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吧 关注:3,545贴子:14,574

回复:浅析评弹及传统戏曲的必然衰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6楼所言极是,允许民间艺人‘跑码头’,多元竞争,自然会发展。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2-20 12:16
回复
    现在还多少民间艺人,大都入土了。楼上先生空谈,又是四金刚弹琵琶。


    18楼2019-02-20 14:23
    回复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评弹“文革”以后能挺得牢多亏有个陈云,现在天时,地利,人和统统没了,评弹离死不远了...


      19楼2019-02-22 13:50
      回复
        评弹在清朝也是有了乾隆皇帝听了以后才火红江南,近代有老首长要听,现代也要朝里有人要听,才能生存下去,不然的话衰败快了。


        20楼2019-02-22 14:28
        回复
          传统的评话,以前听听还觉得不错,但自从看了金庸小说的故事情节,就觉得传统评话太枯燥乏味了。
          看来还是现代的创作者创作不出优质的书目、内容。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2-01-09 23:10
          回复
            个人觉得,存在就可以了,至于要怎么发扬光大,那是没必要的。
            毕竟本身就是一个方言语种的戏曲节目,能听懂的也是受局限性的。
            现在会说苏州话的小孩已经少之又少了(学校不准说方言,只准讲普通话。但是,个人也理解学校的做法,毕竟老师们也都不是本地人),那么势必导致这种方言类的节目也在渐渐衰退。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苏州评弹,就像是在平江路墙角边的一枝腊梅,独自暗香。
            来过,有过,香过。。。


            IP属地:江苏22楼2022-01-24 13:27
            回复
              解放后评弹艺人,尤其是一些小艺人不专,不研是事实。
              但如果评弹都要像电影一样有曲折的情节,那还叫评弹么?都像什么《甄嬛传》发发人来疯,送给我看我也不要看。听书,听书主要是听。首先说书说的是理,道理、书理、条理要清,这叫书有“骨子”,电影能行吗?第二,即便同一部书,同一个内容几个先生同时开书~“敌档”,也是各家各说,说表、弹唱、放噱、手面都不同,电影能行么?评弹就是评弹,不要试图用什么现在戏曲理论来解释,什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弄到后面“打弯司机”都做不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2-08-29 10:49
              回复
                内容要常说常新个到是关键,都弄点唱开篇用爵士乐伴奏,吃饱啦?还是老首长高屋建瓴,要“出人、出书”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2-08-29 1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