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91年 杜甫研究论文目录(部分)
1、杜甫诗歌的整体美/范文质//呼兰师专学报(黑),1988、4,34-37
2、“一生襟抱向谁开”:谈杜甫与严武的友谊/李翼云//文史知识(京)1989、2,27-34
3、流离之痛,爱国之情:《杜甫月夜》解/杨承玉//文史知识(京)1989、2,73—74
4、杜甫漂泊湖湘时期诗歌探索/王定璋//天府新论(成都),1989、1,78—84;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89、4,126—132
5、杜甫诗歌所表现的真善美/丘良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1988、2、3,132—139
6、论杜甫晚期今体诗的特点及其对宋诗的影响/莫砺锋//南京大学学报,1989、1,58—68,又见人大复印资料1989、5,81—92
7、杜诗重神说/林亚龙//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9、1,104—105
8、析杜甫《又呈吴郎》/袁行霈//名作欣赏,1989、1,35—36
9、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析/霍松林、霍有明//名作欣赏,1989、1,32—34
10、杜甫两川诗概观/范文质//大庆师专学报,1989、1,61~67,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89、7,104~111
11、论仇兆鳌的批评观及其方法/李天道//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2,107~113,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89、8,74~80
12、李杜山水诗的特色及其异同/苏为群//北京大学学报,1989、4,112~119杜诗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心理/覃兆刿//史志文萃(武汉),1989、3,152~154
13、审音归母,谨严细密:周春《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初探/许总//苏州大学学报,1989、2/3,99~102
14、震颤心灵的控诉:杜甫投诗鲜于(京兆)之我见/赁常彬//天府新论,1989、4,66~70
15、杜诗《韦曲二首》其一解/谢荣福//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3,117~118
16、略谈杜甫七律诗雄浑风格形成的原因/孙琴安//文史知识,1989、11,53~55
17、盼望天下太平的颂歌:说杜甫的《洗兵马》/李言//洛阳师专学报,1989、3,31~36
18、一首杜甫追念李白的诗/姚兴元//辽宁大学学报,1989、4,3~6
19、杜甫管窥卷七/郑文//西北师大学报,1989、6,55~59
20、“重与细论文”:杜甫要向李白说什么?兼论注诸家的解说/刘树勋//江汉大学学报,1989、3,99~101
21、简论杜甫离秦州赴蜀地纪行诗/陆玉才//辽宁大学学报,1989、4,12~13
22、杜甫草堂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艺术/陈子建//成都大学学报,1989、4,41~46
23、对杜甫“夭死耒阳”说的辩正/郭希华//浙江师大学报,1990、2,53~55;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90、7,56~58
24、糖尿病:杜甫的真正死因//文汇报(沪),1990、6、15②;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90、7,120
25、“人日游草堂”风俗考/屈小强//四川文物(成都),1990、2,60~65
26、平江杜甫墓研究述评/董希知//云梦学刊(湘),1990、2,43~46
27、论杜诗叠字的艺术魅力/范文质//大庆师专学报,1990、2,18~20
28、杜甫的妇女观/马锡鉴//温州师院学报,1990、1,43~52;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90、9,102~112
29、回归诗学本体的杜诗观照:许总《杜诗学发微》/陈良运//文学评论,1990、3,150~153
30、论王渔洋评杜/武润婷//山东大学学报,1990、2,29~34
31、杜甫自传诗初探/曾子鲁//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0、3,59~63
32、社会良心:杜甫魅力新探/刘明华//江汉论坛,1990、2,47~52
33、杜甫百韵诗主旨新探/章起//安庆师院学报,1990、1,97~103
34、怎样理解《羌村三首》的某些诗句/王效友//语文函授,1989、6,25~27
35、鼓角悲壮,星动河摇:浅谈杜甫的《阁夜》/李资//成都师专学报,1989、2,16~18
36、杜诗“沉塘坳”辩疑/张蕴华//唐都学刊)(西安),1989、1,75
37、杜甫《哀江头》与白居易《长恨歌》比较/刘维治//社会科学辑刊,1989、6,116~119
38、杜诗管窥七(续)/郑文//西北师大学报//1990、1,36~45
39、杜诗管窥(卷十九)/郑文//兰州大学学报,1990、1,114~121
40、杜甫诗歌中的赋比兴/文自成//呼兰师专学报,1989、4,8~11
41、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的“巴峡”辩/刘孔伏//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1,99~100
42、论杜诗对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毕万忱//学习与探索,1990、2,121~124
43、浅谈杜甫诗歌的色彩美与凝练美/文自成//大庆师专学报,1990、1,54~58
44、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赏析/龚爱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1,118~111
45、读诗漫论:兼《兵车行》赏析/时志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0、1,108~111
46、对杜甫《谢客》的玩味和赏析/洪静渊//名作欣赏,1990、6,101~102
47、试论杜甫晚期律诗意象的跳跃性/杨秀才//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0、2,18~21
48、《江村》辩微:兼论杜甫初期草堂诗的思想情调/陈子建//成都大学学报1991、1,35~37
49、杜甫研究的思考/冯建国//齐鲁学刊,1990、4,15~21;又见人大复印资料1991、1,106~112
50、杜诗的风格特色应归为沉郁顿挫/毕万忱//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10、7,又见人大复印资料1991、1,112
1、杜甫诗歌的整体美/范文质//呼兰师专学报(黑),1988、4,34-37
2、“一生襟抱向谁开”:谈杜甫与严武的友谊/李翼云//文史知识(京)1989、2,27-34
3、流离之痛,爱国之情:《杜甫月夜》解/杨承玉//文史知识(京)1989、2,73—74
4、杜甫漂泊湖湘时期诗歌探索/王定璋//天府新论(成都),1989、1,78—84;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89、4,126—132
5、杜甫诗歌所表现的真善美/丘良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1988、2、3,132—139
6、论杜甫晚期今体诗的特点及其对宋诗的影响/莫砺锋//南京大学学报,1989、1,58—68,又见人大复印资料1989、5,81—92
7、杜诗重神说/林亚龙//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9、1,104—105
8、析杜甫《又呈吴郎》/袁行霈//名作欣赏,1989、1,35—36
9、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析/霍松林、霍有明//名作欣赏,1989、1,32—34
10、杜甫两川诗概观/范文质//大庆师专学报,1989、1,61~67,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89、7,104~111
11、论仇兆鳌的批评观及其方法/李天道//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2,107~113,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89、8,74~80
12、李杜山水诗的特色及其异同/苏为群//北京大学学报,1989、4,112~119杜诗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心理/覃兆刿//史志文萃(武汉),1989、3,152~154
13、审音归母,谨严细密:周春《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初探/许总//苏州大学学报,1989、2/3,99~102
14、震颤心灵的控诉:杜甫投诗鲜于(京兆)之我见/赁常彬//天府新论,1989、4,66~70
15、杜诗《韦曲二首》其一解/谢荣福//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3,117~118
16、略谈杜甫七律诗雄浑风格形成的原因/孙琴安//文史知识,1989、11,53~55
17、盼望天下太平的颂歌:说杜甫的《洗兵马》/李言//洛阳师专学报,1989、3,31~36
18、一首杜甫追念李白的诗/姚兴元//辽宁大学学报,1989、4,3~6
19、杜甫管窥卷七/郑文//西北师大学报,1989、6,55~59
20、“重与细论文”:杜甫要向李白说什么?兼论注诸家的解说/刘树勋//江汉大学学报,1989、3,99~101
21、简论杜甫离秦州赴蜀地纪行诗/陆玉才//辽宁大学学报,1989、4,12~13
22、杜甫草堂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艺术/陈子建//成都大学学报,1989、4,41~46
23、对杜甫“夭死耒阳”说的辩正/郭希华//浙江师大学报,1990、2,53~55;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90、7,56~58
24、糖尿病:杜甫的真正死因//文汇报(沪),1990、6、15②;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90、7,120
25、“人日游草堂”风俗考/屈小强//四川文物(成都),1990、2,60~65
26、平江杜甫墓研究述评/董希知//云梦学刊(湘),1990、2,43~46
27、论杜诗叠字的艺术魅力/范文质//大庆师专学报,1990、2,18~20
28、杜甫的妇女观/马锡鉴//温州师院学报,1990、1,43~52;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1990、9,102~112
29、回归诗学本体的杜诗观照:许总《杜诗学发微》/陈良运//文学评论,1990、3,150~153
30、论王渔洋评杜/武润婷//山东大学学报,1990、2,29~34
31、杜甫自传诗初探/曾子鲁//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0、3,59~63
32、社会良心:杜甫魅力新探/刘明华//江汉论坛,1990、2,47~52
33、杜甫百韵诗主旨新探/章起//安庆师院学报,1990、1,97~103
34、怎样理解《羌村三首》的某些诗句/王效友//语文函授,1989、6,25~27
35、鼓角悲壮,星动河摇:浅谈杜甫的《阁夜》/李资//成都师专学报,1989、2,16~18
36、杜诗“沉塘坳”辩疑/张蕴华//唐都学刊)(西安),1989、1,75
37、杜甫《哀江头》与白居易《长恨歌》比较/刘维治//社会科学辑刊,1989、6,116~119
38、杜诗管窥七(续)/郑文//西北师大学报//1990、1,36~45
39、杜诗管窥(卷十九)/郑文//兰州大学学报,1990、1,114~121
40、杜甫诗歌中的赋比兴/文自成//呼兰师专学报,1989、4,8~11
41、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的“巴峡”辩/刘孔伏//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1,99~100
42、论杜诗对古典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毕万忱//学习与探索,1990、2,121~124
43、浅谈杜甫诗歌的色彩美与凝练美/文自成//大庆师专学报,1990、1,54~58
44、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赏析/龚爱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1,118~111
45、读诗漫论:兼《兵车行》赏析/时志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0、1,108~111
46、对杜甫《谢客》的玩味和赏析/洪静渊//名作欣赏,1990、6,101~102
47、试论杜甫晚期律诗意象的跳跃性/杨秀才//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0、2,18~21
48、《江村》辩微:兼论杜甫初期草堂诗的思想情调/陈子建//成都大学学报1991、1,35~37
49、杜甫研究的思考/冯建国//齐鲁学刊,1990、4,15~21;又见人大复印资料1991、1,106~112
50、杜诗的风格特色应归为沉郁顿挫/毕万忱//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10、7,又见人大复印资料199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