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和许多戏曲品种一样,其全盛期都在建国前,而在文革遭受重创,改革开放后开始走下坡路。推而远之,其实整个文化界都是如此,解放前才是大师辈出,众星璀璨的年代:梅兰芳,鲁迅,曹禺,蒋月泉,阿炳,侯宝林……原因有很多;比如解放前艺人有生存压力,不像解放后变身艺术家衣食无忧,缺乏了继续钻研的动力;又比如解放前在艺术创作中没有裹脚布的束缚,观众才是上帝,而在“为人民服务”之后,却要时刻小心不要犯政治错误……
单从传统戏曲来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其蕴含的精神都已经落后于新时代,走下坡路是必然的。传统戏曲是程式化的东西,而现在的观众喜新厌旧,崇尚个性,厌恶重复;传统戏曲节奏缓慢,而现在的生活方式都是快节奏的,一回书的时间够一部美剧,而美剧曲折离奇的情节是戏曲所不具备的。从前的娱乐方式单一,就长三角而论,除了看戏就是听书,听众众多就不稀奇。而现在要和各种综艺节目,电视剧争市场,劣势可想而知。
传统戏曲的艺术营养主要来自于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有一个弊病就是人物扁平,个性单一,缺乏立体感,这也造成了戏曲人物的脸谱化,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更要命的是古典文学的核心其实还是儒家的思想,无论是三国隋唐岳飞还是包公大红袍,书中体现的还是忠孝仁义礼智信,褒扬的是忠臣孝子,贤妻烈女,清官义士,而时代要求的是公民。虽说这也不矛盾,但终究不属于主流的现代价值体系。至于才子佳人书更是旧社会娱乐太太小姐的,艺术价值本并不高,就更不必说了。这并不是说历史题材一无是处了,关键不在题材,而不在用怎样的视点,比如时下流行的电视剧《甄嬛传》,它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揭露,而不是一味的美化。
也许大家觉得小子我狂妄,但我真的觉得很多书需要大改了,人物应该更立体,不要脸谱化,我为什么推崇张鸿声的英烈,因为他走在时代之前,他的人物比较立体,比如胡大海有其狡诈市侩的一面,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才更贴近生活中的人物,人物才立得起来;剧情应更紧凑,不要一回书就下了一层楼梯,弘扬的更应该是时代精神,而不是陈词滥调,否则很难说到听众的心理面去。
单从传统戏曲来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其蕴含的精神都已经落后于新时代,走下坡路是必然的。传统戏曲是程式化的东西,而现在的观众喜新厌旧,崇尚个性,厌恶重复;传统戏曲节奏缓慢,而现在的生活方式都是快节奏的,一回书的时间够一部美剧,而美剧曲折离奇的情节是戏曲所不具备的。从前的娱乐方式单一,就长三角而论,除了看戏就是听书,听众众多就不稀奇。而现在要和各种综艺节目,电视剧争市场,劣势可想而知。
传统戏曲的艺术营养主要来自于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有一个弊病就是人物扁平,个性单一,缺乏立体感,这也造成了戏曲人物的脸谱化,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更要命的是古典文学的核心其实还是儒家的思想,无论是三国隋唐岳飞还是包公大红袍,书中体现的还是忠孝仁义礼智信,褒扬的是忠臣孝子,贤妻烈女,清官义士,而时代要求的是公民。虽说这也不矛盾,但终究不属于主流的现代价值体系。至于才子佳人书更是旧社会娱乐太太小姐的,艺术价值本并不高,就更不必说了。这并不是说历史题材一无是处了,关键不在题材,而不在用怎样的视点,比如时下流行的电视剧《甄嬛传》,它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揭露,而不是一味的美化。
也许大家觉得小子我狂妄,但我真的觉得很多书需要大改了,人物应该更立体,不要脸谱化,我为什么推崇张鸿声的英烈,因为他走在时代之前,他的人物比较立体,比如胡大海有其狡诈市侩的一面,善中有恶,恶中有善才更贴近生活中的人物,人物才立得起来;剧情应更紧凑,不要一回书就下了一层楼梯,弘扬的更应该是时代精神,而不是陈词滥调,否则很难说到听众的心理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