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吧 关注:37,633贴子:378,927

回复:灵魂的对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的没错,康德为哲学开了个好头。哲学建立观念,提供解释的源头,其他人找证据来证明是还是不是。找到了,就是科学家的成果,找不到,哲学家再展开辨思,提供可能途径。哲学是个好东西,你也是啊,助推很多。


329楼2014-01-21 21:23
收起回复
    过分用理性去解读世界,实际也是一种错误。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科学发展到了极致,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明显存在陋习的宗教,科技越发达的国家,宗教信仰越是普遍。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330楼2014-01-21 21:23
    回复
      :如果你站在一个“世界是确定的”“真理是唯一的”的角度,来认知宇宙终结问题,我不否认你的观点。你说得很对,哲学家也是人,所以也只能站在人的角度去认知世界。


      331楼2014-01-21 21:23
      回复
        ==:没错。所以哲学家上教堂,看似笑话其实不是。是人性的苦悲与良知,让他们不由自主。渺小的生灵要回放自己是多么的不易。当然装假骗人的也不少。认知到最后,人活得都极谦卑。老司机嘛,我们不能这样负重,要有冲劲,乐观天真一些最好。楼主就在试着突破局限。


        332楼2014-01-21 21:24
        回复
          ==善待自己,看淡生死。生非生,死非死,瞬间而已,不必在意。就说今天,一天的生,一天的死。明天又生了,多好。过去的好留下,不好忘记。宇宙也是这样,我们会感应到的。遇上可不是巧合,都有缘都有份。我深信不疑。


          333楼2014-01-21 21:24
          回复
            ==智慧到了一定阶段,人一定是凭感觉来定义。我深信不疑。


            334楼2014-01-21 21:25
            回复
              ==找到正确的感觉,再发力。


              335楼2014-01-21 21:25
              回复
                ==假如我们的眼睛是台X光机会怎样?你能说肌肉纤维不存在吗?不能。
                我总感到,我存在我看到是我之需要。
                看不到是我之不必。
                但我想知道那些不必,怎么办呢?
                借一些错位来成全我。
                心不慌,胆不怕,我想我的那个我。
                观自在一回有何不可?


                336楼2014-01-21 21:25
                回复
                  ==弦,感动了;心,落泪了。灵魂驾到!
                  感觉了,共通了,无芥蒂。
                  靠什么传递?物质呢?
                  逻辑在哪里?
                  哈哈,我是否该同你回心一笑呢。
                  我不知,交给天,交给地。


                  337楼2014-01-21 21:26
                  回复
                    ==楼主加油!音乐也能认识世界,桥的通途。


                    338楼2014-01-21 21:27
                    回复
                      ==人的光亮,一定是思想的闪闪烁烁、,将来他们会集结成河并无限延伸。认知不认知,都不重要。


                      339楼2014-01-21 21:27
                      回复
                        宇宙无论是无中生有的,还是天生就有的,都无法合理解释其来源,这是个悖论,是个自相矛盾的死结。我们看到的宇宙,是个可以理解的宇宙,但如追根求源,又完全超越了人类的经验,这就是不可理解性,就像我们不理解“不存在”一样。所以定义一个物质存在的对立面--暂且称为意识,


                        340楼2014-01-21 21:27
                        回复
                          ==关于划分。
                          划分也不划分是哲学思想的灵魂。哲学是个大杂烩,地球人都知道。
                          分出去又回来再分出去,是种拣选的必须。哲学家需要不断的萃取。
                          人类总是在概念下做整理,像蜜蜂建巢,这是我们认知事物必须的手段,为后来者插好指路的标记。
                          因为我们记忆不永恒存在,我们本身也将死去。
                          但大脑在接受了这些思维的指引后要还原那个架构,多些有机的相知相会。
                          划分本不是我情愿,但我不划分我认不清。结绳效应。
                          分清了,明白了,最后是清楚的交融。原状态不会再让我无常,目的就达到了。
                          真相不变,就在哪里,认识靠手段。楼主在这点上有惊人的道理。
                          用各种假定去解释,再去掉假定,把道理掌在手中,放在心底。也差不多是种萃取。
                          楼主,加油!


                          341楼2014-01-21 21:28
                          收起回复
                            ==南极是一个被大洋环绕的大陆,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而北极却是一个被大陆围绕的海洋盆地,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
                            地球磁场的两个端点。
                            地球北极是地磁南极,地球南极是地磁北极
                            像不像我们的阴极阳说,阳极阴说?
                            也许,地球本是水质和山质两种。灵魂在跟随,交流需要介质,于是空气在流动,信息沟通用。
                            山属阳,水属阴。与八卦契合了。万物无外乎这两种属性。
                            在看东西方文化,非常有意思:
                            西方文化多认为是父性文化,理性,严苛;
                            东方文化多认为是母性文化,感性,包容。
                            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也特别有意思。东方发展的时候,西方无消息,西方大发展的时候,东方封闭。这是天意,还是人为,我不知。
                            这两种文化最后是统一还是夫妻相识,夫唱妇随?都未知。
                            但单一不是宇宙的福音,一定是多元。怎样架构下的多元才能是最后的平恒?我都不知。
                            水和山,对立还是对应,我更不知。
                            该楼主的大脑了。呵呵


                            342楼2014-01-21 21:28
                            收起回复
                              东西文化表面上看,是个社会价值取向问题,但文化本身也许就是集体意识的一个反馈。


                              343楼2014-01-21 2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