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吧 关注:1,443,443贴子:7,705,847

回复:“不想变成废人的速进” 这是一贴改变你们的人生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埃博斯和坐在法庭听众席前排的妻子克丽斯蒂看来已被陪审团的这一裁决击倒。当陪审团宣布裁决结果时,埃博斯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而克丽斯蒂的眼泪则夺眶而出。庭审结束后,埃博斯夫妇快速走到法庭邻近的一条街上,打了辆出租车逃离了记者们的围堵。
埃博斯的律师说,埃博斯将对这一裁决进行上诉。但法律专家认为,埃博斯上诉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美国司法部长阿尔韦托?冈萨雷斯15日表示,陪审团对埃博斯的裁决是“美国司法体制的一大胜利”。
在这次为期6周的庭审中,美国联邦检察官威廉?约翰逊指控埃博斯曾一心想抬高世通公司的股价,为此,他在2000年底到2002年中期间不惜要求下属做假帐。
不过,埃博斯否认他同高达110亿美元假帐的世通欺诈丑闻有关,称他本人对财务、帐目等不太懂行,所有此类事务都是交由公司前首席财政官斯科特?萨利文处理的。埃博斯还说,如果萨利文早告诉他公司帐目有问题,“我今天也就不会站在这里了”。
但出庭作证的萨利文声称,他是在埃博斯的压力下才参与做假帐的,埃博斯曾要求他“抬高公司的业绩”,并隐瞒公司数十亿美元的支出。在三位已认罪的世通公司前财务官员中,萨利文是唯一一位将造假责任直接推到埃博斯头上的。
对于埃博斯和萨利文的各执一词,联邦检察官约翰逊称,“埃博斯就是世通,世通就是埃博斯,他创建了这一公司,并亲自经营它,财务欺诈自然也是他一手制造的。”
埃博斯就像一头大象,他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基础和资本,即使不采用欺诈等违法手段,一样可以将企业经营的很好,但是一旦触及法律,可能会一下子获得暴利,但是法律的制裁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13-10-03 06:51
回复
    有一位长期外逃的罪犯落网后接受审讯时说:“尽管我逍遥法外多年,但那不是人过的日子,整天东躲西藏,精神紧张,虽然我的钱很多,但不敢去买我所需要的东西,这些钱又有什么用呢,还是被抓住了好,现在总算心里踏实了,可以睡个好觉了。”这段自白很有意思吧?有些人就是这样,没有钱的时候,不择手段去赚钱,有了很多钱而失去了自由后,就觉得自由是最珍贵的,是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
    很多人都想知道经商赚钱的窍门,有人认为:要看好市场、要抓住机遇、要留住人才、要不断开发好产品、有人说要看利润率……很少有人会想到遵纪守法会是经商成功的窍门的。其实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法制日益建全之后,更要具有法律意识,否则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或个人,就会毁之一旦。因为法律对任何人和企业都是铁面无情的,产品再好、市场再好、机遇再好,在法律面前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聪明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触犯法律始终是要遭受惩罚的。特别是青少年从小就要树立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在自己今后的创业过程中遵纪守法,赚取干净的金钱。其实,只要做到诚实守信,就一定会赚到自己需要的干净的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13-10-03 13:14
    回复
      第四卷向你挑战——散发年轻激情,更快更高更强地拼搏
      青少年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是上帝对人的最高褒奖。年轻充满激情和干劲儿,周身都散发出能够感染别人的激情和梦想。青少年时期是个不服输的时期,要坚持对自己进行挑战,不断战胜自己才是完善自我的最好途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高、更快、更强”就像是擂响的战鼓,它告诉每位青少年不能在现有的成绩上沉浮,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待着自己去攀爬;自己还要跑的更快一些这样才成超越机会的脚步;自己还要倍加努力、大胆冒险、不断创造,完成自我挑战的全过程。
      别在成绩面前止步,你能做得比现在好
      今天的青少年都是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声中长大的。是的,这些都代表了一种孜孜以求、不断超越的态度。年轻人正式朝气蓬勃的时候,要坚定自己可以做的最好,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所谓最好的东西,应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存在于现实之中,我们必须给予肯定。面对一个目前最好的事物,也许,你觉得你同样能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这就是立足现在,永远追求的劲头。从最好到最好,所谓更好,则是体现在这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
      人生,不一定要做“最好”,但一定要懂得让自己“更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楼2013-10-03 13:15
      回复
        曾经听过有一位老太太,在她六十八岁的生日派对上许了这样一个愿望:“我40岁学习学弹钢琴——现在我老人家已经可以再教会中弹琴了);50岁学英文——现在,我已可以用英文与外国人无障碍的对话;60岁学习开车——现在我已经68岁了!如果上帝让我活到七十岁,我一定要开画展。”多么令人佩服的态度,不值得每个青少年学习吗?
        人生,应该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过去式。不能伏在已得到的“最好”上面,沾沾自喜,不死进取,我们要想那位老妇人,每天都有前进的动力,始终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在,懂得不时地保持一个上进的状态,决不能因为时间或任何的关系而停止努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13-10-03 13:16
        回复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他们的妈妈都给予他们一叠纸,一捆笔。第一个孩子的妈妈提供给孩子一面墙,让他把画好的画都贴在墙上展示。第二个孩子的妈妈提供给孩子一个纸篓,让他把画好的画都扔掉,无论是否满意。
          三年后,第一个孩子的画满满一墙,得到观赏者的赞美。而第二个孩子的画扔了无数篓,人们只能看到他尚未完成的。可是三十年后,当人们已乏味于第一个孩子的画风时,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画坛。同样的机会,结果却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是两个孩子的外在要求不同。在母亲给予的条件下,第一个孩子可能努力做到最好。可是一直都保持最好,没有了新的进步,那么所谓的“最好”也便渐渐失了效果。第二个孩子无论自己多么满意或不满意自己的画都要扔掉,这一客观因素便暗暗的提醒他找到之前的不足、弥补缺点,从而每一次都会有新的跨越,做到了更好。
          最好是有范围的,如果每个人都迷信最好,事事都要争得“最好”,结果将会使危险的。所以,正确认识什么是最好、什么是更好至关重要。
          有一个人很刻苦的学习书法,每当学习了一种新笔法时,都在厚厚一叠报纸上练习。时间长了,他发现无论自己怎样用功,写的字都不那么完美,没有太大的进步。于是,他向指导老师请教。老师不置可否的回答:“或许你该买叠上好的宣纸!”那人照着做了,果真收获颇多、进步很大。你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报纸这种便宜的纸上练笔,因备用的纸还很多,便不重视。然而在宣纸这种比较贵的纸上练笔,精神便会高度集中,并要求自己做到更好,自然而然字体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以上事例你是否明白了什么呢?其实“最好”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短时间的高峰,有时只追求它可能还会止步不前。而“更好”,人们则会为了追求它而不断赶超自己,挑战极限。所以要取得成功,就要放弃最好超越更好,使你的进步永不封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13-10-03 13:17
          回复
            你应该加入精英队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个人都要受到周围朋友、同学、同事、师长、家长等等的影响。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情形。在当今合作共“赢”的时代,只有依靠团队方能致胜,只有加入团队才能提高自己。
            团队,如果是精英团队就更加值得学习和加入,身在其中提高的也就会特别的快。精英团队中,它会有一种精英文化,这是次团队为何被称为精英团队的重要原因,一旦加入精英团队,必会受其影响和指导,使自己成为适合精英文化的人。精英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精英”的地方,一旦进入精英团队,就会有无数的优秀人和做事的方式摆在你的面前,这些东西在同一个团队中是可以共享的。
            在一个精英团队的时间长了,就会自然不自然的不断提高,提高多少恐怕就是时间的问题了。而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不是如何向精英们学习什么?学习多少?而是如何能够尽快的融入这个团队,被团队的每个成员所认可,学习就是潜移默化的事情了。
            在团队中,合作是基础,因此我们不能像狮子这样合作。狮子的力量大,而野驴的速度快,狮子野驴便合作一起狩猎。抓到猎物之后,狮子把猎物分成三等份,说:“因为我是万兽之王,所以要第一份;我帮你狩猎,所以我要第二份;如果你还不快逃走,第三份就会成为使你丧命的原因。”
            这个寓言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异曲同工。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大欺小,要坚持公平、自愿的合作原则。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唯有如此,才能合作的持久、合作的稳固,才有利于自己与对方共同做成合作项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13-10-06 21:44
            回复
              在美丽的海岸线上,有几只螃蟹从海里游到了岸边,其中一只也许是想到岸上接触一下水族以外的世界,于是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无论它怎样执著地努力,也始终爬不到岸上。不是因为这只螃蟹选择的路线不对,也不是因为它行动迟缓,而是它的同伴们不允许它爬上去。每当那只螃蟹爬离水面,就要上岸的时候,其他的螃蟹就会拖住它的后腿,把它重新拖到海里。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包围住了,大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蚂蚁无处可退、无路可走。就在这时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绝处逢生。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自然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团队合作的基本准则。首先,与团队中的每个人合作都要坚持利人利己,要坚信害人终害己,比如螃蟹团队毫无感恩可言,相互拖后腿、相互提防甚至相互憎恶,于是冤冤相报,最终一事无成;其次,为了最终的成功,要有舍身终取义的勇气和气概,如蚂蚁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团队,勇于牺牲小我,危难之际奋勇向前,所以生生不息。
              蚂蚁“抱成团”终获得新生的故事说明了很好的团队合作的准则。没有这一抱,所有蚂蚁必将葬身火海;而有了这一抱,凝聚的力量足以与命运抗争,足以使它们的群体得以延续。如果我们也能如此感恩自己的团队,弘扬“蚂蚁团队”精神,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做大做强,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提高自己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面临着无穷的竞争,因此要不断的增长本事来对抗。面对竞争绝对不是单独的个体之间的斗争,而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组织与组织的竞争,任何困难的克服和挫折的平复,都不能仅凭一个人的勇敢和力量,而必须依靠整个团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13-10-06 21:45
              回复
                有一位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蚁香放进了蚁巢里。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慌万状,过了十几分钟后,便有蚂蚁向火冲去,对着点燃的蚁香,喷射自己的蚁酸。由于一只蚂蚁能射出的蚁酸量十分有限,所以很多“勇士”葬身火海。但是,“勇士”们的牺牲并没有吓退蚁群,相反,又有更多的蚂蚁投入“战斗”之中,它们前仆后继,几分钟便将火扑灭了。活下来的蚂蚁将战友们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薄土安葬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科学家又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了那个蚁巢里。虽然这一次的“火灾”更大,但是蚂蚁已经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它们很快便协同在一起,有条不紊地作战,不到一分钟,烛火便被扑灭了,而蚂蚁无一殉难。
                从蚂蚁扑火的实验中可以看出,个体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则可以实现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
                人也是一样。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公司、企业、学校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小团体,每一位成员都仅仅是其中的一分子,每个人单独可以做好的事情很少,而且效率和质量都极低。但如果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就可实现协同合作,从而使整个组织的战斗力得以提高。所以,团队精神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具备团队精神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大的效益。每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团队合作而变得更大,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对团队认真负责的人,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负责。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团队精神呢?很多人认为团队精神就是与别人一起去做某件事。事实上,这种认识太过肤浅和狭隘了。正是因为对团队精神的肤浅理解,使得很多标榜自己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团队精神的核心是无私和奉献精神,是主动负责的意识,是与人合谐相处、充分沟通、交流意见的智慧。它不是简单地与人说话,与人共同做事,而是不计个人利益,只重团队整体的奉献精神。所以,要想具备团队精神,首先就要检视自己的灵魂,只有高尚的、无私的、乐于奉献的、勇于负责的灵魂,才能具备这一致胜的优点。
                今天的青少年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又一个大集体中,每个集体都是一个团队。未来走向社会后还是要加入这样或者那样的团队或队伍去开展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团队精神对你至关重要,团队选择也很重要,加入精英团队你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有助于自身价值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用你的速度把机会拦住
                机会就像流星,转瞬即逝,因此把握机会,兵贵神速,要想将其牢牢抓住,就要以你的加速度拦住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13-10-06 21:48
                回复
                  约翰死后去上帝,上帝查看了一遍他的履历,很不高兴:“你在人间活了60多年,怎么一点政绩都没有?”
                  约翰辩解说:“主呀,是您没有给我机会。如果让那个神奇的苹果砸在我的头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似的人应该是我。
                  上帝说:“我给大家的机会是一样的,而是你没有抓住机会,不妨我们再试验一次。”上帝把手一挥时光倒流了几百年前的苹果园。上帝摇动苹果树,一只红苹果正好落到约翰的头上,约翰捡起苹果用衣襟擦了擦,几口就把苹果吃掉了。
                  上帝又摇动苹果树一只大一点的苹果落在约翰的头上,又被约翰吃掉了。
                  上帝再摇落一只更大的苹果落在约翰的头上。约翰大怒,捡起苹果狠狠地扔出去:“该死的苹果,搅了我的好梦!”苹果飞到正在睡觉的牛顿的头上,牛顿醒了,捡起苹果,豁然开朗,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时光回到了现在,上帝对约翰说:“你现在应该口服心服了吧!”约翰哀求:“主啊,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上帝摇了摇头说:“可怜的人呀,再给你一百次机会也没有用……”
                  其实老天很公平,人不能等待机会,要善于抓住机会,当一百个机会与你擦肩而过时,第一百零一个机会仍然会与你擦肩而过,机会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取的,你不争取上帝也帮助不了你!
                  商战与战争一样贵速不宜久。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市场的变化等都日新月异地发展。如果没有兵贵神速的精神,必定会被竞争所淘汰。所以说,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时间的竞争,只有掌握了时间上的主动权,才能先发制人。
                  抓紧机会,机会是成功的前奏,当前奏响起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抓住它,抓住它也就抓住了成功之门的把手。
                  机不可失,遇到机会,一定要紧紧抓住,机会就是成功,只有抓住机会才能迈向成功。日本精工表的崛起亦说明了这一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1楼2013-10-06 21:49
                  回复
                    瑞士是钟表王国,其钟表生产的质量之高、举世公认,但是,他们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的霸主地位会被日本人抢了去。
                    1960年,在瑞±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盛大新夏特尔天文台钟表展览会上,一种新的钟表——石英表出现在世界消费者的面前。这种新型表的研制者正是瑞士人。石英表的出现对钟表业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但瑞士人没有看到这一机会,一直在觊觎瑞士钟表王国宝座的日本人在展览会上看到被冷落一旁无人间津的石英钟时,他们的眼睛为之一亮:他们看到了希望之所在。击败瑞士人,希望在于石英表。日本精工集团随后正式立项研制石英表。
                    很快,日本人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就。1960年,由瑞士公司承担的罗马奥运会所用钟表大都是机械表,但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由日本精工集团包揽的大会用表却是清一色的可携式石英钟。这一成就敲响了瑞士这一百年钟表王国的第一声丧钟。
                    接着,在瑞士新夏特尔天文台于1967年举办的展览中,精工集团一举包揽了石英式怀表部门的前5位。当1969年世界上第一块用作商品的石英电子手表——“精工35SQ”由精工集团推出时,这第二记丧钟彻底宣告了瑞士钟表的失败。
                    由于把握住了可贵的时机,石英手表掀起了一场手表革命,取代了具有100年历史的机械表的霸主地位。终于,在钟表王国里,日本人击败了瑞士人。
                    日本之胜,胜在抓住了机会;瑞士人之败,败在失去了机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楼2013-10-06 21:51
                    回复
                      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走到路上,对边的景色与过往的行人全然不顾。一个人拦住了他,问道:“小伙子,你为何行色匆匆?”小伙子头也不回,飞快地向前奔跑着,只冷冷地甩了一句:“别拦我,我在寻找机会。”
                      转眼20年过去了,小伙子已经变成了中年人,他依然在路上疾弛。又一个人拦住他:“喂,伙计,你在忙什么呀?”“别拦我,我在寻找机会。”
                      又是20年过去了,这个中年人已经变成了面色憔悴、两眼昏花的老人,还在路上挣扎着向前挪动。一个人拦住他:“老人家,你还在寻找你的机会吗?”“是啊。”
                      当老人回答完这句话后,猛地一惊,一行眼泪掉了下来。原来刚才问他问题的那个人,就是机遇之神。他寻找了一辈子,可机遇之神实际上就在他的身边。
                      回想过去、遥望未来,机会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任何人。每个人都拥有机会,但是,机会稍纵即逝,青少年朋友一定要从现在做起善于观察身边的各种机遇,当适合自己的机遇出现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抓住它。I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13-10-06 21:58
                      回复
                        大胆去冒险,年轻是不败的资本
                        认真阅读每位成功人士的发展史,几乎每个成功的企业和个人都有过冒险的经历,因此冒险精神被毋庸置疑地列入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有一天,一个灵魂希望自己的面貌能够“焕然一新”,他就这个问题找到了上帝。上帝回答:“你准备做人吧。”“做人有风险吗?”灵魂问。“有,勾心斗角,残杀,诽谤,夭折,瘟疫……”上帝答。“另换一个吧!”“那就做马吧!”“做马有风险吗?”“有,受鞭笞,被宰杀……”他又要求换一个。换成老虎,得知老虎也有风险。再换成植物,了解植物也是存在风险。“啊,恕我斗胆,看来只有您上帝没风险了,我留下,在你身边吧!”上帝哼了一声:“我也有风险,人世间难免有冤情,我也难免被人责问……”说着,上帝顺手扯过一张鼠皮,包裹了这个魂灵,推下界来:“去吧,你做它正合适。”
                        上面这位十足的缩头缩尾的家伙让上帝感到厌恶,生活中如此没有冒险精神的人也不被人看好,他的前途无从谈起,而下面的这个君王头衔就永远不会落在此人的头上。I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13-10-06 21:59
                        回复
                          从前有一个主人出远门之前,给自己的三个仆人分配了银子,具体是:仆人甲五千、仆人乙两千、仆人丙一千。主人走后,甲、乙二人用所得银子做生意,分别赚了五千、两千,丙仆人胆小慎微,为显示对主人的忠诚,将一千两银子埋了起来。主人回来后,对甲、乙二人赞赏有嘉,说:“好,我要把许多事派你们管理,让你们享受主人的欢乐。”对丙仆人,斥其懒惰与胆怯,逐出门外。而他埋下的一千两银子也成了“胆大”仆人的奖赏。
                          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应该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唯有带着沉重的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和打破以往的秩序,通过冒险而取得胜利后,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喜悦。每个青少年都应该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用于追求和享受这一过程。
                          理想的生存方式就潜伏在现实的平常的生存方式之中,只有具备探险的勇气才能发现它。人们本来具备打破旧生活格局而迎来新生活格局的巨大潜能,可是它却被现实的平庸掩盖着。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无所畏惧,勇于探索和实践,你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完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人,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最大喜悦和欢愉。这是所有懦夫都不可能领略到的。
                          比尔?盖茨就曾如此激励青年人敢于创业:“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开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如此说:“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讲,如果你害怕失败,就几乎不可能成功。10个创业公司可能有9个都要倒掉,这一点我有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我才敢去冒风险。成了皆大欢喜,如果不成,跟不做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因为如果不做,也一样是不成功。”
                          在这些智者或者说成功者的口中和实践中,成功就意味着冲破平庸,而其中的一条捷径便是敢于冒险。
                          玛丽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儿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失败了,玛丽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
                          玛丽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她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玛丽本人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她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勇于冒险求胜,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于冒风险的过程中,I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8楼2013-10-06 22:03
                          回复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州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做饭,为孩子攒钱上学。
                            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了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
                            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500美元的邮费,不能给客户定发函。一家信贷公司愿借贷,但有个条件,得有一笔财产作抵押。母亲曾分期付款好长一段时间买一批新家具,这是她一生最心爱的东西。但她最后还是同意将家具作了抵押。
                            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了巨大成功。男孩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了:将母亲列入他的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亲哭了,男孩也哭了。
                            后来在一段反常的日子里,男孩经营的一切仿佛都坠入谷底,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障碍,男孩已经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地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要失败了。”“儿子,”她说,“那努力过了吗?”“努力过了。”“非常努力吗?”“是的,非常努力。”“很好。”母亲果断的结束了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就不会失败。”果然,男孩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新的巅峰。这个男孩就是驰名世界的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三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
                            约翰森和他母亲的经历告诉我们:努力就会有收获。
                            努力与收获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很多耐不住性子的人会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不见财富的降临。殊不知,努力也是需要积累的,努力越多、收获越多,终有一天收获也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跌倒了,爬起来的你应该更强壮
                            见过小孩溜冰的人都知道,如果不经历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每一次爬起来,似乎都比上一次更加有自信了。如此往复,孩子的技能一次比一次高,如果不这样是学不会溜冰的。I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楼2013-10-06 22:11
                            回复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识,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标。”
                              许多人没有遇到过失败,就不会发现自己的才干。没遇到过对自己生命本质的打击,就不知道怎样焕发自己储存的力量。
                              因为在失败面前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懦夫,此为无勇无智者。
                              第二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并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但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亦常如昙花一现。此为有勇而无智者。
                              第三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后,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我,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重来。这种人堪称智勇双全,成功常常莅临在他们头上。
                              “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是成功者的人生理念,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失败,就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才干。他们若不遇到极大的挫折,不遇到对他们生命本质的打击,就不知道怎样焕发自己内部贮藏的力量。I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2楼2013-10-06 2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