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倡积极心态,有利于孩子和睦别人(上)
――说说教育活动中的博弈问题23
第二,要提倡积极心态,有利于孩子和睦别人。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诗经·小雅》咏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尚且追求朋友,人当然更需要友谊。而与人相处时保持积极心态,才能赢得“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语)的真诚,才能赢得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崇高,才能赢得温暖、鼓舞和力量。
什么是心态的积极呢?
曾国藩在其给皇帝的奏折中,特意把“臣屡战屡败”改为“臣屡败屡战”,就是为了表明一种心态的积极,令人玩味。
可以说:积极也就是表示赞赏,就是能够理解,就是取得沟通,就是追求合作……。你做到了,你就能与别人和睦相处!你的朋友就会遍天下。
积极就是表示赞赏。你渴了,端起杯,小姑娘过来,一倒,只有半杯水。“哇,还有半杯,不错,挺有运气。”随后一饮而尽。这是积极。反之,一肚子不高兴:“他妈的,才半杯?”就成了消极,不可取了。如果,末了还瞪了小姑娘一眼,那就更不应该了,心态不但是消极,简直有些阴暗了。
记得当老师时,有个朋友对我说:你的几位学生学习很努力,可你表现的好像满不在乎,令他们很失望。
我说:“我的学生,我当然很在乎。”
他说:“那你为什么不让他们早点儿知道,你很在乎呢?”
我豁然开朗:“赏不逾时”乃司马兵法,古已有之。赞赏要及时表达。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托人抄了二十多遍,分发给班里五至二十五名的学生。内容就是把该生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和其以往成绩中较差的一次做了比较,表示其进步了,我很高兴,并且相信他还会进步。然后故意不封口,让学生带给家长。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家长反应强烈,孩子干劲十足。连续三年,使三个班,由最差变为第一,并囊括了个人的前三名。
所以,孩子练完钢琴,你不应该责怪她:为什么不再多练一会儿了?更不应该埋怨她、讽刺她、强迫她。而应该告诉她:啊,孩子,你弹得真好,妈妈很希望再听几遍。于是,你希望的情形就会出现;孩子的热情,孩子的投入,将大大出乎你的意料。生活就是这样:你上街买食品,你就会发现街上食品店比别的店要多得多;你开始注意一些美好的事情;结果,你会发现:不但周围的人变得美好了,而且我们自己也变得更美好了。
积极就是能够理解。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合伙经商,本来说好得利均分,可管仲偏要多取,叔牙不以为贪,知道他是因为穷。管仲三次打仗三次败逃,叔牙不以为怯,知道他是因为有老母亲在。管仲三次出任三次被逐,叔牙不以为不肖,知道他是因为时势不利。后来,鲍叔牙先在齐桓公门下显达,又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终于得以施展才能,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霸业。管仲曾经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鲍之交,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美谈,成为相互理解的典范。
当然,理解的内涵多方面的:当我们认识事物、客观地反映事物时,它表示了一种智力水平;当我们面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时,它表示了一种感受能力;当我们利用某一科学领域所固有的规则或原理,去说明、理解所研究的现象时,它表示了一种方法论;但当它反映了一种通过接受教育而培养起来的处世态度时,它就表示出一种个人修养了……。关键是两点:一是宽容,要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二是明白理解并不等于支持,要有分寸。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爱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敬爱;理解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春兰秋菊各芬芳,要能够发现、尊重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抱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态度,把别人看成豆腐渣,别人也绝不会承认你是一枝花。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择友求全的结果,也必然是自取孤独,落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语)的下场。
(待续)
1998年6月5日
――说说教育活动中的博弈问题23
第二,要提倡积极心态,有利于孩子和睦别人。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诗经·小雅》咏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尚且追求朋友,人当然更需要友谊。而与人相处时保持积极心态,才能赢得“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语)的真诚,才能赢得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崇高,才能赢得温暖、鼓舞和力量。
什么是心态的积极呢?
曾国藩在其给皇帝的奏折中,特意把“臣屡战屡败”改为“臣屡败屡战”,就是为了表明一种心态的积极,令人玩味。
可以说:积极也就是表示赞赏,就是能够理解,就是取得沟通,就是追求合作……。你做到了,你就能与别人和睦相处!你的朋友就会遍天下。
积极就是表示赞赏。你渴了,端起杯,小姑娘过来,一倒,只有半杯水。“哇,还有半杯,不错,挺有运气。”随后一饮而尽。这是积极。反之,一肚子不高兴:“他妈的,才半杯?”就成了消极,不可取了。如果,末了还瞪了小姑娘一眼,那就更不应该了,心态不但是消极,简直有些阴暗了。
记得当老师时,有个朋友对我说:你的几位学生学习很努力,可你表现的好像满不在乎,令他们很失望。
我说:“我的学生,我当然很在乎。”
他说:“那你为什么不让他们早点儿知道,你很在乎呢?”
我豁然开朗:“赏不逾时”乃司马兵法,古已有之。赞赏要及时表达。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托人抄了二十多遍,分发给班里五至二十五名的学生。内容就是把该生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和其以往成绩中较差的一次做了比较,表示其进步了,我很高兴,并且相信他还会进步。然后故意不封口,让学生带给家长。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家长反应强烈,孩子干劲十足。连续三年,使三个班,由最差变为第一,并囊括了个人的前三名。
所以,孩子练完钢琴,你不应该责怪她:为什么不再多练一会儿了?更不应该埋怨她、讽刺她、强迫她。而应该告诉她:啊,孩子,你弹得真好,妈妈很希望再听几遍。于是,你希望的情形就会出现;孩子的热情,孩子的投入,将大大出乎你的意料。生活就是这样:你上街买食品,你就会发现街上食品店比别的店要多得多;你开始注意一些美好的事情;结果,你会发现:不但周围的人变得美好了,而且我们自己也变得更美好了。
积极就是能够理解。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合伙经商,本来说好得利均分,可管仲偏要多取,叔牙不以为贪,知道他是因为穷。管仲三次打仗三次败逃,叔牙不以为怯,知道他是因为有老母亲在。管仲三次出任三次被逐,叔牙不以为不肖,知道他是因为时势不利。后来,鲍叔牙先在齐桓公门下显达,又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终于得以施展才能,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建立了霸业。管仲曾经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鲍之交,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美谈,成为相互理解的典范。
当然,理解的内涵多方面的:当我们认识事物、客观地反映事物时,它表示了一种智力水平;当我们面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时,它表示了一种感受能力;当我们利用某一科学领域所固有的规则或原理,去说明、理解所研究的现象时,它表示了一种方法论;但当它反映了一种通过接受教育而培养起来的处世态度时,它就表示出一种个人修养了……。关键是两点:一是宽容,要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二是明白理解并不等于支持,要有分寸。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爱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敬爱;理解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春兰秋菊各芬芳,要能够发现、尊重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抱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态度,把别人看成豆腐渣,别人也绝不会承认你是一枝花。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择友求全的结果,也必然是自取孤独,落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语)的下场。
(待续)
199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