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莲花属和拟石莲花属的养护:
每棵石莲花都有自己的偏好,任何养护方面的建议都只能是笼统的,需要根据不同植株的状况来调整。
【摆放位置】对于盆栽的石莲花来说,晴朗的室外是最好的生长环境,比如庭院、阳台和温室等。没有任何两座花园里能长出一模一样的石莲花来,位置是决定它们的健康和外观的主要条件。有时候一个好位置和差位置可能相距仅3米远,根据经验,如果植物呆在一个地方几个星期后之看起来不好,那就应该换个新地方。
每个花盆放的太近也不好,小的植株会被大家伙们挡住光线,生长不均匀,颜色也不那么漂亮,时间太长甚至会死。
一个常被忽视但很重要的养护要点是通风。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够减少病害。要避免过于拥挤、密闭和潮湿的环境,永远不要把花盆摆放得太拥挤,大型植株相互之间也不要靠的太近。
【室内种植】室内环境是十分特殊的一种,需要花额外的心思来照顾。
(1)窗台:最流行的种植地点
很多小型石莲花在这里可以长得很好,但因为光照的方向性很强,莲座会总是朝向窗户那边。
只能接受到下午光照的地点在夏天可能会太热了,导致叶片损伤。所以如果是第一次养石莲花属植物,最好先用一两种便宜的植株做实验,看看条件是不是合适。
在30摄氏度以上的炎热日子里,最好替植物遮阴以避免晒伤。如果光照和温度可以被小心地控制,另一个理想的地点是飘窗温室,不过夏天的飘窗对于大部分石莲花来说都太热了。
如果可以避免过热,这是一个理想的室内种植地点。良好的通风和夏季额外的遮阴也是必须的。
(2)厨房的台子、咖啡桌、茶几等地:最糟糕的种植环境
虽然石莲花经常在杂志上作为室内品种上镜,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所有试图这样做的人会在五到十天内令他们的石莲花失去可爱的颜色和紧致的形状,变得又平又丑。杂志上没有告诉你的是,那些多肉植物都是在照相前现从室外搬进来的。石莲花唯一应该出现在室内的情况是被当做一种临时性的装饰物,不应超过一周,然后就得放回室外至少三星期,要不就规律地每周两天在室内。
【露天养殖】对于露天养殖的石莲花来说,浇水频率取决于从春天到秋天这个周期的潮湿程度。春天通常降水充足,无需额外浇灌。原则上,一次彻底的降雨后,最多十天无需浇灌。
【温度与日照】高光照是石莲花显现丰富色彩的必要条件。如果冬天很长或者夏季多雨,石莲花就很难有漂亮的颜色。地中海气候则是最理想的:冬季湿润,夏季晴朗无云。
在潮湿炎热的亚热带地区,最好是能让石莲晒半天太阳(上午又比下午好),另外半天则放在散射光充足的地方。冬季时气温较低,石莲可以接受一整天的阳光照射。
和光照相比,温度对于石莲花来说其实没那么关键。日间20-25摄氏度,夜间5-15摄氏度是最佳的生长条件。大部分杂交品种的石莲花可以忍受轻微的霜冻。
拟石莲花属是夏型的多肉植物,即温暖的季节才是它们的生长旺季,在冬季12℃以下时会有短暂的休眠期,期间暂停生长,在10℃以下时最好移到室内明亮处保温。
有些地区夏天实在太热了,除了一些最皮实的品种,大部分石莲花在春天的第一波热浪下就会被晒伤。如果能在正午和下午提供遮蔽,情况会得到改善。
有些地区冬天又冷又长又潮湿,普遍的越冬措施是为石莲花准备一个活动的临时塑料棚子。
【水分】最佳的浇灌时机是清晨,不要在阳光强烈及高温的上午或中午给水,不要在炎热和潮湿的日子浇水,尤其不要在晚上浇,不然由于蒸发率低,水滴会在叶子上停留一夜甚至更久,引起细菌滋生。
石莲花生长的时候需要水分,但冬季休眠的时候可以停水。冬天里,成熟的植株可以超过5个月不浇水,但如果能够每两周薄薄地供些水,它们会看起来更好。在生长季,它们喜欢几乎连续的潮湿环境,偶尔完全浇透也是可行的,但只能几天一次,不然会烂根。
在干热的季节里,大的石莲花可以每天都浇水,你会惊讶于盆土怎么干的这么快。当然,这不是说每天浇水是必须的。作为一种多肉植物,即便是在生长季节它们也可以连续几个月不喝水,只不过会长的比较慢。
小棵植株或者石莲花宝宝们需要更加规律而频繁的供水。一旦长成大棵植株需要的水分就比较少了。种在没有上釉的盆里,尤其是红陶盆里的石莲花,比种在上釉和塑料盆里的需要更多的水分。
石莲花能够断水数月,但看起来不可能像喝饱了水的家伙们那样健康肥厚。
耐旱的拟石莲花属喜欢乾燥,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烂根。平时只须在植株根部四周的泥土上浇少量水就够,目的在于保持盆土湿润。如果遇上雨天,更应把石莲移到檐下通风处避雨,并暂停浇水数天,直到泥土开始乾燥才再浇水。冬季休眠期间亦要暂停浇水。
拟石莲花属夏季每隔三至四天浇水一次,冬季每隔七至十天才浇水一次,在空气湿度高时,更要减少浇水的次数;而每个月应有一次浇透水,即是在泥面慢慢浇水,直至花盆底孔开始滴水便停。一些表面有一层白色粉末的品种不宜喷水雾,以免在叶片上留下水渍。简单来说,石莲浇水的要诀就是:除寒冬休眠时暂停之外,要待盆土开始乾燥才可以浇水。
浇水的时机把握好,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持植物毛细根上的根毛不被干死,植物的根毛也不必一直处于枯死——复活——再枯死的循环,有限的营养可以最大程度的得到积累,植物长的自然会越来越好。
【根系与花盆】石莲花属的根系非常丰富而伸展,但大多较浅。
种植石莲花的最佳方法不是挖一个洞,而是把植株平放在土壤表面,根系舒展开,尽可能地接触地面,然后在裸露的根系上撒土。如果需要,可以用石头保证那些大头娃娃完全直立。石莲花不是根系很深的物种,适于种在树下,灌木旁,阳台花园,甚至屋顶上。如果土壤中含有有机成分,石莲花会很高兴。
以下是一个被切开的E.elegans(月影)莲座,能够清楚地看出根的状态和叶子的厚度。

【土壤】石莲花属植物对盆土的成分不是很挑剔。在普通的园土里就可以长得很好,如果有透气、松软和肥沃的土壤就更理想了。它们喜欢有机混合物,夹杂着排水性好的大颗粒土,有的种植者还会加一点沙砾。
外面卖的“仙肉种植土”通常含有过多的沙砾,并不十分适合石莲花,而标准的种植土就足够使石莲花健康生长了。另一种方法是把仙肉土和标准种植土一比一混合。
如果三年以上没有翻盆,在盆土中加一点石灰或白云石能够防止土壤酸化。
【肥料】包装好的盆土通常含有一季生长所需的肥料,12个月内都不需要额外施肥。
如果植株已经完全长成了,看起来也不错,所需要的肥料就会很少。
缓释肥比较适宜,可以直接放在盆土之上或者浅埋。
液体肥也可以接受,即便直接倒在叶子上也不会损伤它们,但可能会留下白斑等不雅观的痕迹。
如果你想让植物快快长大,可以用高浓度的氮肥。不过为了使盆栽的植株大小适中,很多老到的石莲花种植者都倾向于使用中等或低浓度的氮肥。
通常来说,在春天或初夏施肥较好。还没有抓牢土的成株不宜施肥,翻盆后要等新根系长出来才能浇水。
肥施过多或者土壤太过肥沃的话植物就会徒长。
【造型与修剪】修剪和清理的步骤包括摘掉不雅观的花梗和老叶子。
1、成长中的石莲花底层的叶子常年见不到阳光,冬天和早春会死去。一旦底层的叶子干透了,或者已经死掉一半了,就可以从茎上剥下来了,否则易腐烂,产生病害,尤其是对于大型植株来说。
2、健康的植株应该有着越来越多的叶子,如果叶子变少了,那么就需要翻盆或者砍头了。
3、大部分石莲花会在2-3年内完全长成,这个时候它们的莲座大小达到顶峰。次年之后,莲座就会逐渐变小,再也达不到原来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石莲花叶子的长度和数量都会减少,底部的茎干也会木质化。对于很多杂交品种来说,这种健康状况的下降表现为裸露在外的茎干,是老化的标志。
沉重的肉质莲座和长长的茎部对于石莲花来说会太头重脚轻了,如果没有支撑物就会歪向一边甚至倒下。有的人会把歪斜的茎部支住,但这并不推荐。随着支撑它的根系减少,情况会越变越糟糕。大部分种植者会给植株砍头,待发根后重种,让这些老家伙们恢复青春。砍头也有利于植株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翻盆】翻盆最好在春季进行,夏季和初秋也可以接受。拟石莲花属的根系不发达,所以可以等到根部开始长出盆底的时候才换盆。
大一些的植株如果能够每一到两年翻盆一次会很好,而对于还没有成熟的植株而言更是这样,饥饿的小家伙们会很喜欢新鲜的盆土和肥料。
有些可以长的很大的品种会很快超过它们的花盆大小,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开始就种在大盆里,不如规律地翻盆重种。
一旦植株成熟了,翻盆也就不那么重要了。翻盆会让植物疯长,尤其是当长时间缺乏营养后又放了太多的肥料。通常来说,植株个儿小的时候多翻翻盆,长成了就少翻些。
有些小型品种如果在生长期中停止了生长,也不需要翻盆了。这时候,植株的大小可能会缩减,因为底下的叶子死得比新叶子生长的速度快。
换完盆或换完土之后,不可立即浇水,应先将石莲放在烈日晒不到的明亮处三至五天,让植株适应之后,才放回日照的地方,开始正常浇水。
【花期管理】石莲花的花比普通植物的花期更长,即便摘下也能盛开很久,很适合用来插花。
很多种植前辈都觉得这些高高的花梗很麻烦,一出现就拔掉。这么做的原因很多:
1、吸引虫子,花苞深受蚜虫和水蜡虫的喜爱。蚜虫会产生分泌物,在叶子上留下难看的永久性伤痕。
2、对于大型植株而言,沉重的花梗能长到一米高,一刮风就很容易把花盆整个带倒。
3、人们收集石莲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植株美好的形态,而花梗常会扰乱叶子的分布和植株的对称性。另外,如果任凭花梗生长,最后可能会干枯腐烂,而这种腐烂在潮湿的天气下甚至会传染到植株的主干上。最后,自然脱落的花瓣和花梗掉在叶子间,很难清除。这些垃圾不仅不好看,还有可能让植物的其它部分感染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