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沙曼吧 关注:934贴子:9,580

回复:【笔记】《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my阅读标记小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英文同名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改编的美国电影。男女主角分别由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和费雯·丽(Vivien Leigh)扮演。
本片在文化与商业上都获得极大的成功。1940年的奥斯卡奖中,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本片独得十项,此纪录在20年后才被打破,并在1998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排名第四。[1] 而在商业上,本片是美国史上售出票数最多者,并有许多研究指出在考虑通膨后,这是美国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2


46楼2013-07-20 22:33
回复
    宇称
    量子力学中从左手座标系变换到右手座标系时描述系统行为的一个量;用符号P(Parity)表示。可把相乘性宇称量子数赋于量子系统和粒子,它在电磁力和强核力过程中是守恒的,但在弱核力过程中是不守恒的。弱放射性衰变具有完全的旋向性;微中子用左旋描述。
    宇称不守恒
    宇称不守恒原理,又称PP破坏,是当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由物理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于1956年提出。相对于宇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而推论宇称守恒不成立。历史[编辑]
    美国物理学家理察·T·考克斯(Richard Threlkeld Cox)可能早在1928年就观察到了β衰变中宇称的不守恒性[1]。科学家在1956年之前已发现θ和τ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电荷完全相同,一度以为是同一种粒子,然而θ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τ衰变时产生3个π介子,奇数个π介子的总宇称是负的,而偶数个π介子的总宇称ê是正的。如此看来又似乎不是同一种粒子。1956年4月第六届罗彻斯特高能核物理年会在纽约州北部罗彻斯特大学举行,会议上讨论了θ-τ的衰变中,有科学家提出宇称是否有可能不守恒?1956年6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共同发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认为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内存在“不守恒”,θ和τ是两种完全相同的粒子。
    1957年1月9日吴健雄与安布勒(E.Ambler)、海沃德(R.W.Hayward)、霍普斯(D.D.Hoppes)等科学家从观测钴60(60Co)的衰变的实验证实了这项推测,她以两套装置中的钴60互为镜像,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左旋,另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右旋,结果发现在极低温(绝对零度以上0.01K)下放射出来的电子数有很大差异,实验结果推翻了物理学上屹立不移三十年之久的宇称守恒定律(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宇称一直是守恒的)。1957年1月1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吴健雄小组的实验结果,并且宣布宇称守恒这个物理学基本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被推翻了。次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外表与真实》的报道。1月17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泡利写信给韦斯可夫表达了他关于宇称不守恒的怀疑,泡利写道:“我不相信,上帝是个弱的左撇子。我准备拿一大笔钱打赌,实验一定会得出对称的结果。”。1957年10月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在他获诺贝尔奖金的致词中:“对称原理之一,即左右对称,是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观念。自然界是否具有这样一种对称性,过去的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然而,物理定律过去却一直显示出左右之间的完全对称性。”
    1980年美国科学家克罗宁与菲奇发现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
    1962年起,李政道与杨振宁都说自己是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的第一人,并为此长期辩论。1982年杨振宁发表英文文章,宣称当初宇称不守恒是杨一个人提出来的。1986年李政道在用英文文章里指出杨振宁的说法与事实不合。实际上,李政道是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的第一人


    47楼2013-07-20 22:43
    回复
      普朗克空间——我果然还是不懂
      膜上的四维量子力学诠释  类似10维或11维的“弦论”=振动的弦、震荡中的象弦一样的微小物体。  霍金膜上四维世界的量子理论的近代诠释(邓宇等,80年代):  振动的量子(波动的量子=量子鬼波)=平动微粒子的振动;振动的微粒子;震荡中的象量子(粒子)一样的微小物体。  波动量子=量子的波动=微粒子的平动+振动  =平动+振动  =矢量和  量子鬼波的DENG'S诠释:微粒子(量子)平动与振动的矢量和  粒子波、量子波=粒子的震荡(平动粒子的震动


      48楼2013-07-20 22:47
      回复
        普朗克时间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普朗克时间英文名称:
        Planck time定义:
        大爆炸宇宙论中宇宙年龄为10-44—10-43s的某一特征时间,在此之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场的量子效应。应用学科:
        天文学(一级学科);星系和宇宙(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普朗克时间,是指时间量子间的最小间隔,即普朗克时间,为 10E-43秒。没有比这更短的时间存在。普朗克时间=普朗克长度/光速。


        49楼2013-07-20 22:52
        回复
          空间被分割到普朗克长度后就不能再分割了
          因为空间是量子化的,当被分割到普朗克长度后,量子化的尺度将被分割到极限,既,将不能再以量子化的尺度来衡量空间。也就是说,在宏观的角度来看,空间只能被分割到普朗克长度。但是,可以定义新的尺度来“继续”分割。比如说,分割乒乓球,宏观来说,只能分割到以“个”的单位,我们不会说半个乒乓球,但是如果建立新的尺度,比如说从微观的角度,可以把乒乓球在分子的尺度上继续分割。


          50楼2013-07-20 22:53
          回复
            简介
            普朗克长度-内部结构模型图经典的引力和时空开始失效、量子效应起支配作用的长度标度。它是“长度的量子”,即仍
            有意义的最小可测长度。普朗克长度由引力常数、光速和普朗克常数的相对数值决定,它大致等于1.6x10的-35次方米,,即1.6x10的-33次方厘米,是一个质子大小的10的22次方分之一。编辑本段历史项单位首先由马克斯·普朗克所开发,他希望建构出一套测量系统是依照这些自然单位来施行的。其中的基础是建在普朗克质量上。虽然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提出这些单位的当时尚未出现,随后得知:在普朗克长度的距离范围,重力预期开始会展现量子效应,进而要求一套量子引力理论来预测所会发生的物理事件。编辑本段重要性忽略掉2π等等的因子,普朗克质量的意义大约是一个史瓦西半径等同于康普顿波长的黑洞所带有的质量。 这黑洞的半径大约是普朗克长度。透过思想实验阐明:想像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位置,我们得用照在其上的光所得的反射。如果对它的位置要测到很高的精确度,我们必须用更短波长的光子,如此表示这些光子的能量会更高。如果这能量高到一个程度,原则上它们撞到物体时可以产生黑洞。这个黑洞可以“吞噬掉”光子而让实验失败。通过简单的量纲分析计算可发现当测量物体位置的精准度达到普朗克长度以下,便会发生上述的问题。这个思想实验涉及到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主要指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即是说结合了两个理论来看,我们无法对位置做出比普朗克长度还要小、还要精确的测量。因此,在任何结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量子引力理论中,若在时间短于普朗克时间、距离小于普朗克长度的尺度下,我们传统上对时间、空间的标示将会全盘瓦解。编辑本段起因经典广义相对论的奇性不可避免,所以标准大爆炸模型中时空存在着零点,给了上帝一个容身之地。但是考虑到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一些基本量度,譬如长度和时间具有测不准性。测不准的程度由普朗克常数确定,从该常数可以定出最小的长度量子,即普朗克长度,为10E-36厘米,这远远小于原子核的尺度。测量任何长度不可能比这个更精确,而且比普朗克长度更短的长度是没有意义的。同样,作为时间量子的最小间隔,即普朗克时间,为10E-43秒。没有比这更短的时间存在。这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把黑洞缩减为数学上的一个点,同样也不能追溯到大爆炸的真正开始时刻。编辑本段度量使用忽略掉一些因子,例如及其他,普朗克质量是一项质量值,依其大小来计算对应的长度物理量,可以得到“其史瓦西半径与其康普顿波长相当”的结论,而这样的长度则称为普朗克长度,即:1.6x10的-35次方米,依照普朗克长度这项单位,目前可观测的宇宙大小估计值(7.4 × 10^26米)即为1.2 × 10^62倍普朗克长度。


            51楼2013-07-20 22:54
            回复
              后面补充的有待进一步学习


              52楼2013-07-20 2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