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42贴子:94,983
  • 3回复贴,共1

【转】圣诞还是耶诞-论中国文明的式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圣诞还是耶诞——论中国文明的式微》
一切平起平坐的文化对碰,皆来自于对自己文明的自信。当一个文明失去了话语权,其与强势文明的交流便不再对等。
我们中国文化体系便是一个失去了话语权的文化体系,这个现状决定了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交流之中只能属于被动从属地位。处在这种文化氛围里的人是一种既亢奋又自卑的一群人。既号称自己的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世界第一,同时又说不出个一二三,面对外来文明的强势介入表现出“环顾左右以言他”的茫然。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足以证明这个论断。
说远一点,几年前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令国人喜出望外一时间举国沸腾,随后莫言文集迅速大卖。每个爱文化的人脸上挂满了与自己无关的笑容,“我们中国人终于获得诺贝尔奖了”,排除另两个不被国内承认的和平奖,的确,我们中国人似乎在文化上,“终于站起来了”。我试探着问了几“悲喜交加,欢呼雀跃”的朋友,莫言先生的书讲的是什么,朋友“环顾左右以言他”。
暂且不管大家对莫言先生文学作品了解多少,单单诺贝尔文学奖真的可以证明我们吗?我看未必。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成就走到了必须被别人承认和嘉奖才能“优秀”的地步了么?从另一角度分析,莫言写的是汉语,而且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提倡的平民文学白话文。这个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系统里能占多大分量,莫言作品所表达和发挥的内容到底有多少中国式文明,对中国文明有多大创造性贡献我们暂且不管,就中国语言被翻译成西方语言成为获奖作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细作推敲。我常对朋友说,独创性文化是不能对等翻译的,如同唐诗翻译成英文将不再是唐诗一样。那么具有汉语语言学美感和文学性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之后,还是不是汉语文学作品?几个不懂华夏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2-25 13:07回复
    对中国耶诞节前夕吃苹果迷惑不解,他们更不知道,他们的圣人在中国早已把中国人的圣人打翻在地。一个与中国人毫无相干的虚拟的“洋神”成了中国人的圣人。这个扬言不信他的人都要下地狱的“洋神”,迎来了他所诅咒的人为他举办的盛大生日宴会。不久前去浙江图书馆购书,由于好奇,不小心多看了一眼西人的《圣经》,立马被旁边的一位信教大叔热情“夸赞”,并且无论如何也要送我一本。我说我心中的圣人是轩辕始祖,我不信基督,我所谓的圣经指的是易经等华夏典籍,我心目中的宗教信仰自己祖宗的神德文教。然后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圣经》的真实和灵验以及炎黄和易经的虚假迷信,一大通“慈悲”的说教便咄咄而来。在那种急切期盼我能“入伙”的眼神里,折射出一种“中国文化都是垃圾”的黑影。盛情难却,我只好“欣然”接受了他的书,拿回家作为基督教研究资料。
    回到我们的最初的话题,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到如今为何如此式微?有人不理解,说话语权重要吗?是的,这个太重要了。什么是拥有话语权,就是对于运用自己文化理念对自己的文化要素进行解释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任何和接受。而我们的文化,话语解释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是由西学来操作的。虽然我们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是已经日渐式微,不被大众所接受,结果是原创的文化被具有话语解释权的文化所同化。除了上述列举的文学、宗教观,几乎所有的文化要素都在受到不同程度的花语解释系统的扭转,由华夏理念转向西学理念。中国医学,历来没有现代“中医”这个意义,历史上的中医指的是水平中等的医生。而平时即用医学称之,直到西风压倒东风,出现了所谓的中医。当然,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自己的话语解释权,真正的中医大家绝不会用生物化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2-25 13:08
    回复
      一样,汉字同样是道法自然的文化。汉字被称作象形文字,便是取象比类的文字符号。古人认为,圣人行不言之教,取象比类,象形以示之。语言可以有音节的变化,地域可以水土迥异,甚至风俗也可以千变万化,这些差异正是靠着统一的汉子来纽结。正是这个中国人的根,也要被西化浪潮所拔断。新文化运动的废除汉字运动曾一度把汉字作为“中国落后的根源”来简化,以至于疯狂到提倡用拉丁字母代替之。汉字的式微,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衰败,更是一种文明体统的破碎。文言文几千年作为简洁、生动的书面语高雅文化记录形式被斩断。与之相连关联的诗词歌赋也“抬不起头”。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很多古书在“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面前成为天书,文化的承古拓新势必只能成为一个口号。当读书人拿着经典一片茫然的时候,这个只能用华夏经典才能生动明了去解释的文明,也就光芒不在。于是曾作为口头语言的思维简单的白话文,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中国文明进入到通俗化时代。与其说是顺应世界潮流,不如说是在向着“优美高雅”的西式生活靠拢。与其说是汉族把中国的少数民族同化了,不如说是汉族捎带着少数民族奔向了共同西化的大道。
      是的,我们的文明失去话语权之后,一切都便得很尴尬了,念叨起来如数家珍,理解起来呆若木鸡。事实上,这一切的变化,都总归表现在根本文化上的曲解和变化。我们的之所以称作中国人的理念变化了。而这种变化不是一种承古拓新的变化,而是一种替换概念的否定式变化,呈现出一种对自己文化的挖空和对强势文化的模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被规定为专制的历史,资本概念替换民本概念来划分华夏历史进程。封建已不再是华夏意义的封建,上帝已不再是《尚书》里的昊天上帝,宗教已不再是敬天法祖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2-25 13:17
      回复
        的宗教,大学已不再是齐家治国的平天下的大学,华夏已不再是衣冠礼仪的华夏,中国已不再是天下辐辏的中国。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很多人讲,但是不见得有多少人去践行。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血统规定了一个民族的属性,失去了文化属性,我们还是自己吗?我们说,华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的前提是肯定是我们现在很不行。那么,如何才算复兴?是我们说着英语吃着西餐,都变成“上帝”的子民,还是肯堂肯构,敬天法祖?是我们变成他人,还是强大我们自己?是我们永远作为别人的跟屁虫,还是我们与他人实现并行不悖甚至超越?也许只有到我们反求诸己拥有了话语权,做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时候才算真正的复兴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2-25 13: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