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瑞月〗惜缘宫吧 关注:124贴子:20,989
  • 12回复贴,共1

『惜缘』‖瑜缨殿—转贴‖ 古代女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大叔


1楼2007-10-31 22:05回复
    用“小女人”来形容中国古代女子无疑是概括性最强的一个词了,一个“小”字,把中国古代女子的谦卑描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女人是一种柔脆的,感情丰富的动物那么中国的古代女子便是其中的“典范”。特定的社会环境所致,她们所受到的不仅是情感的拘禁,还有伦理的的束缚。她们天生便是怯弱的一方,没有反抗,只有屈从,她们所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教育,在她们的思想中,女子无才便是德。


    2楼2007-10-31 22:05
    回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孟江女哭长城到李香君为爱而亡,中国古代女子的坚贞不渝又岂是一块贞洁牌坊所能诠释完整的。这点倒很值得处于现代文明的我们反省,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是否已经沦陷,现在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爱情究竟是一种自由解放,还是爱情的变味?周遭还有几人可为爱情而付出许多,更别说自已的生命了,爱情的已被亵渎得只剩辉煌的台词,是该说现在的爱情比古代幸福呢,还是古代的爱情比现在神圣呢?不解。但应引起深思……


      3楼2007-10-31 22:06
      回复
        悲悲戚戚,听着琵琶女一面低眉信手续续弹,一面说尽心中无限事。少女时期秋月春风等闲度,而人老花黄时却门前冷落鞍马稀。悬殊的对比,无尽的失落,而其中又有几人能找到情投意合的人相伴一生呢?恐怕多如琵琶女般只能在清冷的夜中轻抚传琴,自叹生平吧。其苦闷与压抑难道只是因为她们多愁善感而致吗?


        4楼2007-10-31 22:07
        回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态势而言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屈求全,以结好蕃邦;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疆外野民。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6楼2007-10-31 22:08
          回复
            中国古代文采飞扬的女作家瘳若晨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短短三句话,居然就构成了她们的一生。在今人看来,她们的生活是乏味的,是空虚的,似乎她们的一生只是繁衍的工具,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旧的传统道德模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女子的自卑、被动、迁就。她们不善于表达自已的意见和独立地处理问题。她们常会自觉地迎合别人的意见。这种依附心理与不自主性,甚至使一些女性表现出孤独,狭小,不与人交往,封闭自我。


            7楼2007-10-31 22:08
            回复
              令我们感到悲哀的是,众人对于中国古代女子的认识似乎仅仅局限于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她们的内心深处的灵魂,却鲜有人去挖掘,可是她们毕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她们的内心必定不甘如此惨白,哪怕是灰色,也算是一种填充


              8楼2007-10-31 22:08
              回复
                ```


                9楼2007-10-31 22:10
                回复
                  ``````````


                  10楼2007-10-31 22:10
                  回复
                    ````````````````


                    12楼2007-10-31 22:12
                    回复
                      ````````


                      13楼2007-10-31 22:15
                      回复
                        jjjj


                        14楼2007-10-31 22:16
                        回复
                          ```````````


                          15楼2007-10-31 2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