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选歌,这是我最大疑惑的地方。娜娜的《也许明天》,荡气回肠,打动了多少好声音的观众,到了那一刻,人们还觉得今年的好声音相比去年,没有质量的下降。然而再往后,也就只有《也许在》还说的过去,我要强调的是选歌,不是唱歌的好坏。如果说《自己》是导师分配,可昨晚的三首呢!!!相较于去年,平安的洋葱,张玮自己大胆尝试的忐忑和BAD,权振东的亲爱的小孩,梁博的花火、私奔,哪怕是关喆唱自己的想你的夜等等,都表明了,这样的歌路更适合他们自己,也表明了导师对他们选歌的参与或者决定权没有那么大,参照那英说张赫宣选假行僧:选这个歌死而无憾。
作为青歌赛的冠军,难道不知道选歌的重要性吗??后面几首即使原唱来了,能打动多少观众呢,那么小众的歌,传唱度差的一塌糊涂的歌,适合在一群没有专业素养的人群前面演唱吗??可选了也许明天的娜娜,怎么会选这样的歌呢。也许……。算了,缺少那个大师坐镇,故事倒是不怎么编了,开始打别的主意了。
我们不埋怨什么主办方,什么其他,只想说,娜娜,选青藏高原,选山歌好比春江水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