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第一感觉是治国的女朋友挺不错,能接受这种情况。真不知道这个只有两间卧室的小房子,五口人是晚上怎么睡的。谈话的过程中,才了解治国已经在老家举行了婚礼,并没有在工作的城市在请客,原因是人不多,这个城市的婚姻饭店的价格实在是高,也因为买了房子,手头实在是紧张。小胖还在那里说:治国,没有带着嫂子去旅个游啊?治国低下头没说话,治国的媳妇就在此刻起身去了厨房。我拉了小胖一下,不让他说了,楼主总觉得治国的低头,治国媳妇的起身离开,是一种无奈。
治国的爸爸看到我们的到来,聊天的兴趣倒是很高。第一感觉治国爸爸是个倔强的老头,当楼主出于客气,问了治国的爸爸的年龄后,有点惊讶,因为治国爸爸和楼主的叔叔同岁。但是楼主的叔叔还和楼主称兄道弟拍肩膀,感觉楼主叔叔还是中年呢,但是治国爸爸已经白了一半头发,脸上刻着很深的皱纹,从那双粗黑的手,就能看出这个老头一辈子都是在从事体力活。治国的爸爸不断的强调,他们为治国的新房出了7万块钱,这是他打工挣的,是出了养育治国和治国弟弟一辈子的财富了。看得出老头很自豪,也对自己为治国首付出钱,感觉自己功劳不小。楼主和治国爸爸的聊天中感觉,治国爸爸有个可怕的思维,也许会形成治国以后生活道路上的强大负担。
治国爸爸一直强调年龄大了,大儿子有出息,大学毕业,在省会找了媳妇,买了房子,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而且自己积蓄的大半给了治国付首付,治国作为哥哥自然应该承担弟弟的责任。治国爸爸对着楼主和小胖,好似在讲自己的历史任务自豪的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治国在享受了爸爸供应的大学教育后,找到工作,接受7万块钱的房子首付后,治国应该也必须要承担起弟弟,以及治国的家庭来。楼主看到自得意满治国爸爸,看到抱怨城市啥也贵的治国妈妈,还有治国那个一句话都没说的老实弟弟。楼主看着治国就是在大口大口的吸烟,也许治国大口的吸的不是烟,好像是在消化某种压力,某种难以承担的压力。
坐了一会后,治国要留我们吃饭,早已经吃的一肚子土鸡的我和小胖赶紧起身告辞。当车子行驶出小区,小胖告诉我说:刚才问治国媳妇,新婚生活咋样?治国媳妇答复是:谁见过这样的新婚生活,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租房子住。当小胖说完这个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治国家里的沙发是一个炸药包,引线已经点燃,至于什么时候爆炸我不清楚,但我肯定,这个家庭炸药包肯定会爆炸。
如果不去看治国的一家的境况。周周的婚房也许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房子。
某天下午,下班碰到我的同事周周,也是那些实习生里面第一个确定留下的女孩子。下班了,楼主刚要发动汽车,看到来接周周下班男友和周周,周周对我说:我的新房装修完了,在楼主家小区隔着一条马路的新建小区里面,以后我们不仅仅是同事了,还成了隔着一条马路的邻居。既然同事,现在又邻居了,那么无论是出于什么,楼主也是得出于礼貌去看看周周的新房的。周周的小区,是新建小区,里面的房子大概以大户型为主,价格几乎是楼主买房子时候价格的一倍,这就是楼主最初对周周新房的了解。
那天傍晚,我回到家里,又接到周周男友的电话,邀请去看看,楼主只好带着老婆,抱着儿子,来到隔壁马路的新小区,周周的新家。在迈进门口这对新人的小家之后,楼主不夸张的说,第一感觉真大啊,看着装修的欧式风格,善于接待的周周抱起了我儿子,拉着我老婆坐到了沙发上,周周的男友,陪着楼主看房子,楼主有点恍惚。这是实话,这套房子的样式、大小,就是楼主经常做梦想自己能够住上的大房子。周周的热情周到很快就和我老婆打成一片,然后从周周的男友口里知道这个房子,210多个平方,错层建筑,四室两厅,看着干净整洁的大房子,看着这一套欧式装修和家具,楼主头脑一直在跳跃数字,房子的价格,装修保底得三四十万,家具……..当看到装在屋顶的环绕杜比音响的时候,楼主不太懂,但是楼主老婆惊讶了,大声说这套得二十几万吧。周周说:二十七万。周周的一句价格,楼主心里的感觉,这个曾经跟着我实习的小姑娘,现在我的同事,这个隔着我一条马路的邻居,这个曾经被我认为是小屁孩年龄的小姑娘和他同样年龄的男友,竟然拥有这么一套大房子!楼主的感觉是,楼主被这个曾经眼里的小姑娘,小孩子甩出了至少十条街。楼主现在在周周家的感觉就是,楼主的家那也太寒碜了点吧,强烈的感觉。参观了超大的阳台,然后参观可尽情卫浴的大卫生间,和那全套欧式风格的卧室后,楼主已经有些不自在了,想告辞,但是抱着我儿子的周周,拉着我老婆,一定坚持要请我们吃饭。周周的男友,恰当适宜的说:“媳妇的老领导带着嫂子和侄子来,我不请客,这没法向组织交代啊。”说完,就拿起挎包,拉着我,周周抱着孩子,拉着我老婆去了饭店。吃饭的时候,感觉周周的男友不愧是省政府开工资的组织人员,说话的方式,劝酒的态度,照顾孩子的方法,起引饭局的话题的水平,楼主自叹不如。也就是那天我发现周周的交际能力,把第一次见面还略显拘谨的我老婆,等到吃晚饭已经好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楼主的感觉是,这俩孩子挺好,真的挺好,挺活,真的!说话方式,为人处世,接人待物超过楼主两口子。
当吃完晚饭楼主和妻子回家的时候,妻子开始抱怨起了她这个深爱的小家。楼主晚上和老婆夜谈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得出结论:背景、条件太重要了,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