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万光
陶渊明与陈白沙,他们是诗人,又是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散见于他们的诗歌与其它作品里,他们都同样选择一条归隐的生活道路。由于他们相距近千年,故他们的气质,生活道路及诗歌成就也不尽相似;由于他们思想复杂隐晦,其中又羼杂有儒释道的言词,故后人对他们的理解歧异甚大,或谓之唯心,或谓之唯物、或谓之儒、或渭之释,咸谓之道,名执己见。本文试略抒孔贝,冀图从气一元论,人生观,生死观诸方面来对陶,陈世界观进行探微,以就教于专家及读者。
陶渊明与陈白沙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
陶渊明与陈白沙.都坚持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陶渊明在《感士不遇赋》开门见山就提出,“咨大块之受气,向斯人之独灵”认为人和自然万物一样,都是禀气而生,由“气'这种物质性的东西构成的。这与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及“气也,恬澹无欲无为无事者也” ( 《论衡·自然》 ) 的唯物主义元气自然说是一致的.陈白沙在《云潭记》也明确地表示:“天地间一气而巳,屈信相感,其变无穷。人自少而壮,自壮而老。其悲欢得丧,出处语默之变,亦若是而巳,岂能久而不变哉。”肯定了天地是由气构成的,是变化发展的。这无疑是继承了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的“气”说.张载认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气聚散变化而成的.陶渊明与陈白沙,他们都承认世界万物是由“气”生成的,都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是变化发展的。照陶,陈的理解,世界上的一切客观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无一不是由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力量所决定。陶渊明说,“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 《神释》 ) 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造化之力而运转不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挡它,人类也一无例外地要顺应它,才能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当止,无往而不适。陈白沙也说,“夫变也者,日夜相代乎前,虽一息变也,况于冬夏乎” ( 《云潭记》 ) ,强调变的绝对性,认为绝对静止与不变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都认为天地间一切牢物都有其客观的变化发展规律,四时运转,寒暑交替,化化生生,皆事物内部的运动发展所致,非无因而来.陶渊明的《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虚舟纵逸棹,回复逐无穷”与陈白沙的《枕上漫笔》“谁会五行真动静,万古周流本自然”都表达了这一意思.他们坚持和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吸收下道家思想中朴素的唯物论成分,这是进步和可取的。然而,由于他们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如陶渊明,就与魏晋玄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的气一元论,或多或少地掺入了玄学。所说蛇作为精神性本体的“自然”,至于陈白沙,他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更不彻底,他曾说:“吾之心正,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气顺,天地之气亦顺!” ( 《肇庆府城隍庙记》 ) ,这与陆象山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何其相似,都是错误地把心与万物混同一体,这也是陈白沙陷入唯心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