥,而我的心也一天天地退去浮躁,变得柔和宁静起来。我甚至想,我是否真的生错了年代,又或者,我的前生真的在这里。较之现代社会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复杂交错的人际关系,我更享受北宋的天空下,这古朴温雅,悠闲适意的氛围。虽然偶尔,漫天的星空会让我想起都市里的璀璨灯火,熹微晨光中行过街角的老妪与稚子也会让我想起家中亲人。
              开封府的庭院里,栽种了很多梧桐,每至夜晚,夜风吹得梧桐叶沙沙作响,对我而言,那就是最好的催眠曲。在现代社会,我有过无数睡不着的夜和醒不来的早晨,在这里,我却可以枕着夜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安然入睡,可以在小鸟婉转鸣叫的晨光中悄然醒来。这是我生命中的悠长假期,我沉浸其中安然享受。


              13楼2014-02-10 22:10
              回复
                时间弹指过,很快我来开封府已有月余。不知不觉,已是暮春,空气日益温润暖湿。
                这日午后,闲来无事,天气晴好,我向公孙先生告假半天,出府闲逛。
                汴京街头,行人熙熙攘攘,商铺鳞次栉比,一片繁华景象。我行至一间文房四宝商铺,浏览片刻,意外觅得两锭上好的徽墨,欣然购下,准备一锭送予先生,一锭留给自己。
                出了店铺,我顺着沿河街道边走边逛,渐渐有些累了,不由信步走进一家临河茶馆,此时游人尚未返,当地人又正忙着自己的营生,故客人寥寥。我径直上了楼上雅座,除我之外竟无他人,我庆幸无人打扰,拣了一个位置坐下。
                从楼上外望去,正是著名的汴河,此时,河面烟波浩渺,舟船如织,点点日光撒向河面,波光粼粼如金,岸边柳丝轻轻拂过水边,微风迎面吹来 ,温柔轻抚我的发丝。春茶初沏,清香怡人,更衬得周围恬然宁静,偶有两三句人言传来,很快又如尘埃般飘散。我看绿柳如烟,听江鸟飞歌,只觉得此情此景,几乎要引我入梦去。
                正在悠然自得之际,忽然听到楼梯响起脚步声,又有客人上楼来了,那脚步声沉稳,有力,但又带着不欲打扰旁人的内敛和礼貌。我微笑,不知是何人,与我一般,来此偷得浮生半日闲。
                来人从我身边走过,走向前方的桌子,我的眼角余光只看见他蓝色衣袍的一角。
                我的心忽然一动,电光石火间,我抬起头,带着心底骤然涌现的期待,欣喜和不可名状的惊惧,望向来人,目光所及处,我看到,那个让我梦里萦绕,心中所思的身影!
                真的是他!我几乎要屏住了呼吸,不由自主站起身来。那时时出现在我的梦里一直无法忘却的容颜,如今,却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此真实,却又依旧恍惚似梦。
                他身着蓝衣,手持墨剑,只是此刻,俊逸的身姿沾染了仆仆的风尘,英俊的眉眼间也平添了些许的倦意。我看他落座,随意将手中的宝剑置于桌上,我几乎忍不住要向他奔去,但刚一抬脚却本能地停住,只是怔怔地望着他,心中悲欣交集,几乎要落下泪来。
                他显然察觉出了异样,敏锐地转头望向我,目光中带着探究和疑问,脸上却依然保持着清浅有礼的微笑。我定定神,向他歉意一笑,缓缓落座,强迫自己将目光重新投向水面,但四周的景致已隔千万重。
                再定一下心神,我依然忍不住看向他,品度他,看他端起茶盏,吹扬轻烟,看他浅浅地品一口茶,又轻轻放下。名动天下的南侠,此刻是如此儒雅,悠然闲坐,气定神闲,但浑身上下却又散发出遮掩不住的淡淡的游侠气息……
                我内心挣扎,我问自己,要过去吗?真的要过去与他道扰,寒暄,自报姓名吗?不,这样一来,必然转眼间便是世俗的高低尊卑,我不要这样,我在心中仰望着他,却希望在俗世中能以平等的姿态面对他,一如此刻,我与他只是萍水相逢的两个人,共坐于此,只为一同欣赏这天地之间的美景……
                我的目光再次惊扰了他,他又一次转头看向我,眼中的疑惑更深。
                我无法再安坐下去。我向他点头致意,便转身下楼,结了茶钱,匆匆离开茶馆。


                14楼2014-02-10 22:15
                收起回复
                  那一夜,我一直神思恍惚,心意纷乱。我在汴京街头流连,直至暮色降临,华灯初上。回到开封府自己的厢房后,依旧无法集中精神做任何事,书不成章,字不成句。无奈,索性沐浴更衣,走至后院散心,或许,潜意识里,我希望再次遇上他。
                  我没有失望。
                  正当我在小亭里徘徊的时候,我看见他与公孙先生一起,踏着月光的清辉而来。恍惚间,我一时竟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处。
                  而他,见到我时,也是一脸意外。
                  公孙先生显然误读了我们的表情,忙笑道:"哦,二位还未曾相见吧,简心,这位就是展昭展大人;展护卫,这位是新招入府衙的简心。”
                  我忙施礼:“简心见过展大人。”
                  他看着我,说:“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不语,为了这句话,我的心微微的牵痛着。
                  怔忪间,只见他伸出手,递过一样东西给我,说:“下午见你匆匆而去,桌上却留有这两锭墨条,不知可是你所遗漏的?”
                  可不正是我的那两锭徽墨!我“呀”的一声,又惊又喜,伸手接过:“多谢展大人!这可是我特意为先生买的。”
                  公孙先生打趣道:“特意为我买的都到了展护卫手里,若不是特意的,更加不知忘到哪里去了。”
                  我赫然:“让展大人见笑了。”
                  他也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简心,你我之前可曾见过?”
                  我心虚地回答:“不曾。”
                  “今日下午,你可有遇上什么为难之事?”
                  我依旧否认不迭:“也不曾有。展大人为何有此一问?”
                  他眼底眉间的疑虑更深:“那为何下午在茶楼上,你见到展某之时,忽然神色大异,欲言又止?”
                  我答:“只因我有一故人,长得与展大人颇为神似,故而乍见之下,内心震荡,举止失态......”
                  他似乎释然:“原来如此! ”
                  我满怀歉意:“惊扰了展大人的兴致,还望大人见谅。”
                  “言重了”,他谦和地说:“再说,展某还未曾多谢你代付的茶资呢!”
                  我微笑,望向他:“今日能与展大人有一茶之缘,是简心之幸。”
                  他也笑笑,不再言语,转身与公孙先生翩然离去。
                  这一面,却让我的心莫名安静下来。我知道,他就在这里,在我所能看见的咫尺之处,虽然,我与他暂且尚并无太多交集,虽然,他总是来去匆匆,但无论如何,我已在他的生活之中,而他,已在我的生命里。
                  这已足够。


                  15楼2014-02-10 22:56
                  收起回复


                    16楼2014-02-10 23:00
                    回复
                      今晚更一章吧!


                      来自iPad17楼2014-02-10 23:24
                      回复
                        每一个回复对lz来说都是鼓励与祝福


                        来自iPad19楼2014-02-11 00:04
                        收起回复
                          第三章 疑问
                          平淡安宁的寻常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与他的相遇。有时,是在后园回廊处的擦身而过片刻驻足,有时,是在公孙先生书房里的不期而遇。我唤他“展大人”,我喜欢看他带了那一末似有若无的笑容温和回应,喜欢他的目光在我身上不经意的停留,虽然只是如此短暂。
                          他身份特殊,既是名动江湖的南侠,亦是圣上亲封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但他的身上却没有大侠的张扬与显贵的倨傲,英气勃发的眉宇间总是笼罩着温润的光泽,他对大人恭敬有礼,对先生亦师亦友,对王朝等人情同手足。他是我梦中的昂扬侠士,是我心中的谦谦君子。
                          对于我投身入府衙为吏之事,开始的时候,开封府诸人或多或少都心存疑虑,但经过数月的相处皆慢慢淡化。唯独他看我的目光依旧带着有意无意的探究与疑问。而我唯有装作若无其事,小心翼翼隐藏着内心的种种秘密。
                          终究有一天,因为一件事情,让他对我的疑虑愈甚。
                          那一日,城内又有命案发生,一名从颖昌府前来开封城访亲的年轻男子刘天佑死于其族兄刘天誉家中。究其死因,其族兄刘天誉的解释是,刘天佑个性本就沉郁多愁,因双亲新近亡故,加之参加州试落第,不堪心中悲苦,故生悲观弃世之意,自寻了短见。
                          而与刘天佑随行的老仆刘忠却认为,他家公子近日已不像往日这般消沉,前些天还说过些日子就返回颖昌家中,用功读书准备来年科考,不可能突然自杀,一定是被人所害。
                          二人争执不下,在那老仆刘忠的坚持下,便告到了开封府。
                          包大人接下此案,即命公孙先生及展昭带领开封府诸人及仵作等前往事发地点勘验。我征得先生同意后,也跟随前往。
                          一行人在刘天誉及刘忠的带领下,穿过刘府的后院,来到那刘天佑的住所,一进门,便看见一名年轻男子躺于地上的血泊之中,已死去多时,颈部有一道深深的伤痕,手中握着一把短刀,也是沾满了血迹。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味。
                          我第一次直接面对案发现场,不由得觉得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我极力忍耐,只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跟着先生等人仔细勘验。
                          待屋里仔细看过一遍之后,我心中已有疑窦渐生,再看公孙先生,他正在仔细翻看书桌上的书籍字笺,也是一脸的沉思。


                          23楼2014-02-11 12:43
                          收起回复

                            回到府中,公孙先生携我与众人一同去见包大人。<?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包大人一见我们的神色,当下已猜到几分:“各位可是发现了什么可疑之处?”
                            公孙先生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笺:“大人及各位请看这个。”
                            我依言走上前去,仔细一看,却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仰面青天近,俯首白云低。
                            山河一朝憾,风雨亦歌飞。
                            塞北浮云远,江南春意离。
                            金乌如过隙,世事总依稀。
                            英雄如有见,琐屑岂能违?”
                            笔迹峻秀有力,墨迹犹新。
                            我疑惑地看向公孙先生,公孙先生指着落款道:“这是那刘天佑昨夜的新作。”
                            我“啊”的一声,脱口道:“此诗虽有沉郁之风,但苍茫遒劲,不应该是绝笔之作!”
                            公孙先生赞许地看我一眼,向包大人说道:“简心所言极是,学生亦是如此看法。学生认真看了那刘天佑的书桌案几,见桌上摆放着《论语》、《孟子》等书,书上明显有新近翻阅的痕迹,书本边上还附有详细的读书笔记。另外,学生还找到一封刘天佑写给同窗好友的信件,信尚未写完,但其中已有思归之意,并言归去后将与友人共同切磋学业,以备来年科考。由此可见,其仆刘忠之言甚为可信。”
                            包大人点点头:“如此看来,此案应另有隐情。还有呢?”
                            包大人看着公孙先生,先生却笑看着我:“方才在案发现场,公孙策见简心一脸的若有所思,想必是有所发现?”
                            “哦?”包大人闻言,亦转头看我大人望向我:“你可是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
                            我望向包大人,看着包大人那不怒自威的样子,忽然感觉到一阵眩晕,未等开口,那已多时不曾出现,但却依然熟悉至极的莫名紧张情绪,又一次向我袭来,我的心狂跳不止,额上沁出密密的细汗,手心瞬间变得冰凉......我抬起头无助地看看众人,却说不出一句话。
                            花厅内众人皆诧异地看着我,展昭眉峰紧蹙,满眼疑虑,公孙先生更是一脸的愕然。在他眼里,我一直淡定从容,从出现过这般窘迫的模样,先生不由上前一步,刚要开口询问,却被大人作了个手势制止。
                            只听包大人温言问道:“简心,你,可是惧怕本府?”
                            “我......”我望向大人,依旧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包大人放缓语调,和蔼地说:“简心,本府平日虽与你不曾有太多接触,但亦听公孙先生时时夸赞你,说你细致勤谨,聪慧好学。本府心中甚觉欣慰。”
                            顿了顿,大人又继续说:”简心,我们同在开封府衙内共事,相处时间可比家人亲友,本府职位虽在你之上,但亦希望平日你面对本府时,能以平常之心相待。”
                            大人和颜悦色几句话的话,终于让我紧张情绪的稍稍缓和,我舒了口气,心中暗暗感激包大人,一面试着缓缓回话道:“大人的话,简心记下了。”


                            26楼2014-02-11 13:01
                            收起回复

                              包大人见我恢复常态,方重新问道:“对于此案,你可是有什么看法?”<?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我再次暗暗定了定心神,向大人先施一礼,再慢慢说道:“简心对现场所见,确实有些许疑问:其一,刘天佑若真是自刎而亡,那利器割开颈部时,应会有大量鲜血喷射而出,飞溅四处,且喷射所形成血点,通常为圆形,而据简心所见,屋内只有大片血泊及零星几个小血点,且小血点呈星状,应为血液滴落时所形成。整个屋子里独独不见鲜血喷溅所留下痕迹,这却是为何?
                              “其二,简心在案发现场,还曾注意到有一只小狗跑进屋内,舔舐地上的血迹,奇怪的是,这小狗舔过这血迹之后,便快速跑至屋外的水槽喝水,简心想不明白,为什么这小狗会有这般反应?是巧合,还是这血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家正凝神听着,忽然有人匆匆进来:“禀大人,仵作验尸格目送到。”
                              公孙先生上前接过一看,脸色骤变,只听他念道:“死者眼开睛突,面呈赤黑色,口鼻内见清血水流出,应为外物压塞口鼻窒息而亡。”
                              包大人霍然而起:“如此说来,刘天佑果真是被人所害!这凶手竟如此歹毒狡诈!”
                              展昭说道:“正是!可见凶手是先用外物致刘天佑窒息而亡,再用利器划开其颈部,以制造出刘天佑自刎身亡的假象。然而,人死后,全身血脉停滞,以刀划开其颈部之后,不会有大量鲜血涌出,故而,便有简心方才所说的疑问。”
                              “然而,若真如此,”包大人思索着:“那满地的血迹又是从何而来?”
                              公孙先生道:“凶手要伪造现场,自然是要以其他血替代之,必然不会是人血,用的定然是动物血,以血量之大而估计,很可能用的是是猪血……啊,是了!”公孙先生忽然恍然大悟:“屠夫杀猪之时,为了使猪血加快完凝固,往往会在其中放入盐块,这恐怕也就是简心见到那小狗舔了血迹之后,跑开去找水喝的原因了,因为那血必定有明显的咸味。”
                              包大人点点头:“出血量不足应并非凶手所能预料之事,即使他能料到,也不可能随身备好大量猪血,定是仓促之间去外面寻得。既如此,王朝、马汉,速速到那刘府附近查看可有宰猪的场所,如有,即刻将相关人等带回府衙询问!”
                              二人立刻答应着去了。
                              公孙先生满面欣慰之色,看着我笑道:“简心果然心思缜密,心细如尘啊!”
                              我方欲答话,却听展昭笑道:“公孙先生所言固然,不过,令展某不解的是,简心年纪轻轻,且观之应是初次直面刑案现场,这些刑案经验却是从何而来?”
                              看着他那别有深意的笑容,我的心不禁一跳,他果然在怀疑我吗?他想知道什么,他又想求证什么?


                              27楼2014-02-11 13:0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