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就预见了慕容冲的失败(其实慕容冲的亡秦算是成功了),十四岁时又再次展示了先见之明鼓动叔叔慕容柔和弟弟慕容会逃离了长子。很多人就此都对慕容盛十分推崇。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如此优秀的慕容盛没能成为慕容垂着力培养的继承人,反而是毫无作为的慕容会?
如果论出身,慕容会是庶次子,而慕容盛是庶长子,《晋书》说:“初,垂以宝冢嗣未建,每忧之。宝庶子清河公会多材艺,有雄略,垂深奇之。及宝之北伐,使会代摄宫事,总录、礼遇一同太子,所以见定旨也。垂之伐魏,以龙城旧都,宗庙所在,复使会镇幽州,委以东北之重,高选僚属以崇威望。临死顾命,以会为宝嗣。”
无论是才智还是出身均胜慕容会的慕容盛为何入不了慕容垂的法眼?为何慕容盛没有被重用,得到的仅仅是长乐公的封号?
那么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事迹本是慕容会的,但慕容盛在成为皇帝后全盘接收了这些事迹,或者杜撰了这些事迹。
想起后燕董统受慕容垂诏修燕史,看得慕容垂都不好意思地说:“叙事富赡,足成一家之言,但褒贬过美,有惭董史之直。”,我又不禁想到慕容冲,可惜他是没有可能为自己分辩的。一切不过“成王败寇”而已。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如此优秀的慕容盛没能成为慕容垂着力培养的继承人,反而是毫无作为的慕容会?
如果论出身,慕容会是庶次子,而慕容盛是庶长子,《晋书》说:“初,垂以宝冢嗣未建,每忧之。宝庶子清河公会多材艺,有雄略,垂深奇之。及宝之北伐,使会代摄宫事,总录、礼遇一同太子,所以见定旨也。垂之伐魏,以龙城旧都,宗庙所在,复使会镇幽州,委以东北之重,高选僚属以崇威望。临死顾命,以会为宝嗣。”
无论是才智还是出身均胜慕容会的慕容盛为何入不了慕容垂的法眼?为何慕容盛没有被重用,得到的仅仅是长乐公的封号?
那么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事迹本是慕容会的,但慕容盛在成为皇帝后全盘接收了这些事迹,或者杜撰了这些事迹。
想起后燕董统受慕容垂诏修燕史,看得慕容垂都不好意思地说:“叙事富赡,足成一家之言,但褒贬过美,有惭董史之直。”,我又不禁想到慕容冲,可惜他是没有可能为自己分辩的。一切不过“成王败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