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吧 关注:6,545贴子:39,765

回复:孟子全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十)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值得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这三件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05楼2014-06-07 06:32
回复
    (二十二)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七十非肉不饱。不■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说:“伯夷躲避纣王,隐居在北海之滨,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就说:”何不归到他那里去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姜太公躲避纣王,隐居在东海之滨,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就说:“何不归到他那里去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天下有善于奉养老人的人,仁人便把他当作自己要投奔的人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07楼2014-06-08 11:31
    回复
      五亩的住宅地,墙下栽上桑树,妇女用它养蚕,老人就完全能穿上丝棉衣了。养五只母鸡、两只母猪,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期,老人就完全不会缺肉吃了。一百亩的耕地,由男子耕种,八口之家就完全不会有饥饿了。所谓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就在于他)规定了百姓的田亩宅地,教育他们栽桑养畜,引导他的妻子儿女奉养老人。五十岁的人,不穿丝棉就不暖,七十岁的人,没有肉吃就不饱。不暖不饱,就叫挨冻受饿。文王的百姓中没有挨冻受饿的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08楼2014-06-08 11:37
      回复
          (二十三)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按一定时节食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09楼2014-06-08 11:43
        回复
            (二十四)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0楼2014-06-08 11:47
          回复
            (二十五)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说:“鸡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是跖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罢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1楼2014-06-09 11:43
            回复
              (二十六)孟子曰:“杨子取为我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②,为之。子莫执中③;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说:”杨子奉行‘为我’,拔根汗毛就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墨子提倡‘兼爱’,(哪怕)从头到脚都受伤,只要对天下有利,也愿干。子莫持中间态度,持中间态度就接近正确了。(但是,)持中间态度而没有变通,也还是执着在一点上。执着于一点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它损害了道,抓住了一点而丢弃了其他一切的缘故。“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2楼2014-06-09 11:53
              回复
                【注释】  ①杨子:即杨朱,见《滕文公下》第九章注。②摩顶放踵:摩,假借为■,《说文》:“■,烂也。”引申为损伤。放,疑为“致”,前人引此多有作“致”者。③子莫:战国时鲁国人。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3楼2014-06-09 11:57
                回复
                    (二十七)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口渴的人觉得任何水都好喝,这并没有尝到饮食的正常味道,而是受了饥渴损害的缘故。难道只有嘴巴肚子有饥渴的损害?人心也都有损害。人们能够不把(类似)饥渴的损害变成对心的损害,那么(一时)赶不上别人,也不必为此忧虑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4楼2014-06-09 12:02
                  回复
                      (二十八)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说:“柳下惠不会因为做大官而改变他的操守。”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5楼2014-06-09 12:08
                    回复
                        (二十九)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①,犹为弃井也。”  孟子说:“做事好比打井,打了六七丈深还没打到泉水,仍然是口废井。”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6楼2014-06-09 12:12
                      回复
                        【注释】  ①轫(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说八尺)为一仞。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7楼2014-06-09 12:13
                        回复
                            (三十)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孟子说:“尧、舜是本性具备仁义,汤王、武王是亲身实践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假借久了而不归还,哪能知道他们本来是没有仁义的呢?”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8楼2014-06-10 19:37
                          回复
                              (三十一)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公孙丑说:“伊尹说:”我不亲近不遵循仁义的人,把太甲放逐到桐邑,百姓非常高兴;太甲变好了,又让他回来(作君主),百姓非常高兴。‘贤人作为臣,君主不好,本来就可以将他放逐的吗?“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孟子说:“有伊尹那样的意图,就可以;没有伊尹那样的意图,那就是篡位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9楼2014-06-10 19:41
                            回复
                              (三十二)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①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公孙丑说:“《诗经》上说:”不白吃饭啊。‘君子不耕种,却也吃饭,是什么道理呢?“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孟子说:“君子住在这个国家,这一国的君主任用他,便能得到安定、富足、尊贵、荣耀;他的弟子跟随他,便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办事尽心,讲求诚信。‘不白吃饭啊’,哪样比这功劳更大?”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20楼2014-06-10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