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7d973fdfcfaaf5184e381b7bc5694ed/91757f310a55b319220659ae42a98226cdfc17a0.jpg)
圆髻、燕尾
“圆髻”即将头发集于头顶编一长辨,盘一圆髻。
“燕尾”并不是清朝的专利。
早期的雁尾或称燕尾,是梳出来的,这种发型要用到大量的头油,故而《醒世姻缘传》中说郭氏是“漓漓拉拉地使了一头棉种油,散披倒挂地梳了个雁尾。”
燕尾在明代就有,自万历年后就很流行,明代晚期的版画中就有很多梳燕尾的女子,清代的燕尾当然是继承自明代的,现在很多清代的电视剧给人造成的误导,是以为燕尾是旗女的旗头的一部份,这是错误的。
在整个清时期,梳燕尾的大半是汉女,旗女早期有效仿汉女梳燕尾,但并不是一种普遍性行为,燕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行色,比如明代的雁尾较平,至清初,可能是为了配合当时那些诸如牡丹头等高大发型,燕尾变得很长,以后又变短,嘉庆后又变尖,至晚清时代,燕尾花样翻新,比如河北的苏州撅、平三套、喜鹊尾,还有京式的长头,也带有长形弯屈的尾,都是燕尾的延续,清晚期的燕尾多半用撑架,比如喜鹊尾,就是用钢丝架成,上面再缠以头发,实际上是假发。而至清末,汉女梳燕尾的情况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常见的元宝髻,螺髻等等,现在我们在戏剧中所看到的旗女的燕尾,也是假髻,用时固定在脑后,那是清末民初旗女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