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cp吧 关注:262贴子:28,913
  • 1回复贴,共1

李骥看「一个李骥」摘自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编著的「创造一个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骥看「一个李骥」摘自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编著的「创造一个梦」
转自炫吧,原贴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411584582
创作流行音乐对李骥来说,是一场悲痛的经历,他说音乐就是感动,如果连音乐都要比炫,他觉得电脑比音乐还炫。
自认为不是一个专业的词曲创作者,也称不上是一个音乐人,只是一个玩音乐人的李骥,认为创作音乐的过程是满痛苦的,要让一辈子想忘掉的刻骨记忆,再次回到脑海,将经验压缩成歌词,使得他在创作时,常常无法把词写完,把DEMO 唱完。有时一个人站在舞台上,害怕情绪会失控,无法完成表演,只因为这首作品是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而把自已的内心赤裸裸的呈现在别人面前,原本就是一件恐怖的事。虽然当生活或感情遇到冲击时,音乐创作是一种出口,但做音乐的过程是痛苦的,所以人生如果能选择不痛苦,他才不做音乐呢!如果能有其他的宣泄管道,他才不写呢!
对於这张专辑会受到评审们的推荐,李骥感到非常意外。在制作专辑时,是有一些企图心,但只想写一些身边的故事,不过这张专辑里有些歌词在创作时,是要比和林志炫合作时要容易掌握。因为林志炫是属於旋律产表现很好的歌手,若要写一种较为深刻的故事或感受时,词的部分需要有较多字数的空间,但在一个旋律性诉求较高的市场需求中,词的字数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由於这张专辑并没有太高的市场压力,整体的音乐风格就显得自由多了。
但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是很冲突的,因为几乎以往的制作经验都不能拿来重复使用,包括配唱方式、合作方式,连创作的模式都不一样。而且在当时李骥的生活上,也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包括父亲的过世、制作人杨明煌的意外,以及和林志炫的拆夥。李骥形容自已的创作历练,和对生活的观察很浅,像个小孩子,用一种很幼稚的眼光看世界,对与错的观念很单纯,别人也非常容易了解他的想法。在面对生命的消逝与朋友的离去,这些直接冲击生命的事件,他没有答案,也无法理解,甚至也失去了做音乐的方向。然而这些不顺利所累积起来的能量非常大,因此所创作出来的音乐自然力量就很强,也间接促使了他自我生命的真实成长。
对於「优客李林」的拆夥,李骥心中充满了感谢,促使他在创作上打开另一个窗口,他完整的叙事风格,使大家更深入了解李骥个人的内心世界。然而对这位合作多年的挚友,他心中仍有很多复杂的情绪,也有未完成的期待;虽然他至今仍然不知道拆夥的真正原因,但如果能有挽回的机会,他不会让这件事发生。面对这份复杂的情感与遗憾,他在这张专辑里用了一半的歌词,表达他的愤怒情绪,刻意的暗指分离是不好的,虽然当他在创作时,并没有这种感觉,但之后再看这样的情绪,是很清楚的,他要诉说传达的,就是优客李林的分开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李骥曾离谱的希望这是一张销售成绩很差的专辑,来证明他潜在的想法是对的,两人不应该分道扬镳。
对於多位的评审不在李骥的 VOCAL上有太多期待时,他调皮的回答,他也不太爱唱歌。「音乐往往不能直接打动我,但若纯粹以感受为主,教会音乐对我的感动最大。」如果有机会,李骥希望能选择宗教音乐科系研读,尤其是天主教音乐吟唱的部分,没有拍子,但有旋律存在,特别容易令他感动。
整张专辑另外还值得提出的是制作人吴清俊,他掌握了编曲的部分,称职的担任了一个很了解歌手的制作人。整张专辑,李骥最喜爱的作品是「我爱雨」这首歌,用一把吉他,用不太像和弦的和弦编曲,前半段只有一个DO和弦而已,这是李骥真的生命记忆,他确实在其中想通了一些意义与领悟。
李骥自认无法掌握听众要的口味,若是整张专辑应唱片公司及制作人的要求,放了一些旋律性的歌,他并没有表现好,也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他说他一辈子也学不会什麼是市场的歌,就像到现在他都不明白,为什麼「认错」这首歌会这麼受欢迎?


1楼2013-09-13 15:38回复
    信息来源是台湾的林志炫网路歌友会(TFC)


    3楼2013-09-13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