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伟所著《<三国志>同义词及其历时演变研究》(西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一书中曾提及这一问题,现附原文如下:
『吴金华《<三国志>校诂128页:“朱起凤《辞通》:‘姿’音‘恣’,亦媚也。‘美’、‘媚’一声之转,古通用。裴氏不知‘姿媚’之假,故疑分一为三,此误之甚者。华按:朱氏谓‘姿美’犹言媚好,此亦一说。窃谓‘容貌姿’实属‘一类之言’,然三字平列,义各有当。容,指面容而言;姿,指体态而言;貌,泛指外表而言。”又《古文中的同义连用》(见《古文献研究丛稿》63页或《语文学习》1982年第9期):“(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引《魏书》)……‘容貌姿’三字,在意义上属于‘一类之言’,构成名词性词组,充当主语……”对于“一类之言”又加注说:“刘宋裴松之说:‘“容貌姿”,一类之言,而分为三,亦叙属之一病也。’按裴氏将‘容貌姿’的连用视为语病,是因为没有对它作历史的分析。”考察全书通例和特例,吴金华所言甚是。
将《三国志》中“姿”的用例进行穷尽性【注】统计,共有37见。其中,大都为名词,表示“姿性、体态、才干”之义,能让人感觉到“姿,媚也”之义的共有4例,这4例按正文出现顺序依次为:
(1)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魏书·袁绍传》)
(2)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为郡门下书佐。有姿仪,大音声,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遣诣涿郡卢植读经,后复为郡吏。(《魏书·公孙瓒传》)
(3)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吴书·周瑜传》)
(4)朱据字子范,吴郡吴人也。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吴书·朱据传》)
观察其分布,它只能出现在“有姿貌、有姿仪”的结构中,如果没有“有”,“姿貌、姿仪”都只是并列结构的词。如:
刘表字景升……长八尺余,姿貌甚伟。(《魏书·刘表传》)
刘长子基……姿容美好,孙权爱敬之。(《吴书·刘繇传》)
盖姿貌威严,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吴书·黄盖传》)
【注】“穷尽性”是专书同义词构组的一种理想状态,就是把专书中的所有同义聚合、聚合内的所有成员都归纳出来。
首段话大意为:陈志对曹冲仪表的形容为“容貌姿美”,裴氏认为“容貌姿”三字语义重合,将其视为语病。朱氏指出“姿”字既意同“媚”,此四字应理解为(曹冲的)容貌美好。而吴金华以为,“容貌姿”固然属于一类词,但三个字一同出现,意义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容,指面容而言;姿,指体态而言;貌,泛指外表而言。”是故“姿”字虽有美的意思,却不适用于斯。
王书正是由此引出对陈志中“姿”字作“媚”解用法的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