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吧 关注:19,848贴子:101,079

回复:【录入】《阅史绪论》完整版(桑柔自断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 汉质帝因朝会目梁冀
汉质帝冲龄临御,能识杨冀之奸,固为聪颖。第遽目之,曰“此跋扈将军也。”遂为所毒。聪颖而不善韬晦,适足以为害矣。
背景资料:
梁冀,东汉外戚和权臣,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他长相凶恶,面目可憎,两肩象鹞鹰一般向上突起,如同现代女式服装的垫肩,眼睛象豺狼一样横眉立目,直眼瞅人贼溜溜的,说话结结巴巴,吐字不清,要文化没文化,仅能记个简单的数字而已。公元125年,东汉第七个皇帝汉顺帝即位,外戚梁家掌了权。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兄弟梁冀先后做了大将军。梁冀是一个十分骄横的家伙,他胡作非为,公开勒索,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公元146年(汉本初元年),梁冀把持朝政。7月26日,九岁的汉质帝刘缵在朝会时,看见梁冀,开玩笑地称呼他为“跋扈将军”,梁冀便怀恨在心。当晚就叫左右在煮饼里放了毒药将质帝毒死,另立他的妹夫汉桓帝刘志为皇帝。汉桓帝即位后,梁皇后成了梁太后,朝政全落在梁冀手里,梁冀更加飞扬跋扈。159年,桓帝依靠一批宦官将梁冀杀死,并抄没其全家,“百姓莫不称庆”。汉桓帝没收了梁冀家的家产,一共值钱三十多亿,这笔钱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租税的半数。被梁家占用作花园、兔苑的民田,仍旧给农民耕种。


IP属地:湖北20楼2014-01-17 22:11
回复
    22吴臣赵咨称其主之学不在寻章摘句
    赵咨对魏主之言可谓得体,盖人主万机待理,自当博览载籍,广充闻见。然所贵者,在于上下古今得其要领,辨别是非,归于至当,使天下之人情物理靡不洞悉其隐微,熟识其常变,因以措诸施行,期为有益,岂如庶士之学,仅娴习词章而已哉?
    背景资料
     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咨字德度,南阳人,博闻多识,应对辩捷,权为吴王,擢中大夫,使魏。
    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答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馀间,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帝曰:“吴可征不?”咨对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又曰:“吴难魏不?”咨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之有?”又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咨频载使北,人敬异。权闻而嘉之。


    IP属地:湖北23楼2014-01-18 21:47
    回复
      23竹林七贤
      阮籍辈皆崇尚虚无,蔑礼败度。当时士大夫乃以为放达,争慕效之。此晋俗之敝,其所由来者远矣。
      背景资料: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IP属地:湖北24楼2014-01-18 21:48
      回复
        24张华以才学文识名重一时
        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凡才长者虽能济事,亦多败检。若德器淳朴,必不至荡轶准绳之外。朕临御日久,阅历人情,所见甚确。如张华在晋以才学知名,后乃蔑弃典礼,以附贼后,所学又安在耶?


        IP属地:湖北25楼2014-01-18 21:48
        回复
          27 魏立天师道场
          崔浩研精经术,练习政事,洵魏臣之杰出者。其不信佛法,尤度越时俗,卓然高蹈,何乃师受道士之术而崇奉尊礼之?且上其书以蛊惑君心,得罪名教不浅。
          背景资料: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白马公玄伯之长子。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崔浩作为军事谋略家,深为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崔浩才艺通博,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外,在天文、历法、法律、饮食、宗教等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崔浩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也。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岂鸟尽弓藏,民恶其上?将器盈必概,阴害贻祸?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魏书·崔浩列传》)崔浩的才干与权力,引起了执政的北方贵族及其他人的忌妒,相与谮毁,以修史宣杨“国恶”的罪名被灭九族。


          IP属地:湖北28楼2014-01-18 21:52
          回复
            28 魏诏吏民告守令罪
            国家设守令以牧百姓,其贪墨不法者固然可恨,若魏诏吏民告守令,则大非矣。小民得以犯上,则名分荡然,纲纪不振。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惩贪自有国法,何其计之拙也!
            PS 他的这条评论我很不以为然,他终究还是把百姓看成了下层,把“名分”看得比百姓的幸福更重要,他看到了贪官的可恨,却不许百姓揭发,而单纯依靠“国法”,殊不知国法就是对上层阶级有利的,既然如此,国法又如何真正达到惩治贪官的作用呢?当然,现在我们的社会也没有进步到真正倾听民意的程度,不过至少大家有了这样的意识,已经是进步了。


            IP属地:湖北29楼2014-01-18 21:53
            回复
              09魏诛沙门
              魏信道士寇谦之,以黜沙门,复因佛寺有兵器,诏无少长,悉诛之。素无明禁,一旦尽行歼除,可谓不教而杀,亦惨甚矣。
              背景资料:
              戊申魏主诏「王、公以下至庶人有私养沙门、巫于家者〔男曰巫女曰觋。觋刑狄翻。〕皆遣诣官曹过二月十五日不出沙门、巫死主人门诛。」〔出自《资治通鉴》)


              IP属地:湖北30楼2014-01-18 21:55
              收起回复
                30魏文成帝立子弘为太子,依故事赐其母死
                齐家乃平治之源,太子为国家之本(啧啧,怪不得他要立太子,敢情他这么想的)选建储位则其母必素被行于之化者矣。藉以养育青宫,裨益匪浅。稽往牒如申生之母尚在,则骊姬之譛不行,晋国之家庭骨肉岂至有惨祸耶?如胤礽之母尚在,则太子“潜谋大事”不行?)汉武帝欲立太子乃先赐钩弋夫人死,特有惩于吕后之故而耄年计拙,遂至因噎废食也。至北魏时径相沿为故事,而踵行之,使其子得以立而丧母,将必有大不忍于其中者。嗣服继统之日,欲以孝治天下,能不无隐恫哉?夫汉武固雄才大略之主也,而举动不合于经常,流弊一至于此,作俑之责,何其辞焉?
                PS:每次看到这种立太子之类的故事,总是特别的感慨。不知他当初写这段史评是在康熙十三年前还是之后,若是之前,他回头整理时会不会难过?其实我这两天也在想,也许赫舍里皇后的死是一个很大的伏笔,康熙固然不会学汉武帝杀了太子的母亲,但命运让赫舍里氏难产而亡,也是无可奈何。赫舍里氏死了,胤礽被立为太子,如果要确保他的唯一性,那么就不会再有第二个“嫡子”出现,胤礽自然以为天下是他的,放松了警惕,放松了对自己欲望的克制,欲望超过了父皇的包容限度,他自然会走上悲剧。赫舍里氏死的时候才22岁,如果不是产后大出血,今后不是没机会生育,此其一;其二,正如康熙在史评里说的那样,母亲如果还在,并且是个优秀的母亲,会阻止一些悲剧的发生。但可惜,康熙的认识如此清晰,命运却给他开了天大的玩笑,皇帝与太子的悲剧在他的时代继续上演,他以为自己是看客,可以笑话汉武帝,怎料自己到头来也成了演员?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1楼2014-01-18 21:56
                回复
                  11 宋主昱骄恣日甚
                  宋主昱之资禀未必绝异于人,其所以逞欲败度无所不至者,必由于生长深宫,未闻训诫,故日流于纵恣。可见谕教之方所关最重,不当以具文视之。
                  背景资料:
                  后废帝苍梧王刘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是刘宋第八任皇帝。虽然是宋明帝与贵妃陈妙登的长子,但是由于陈妙登曾经为李道儿的侍妾,所以刘昱的身世也一直被质疑。472年宋明帝死后,刘昱即帝位。虽然刘昱小时聪敏,但是个性相当残虐,常常亲手杀人,并到街巷中扰民,杀人成瘾,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而且刘昱喜怒无常,左右稍有不合心意,就拳脚相向。474年,桂阳王刘休范也以废皇帝之名起兵,但被萧道成平定。刘昱没有因此醒悟,居然以萧道成的肚脐为箭靶。最后在元徽五年七月七日被杨玉夫等人杀害,死时十五岁。死后被废为苍梧王。


                  IP属地:湖北32楼2014-01-18 21:59
                  收起回复
                    32 魏甄琛请罢盐池之禁
                    盐之产利甚厚,不操之自上,则豪强互相渔夺,闾阎之间必纷嚣多事矣。况取山泽之资以薄田畴之赋,使民力宽然有余,其为益不已多乎?若不审时度势,辄弛其禁,则南亩之农夫不获沾毫末之利,而国用既绌,税敛渐加,亦必至之势也,凡为政者,只求实惠于民而已,何必以美名自讬哉?
                    背景资料
                    魏甄琛请罢盐池之税,其言曰:“一家必惠养子孙。天下之君,必惠养小民。未有为民父母而吝其一物者也。立官障护,是专奉口腹而不及四体也。宜弛其禁。”彭城王勰覆议曰:“圣人敛山泽之利,以宽田赋。收关市之税,以助国储。取此与彼,皆非为身。所以资天地之产。惠天地之民。宜如旧。”胡寅以为琛、勰之言皆未得中道。官为厉禁,俾民取之。而裁入其税,则政平而害息矣。——《陶庐杂录》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3楼2014-01-18 22:00
                    回复
                      33隋诏公私文翰竝宜实录
                      文取达意而止,原不贵乎繁缛。自六朝竞尚瑰丽,渐失古质遗风,遂致人文佻达成习,行不顾言,愈趋愈下。隋李谔上严可谓切中时弊。
                      背景资料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
                      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曰: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五教六行为训民之本,《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


                      IP属地:湖北34楼2014-01-18 22:01
                      回复
                        34 陈起临春,结绮,望仙阁
                        陈构三阁将以居处娱乐,势必轩窻弘敞。若果高数十丈,则凌风插云,乌能卓立乎?
                        背景资料:
                        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吴兴长城人。生于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卒于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年五十二岁。天嘉三年(公元562年)立为安城王。太建元年(公元569年)立为皇太子。
                        及即位,荒于酒色,不恤政事。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日与妃嫔狎客游宴其中,赋诗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词曲,被以新声。有玉树**花,临春乐等。及妖异数见,叔宝乃自卖于佛寺为奴以禳之。隋师至,犹奏伎行乐,纵酒赋诗不裰。隋将韩擒虎入朱雀门,始与孔、张二妃匿于胭脂井,遂俘献长安。在位六年。叔宝既见宥,隋文帝礼待甚厚。每顼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监守者言,叔宝云:“既无秩位,每顶朝集,愿得一官号。”文帝曰:“叔宝全无心肝。”后卒于洛阳。谥炀。叔宝著有文集五十卷,(《隋书志》作三十九卷此从《两唐书志》)行于世[2]。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5楼2014-01-18 22:02
                        回复


                          来自iPad36楼2014-02-04 10:51
                          回复
                            想起现在买了断句版的起居注哦⊙▽⊙有空一天录一点好了,早点录完它。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5-03-13 09:25
                            回复
                              36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秦王既有创业之功,亦饶守成之略。唐高祖审度神器所归,自当早定大计,顾乃优游不决,坐致惨祸,诚不得辞其责。若秦王英明特达,为有唐之令主,其于建成、元吉,岂无委蛇善全之道?必致骨肉相残,取讥后世?固其谋之未臧,匪独遭逢不幸也。
                              玄武门之变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介绍了。


                              IP属地:湖北39楼2015-03-13 1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