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40贴子:95,005
  • 45回复贴,共1
最近在看中庸第二十,说说对自明诚的理解,准确一些是对明的理解。
明的前提是致中和,或如夫子的毋意、必、固、我。或者如阳阳先生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
明的过程呢,如中庸所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要人一己百,人十己千。非如此不能明。
明的标准。学则要能之,问则要知之,思则能得,辩则能明之,行则必笃之。若言,则不跲;若行事,则不困、不疚。若傍之为道,则不穷。套用千愚先生的“因为不但了解事物初起,还知晓其终结,而所行介乎四六之间”似乎能帮助理解。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11-09 16:56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1-09 19:28
    收起回复
      致中和是明以后的发展,非前提


      3楼2013-11-09 20:46
      回复
        这个道理只是骗骗人而已~!
        不要妄图训练强悍的羊去对付潺弱的狼~!
        所以天性最重要~!
        自诚明才是王道~!
        先生格竹子后人皆不懂~!
        能看懂的心学至少懂一半了~!
        哈哈~!


        IP属地:北京4楼2013-11-09 21:54
        收起回复
          大师要么是大师的继承人,
          要么是大师的反对者~!
          骨子里大师、反对者、继承人其实是相同的,
          羊永远传承不了狼的衣钵,
          同样羊也不能成为狼的真正对手~!


          IP属地:北京5楼2013-11-09 21:59
          收起回复
            俺顶!!!4楼5楼是精华中的精华!!!我只能成为我自己~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6楼2013-11-09 22:12
            收起回复
              请千愚叟说说中肥童的问题!!!


              7楼2013-11-09 22: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