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恩公国吧 关注:1,745贴子:6,780

论公国失败的根源(草案,不定期更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只是草稿,大家看看,补充补充,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大多数人认为公国的失败源自加布罗与敖萨德的战败。鄙人认为:实际上,公国的失败源自于一系列的高层决定的失误,早在一周战争时期,便买下了种子。
首先便是一周战争:虽说一周战争的结局是公国的全面胜利,但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一周战争在战略上并没有起到人们常常认为的巨大作用。
1)一周战争,尤其以鲁姆海战为首,沉重打击了EFSF的力量,但对于联邦地面部队,则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对于公国在地上的作战造成巨大的影响。
而且,一周战争结束后,露娜2依然在EFSF的手中,为以后联邦反攻提供了一个跳板(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可以说露娜2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所罗门的沦陷(就是说,如果当初占领了露娜2,那么联邦在宇宙中就需要从头开始,而不像实际情况中的可以直接在露娜2直接集结)。
露娜2的另一个重要资源在于月神钛合金,也就是高达尼姆合金的前身,其性能已在RX-78-2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G3瓦斯的大量使用摧毁了公国的民心,并在地面战场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大量游击队与必死的决心,让公国不得不在于联邦进行作战的同时对于,抽出兵力守卫后方。
其次是高层对于地面作战的思想认识不足。
1)可以看出,贯穿整场战争,公国只在初期曾短暂的与联邦的空军抗衡过(依靠多普式战斗机的姿态控制喷嘴带来的高机动性),但随着多普式加速性与爬升性能方面的劣势被发现,制空权再次回到了联邦手中。这导致了公国地面部队必须直接面对联邦巨大的传统空军力量。
2)陆军方面,公国唯一的优势在于MS,在其他地面武装方面,从坦克,到装甲车,作为殖民卫星国家的公国,完全与联邦不在一个等级之上。而地球本身对于公国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作战环境,这点从公国士兵对于雷雨的恐惧便可窥其一斑。而在地面传统作战战术上(步坦协同,街道巷战等等),公国的劣势就不谈了。
3)地面,公国唯一可以依赖的制胜法宝,就是MS但其数量不足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此外,面对大量的传统空军,MS也并非无敌(参见加利福尼亚战役)。可以使公国地面战场初期的一切行动,都建立在脆弱的根基之上,即使直接来自的支援(依然参见加利福尼亚战役)。而对于MS的依赖,则受限于MS本身的复杂性,导致需求难以被满足。
4)大量61式对于少量MS所构成的威胁,在重力战线中已有充分体现,可见“制胜法宝”也不一定有用。


IP属地:上海1楼2013-06-18 11:59回复
    丢下的卫星毁了直布罗一半兵力然而殖民地在进入大气层后,由于受在宇宙空间里的战斗的影响脱离预定轨道,开始分裂解体,前半部最终落于澳大利亚东部海岸的悉尼地区,打出了历史上最大的人工坑——U.C.0083版地图上的“悉尼海”(最大半径500千米,深度超过1000米的大湖),并造成大洋洲大陆三分之一彻底毁坏,17%沉没于太平洋中;后半部的碎片横洒东太平洋,直到北美大陆,破坏了四分之一北美大陆,引发的海啸悉数毁灭了太平洋上的联邦海军舰队,摧毁了全部泛太平洋城市……直接因此死伤、失踪的人数达3.2亿,而因气象变动等导致的间接死伤、失踪人数更达到20亿之数。


    2楼2013-06-18 21:56
    收起回复
      军方对于海洋作战的重视度远远高于对于制空权的重视,这一点从大量水陆两用MS的应用便可得到证明。然而,在海里,公国军队与大陆上的问题是一样的过分依赖于数量不足的MS,而MS的优势也在后期因联邦MS的投入而被抵消。可以说,公国初期在制海权方面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不列颠作战造成的太平洋舰队的巨大伤亡以及M粒子带来的通讯不畅。当这两点优势消失后,公国的海上力量与陆上力量一样步入颓势。


      IP属地:上海3楼2013-06-19 09:48
      收起回复
        地面战场失利和制空权的保证息息相关,而前期毁灭side的做法又使吉翁放弃了原来可以归为己有的生产力和人力,我一直认为这是关键


        4楼2013-06-24 20:33
        回复
          实际随楼主所说的,一周战争的发起就存在问题,主要在于殖民卫星的降下,可怕的伤亡和暴行给地球人树立了死战的决心,实际看看一周战争和南京大屠杀有异曲同工,虽然发起目的都极为美好,但结果却反之。还有就是政治攻势,总帅打着联邦政府没有正视普通百姓,榨压百姓,自己却毁灭side,降下卫星。总帅运用在国内的政治攻势要是也用在联邦上,那么可以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5楼2013-06-24 20:40
          收起回复
            陆军方面补充:
            首先机枪
            这是公国的机枪,从外形以及公国的原型,可以很简单的联想到MG42\MG34,我们就算他是MG42吧

            联邦的机枪,类似于FN minimi(minimi7.62)
            对比M249与MG42的数据来看,是MG42在阵地战中占上风,但过快的射速所产生的的巨大弹药消耗也会给公国带来一定的后勤压力。
            相对于MG42 11.57KG的重量,即使是minimi7.62,也仍然要轻3KG(minimi7.62重8.2KG)如果是minimi5.56版本,则会更加轻。从图上也可以明显看出,联邦的机枪为单人使用,弹仓(供弹匣?总之就是那装子弹的框)供弹。而公国的机枪则是2人班组,弹链供弹(参见二战德国的机枪小组)。所以在战术性能方面,联邦的机枪有优势。也就是巷战有优势


            IP属地:上海6楼2013-06-25 14:39
            回复
              接下来是步枪。
              从上图可以看到;联邦的步枪是无托式设计的,从重力战线即0080等多部中均有体现。在现实中,著名的无托式步枪(犊牛式)有奥地利AUG;法国FAMAS;FN F2000等。无托结构的有点有: (1)在相同的枪管长度、有效射程和弹道特性下缩短枪械整体长度和减轻重量。因此较方便士兵进出装甲车辆,或在装甲操作/向外射击;在城镇作战、进入室内环境等狭窄环境,无托结构步枪在灵活性上也较有优势。这使得无托结构步枪可以同时兼顾在广阔地形(射程)及在城镇、室内、丛林狭窄环境(相对短、灵活、快速反应)的需要。
              (2)由于无托结构步枪重心较近射手身体,使其有较小的转动惯量,所需瞄准时间较短。
              (3)枪身短,力矩也短,因此射手较易控制枪身的稳定。
              (4)由于枪身重心多在或贴近控制扳机的手,有需要时,无托结构步枪较便于单手携带,有的无托结构枪甚至可以单手、两点控枪(手与肩头)射击。
              所以在机械性能上,联邦的步枪优于公国的传统结构步枪。至于因瞄准基线短,加装光学瞄具以及无法使用弹链供弹,必须额外采购机枪的缺点,对于财大气粗的联邦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缺乏缺乏具体的数据,但从公国传统兵器的一贯表现来看,有利于相信在可靠性方面,公国的步枪也处于劣势。
              不幸的是,对于地面的争夺,步兵的作用是无法用MS替代的。而且这种步兵间的战斗对于M粒子并不敏感(二战的步兵战斗也几乎没用到无线电),却依赖于步兵的技能。从这点来看,不论是硬件还是步兵的本身作战能力,公国均逊于联邦


              IP属地:上海7楼2013-06-26 19:23
              收起回复
                居然?有活人了?! 支持下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6-26 21:44
                收起回复
                  关于公国的情报也是一个大问题,雷维尔将军被救回和太阳能系统的铺设就是证明。


                  IP属地:马来西亚9楼2013-06-27 11:13
                  收起回复
                    为楼主提供些设定加油啊




                    IP属地:马来西亚10楼2013-06-27 11:20
                    收起回复
                      公国还有一大问题也很重要,就是对ms战


                      11楼2013-06-27 12:01
                      收起回复

                        殖民地多为低矮的建筑物对雷达的影响是极大的,而且M1设计与50年代,没有MS和木马级
                        对EFSF是否有能力对SIDE进行登录表示怀疑。
                        一场攻击性作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将在SIDE3(或其他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独立SIDE)区内进行作战。这是一种濒海作战——与旧世纪海洋上的濒海作战一样,是一种危险而束手束脚的战斗环境。SIDE由大量岛三型殖民卫星构成,数以十亿计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封闭而脆弱的罐头中,一切生存条件都有赖于殖民卫星的供给。城市的生存性在古代封闭城邦在疾病面前的脆弱和近代地球由交通网联接的钢筋混凝土城市的难以摧毁之后再次跌入低谷——在SIDE,摧毁一座城市是如此简单的事,甚至只需要一枚射偏的大型导弹或者一发失地的光束就能通过摧毁卫星而杀死数千万人口。此类的濒海环境中任何粗放的武力都是不可接受的。进攻方将无法尽情发扬火力,而防御方却可利用殖民地为盾。EFSF舰队的火力投射依赖火力密度,但是一支用于决战的大舰队是无法在狭窄的SIDE中作战的——对卫星阴影中的敌军进行饱和炮击?或者进行舰队规模的雷击?随便哪一项都是EFSF所不敢做的。EFSF缺乏对SIDE事务实际的行动力——因为由高能粒子炮和重型导弹武装起来的战舰,缺乏进行此类行动的灵巧火力。(引用自《十年木马》)


                        IP属地:马来西亚13楼2013-06-28 15:23
                        收起回复

                          @ZAFT 楼主帮你找到吉恩轻武器的设定了,不过是日文版的。望有用。


                          IP属地:马来西亚14楼2013-06-29 17:25
                          收起回复
                            接下来,便是老生常谈MA问题了。
                            不少人都认为公国在后期过于迷信MA的力量而忽视了MS的作业,导致了公国本就不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再次被分摊。
                            我认为,公国上层对于MA的期望实际上是对的,魔霸(大扎姆),爱美号,MA-05,GP-03等等,都展现出了远超MS的战斗能力,有些甚至拥有歼灭一支舰队的战斗力。在考虑到MA的巨大体积带来的控制方面的难题,甚至会加速NT的研究。所以公国高层对于MA的期望单单从之后的事实来看,是合理地。那么,为什么MA没有在一年战争中挽救公国呢?
                            要说原因,我认为有二
                            一:首先,由于MA与MS的最初竞争中,MA败下阵来,导致了一开始MS所获得的资源就多于MA,而在地上与宇宙中在大量运用,也为MS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也是MA所不具备的。(MA在一年战争中的使用是在后期才开始的。)
                            二:ZEONIC、ZIMMAD与其他开发商的心态有问题。开发出来一型十分强大MA,却应看到竞争对手的设计比自己更强大,便将原本的MA封如机库,重新设计更强大的MA。这样导致大量优秀的机体在库房中沉睡,而资金却在不断的消耗,结局便是研制费用的表示、研制周期的拖长及可装备数量的不足。


                            IP属地:上海15楼2013-07-01 10:44
                            收起回复
                              哀哉乎我大ZEON。现在感到公国吧是前辈已死,后继无人。本人也即将踏入高中的地狱,近期就会有补课恶魔来接受我的灵魂,难不成我ZEON的荣耀真要在我们这一代绝迹?
                              愿独眼巨人在天空祝福我们,愿我ZEON之荣长存。
                              SIEG ZEON


                              IP属地:上海16楼2013-07-01 2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