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吧 关注:4,545贴子:19,992

回复:【推书】死者的书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75-477.《红龙》,《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美】托马斯·哈里斯
内容简介:关于食人医生汉尼拔的系列故事。
引文:1.我们无法创造我们的本性,威尔;它们与肺、胰脏和其他的一切东西随我们天生而至。何必要和它们过不去呢?《红龙》(但若是不对本性有所约束,人和低级动物似乎也没啥分别了)
2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原始的社会里啊——你不觉得吗,威尔?——既不野蛮也不睿智。只有一半的水平是它罪恶的根源。
3."好的,"她说,"我会告诉你的!"
"你保证?"
"是的。"
"那么就把那半个拱门再做完它。把你的案卷拿走,克拉丽丝,我再也用不着了。"他伸直手臂将案卷从栏杆中间塞过来,食指顺着案卷的脊背摸了一下。她把手伸过隔离栏去接。刹那间,她的食指指尖碰到了莱克特医生的食指尖,这一碰,他的双眼都一
"谢谢你,克拉丽丝。"
"谢谢你,莱克特大夫。"
这就是他留在史达琳脑海中的形象。有这么一瞬,他没有嘲弄他人,他就定格在这一瞬间:站在他白色的囚室里,身子弯着像个跳舞的,十指交叉紧握着放在胸前,脑袋微微偏向一侧。《沉默的羔羊》(一段相爱相杀的感情就此开始了)
4.我们曾经在卡波尼邸宅拜访过莱克特博士,现在不妨再跟着他去拜访他心灵的宫殿……
前厅是巴勒莫①的诺曼式②小教堂的前厅,质朴,美丽,看不出年代。只在地上刻有一个让人们记住终有一死的标志:骷髅头。若不是非常急于从记忆之宫里提取资料,莱克特博士一般会在前厅逗留一会儿。他此刻就在这里欣赏着小教堂。再往里面走,又深邃又复杂的便是莱克特博士为自己建造的宏大的、有明有暗的宫殿了。
①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首府,是该岛北岸的海港城市。
②一种罗马式建筑的初期形式,其特点为简朴、雄伟,具圆拱。
这座记忆的宫殿是按古代学者熟知的一种记忆法体系建造的,其中储存了历经劫难从汪达尔人③焚书的黑暗时代遗留的许多资料。像他以前的学者一样,莱克特博士把渊博的知识按内容分类,存放在他那无数个小房间里。但是跟古人不相同的是,莱克特博士的记忆之宫另有一种用处:他有时就在宫里居住。他曾在那里的精美收藏品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那时他的身体被捆缚,躺在暴力病房里,尖叫和呐喊有如地狱的竖琴震得铁栅栏嗡嗡地响。
③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曾经掳掠高卢、西班牙和北非,455年攻占罗马,毁灭过大量文学艺术的珍宝。后借以指破坏文物的野蛮人。
莱克特博士的宫殿即使用中世纪的标准来看也够得上巨大宏伟。若用可见可闻的世界作比,其宏大与复杂当不亚于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珀宫④。
他心灵中迅疾的芒鞋从前庭进入了季节的大厅,我们赶上了他。那宫殿是按照凯奥斯岛的西摩尼得斯⑤所发现、400年后又按西塞罗⑥所阐述的规律建造的。它空旷、高峻,所陈列的物品与画面生动、醒目,有时也惊人、荒唐,却大都美丽。陈列品间隔适中,照明得体,有如大博物馆,但是墙壁的颜色却不是博物馆常用的中性色。像乔托一样,莱克特博士给自己心灵的墙壁上画满了壁画。《汉尼拔》(福尔摩斯也会这招)
吐槽:此书不算什么名著,没有出色的故事和出色的世界,倒是有几个出色的人物。拜影视所赐,汉尼拔医生的形象成为了又一个经典。
既然说到影视剧,不妨把电影版和连续剧一起拿来比较下。电影版《沉默的羔羊》原著还原度较高,也是同样的经典。电影版《汉尼拔》因为结局和原作截然相反,被吐槽的也较多,至于我,我说不清更喜欢哪个——或是更讨厌哪个。电影版《红龙》因为汉尼拔出场较少,亮点不多,但还算尊重原著(看到了吗,这就是只有出色人物作品的悲哀,如果那个人物不在,这作品就算完了)。至于电视剧,我只能说——这TM是腐国作品吗?
祝大家新春快乐,胃口好好。


IP属地:辽宁306楼2015-02-19 20:06
回复
    479.《骨头在说话》【美】凯丝·莱克斯
    内容介绍:一个法医破案的经过。
    引文:“莱恩。”
      他转过身来。
      “你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下去,而不对人类失去信心?”
      他并没有马上回答,只是凝望着我们之间的某一个点。过了一会,他才又看着我。
      “人类不时会生出一些掠夺者,他们只会捕食用遭的同伴。其实这些掠夺者根本不能算是人,而是人的变种。依我看,这些变态根本没资格呼吸地球上的空气。不过他们既然都生出来了,我也只有帮忙把他们都抓起来,这样他们就害不到人了。我这样子做是在确保一般正常人能够安心地生活,每天起床上班,抚育小孩,种种番茄,养养热带鱼,晚上看场球赛。他们才是真正的人类。”
    吐槽:挺惊险刺激的故事……还能补充法医相关知识。


    IP属地:辽宁308楼2015-02-24 23:33
    回复
      480.《人树》【澳】帕特里克·怀特
      内容介绍:一个平凡的澳大利亚移民家族的历史。
      引文:1.有时候,他沉迷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中,事实上超过了他这样年纪的人所能承受的限度,也许是为了偿还正侵袭着他的衰弱。他也祈祷,说那些他已经学会了的祈祷词,竭力避免临时凑合成的祈祷词。因为他不再相信自己有这种本领了。他竭力将这些严肃的、相当死板的祈祷词适合于自己那不安的、难以捉摸的灵魂。他充满希望地祈祷着。有时候甚至是竭尽全力地祈祷,而且总是神情呆板,心里奇怪,妻子是否知道这一切。
        他在心里说,我也许应该跟她讲讲这事。可是该怎样开口,该说些什么?因此,还是没能跟她说点什么。他意识到,他们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倾心交谈了。除了问问日常的家务事,说说发生过的事情之外,他们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对方的心灵。他看到,她的心向他关闭着。当她垂着眼睑,或走或站,宛若在梦中一样的时候,他便只能永远看着她的眼睑了。
        如果他们的生活以及爱情不是这样牢固地植根于习惯之上,他也要被这情形搞得忧虑重重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不安。他把妻子那张脸当作他们终于到达的那个不宁静的梦境的一个证明而接受了。通过这个梦境,他们将充满焦虑地漂向必然到达的任何地方。 (一个内心很丰富的男人配一个很肤浅的女人的常见现象)
      2. “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都失败了,别的还能干什么呢?”老头说。这趟旅行把他折腾得满脸皱纹。
        他的脑壳看起来似乎空洞无物。
        “这么晚了,”他说。
        她挪动了一下,打了个寒战,故意做出傻乎乎的样于。
        “要下霜了,”她小心翼翼地说。“我还没去看炉子里的火呢。”
        “在我们这样的年纪,”他继续说,“居然一事无成。”
        “我不明白,”他的妻子说,放下好像是用绳子编织而成的、十分粗糙的袖子。“这都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什么都不明白。”
        “可是我们必须努力去理解,艾米。”
        “那又有什么用处呢?反正我们就是过自己的日子。”
        “可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甚至现在也很艰难。”
        “我不理解你,斯坦,”她说,又赶快把一双手捂在嘴上。
        “我这么点事你还理解不了,”老头说。
        “如果我们自己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妻子说,努力把她的不幸咽回到肚里去。“那奥妙也不是为我们而存在的,斯坦。斯坦?斯坦?”
        她不能忍受他在一片阴郁与痛苦的思索中从她身边这样逃开。于是,她开始用自己的温暖把他吸引到她的身边,就好像她还是一个较年轻的女人。当他们开始相互寻觅对方的时候,他们从眼睛的深处看到,甚至他们的失败也是必需的。(这点很悲哀,也很现实——两个人生活了一辈子,却仍然不了解对方)
      吐槽:很平凡却深刻的故事,这就是人生。


      IP属地:辽宁309楼2015-02-24 23:34
      回复
        楼主这艾迪,有个性
        --写黛玉之妒而尖也,笃爱而深怜,不啻桑娥石女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310楼2015-02-26 19:56
        收起回复
          486.《母猪女郎》【法】玛丽·达里厄塞克
          内容简介:一个美女变成母猪的经历。
          引文:香水店老板和我母亲做黑市买卖,以现在的肉价,他们该赚得到不少黑钱。他穿得像个高级商务管理人员,但母亲却给了他一件白围裙和一条绳子,两人进了猪圈。母亲手里抓着一把大刀,一个用来装血的铜盆和几张用来烧猪皮的报纸。"那儿,角落里。"母亲说。他们走近我,其他猪都逃了,乱作一团,我身边形成了一个空空的巨圈。我准备决一死战,母亲不单是个凶手,而且还是个盗贼,她要杀掉一头不属于她的猪。我露出牙齿,香水店老板开起玩笑来,用绳子向我头顶甩来。我想起了跟伊万在一起的最后情景,这情景充满我的神经、我的肚子和我的肌肉,我的整个身子都站了起来,由于仇恨,由于害怕,我不知道,也许是由于我对伊万所有的爱。老板的脸变得铁青,他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我把枪从他手里夺了过来,开了两枪,第一枪打他,第二枪打我母亲。刀落在铜盆里,发出"哐当"一声。后来,我去了森林,有几头猪跟着我,另一些猪过于留恋现代化猪圈的舒适,应该被动物保护协会或另一个农场主收留了,总之,我现在不会喜欢像它们那样。
          吐槽:女版的《变形记》,不过口味更重。


          IP属地:辽宁316楼2015-03-05 17:50
          回复
            487.《文静的美国人》【英】格雷厄姆·格林
            内容简介:一个中年的英国记者,一个年轻单纯的美国青年,一个贤惠的越南姑娘,这三个人在战火中展开一段三角恋。
            引文:1.也许在军人看来,是平民出钱雇用他杀人的,平民把谋杀罪放在军烟袋里,从而逃脱了责任。
            2."他们并不要共产主义。"
            "他们要有足够的米吃,"我说。"他们不要去当炮灰。他们希望有那么一天也跟别人一样平等。他们不要我们这些待在他们四周的白皮肤的人来告诉他们,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
            "假如印度支那丢掉啦……"
            "这张唱片我知道。暹逻会丢掉。马来亚也会丢掉。印度尼西亚也会丢掉。什么叫丢掉呀?要是我相信你的上帝,相信还有来生的话,那么我倒愿意拿我下一辈子的竖琴和你的金王冠打赌湘信在五百年后也许不会再有纽约或伦敦,不过这些人却还会在这些水稻田里插秧,他们还会戴着尖顶帽子,挑着他们出产的粮食到市场上去。小男孩儿们还会坐在水牛背上。我喜欢那些水牛,它们不喜欢我们的气味,欧洲人的气味。并且记住——从水牛的观点来看,你也是一个欧洲人。"
            "他们会被迫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话,别人不会容许他们自己去思考。"
            "思想是一种奢侈品。你认为农民们晚上回到土屋里,会坐下来想到上帝和民主吗?"
            吐槽:这是政·治小说,这是侦探小说,这也算爱情小说。


            IP属地:辽宁317楼2015-03-05 18:16
            回复
              488.《左琴科幽默讽刺作品集》【苏】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左琴科
              内容简介:苏联早期著名的幽默作家作品。
              引文:
              狗鼻子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有件貉皮大衣给人偷走了。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嚎了起来。他真心疼这件皮大衣呀。
              他说:“诸位,我那件皮大衣可是好货啊,太可惜了。钱我舍得花,我非把这个贼抓到不可,我要啐他一脸唾沫。”
              于是,叶列麦伊·巴勃金叫来警犬搜查。来了一个戴鸭舌帽、打裹腿的便衣,领着一只狗。狗还是个大个头,毛是褐色的,嘴脸尖尖的,一付尊容很不雅观。
              便衣把那条狗推到门旁去闻脚印,自己“嘘”了一声就退到一边。警犬嗅了嗅,朝人群扫了一眼(自然四周有许多围观的人),突然跑到住在五号的一个叫费奥克拉的女人跟前,一个劲儿地闻她的裙子下摆。女人往人群里躲,狗一口咬住裙子。女人往一旁跑,它也跟着。一句话,它咬住女人的裙角就是不放。
              女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便衣面前。
              “完了,”她说,“我犯案啦,我不抵赖。”她说:“有五桶酒曲,这不假。还有酿酒用的全套家什,这也是真的。都藏在浴室里,把我送公安局好了。”
              人们自然惊得叫出了声。
              “那件皮大衣呢?”有人问。
              她说:“皮大衣我可不知道,听都没听说,别的都是实话。抓走我好了,随你们罚吧。”
              这女人就给带走了。
              便衣牵过那只大狗,又推它去闻脚印,说了声“嘘”又退到一旁。
              狗转了转眼珠,鼻子唤了嗅,忽地冲着房产管理员跑过去。
              管理员吓得睑色煞自,摔了个仰面朝天。
              他说:“诸位好人呀,你们的觉悟高,把我捆了吧。我收了大伙的水费,全让我给乱花了。”
              住户们当然一拥而上,把管理员捆绑起来。这当儿警犬又转到七号房客的跟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腿。
              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
              他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我涂改了劳动履历表,瞒了一年。照理,我身强力壮,该去服兵役,保卫国家。可我反倒躲在七号房里,用着电,享受各种公共福利。你们把我逮起来吧!”
              人们发慌了,心想:“这是条什么狗,这么吓人呀?”
              那个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朝四周看了看,掏出钱递给便衣。
              “快把这条狗牵走吧,真见它的鬼。丢了貂皮大衣,我认倒霉了。丢就丢了吧……”
              他正说着,狗已经过来了,站到商人面前不停地摇尾巴。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慌了手脚,掉头就走,狗追着不放,跑到他跟前就闻他那双套鞋。
              商人吓得脸色刷地就白了。
              他说:“老天有眼,我实说了吧,我自己就是个混账小偷。那件皮大衣,说实话也不是我的,是我哥哥的,我赖着没还。我真该死,我真后悔啊!”
              这下子人群哄地四散而逃。狗也顾不得闻了,就近咬住了两三个人,咬住就不放。
              这几位也一一坦白了:一个打牌把公款给输了;一个抄起烫斗砸了自己的太太;还有一个,说的那事简直叫人没法言传。
              人一跑光,院子便空空如也,只剩下那条狗和便衣。
              这时警犬忽然走到便衣跟前,大摇其尾巴。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
              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私吞了二十卢布……”
              后来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便赶紧溜之乎也。
              吐槽:擅长写那个时代人物的作家,也因那个所属时代而被恶整。


              IP属地:辽宁318楼2015-03-09 16:08
              回复
                489.《恒河的女儿》【印】贝碧·哈尔德
                内容简介:一个凄惨的印度女性的自传。
                引文:无(因为没必要)
                吐槽:内容风格平铺直叙,可以把未成年新娘的血泪史写的和年度工作报告一样无聊。要不是因为写的是自身经历,这书能把人看睡着——另外能稍稍了解下印度妇女的凄惨生活。


                IP属地:辽宁319楼2015-03-09 16:08
                回复
                  490.《窥视者》【法】阿兰·罗伯·格里耶
                  内容简介:一个旅行推销员在一处小岛上搞推销,被卷入了一场命案。
                  引文:无(因为我不知道该引神马来帮助我吐槽)
                  吐槽:好吧,那应该是七年或八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还在北京上学,还感觉自己活力十足,碰到什么事情会以猫般的好奇心冲上去研究。就在那时候,我看了一场西班牙电影:一个生活无聊的人,工作危机,家庭危机,感情危机,让人昏昏欲睡。突然,他以非常残忍的方式杀了个陌生人,所有打瞌睡的观众瞬间清醒了,等着更精彩的后续。然后,还是工作危机,家庭危机,感情危机,并且愈演愈烈。观众再次昏睡。突然,他又杀了个陌生人,观众再次清醒。全神贯注等待更精彩的后续。最后,工作危机,家庭危机,感情危机都顺利解决,背了两条人命的男主角望着天边的日出。全片完。
                  这就是令人抓狂的新电影,同样令人抓狂的作品是《窥视者》这般的新小说。
                  这不是书,是一幅画,还有缺失的部分。全书没有讲男主角为什么杀人,如何杀的人,作案细节之类的一概没有。我们看到的就是他来到这个岛上,过了不顺心的几天,被“窥视者”指控杀人,最后,安然的离开。
                  耐心读完全书的读者会疯掉,这TM算啥?
                  也许,我们看最新的时装表演中那些如精神分裂的设计师在中风状态下设计出的服装和上述小说电影是一样的东西——仅仅是一种概念,现实出现的东西会和其相差甚远。


                  IP属地:辽宁320楼2015-03-09 16:08
                  收起回复
                    492.《晨星之子》【美】伊文·S·康奈尔
                    内容简介:一位南北战争中才华横溢的将军被调去西部镇压印第安人,在一次载入史册的战争中,他全军覆没,此书属纪实文学。
                    引文:1.1876年,当卡斯特全军遇难的消息在全国传开后,各处的反应和今日接到同类震惊消息的反应没什么两样。震惊,转而怀疑,愤怒,随之是巴结的复仇欲望。战后数年,艺术家德考斯特·史密斯评述道,在阻止矿工们漫游一事中,“坐牛”的人民是正确的,美国政府则是错误的,是政府撕毁了条约,而不是苏人!可是,黑山里有金子,北太平洋公路必须修建起来,野蛮人不应在文明人的世界里挡道。“这是有关得失的陈腐争论;最简单的办法是停止无聊的讨价还价。‘野蛮主义’以及后来的‘狂热主义’,都是‘文明’的传统仇敌,这是为适应19世纪可恶的战争需要,从参加保护利益者嘴里发出的讨伐宣言。”
                      志愿者们如同三月的雏菊突然涌现出来。
                      盐湖城答应志愿出兵1200名。
                      苏人城通知华盛顿,10天内可筹备好10000名复仇者。
                      遥远的内华达的弗吉尼亚城,志愿者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伊利诺州的斯潘里德费尔德,谢尔曼·库尔兹宣称了他们高度的警惕性,坚定的意志和杀敌的才干。
                      德克萨斯城中,士兵们也早已武装到牙齿:杀死红皮肤的人!这是上帝的意愿!葛威斯顿《每日新闻》恳请给德克萨斯苏人一次痛击,“还要在许多月亮从天空越过之夜,让那些印第安人的棚屋惊恐万状,居丧忘痛”。
                      《达拉斯每日论坛》呼吁道:“复仇者们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杀死大批印第安人!”
                      《奥斯河每日州报》发出怒吼:“德克萨斯值得为歼灭印第安人而骄傲……”
                      卡斯特并非是被多苦的南部喜爱的人物,自然也不是德克萨斯人崇拜的英雄,然而,他是美国人,更重要的一点:他是白人!
                    2.该书中,卡斯特复制了这场大屠杀一周之后,谢尔曼给格兰特的一份电报。其中说:“我们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抗击苏人,直至把他们彻底根除,不管他是男人、女人,还是儿童。没有比斩草除根更彻底的事!”要是把这封非凡的电文的一个词改换一下的话,它读起来仿佛是艾奇曼①发给希特勒的电文。
                      ①艾奇曼(1906~1962),德国纳粹将军。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残酷地虐待集中营中的俘虏而被作为战犯处刑。
                    吐槽:这本书作为比较经典的研究小大角河之战的书籍,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记录之余,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段充满了矛盾的历史……可能唯一不矛盾的是美印军队都想杀光对方。另外:资本的原始积累永远是血淋淋的。


                    IP属地:辽宁322楼2015-03-13 16:51
                    回复
                      493.《崩溃》【美】罗伯特·利伯尔曼
                      内容简介:一个可怜的倒霉蛋在金钱社会处处碰壁的故事。
                      引文:1.昨日一觉醒来我得的是癌症,除此之外全天平安无事。到了晚上,一切都肯定有了转机,因为我只需受焦虑的煎熬了。前天我得的是肾衰竭,只能尿一丁点儿,还慎重地考虑了肾移植的问题。我什么时候才学会对只得小病而感恩戴德呢?
                      2.选择。选择。所有的选择一下子变得如此迷人……而我的需要不过是小小的帮助。是一句鼓励的话。治安维持会呢?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究竟在哪里?我试图唤回这群自命不凡盛气凌人的家伙,但是没有成功。我又试呀试……难道他们永远离我而去了吗?难道我真的医治好了,成为我本该成为的人了?
                      吐槽:很搞笑,也很悲哀,此书有马克·吐温的幽默风格——甚至无厘头。


                      IP属地:辽宁323楼2015-03-13 16:51
                      回复
                        496.《英国病人》【加】迈克尔·翁达尔
                        内容简介:二战末期,一个加拿大护士,一个“英国”病人,一个印度拆弹手,一个意大利小偷一起生活在一栋偏僻的别墅中,他们虽然在世外桃源中,却无法享受桃源带来的安宁。
                        引文:1.休息就是不评判地接受世界的一切。
                        2.如果她没有你聪明,你会爱上她吗?我的意思是,她也许没有你聪明。但是你是不是会为了要爱她,而把她想象得比你聪明?你想想,她之所以被那个英国人迷住了,是因为他懂得更多。我们和那家伙谈话时,就像置身于广阔的战场上。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英国人。也许他不是。我认为对于她来说,爱上他比爱上你更容易。为什么?因为我们想了解一些事情,想要把前因后果搞清楚,谈话者引诱我们,用浯言引我们人瓮。我们迫切想成长和改变,我们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广博的学识是勾女的有利条件)
                        3.“我坐在这张床的床角上,听你说话,大叔。过去这几个月我都是这样做的,当我还是个孩子,我就做这种事。我相信我能透过年纪大的人的教诲充实自己,我相信我能带着那些知识,慢慢地改变,然后再传授给别人。
                        “我从小接受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但是后来,我受到的教育往往来自你们的国家。你们那毫不起眼的白人岛国,用自己的习俗、礼仪、书籍、官员、理性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其它地方。你们订立了严厉的行为准则。我知道如果我用错了手指端起茶杯,我就会被放逐。如果我系领结的方式错了,我就会被赶出去。是不是轮船给了你们这种权利?是不是?就像我哥哥说的,是因为你们拥有历史和印刷厂的缘故。
                        “你们和后来的美国人改变了我们。用你们传教的规矩,而印度的土兵像英雄一样捐弃他们的生命,所以他们能够被‘漂白’。你们像蟋蟀一样好战。你们怎么能愚弄我们做这些事?在这儿……听听你的人民都干了些什么。”
                        吐槽:这是一首孤独而美丽的诗歌——捎带再次介绍了下英国是怎么玩印度的。


                        IP属地:辽宁326楼2015-03-15 17:06
                        回复
                          498.《记忆传授人》【美】洛伊丝·劳里
                          内容简介:在一个看上去完美的居住区,一个少年被选为崇高的“记忆传授人”,但当他了解到社区和这个职业的本质时,他决定逃离……
                          引文:1,“嗯……”乔纳思必须停下来好好思考,“如果什么东西都一样,就没有选择的机会了。我很想一早醒来就可以做选择,比如穿蓝色上衣或红色上衣。”
                          他低头望着自己没有任何色彩的衣服:“但是,所有的衣服都一样,永远如此。”
                          说着他微笑了起来:“我知道穿什么衣服并不重要,关系也不大,但是……”
                          “重要的是选择权,对不对?”传授人问。
                          2.“爸爸妈妈。”晚餐过后,乔纳思说,“我有个问题想问您们。”
                          “什么问题,乔纳思?”爸爸问。
                          在从安尼斯回家的路上,他已不知道在心里默念过多少次这个字了,可是当他勉强说出来时,还是觉得很难为情。
                          “你们爱我吗?”
                          一阵难堪的沉默立刻弥漫开来……爸爸轻声一笑:“乔纳思,请你说准确一点!”
                          “什么意思?”乔纳思问。他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笑的。
                          “爸爸是说你用了一个非常笼统的字,那个字没什么意义,几乎已经废弃不用了。”妈妈小心地解释。
                          乔纳思瞪大了眼睛,没有意义?但这是他记忆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如果大家用语不准确,我们的社区就没办法好好运作。
                          你可以问:‘跟我相处愉快吗?’答案是:‘是的。’”妈妈说。
                          “或者,”爸爸建议,“‘你以我为荣吗?’答案绝对是:‘是的,我们以你为荣。’”
                          “现在你了解为什么用‘爱’这个字不恰当了吗?”妈妈问。
                          乔纳思点点头,“是的,我懂,谢谢您。”他慢慢地回答。
                          这是他第一次对父母说谎。
                          吐槽:又是一本反乌托邦小说,拥有诸多此类小说的共同特点——共产主义或类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大家资源平等,地位平等,虽然没人性但活的都很开心……),果然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另外由于此书算是少年读物,口味比较轻。


                          IP属地:辽宁328楼2015-03-20 16:58
                          回复
                            499.《巴别塔之犬》【美】卡罗琳·帕克斯特
                            内容简介:一个男人的妻子自杀了,唯一的目击者是一只狗,于是在绝望之下,他准备教会狗说话以了解当时情况……
                            引文:1.也许每个人原本都是怀疑论者,直到有天某个理由出现,才让他们开始去相信一些事情。
                            2.我努力记住她原本的样子,而不是那个为了安抚我的悲伤而被我建构出来的形象。我发现,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宽怒的慰藉渐渐冲刷掉我心上的裂痕和焦躁后,我越来越有这样的体会——记住她原本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吐槽:有些东西哪怕是爱也无法去弥补,比如阻止一个艺术家+精神不正常(这两种往往是一种人)的老婆去自杀。


                            IP属地:辽宁329楼2015-03-20 16:58
                            回复
                              500.《木已成舟》【法】让·保罗·萨特
                              内容简介:一对原本陌生的男女在死亡后相爱,由此获得了第二次机会,但当他们最终复活后,才发现这一切原来毫无意义。
                              引文:无(要看了全文才能感到那种无力感)
                              吐槽:人总因不了解而相爱,又因了解而分手——这只是全书的主旨之一。而更重要的,是世事的无常,人类的脆弱,使得一厢情愿往往不得好结局。由此,存在主义才让人感觉一切存在的都无意义。


                              IP属地:辽宁330楼2015-03-20 16: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