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
经幢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延安北路灯芯巷口,原龙兴寺内。据宋《咸淳临安志》记载,龙兴寺创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当时邑人鲍侃舍宅建寺,称为“发心寺”。据《龙兴寺志》记载,唐神龙三年(707),改为“龙兴寺”。北宋大中祥符初年(1008-1016),真宗赐额“大中祥符寺”,当时的规模很大,全寺又分为龙兴、祥符、戒坛三寺。南宋绍兴二年(1132),寺
龙兴寺经幢院仅留西南隅,其余改为军器所和民居。元兵攻入杭城后,寺毁。至元二十八年(1291)重建,称“龙兴祥符戒坛寺”。至正末年又毁。明万历年间重建戒坛寺,继建祥符、龙兴二寺。此后又数度兴废。龙兴寺最后的一次维修在清光绪年间。1959年扩建延安路时拆除,仅存经幢。龙兴寺经幢建于唐开成二年(837),唐大中五年(851)、五代梁乾化五年(915)、南宋淳佑八年(1248)、明崇祯九年(1636)、清顺治十二年(1655),五次重修和竣立。原有东西两座,随着寺院的渐渐倾圮,现仅存其一。龙兴寺建于梁大同二年(536年),到了唐贞元五年(789年),国一禅师九十二岁,无疾而终。开成二年(837年),龙兴寺的和尚波利佛佗前往五台山朝拜,遇见宴殊大士,取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这一年,龙兴寺将陀罗尼经全文刻成了经幢,供奉在寺院内。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居士郑彻、僧人宗亮,吴中则设计、胡季良书写、吴兴与沈郁弟两位匠人雕刻。经幢“高五尺六寸”,加上底座和幢顶,全高将近一丈(三米),额题篆书:“佛顶尊胜陀罗尼微妙救危济难之宝幢”。经幢共有八面,“周广六尺四寸”,每一面十行字,从南往西数第四面是十一行。经文的序,是用行书刻成,经文的正文刻的是正楷。经幢下埋的是国一
龙兴寺经幢概貌禅师珍藏的舍利子(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留下的)五十四颗,用“琉璃瓶盛”。公元845年,佛家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厄运,当时的皇帝唐武宗以经济上的理由,展开了灭佛运动。全国一时毁了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寺庙,二十六万五百多僧尼被迫还俗。后来又是历年的战乱,龙兴寺几次失火,经幢从此没了踪影。唐天复二年(902年)八月,钱鏐手下的统领许再思叛乱。听说龙兴寺有宝,许再思派人挖掘,挖出了两只缸。这两只缸合在一起,里面是国一禅师的遗体,“肉身如生,发长覆面”,士兵们吓得跪拜而去。杭城佛事的再一次兴盛,是在钱鏐当了吴越王以后,百姓安居乐业的六十年之间。但是,传说中的唐经幢,到此还是一个谜。
经幢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延安北路灯芯巷口,原龙兴寺内。据宋《咸淳临安志》记载,龙兴寺创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当时邑人鲍侃舍宅建寺,称为“发心寺”。据《龙兴寺志》记载,唐神龙三年(707),改为“龙兴寺”。北宋大中祥符初年(1008-1016),真宗赐额“大中祥符寺”,当时的规模很大,全寺又分为龙兴、祥符、戒坛三寺。南宋绍兴二年(1132),寺
龙兴寺经幢院仅留西南隅,其余改为军器所和民居。元兵攻入杭城后,寺毁。至元二十八年(1291)重建,称“龙兴祥符戒坛寺”。至正末年又毁。明万历年间重建戒坛寺,继建祥符、龙兴二寺。此后又数度兴废。龙兴寺最后的一次维修在清光绪年间。1959年扩建延安路时拆除,仅存经幢。龙兴寺经幢建于唐开成二年(837),唐大中五年(851)、五代梁乾化五年(915)、南宋淳佑八年(1248)、明崇祯九年(1636)、清顺治十二年(1655),五次重修和竣立。原有东西两座,随着寺院的渐渐倾圮,现仅存其一。龙兴寺建于梁大同二年(536年),到了唐贞元五年(789年),国一禅师九十二岁,无疾而终。开成二年(837年),龙兴寺的和尚波利佛佗前往五台山朝拜,遇见宴殊大士,取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这一年,龙兴寺将陀罗尼经全文刻成了经幢,供奉在寺院内。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居士郑彻、僧人宗亮,吴中则设计、胡季良书写、吴兴与沈郁弟两位匠人雕刻。经幢“高五尺六寸”,加上底座和幢顶,全高将近一丈(三米),额题篆书:“佛顶尊胜陀罗尼微妙救危济难之宝幢”。经幢共有八面,“周广六尺四寸”,每一面十行字,从南往西数第四面是十一行。经文的序,是用行书刻成,经文的正文刻的是正楷。经幢下埋的是国一
龙兴寺经幢概貌禅师珍藏的舍利子(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留下的)五十四颗,用“琉璃瓶盛”。公元845年,佛家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厄运,当时的皇帝唐武宗以经济上的理由,展开了灭佛运动。全国一时毁了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寺庙,二十六万五百多僧尼被迫还俗。后来又是历年的战乱,龙兴寺几次失火,经幢从此没了踪影。唐天复二年(902年)八月,钱鏐手下的统领许再思叛乱。听说龙兴寺有宝,许再思派人挖掘,挖出了两只缸。这两只缸合在一起,里面是国一禅师的遗体,“肉身如生,发长覆面”,士兵们吓得跪拜而去。杭城佛事的再一次兴盛,是在钱鏐当了吴越王以后,百姓安居乐业的六十年之间。但是,传说中的唐经幢,到此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