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337贴子:2,988,979

回复:原本《老子》与被篡改的道德经对比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老子原文:夫唯居,是以弗去。
  被篡改后: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大家记住啊,成功后要居功,夫唯居,是以弗去,哈哈。
  还有,重大改动,“声人”被改为了“圣人”!停会儿我们在来详细说这个。
还有,那个什么“功成身退”也是蜥蜴人添加上去的,老子根本没有讲什么“功成身退”。


64楼2013-08-30 15:58
收起回复
    (3)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老子原文: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被篡改后: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就可以“无不治”吗?这恰恰是蜥蜴人要灌输给你的。
      那种所谓“无为”的思想是错误的,是蜥蜴人灌输的!
    还有,“不上贤,使民不争”被改成了“不尚贤,使民不争。”“尚”与“上”在古文中虽有相通之用,然而在这里却表示着不同的含义。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在《老子》中原为“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为无为,则无不治”又是被篡改后要灌输的重点内容,所谓的“不争”与“无为”是《道德经》强加于《老子》的理念,老子思想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不争”与“无为”。


    65楼2013-08-30 15:58
    回复
      (4)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老子告诉我们:道,冲,始万物之宗,
        而不是: 道,冲,似万物之宗,


      66楼2013-08-30 16:00
      回复
        (5)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与?虚而不淈,踵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还是声人被改为圣人
          2."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被改成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使得原为“意见听得太多了,反而没了应对的招数,还不如坚信自己心中已成熟的主见”的意思,变成了“议论太多,注定行不通,还不如保持适中。”摆出了一种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姿态。
          哎呀,我说现在很多中国人不怎么敢说话。


        67楼2013-08-30 16:00
        收起回复
          (6)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玄牝之门,就是小弟弟小妹妹,是谓天地之根,
            被篡改成了仅仅是“天根”。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为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老子的原意似乎是,不要不私拿东西,才能成其私,呵呵,似乎还不太恰当……


          68楼2013-08-30 16:02
          回复
            (9)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镜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贵富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而盈之,不若其已。而棁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差异重点分析:
              《老子》原文“功述身芮”是积极向上的“天之道”。《道德经》把它改为“功成身退”,变成是对待生活要激流勇退、适可而止的人生哲学。这是不求上进的消极态度,且美其名曰:“天之道也”;其以鱼目混珠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
            功成身退,还是不让你居功,好让你把功劳让给蜥蜴人。哈哈。大道修炼,要的就是私心,没有私心,就修不成。


            70楼2013-08-30 16:05
            收起回复
              (10)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也,是谓玄德。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啊呀,莫名其妙多了个“为而不恃”,跟什么”功成身退”“功成而不居”是一个道理,就是想让你把你的功劳白白让给蜥蜴人,辛苦是你的,功劳是蜥蜴人的,哈哈。
                “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被改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被改为“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蜥蜴人僵尸就是想搞愚民政策,“无为”又“无知”。多么阴险啊!


              71楼2013-08-30 16:10
              回复
                (11)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一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2楼2013-08-30 16:11
                回复
                  (12)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之口爽,驰骋田腊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罢耳此。
                    老子的“五色使人目明”竟然被改成了“五色令人目盲”。
                    蜥蜴人为的是强调“圣人”绝对不能与这些声色犬马的事情沾上边,进行“禁欲”教育。
                    “禁欲”的本身就是违反人性的,是蜥蜴性,僵尸性。


                  73楼2013-08-30 16:11
                  回复
                    (13)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苛谓宠辱若惊? 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拓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74楼2013-08-30 16:12
                    回复
                      (14)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束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原文: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被篡改成: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先前以述,道非恒,有变,那么当然是要“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怎么能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呢?
                        这里完全篡改了老子的原意!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恰恰是蠕教要用周礼来“御今之有”!这里的篡改是在公然宣扬儒教思想。


                      75楼2013-08-30 16:14
                      回复
                        (15)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湛呵!其若谷。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
                          “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被篡改成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76楼2013-08-30 16:15
                        收起回复
                          (16)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这里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77楼2013-08-30 16:15
                          回复
                            (17)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 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谓我自然。


                            78楼2013-08-30 16:16
                            回复
                              (18)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情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兹。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79楼2013-08-30 16: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