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sa吧 关注:5贴子:97

「技术创想」纳米医生及其应用前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想在三体吧发,来叉子的小窝随便写写,因为我知道叉子是专业的大夫,又有生物学知识,还和我一样希望长生不老啊。这里很安静,没人发现我,我可以一层一层的爪机慢打悠悠然,顺便,求叉子指点,我毕竟还只是一个高中僧啊


来自iPad1楼2013-08-15 11:29回复
    关于纳米机器人,这个概念已经非常老了。关于利用它治病的设想也是由来已久的。这绝非楼主所原创。但是楼主有一些关于纳米医疗的具体小设想,所以来现一下丑〜


    来自iPad2楼2013-08-15 11:33
    回复
      据我所知当前纳米机器人似乎仍处于理论阶段,因为技术尚不成熟。基础一些的想法都不太复杂,比如给机器人装上药物,再装上简单的识别装置,定点释放之后就自行降解了事等等。但我所期望的,更高级的纳米机器人必须要更加灵活。首先有高效的通讯设备,以达到和体外终端的实时互动;还要拥有自给的高效能源,这方面我的设想是能给机器人模仿蛋白质的结构安装一个燃烧ATP的泵,这样它就可以从人体吸收能量不用自己带电池了;要有一定的环境感知能力,类似雷达的那种感觉,半径越大越好;一定的化学分析能力,最终是为了能配合上一条实时监测机器周围的人体环境;当然还要有动力装置。最后,为了保险起见,应该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机器人损害人体或者呗白细胞追杀什么的。之所以提这么多很困难的要求,不是我装B,而是后文展开的需要啊


      来自iPad3楼2013-08-15 12:01
      回复
        有了这种可爱的小机器人之后,我们还需要一个和他配套的体外终端,那需要是一个很厉害的计算机。而且还要配合使用需求单独设计一个操作系统。最终的目标是要能够随时随地无障碍无延迟地“云操控”大量的小机器人。一个比较笼统的总指令下达之后,由计算机AI分别结合每个机器人所处的位置和情况,分别下达各自的指令,以完成任务。计算机还要负责接收机器人返回的数据,配合机器人在人体内各位置的均匀合理分布,营造出人体所有细胞的实时动态模型并显示给操作者。这个计算量会非常非常大,但是如果不远的将来量子计算机能无阻碍问世的话,这都不是事儿啊


        来自iPad4楼2013-08-15 12:08
        回复
          饭饭喽


          来自iPad5楼2013-08-15 12:09
          回复
            硬件有了,接下来可以治病了


            来自iPad6楼2013-08-15 12:23
            回复
              鉴于这种系统的性质,癌症神马的首先就是最好解决的了。这要求小机器人能足够小以穿过细胞缝隙或者血液大脑保护屏什么的(也许还有化学因素?),然后再随身携带一个小武器就行了。残渣什么的相信可以交给人体免疫去处理。还有心梗脑梗啊什么的,更是小菜一碟了,病人只要定期去医院扎一管子机器人溶液,在医院待上个把小时等计算机运行个什么清淤程序,就可以回家了。当然这期间最好不要离开计算机的控制范围,否则那么多失去管理的机器人在体内是很危险的。。。至于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后的回收也很简单,可以人为操控他们随着小便一起出来,要知道对于这种尺寸的机器人来说人体基本就算是空气了


              来自iPad7楼2013-08-15 12:33
              回复
                但是对于炎症类的疾病这种方法却不见得比传统方法有效。让机器们源源不断里出外进靶向搬运给药倒也可以,就是又慢又不划算,估计只适合抗生素过敏体质不能大量吃药的人了。对于艾滋病,这种机器人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HIV病毒能将自身的RNA在宿主体内逆转录成DNA,再结合到宿主的DNA上进行潜伏。在我这种已经非常高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技术设定下,要逐个排查细胞内的DNA信息仍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就是外伤内出血什么的,仍然需要手术来解决,因为机器人的力量太小,更适合精细一些的工作,对于这种大规模崩坏它的努力一定是杯水车薪。当然,内出血之后的残留还是可以交给它们的。


                来自iPad8楼2013-08-15 12:43
                回复
                  接下来是利用这种机器人如何能实现长生不老,将要涉及到自体干细胞诱导分化培养的技术支持


                  来自iPad9楼2013-08-15 12:47
                  回复
                    目前存在的一种永生设想,就是把人体所有器官挨个换一遍,完后这个人就是新的一样了。这就需要自体细胞的培养。为了避免逃离克隆岛那种道德谴责,还是把各种细胞分开培养。传统的想法应该是直接动手术把新器官换上去。但是这样会有一些缺陷。首先是手术创伤。其次,人为的缝合毕竟会有局限和相对较高失败率。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个神经系统是换不得的。人脑细胞从二十岁就开始越来越少,这样下去显然不是办法。有想法说把记忆拷贝出来再输入新脑BLABLA.........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是不会承认那个新脑里面装的是“我”的,尤其是在两份意识同时存在,而他们却要把装着我本来意识的旧大脑扔进医疗废物箱的时候。


                    来自iPad10楼2013-08-15 13:00
                    回复
                      而有了上面提到的这种纳米医生系统,我们就能做到把人体所有细胞挨个换一遍。


                      来自iPad11楼2013-08-15 13:02
                      回复
                        其实也并不一定要都换一遍。我就猜测,如果把人体的主要重要器官都用这种渐变式方法更新了,那身体的其他部分被“带起来”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唯一的大困难来自大脑和神经的更新,那接下来就分析一下这里。如果人脑储存信息的方式足够给力的话,我们就可以做到一次更换足够少数目的脑细胞而不影响整体的效果,也不造成记忆信息的丢失。而在更换之后,新换的脑细胞将有望融入大脑云计算,并成为意识的一部分。靠着这种一次换一点的方法,意识将有望得到完整保留。就退一步说,每天换十个脑细胞,不会对记忆或者智商造成影响吧。。。


                        来自iPad12楼2013-08-15 13:11
                        回复
                          但是这又只是一个概念而已,,,至于真要”一点一点”把整个人都换了,细节上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实施,特别是肌肉细胞之间各种连啊,神经细胞长达一米啊,怎么把一大块组织里面的细胞运到外面啊。。。。我都还没想好呢。。。。好啦,终于把所有小想法都写出来啦,the end.


                          来自iPad13楼2013-08-15 13:15
                          回复
                            最近贴吧上的比较少,可能也不能及时回复,,,不过还是希望你凑活着看一下给些指点,么么,@xilisa


                            来自iPad14楼2013-08-15 13:18
                            收起回复
                              @xilisa


                              来自iPad15楼2013-08-15 1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