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跖吧 关注:19,003贴子:327,438

回复:【拜吧】长篇人物分析——盗亦有道,墨侠盗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良这句话,有点“激将法”的意思,不过就算张良不说这些话,小跖也会答应,能力越强,越喜欢更大的挑战。


小跖很欣然地答应,的确,只有他能够担得起这副重担,并且他也有足够的能力。




小跖说完这句话,就露了一手,把子房手上的盘子抢了过来,“呼呼呼”地转起来。脸上是蔑视一切困难的自信的笑容。小跖永远都是这样,足够自信,却不自傲。


279楼2014-01-06 20:46
回复

    子房的这句话,应该也是很多人想要说的。
    在整个对付“黑龙卷轴”的过程中,子房一直负责提供信息,而墨家则负责具体行动。也许有人会觉得帝国对“黑龙卷轴”的防范太不严密了。可是,试想一下,普天之下除了墨家,谁既能解开公输家族的机关术,又能穿过阴阳家的“血蚕丝阵”?一个门派的真正实力,并不完全是有武功决定的。墨家在诸子百家中的实力,不容小觑,所以能成为反抗秦国阵营的核心。


    280楼2014-01-06 20:46
    收起回复




      镜头再次回到一开始的屋檐上。
      夜色已经降临,小跖等到了出动的最佳时机。
      站在屋檐上的小跖注视着千机楼,他的身影在夜色下显得十分高大,显示出顶天立地的侠者风范。




      这几张图片是我把小跖的动作进行了分解。可以看出来,小跖是先助跑,然后腾空跃起,最后借助跃起之力下落,这样高度更高,速度越快,冲力越大。
      结合上一篇的分析,我觉得玄机在这里的时间安排上与以往不同。
      张良到达墨家据点请小跖出马盗千机铜盘肯定发生在小跖潜入将军府之前,但前者是在夜晚,后者则是从黄昏开始,这样的时间上先后的不同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两件事情不是发生在同一天。也就是说,前者比后者早发生至少一天。小跖在得知自己的任务后准备一天,第二天出发,从这个角度看倒也合情合理。
      但是,这与前后发生的事情在时间上出现了矛盾。第二十三集之所以命名为“君子之道”,是因为张良和伏念“秀”了半集儒家的一大堆大道理,这件事情发生在白天,最后荀子又出来“秀”了一会,但不知道伏念如何决定。后半集立即转到张良来墨家据点,前后很不连接,如果两者发生在同一天,虽然一个是白天,一个是晚上,但是再结合天明少羽出走以及张良秘密会见卫庄和解救羽明,时间上又会出现混乱,因为羽明在儒家三杰“秀”儒家经典时出走,当天晚上就遇到星魂,也就是和小跖偷千机同时发生,或者说,“秀”儒家经典和小跖偷千机在同一天。而上面分析出,张良来墨家据点比小跖出马早一天。所以,可以看出,张良来墨家是发生的最早的一件事。而玄机之所以把它安排在“秀”完儒家经典以后,是因为在描述小跖进千机楼时,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
      或许大家会因为剧集的转换而认为小跖的回忆是从24集开始,事实上,从23集小跖站在檐角上就已经开始了,23集的最后到24集顺利通过“血蚕丝阵”,其中穿插的都是小跖的回忆。这样一来,时间上才说得通。


      281楼2014-01-06 20:47
      回复



        小跖在空中,回忆起张良所说的话。

        小跖的语气中有着些许疑惑,并且也不是很友好。

        张良很尊重大叔,称呼大叔为“盖先生”,并且说出了大叔曾经的身份。
        大叔的曾经,很让人好奇。被誉为“剑圣”的他,却有着常人无法具备的谦虚谨慎,低调内敛。曾经是秦王最信任的人,却一夜之间背叛整个大秦帝国。他的行为,没有人理解。我想,大叔或许并不希望别人提起他曾经的身份——帝国第一宫廷侍卫。

        小跖的这句话,相当犀利,真的是“骂人不带脏字”。“光辉事迹”饱含讽刺的语气,典型的“反话”。“是个人就知道”说明大叔当年的所作所为天下皆知,可以说是“恶名昭著”。

        这才是大叔能够帮上忙的真正原因所在。
        后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大叔不愧是当年的“帝国宫廷第一侍卫”,真可以说是对秦军布防了如指掌,无所不知。
        接下来就是大叔的讲述和分析。


        282楼2014-01-06 20:49
        收起回复




          四个角上有哨楼,每个哨楼有两名弓箭手,总共八人。



          小跖此时就在哨楼的夹层处,他的位置可以保证下面的站岗和守门的士兵不会发现。
          从图中大致可以看出,整个外院的一边大约有十二个巡逻队,每对四人,一共四十八人左右。


          284楼2014-01-06 20:50
          回复




            大叔此时强调不能打草惊蛇,要浑水摸鱼,秘密潜入。


            小跖此时抓紧时间从哨楼上一跃而起,进入到外院。


            哨楼上的秦兵或许感觉到了异常,但回过头时,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


            285楼2014-01-06 20:51
            回复






              这里的树木就是小跖第二个落脚点。
              树木上有铃铛这样机密的事情,只怕没有几个人会知道。可以说,如果不是大叔的提醒,小跖极有可能上当。原本空旷的平地上出现几棵树木,明显就是秦兵的陷阱。
              小跖很迅速地上树并且解下了铃铛。


              286楼2014-01-06 20:51
              回复




                第二次穿越广场空地时,小跖的起点是树上。



                由此可以看出,巡逻的士兵很多,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这张小跖从秦兵身后擦肩而过,如此近的距离,训练有素的秦兵没有丝毫感觉,其速度之快可想而知


                287楼2014-01-06 20:51
                回复




                  穿过空地后,小跖极快地跃上了中院四角的哨楼,这里是他第三个停留的地方。

                  一片叶子缓缓地飘落在地上。小跖从树上跳下到跃上哨楼,其速度比一片叶子落地要快。


                  这一次小跖要谨慎很多。他没有迅速跃上哨楼顶,而是在底下查探具体情况。


                  288楼2014-01-06 20:52
                  回复

                    这一次小跖要谨慎很多。他没有迅速跃上哨楼顶,而是在底下查探具体情况。



                    中院的哨楼上有五个人,明显比外院更加严密。

                    小跖此时跃上哨楼,正好是左右两边的人都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两人都背对小跖,所以小跖
                    才能在如此小的空间,如此严密的防范下不惊动任何人的跃上哨楼的檐顶。





                    小跖先是敏捷地跃上了哨楼的夹层,这里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小跖并没有选择呆在那里。


                    289楼2014-01-06 20:52
                    回复




                      小跖从夹层中翻出来,倒立在哨楼一边的顶上。这个位置其实是比较危险的,如果秦兵一抬头,就会发现小跖。





                      这张图可以看出,小跖是面对千机楼的方向。这样利于观察,能够寻找到合适机会。


                      290楼2014-01-06 20:53
                      回复




                        小跖能够穿过外院,一方面是因为外院有树木,另一方面是因为外院的防守并不是很严密,外院的哨楼只有两个人,而中院的却有五个人。在二十个人的监视下很难像外院一样从天空中一闪而过。所以,大叔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绝对的事实,是告诉小跖万不可轻敌而草率行动。




                        小跖回忆起大叔的话,选择了耐心地等待。
                        此时小跖和大叔并没有和解,小跖因为蓉姐姐还是对大叔怀有偏见。大叔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小跖能力的质疑,认为任何侥幸的冒险都将是致命的,如果小跖把这理解为轻视而一意孤行,那么结局就会很难预料。但是,小跖却相信了大叔的话,选择耐心的等待。这一举动至少能够证明两点:第一,小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知道自己责任重大,所以放下私怨听从大叔的告诫;第二,小跖足够自信,但却不自傲,虽然认为天下没有自己偷不到的东西,但也没有不可一世的认为所有事情自己都可以不需任何外界条件而做到。同时,小跖对大叔也很了解,他知道大叔是一个从来都不会对别人言过其实的人,所以大叔的话绝对可信。就这样,小跖耐下心来等待,这个选择也成为他此次行动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小跖被江湖上称为偷遍天下无敌手的“偷王之王”,能够获得这个称号,不仅仅需要神乎其神的技艺,更需要头脑。小跖做事从不莽撞,关键时刻总能保持理智和清晰的头脑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且从不轻视对手。相信这才是小跖能够做到绝不或空手而归的最重要的原因。


                        291楼2014-01-06 20:54
                        回复




                          随着夜色的加深,月亮逐渐移动。千机楼的影子也随着月亮转动,与中院通向内院的道路相连。

                          时机已到,小跖睁开了眼睛,准备行动。




                          小跖从檐上翻下,动作轻盈利落,速度奇快。尤其是小跖最后这个定式动作,我截了二十多遍才截下来。


                          292楼2014-01-06 20:54
                          回复


                            这一次在千机楼的阴影下穿过广场,小跖明显是使出了自己的绝招,其速度比闯过外院时快很多。不过,小跖此时还是没有卸掉脚上的铜板。

                            小跖在阴影下迅速穿过,有着千机楼的掩护,几十个秦兵没有丝毫反应。

                            唯一有反应的,就是炉中的火焰。火焰偏转,但一瞬间已恢复正常。

                            秦兵若无其事的巡逻,根本不知有人潜入。



                            小跖顺利穿过中院的场地,来到内院。此时,大叔的解说已经基本结束。
                            在小跖进入内院的过程中,我粗略的计算过,门口站岗二十人,墙边站岗十人,外院哨楼守卫八人,十二组巡逻队四十八人,中院哨楼守卫二十人,中院巡逻队大概十六人,总计一百二十二人。小跖到内院,是在有一百二十二人的守卫的情况下完成的。仅此一件,就能说明小跖名不虚传,“盗王之王”实至名归,绝无半点虚假。
                            =======================================================================
                            【本篇完】


                            293楼2014-01-06 20:55
                            回复
                              虽然这一段是很精彩的,也是大家期待的,但是这与前面的“执行天志”相比,能够分析的真的不多,也没有太多需要推理或者论证的地方,所以大家看着可能会有点无聊,我也很无奈!很多次修改,好像变化不大,大家将就着看吧!
                              ===========================================================================
                              第二十二篇 盗王之王(下)
                              “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偷王之王!”


                              千机楼,就是小跖这次任务最终的目的地。


                              可以说,小跖这次盗取千机通盘的行动,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并且难度一次比一次增加。相比之下,进入将军府的内院是最简单的。
                              一般情况下“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是很难遇到的,但小跖却遇到了三个程咬金,最后虽然弄得遍体鳞伤但依旧没有失手,这就是“盗王之王”的实力。
                              千机楼,是小跖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张良的这句话,说的很有水平。
                              “一个朋友”说明消息的来源是可靠的,能被谋圣张良称作“朋友”的人,一定在立场上与秦王敌对。“冒着巨大的危险”说明消息来的很不容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机密的消息可以被探听到。“这位朋友”就像是近代战争时期的卧底或者特务,只与张良单线联系,为了安全,其真正身份除了张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小跖正是听出了张良话中的意思,所以没有继续往下问。
                              小跖的表情说明,他对张良的回答很满意。


                              294楼2014-01-06 2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