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梦吧 关注:496,495贴子:3,223,671
  • 7回复贴,共1

【★★★】巧妙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梦境,实现“联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梦里联机”不再是幻想,而是国内的技术与认知问题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8-21 20:09回复
    事实上我们都过着双重生活——在睡梦中。
    想必梦吧的吧友们对梦已经虐之一二了,但正因为网络各界流传了很多伪劣性知识,还夹杂了发文者自创的一些看似挺玄的东西(哎!你,就你,不要乱指旁人……),所以啊,关乎【出体离魂】【清晰梦】【时间丧失感】等等很牛掰的东西反而变得很“街机”。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8-21 20:10
    回复
      不急,小编我打今儿起,一样一样再给吧友结合今年外国研究院的实验有理有据的理一遍。希望大家耐心的跟着我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这个神秘的意识深渊。(能在此我十分感谢CCTV,感谢CMCC,还要感谢HTC)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8-21 20:13
      回复
        【打个小广告,新浪微博搜《灵魂探测事务所》,每天普及新姿势。扩大探测灵魂意识的团体,不想关注也没关系,看完这贴或许就改变想法了。】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8-21 20:14
        回复
          大家都知道如何在梦境状态下保持清醒,但回过头来想想又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意识在清醒状态下是怎样全面影响知觉和感觉的,这个是侵入他人梦境的一个关键点。如果你的意识能够成为别人获得知觉和感知的一种媒介,那在某种意义上,你是否能够改变他人的感知?那你又能通过什么方法成为那种媒介?……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8-21 20:19
          回复
            首先,整个入睡过程分层次,那么清晰梦也是有层次的,共有6种,你目前处于哪种呢?
            第一层【预清晰梦境】:在这一层,你已经能在梦境中注意到某些事情有些奇怪或者非同寻常。比如,我小时候在犯胃病的时候不能吃冰棍,整天日思夜想,以至于做梦梦到一颗长满了柳橙冰棍的树,我又高兴又好奇,但感知只停留在好奇那一档,显意识完全被潜意识踩在脚底下。估计很多吧友目前正处在这一档儿,醒来急得要死,觉得就差那么一点儿了。
            第二层【准清晰梦境】:这一层你能够若有若无的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一现象被称为“意识的觉醒”。
            第三层【半清晰梦境:】:这一层你知道自己在做梦,但是不加干预,并不是你不想干预,而是潜意识里没有那个意识去干预。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突然去伸手改变你旁边陌生人的坐姿一样。
            第四层【清晰梦境】:会清晰梦人中一半不到的人处在这一层。你完全知道自己在做梦,并且也意识到自己可更改替换梦境的内容。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8-21 20:22
            回复
              第五层【完全清晰梦境】:这一层与上一层不同的是,你不但可以更改替换梦境,你还多了一个意识——与现实连接的意识。就是你能够回想起自己在现实生活的状态。这样你可以把清晰梦境游戏化,每一次入梦都可以完成事先储存在大脑里的“任务”。(不过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清晰梦是意识与灵魂研究的一个重要点,很神圣也很客观严肃,每每看见别人把梦的递进与游戏相比拟就觉得非常不合适。只是个人观点,可以无视。)
              第六层【超清晰梦境】:在这一层里造梦者拥有极高程度的梦境控制能力,思维,个人能量和记忆等都十分清晰,人对一切都清楚的知晓,就好像完全模拟了现实生活,到了这一步就是正真的双重生活。最重要的是“梦里”的一切都在试图说服你哪个才是原有的。
              睡眠与清醒的时间对等,两者不分原始。但身体只有一个,那就试试改变身体,是否会带动意识的转变与传输。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8-21 20:31
              回复
                那如何改变我们的身体呢?意识集于身体无非是大脑,但同时由无数个模因组成大脑又由不同区域组成。很多研究者根据梦境的原理提出【梦境心电】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项不太为人所知的科学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院(NIH)资助,主要围绕梦境心电展开研究。精神病专家和研究者蒙塔基·尤尔曼等有名研究学者在布鲁克林的马蒙尼德医学中心开展了这一研究项目。心电“发射者”凝视一副随机选择的图像,心电“接受者”在另一个房间内入睡。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8-21 2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