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73贴子:112,770

回复:杜诗研究书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诗详注(套装全5册)(繁体竖排版)
作  者:杜甫,仇兆鳌 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79-10-01
顾客评价:(已有141人评价)
定  价:¥196.00京东价:¥172.50 (8.9折)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4楼2013-08-20 17:59
收起回复
    宇暧微霄:《关于仇兆鳌》
    http://tieba.baidu.com/p/835297432


    IP属地:上海37楼2013-08-20 19:31
    回复
      杜诗详注
      作者:(唐) 杜甫
      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编辑为《杜诗详注》
        ISBN:7101004857
        页数:(共五册)
        字数:1357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4-6-1
        印刷时间:2004/06/01
        版次:1 印次:6 印张:77.5 开本:大32开
        装帧:软精装 用纸:胶版纸目录
      简介

        有“诗圣”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流离失所,备受磨难,有着忧国忧民、激愤忾悯的情怀,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诗史”之称。杜诗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千家注杜”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编辑为《杜诗详注》,资料极为详尽,至今仍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8楼2013-08-20 20:38
      回复

        重题郑氏东亭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上六,亭前佳景,末言游罢晚归也。亭华山翠,映于秋日,故见清晖摇乱。亭枕山,故有崩石。亭瞰水,故有清涟。紫鳞承水,苍隼承树。顾宸云:此诗得力,全在诗腰数实字。着一欹字,如见巉岩参错。着一曳字,宛然藻荇交横。曰冲岸,则跳突排涌,惟恐堕岸。曰护巢,则疾飞急赴,唯恐失巢。并鱼鸟精神,俱为写出,此诗家练字法也。


        IP属地:上海43楼2013-08-20 22:39
        回复
          《叶嘉莹说杜甫诗》
          http://tieba.baidu.com/p/2516717202
          编辑推荐
            作者在《叶嘉莹说杜甫诗》中对杜甫诗歌提出自己的理解。杜甫在唐朝诗歌的历史演进中,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一千五百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他现实的生活,所以也被称为“诗史”。
          -----------------------------------------
          说 杜甫诗作 一千五百首。


          IP属地:上海51楼2013-09-12 20:35
          收起回复

            《杜甫评传》:
            http://tieba.baidu.com/p/717979291?pn=1
            【6个网页】


            IP属地:上海53楼2013-09-14 21:59
            回复
              南宋蜀人郭知达的《九家集注杜诗》及其文献学价值!
              http://tieba.baidu.com/p/2595757394
              据周采泉《杜集书录》,成书于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之前的宋代杜集全集校勘笺注类传本有17家23种,依次是:
              王洙编《杜工部集》20卷
              王洙编、王琪校《杜工部集》18卷
              黄伯思《校定杜工部集》22卷,杂注2卷
              王得臣《增注杜工部诗》49卷
              王洙《王内翰注杜工部集》36卷
              鲍慎由《注杜诗文集》20卷
              赵子栎《杜诗注》(卷不详)
              蔡兴宗《重编少陵先生集》20卷
              薛苍舒《补注杜工部集》(卷不详)
              薛苍舒《杜诗补遗》5卷
              薛苍舒《续注补遗》8卷
              薛苍舒《杜诗刊误》1卷
              赵彦材《赵次公集注杜诗》50卷
              赵彦材《新订杜工部古近体诗先后并解》26卷
              鲁詹《杜诗传注》18卷
              鲁訔《编次杜工部集》18卷
              徐宅《门类杜诗》25卷
              鲍彪《少陵诗谱论》(卷不详)
              吴若《杜工部集》20卷
              师尹《杜诗详注》(卷不详)
              杜田《注杜诗补遗正谬》12卷
              杜田《杜诗博议》(卷不详)
              ※卞大亨、卞圜《卞氏集注杜诗》30卷
              其中明确有注释的是10家13种,而《九家集注杜诗》三十六卷就汇集了
              王得臣、
              邓忠臣、
              薛梦符、
              杜田、
              鲍彪、
              师民瞻、
              赵彦材等 7家注杜文献,
              辑录可谓丰富,此外还选取了
              黄庭坚、
              苏轼、
              胡仔、
              王深父、
              范元实 等五家杜诗评论,
              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宋代时贤较为优秀的注杜评杜材料,仅材料丰富、引据广博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它的价值。
              I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4楼2013-09-18 05:51
              回复
                1962年,杜甫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
                中国人民邮政1962年为纪念伟大诗人杜甫而发行纪念邮票。纪有志上传了的自己所收藏的2枚纪念杜甫邮票: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5楼2013-09-24 15:45
                收起回复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7楼2013-09-26 08:54
                  回复
                      雷克斯罗思一共译了杜甫的诗36首,其中有35首收在1956年出版的《中国诗歌一百首》一书中,还有1首收在1970年出版的《爱与历史的转折岁月:中国诗百首》中。
                    雷克斯罗思在翻译杜甫诗的时候主要依据了下列版本:
                      1).郭知达编的《九家集注杜诗》,即杜甫诗的中文原文;
                      2).洪业(William Hung)的英译杜甫诗;
                      3).艾斯库和洛厄尔合译的《松花笺》(Fir-Flower Tablets)中的杜甫诗英译文;
                      4).欧文.冯.扎克(Erwin von Zach)译的杜甫诗德语译文;
                      5).圣德尼(Hervey St. Denys)译的杜甫诗语法译文;
                      6).罗大冈翻译的杜甫诗法语译文;
                      7).马古利叶(George Margouliers)翻译的杜甫诗法语译文;
                      8).佩恩(Robert Payne)翻译的杜甫诗英译文。
                      在这么多参考本中,雷克斯罗思采用最多的是前三种,即:杜甫诗的中文原文、洪业的英译杜甫诗以及艾斯库和洛厄尔合译的杜甫诗英译文。
                    http://tieba.baidu.com/p/2612310182 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在国外的流传与影响!-纪有志 】


                    IP属地:上海58楼2013-09-27 06:30
                    回复
                      [分享] 杜甫研究论文集 1981年杜甫研究论文
                      1. 杜甫与高适、岑参(上) 卞孝萱等 《草堂》1981.2 26
                      2. 简牍仪刑在(谈苏轼的评杜与学杜) 张志烈 《草堂》1981.2 38
                      3. 杜甫“以诗为文”论 许总 《草堂》1981.2 19
                      4. 杜甫论画 肖文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1 30
                      5. 杜甫与书画 徐无闻 《草堂》1981.2 81
                      6. 谈谈杜甫对韩干画马的评价 李汝伦 《草堂》1981.2 89
                      7. 谈杜甫咏画题画诗 韩成武 《河北大学学报》1980.4 67
                      8.从杜甫的题画诗看唐代几位画家的创作风貌 季寿荣 《美术研究》1981.2 86
                      9. 论杜甫成为“诗圣”的内因和外因 刘知渐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1.3 29
                      10.论唐人对杜诗的态度 曾枣庄 《草堂》1981.1 54
                      11.杜甫七律诗演进的几个阶段 叶嘉莹 《南京大学学报》1981.3 18
                      12.杜甫反映唐、蕃战争诗初探 吴逢箴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1.3 68
                      13.杜诗的“真”与“厚” 王双启 《文史知识》1981.5 33
                      14.论杜甫的七古 金启华 《草堂》1981.1 25
                      15.杜甫的咏物诗 雷履平 《草堂》1981.1 35
                      16.杜甫的咏雨诗 陈继光 《艺丛》1981.5 66
                      17.关于杜诗绝句的评价问题 李谊 陈德外 《四川师院学报》1981.1 42
                      18.别开异径的杜甫七绝 唐异明 《学术研究》1981.2 101
                      19.《戏为六绝句》的主题和结构 翟相君 《河南师大学报》1981.5 95
                      20.浅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温金成 《社会科学》(甘肃)1981.2 85
                      21.揽景会心,以物传情(读杜甫的《绝句》) 屈宝贤 王晓晖 《长江文艺》1981.3 79
                      22.杜甫《警急》诸诗作意辨析(兼评《李白与杜甫》中的一个观点)
                       左云霖 《辽宁大学学报》1981.1 34
                      23.《蜀相》诗是壮歌还是悲泪(谈谈杜诗原旨与注释的矛盾)
                      李祖祯 《社会科学研究》1981.2 128
                      24.杜甫《蜀相》      周汝昌  《文汇月刊》1981.1 49
                      25.杜甫的《月夜》     霍松林  《长安》1981.1 80
                      26. 谈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艺术特色 张左军 《社会科学》(甘肃)1981.2 95
                      27. 一洗万古凡马空     周裕楷  《草堂》1981.2 54
                      28.居高见广,抚近知远(谈杜甫等人同登慈恩寺塔诗)
                      徐应佩 周溶泉《长安》1981.8 77
                      29.杜甫《同谷七歌》与《胡笳十八拍》的关系  吴鹭山 文献7辑4页
                      30.“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何国治
                      《学习与研究》1981.5 31


                      IP属地:上海64楼2013-10-13 23:35
                      收起回复
                        1982-85年
                        1、安史之乱与诗人杜甫/冯钟芸//文史知识1982.9.12
                        2、杜甫携家避安碌山经过(兼谈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陈贻 //人文杂志1982.1.78
                        3、贫病老丑话杜甫/裴斐//江汉论坛1982.8.47
                        4、杜甫和郑虔/蔡川右//昆明师院学报1982.1.50
                        5、杜甫在四川的后裔/周子云//南充师院学报1982.1.27
                        6、杜甫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匡扶//甘肃师大学报1981.4.80
                        7、杜甫诗中的妇女形象/王滋源//武汉大学学报1982.5.82
                        8、试论杜诗修辞对构成风格的作用/刘地生//镇江师专×教学与进修1982.4.15
                        9、从杜甫诗用韵看“浊上变去”问题/马重奇//福建师大学报1982.3.63
                        10、论杜甫的五律/金启华/南京大学学报1982.3.17
                        11、杜甫山水诗简论/陈祖言//文汇报1982.4.26»
                        12、杜甫不是题画诗的首创者(兼论题画诗的产生和发展)/刘继才//辽宁大学学报1982.2.66
                        13、杜甫用词的艺术/肖文苑//(哈尔滨师大学报)1982. 39
                        14、杜诗与唐代口语/杜仲陵//中国语文1981.6.458
                        15、《杜诗与唐代口语》读后/刘钧杰//中国语文1982.5.381
                        16、关于杜诗中的“臭”/鲜于煌//四川师院学报1982.1.63
                        17、读杜随笔/邓绍基//文史哲1982.1.39
                        18、杜甫——绝句艺术的拓新者/周啸天//安徽师大学报1982.1.66
                        19、关于钱笺吴若本杜集/邓绍基//江汉论坛1982.6.44
                        20、关于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邓魁英//北京师大学报1982.3.14
                        21、心在夔州,心怀长安(说杜诗《秋兴八首》)/宋景昌//河南师大学报1982.5.34
                        22、杜甫的一首题画诗/张成林//艺术1982.2.68
                        23、咫尺应须论万里(读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钟法//百花园1982.2.63
                        24、意匠惨淡经营中(介绍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何国治//学习与研究1982.9.52
                        25、明湖涨秋月,丹青画君山(读《望洞庭》、《题君山》/孔文//黔阳师专中文科×教与学1981.4.38
                        26、气象阔大,感慨万千(杜甫《登岳阳楼》欣赏)/韦思//黔阳师专中文科×教与学1981.4.36
                        27、登楼感怀又一篇(杜甫湖南诗《楼上》析)/毛炳汉//湘江文学1982.11.78
                        28、《春夜喜雨》之发生辨/张汉青//语文学习1982.10.29
                        29、“笔所未到气已吞”(谈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马茂元//名作欣赏1982.5.4
                        30、评杜甫诗集的“黄氏补注”/王学泰//文学遗产1983.3.42
                        31、试论杜甫的绘画美学思想/张志林//大庆师专学报1983.2.35
                        32、从杜甫诗看杜审言对杜甫的影响/范字苹//上饶师专学报1983.3.62
                        33、简论杜甫诗歌的人民性/赵璧仁//惠阳师专学报1983.3.62
                        34、取精用宏,转益多师(杜甫论诗诗初探)/顾伯岭 吴福林//抱犊1983.6.56
                        35、杜甫以文为诗论/许总//学术月刊1983.11.52
                        36、论杜诗之“神”/陈铭//学术月刊1983.11.52
                        37、论杜诗的托物寓意/刘瑞莲//青海社会科学1982.6.84
                        38、善用“五觉”成妙境(杜诗审美技法一得)/王许林//名作欣赏1983.2.109
                        3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诗语言特色举隅)/高蹈//江西大学学报1983.4.56
                        40、杜诗修辞法管见/吕福田/北方论丛(哈尔滨师大学报)1983.4.61
                        41、试论杜甫的五言排律/牟怀川/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1.98
                        42、关于《杜诗与唐代口语》的几点说明/杜仲陵//中国语文1983.3.227
                        43、杜甫诗歌的语言锤炼/王岳川//黑龙江艺术1982.12.72
                        44、善用“五觉”成妙境(杜诗技法一得)/王许林、徐林英//文学知识1983.3.34
                        45、试论杜甫诗中的时空观念/周裕锴//江汉论坛1983.6.50
                        46、杜甫边塞诗浅探/王达津//芜湖师专学报1983.1.120
                        47、论杜甫的山水诗/何振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3.1.120
                        48、试论杜甫的山水诗/管林//武汉师院咸宁分院学报1982.3.32
                        49、略论杜甫弃官后的山水田园诗/王抗敌//台州师专学报1983.1.24
                        50、试论杜甫的题画诗/齐冰至//盐城师专1983.2.31
                        51、杜甫的咏马诗/陈志昂//学习与研究1983.11.32
                        52、读诗札记/胡守仁//江西师院学报1983.2.30
                        53、杜甫早期诗试论/何丹尼//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1.104
                        54、叙事简捷,情味深长:杜甫《赠卫八处士》浅析/钟尚钧//语文园地(南宁)1985.9.36
                        55、书一代之事,创五言之新:杜甫《北征》浅析/刘树勋//文史知识1985.6.40
                        56、杜甫《兵车行》浅探/旗人//宁夏教育学院学刊1984.4.26
                        57、《石壕吏》主题说述评/张汉清//朝阳师专学报1985.2.73
                        58、《石壕吏》辨析/肖澄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3.64
                        59、《新安吏》诗中客吏问答别解/房日晰//西北大学学报1985.4.61
                        60、浅议杜甫《凤凰台》林家英//光明日报1985.12.17.»
                        61、“魑魅喜人过”笺探:关于《天末怀李白》古今杜注家的一条误注/张述铮//《教学通讯》:文科版1984.1.82
                        62、“自在妖莺恰恰啼”试解/陈赋 何世英//青海师专学报1985.1.60
                        6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再版后记/叶嘉莹//文史哲,1985.4.3
                        64、移步换形,处处生辉:从我国古典山水画的空间意识谈杜甫望岳/胡大雷//名作欣赏,1985.5.34
                        65、神交千载,契合无间: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二》/何丹尼//文学报1985.11.21»
                        66、《杜甫诗今译》序/萧涤非//人民日报1985.5.7À


                        IP属地:上海65楼2013-10-13 23:38
                        回复
                          1984年
                          1、 盛唐转衰时期的悲歌圣手——杜甫(二、三) 谭景椿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吉林市),1984、3、15-22
                          2、 唐人论述杜甫 许总 唐代文学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84,总5、7—24
                          3、 杜甫影响简论 肖涤非 上海广播电视文科月刊,1984,9、8—10
                          4、 略辩杜甫的禅学信仰:读李白与杜甫的一点质疑 陈允吉 唐代文学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83,总2、189——207
                          5、 杜甫对战争的态度,朱明伦,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沈阳市),1984,2、66—69,39,7——102
                          6、 试论杜诗的美学思想,王滋源,学习与探索(哈尔滨)1984、3、115—123,11—132
                          7、 杜甫与六朝文学,张明非,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桂林),1984、1、79-84,78 9-119
                          8、 杜甫在诗形式上的创造,虞愚,泉州师专学报(闽),1983,2、23——29
                          9、 诗家杜甫亦通书,洪丕谟,解放日报(沪),1984、7、5
                          10、诗创作艺术举隅:兼论杜甫取得的诗作成就的某些因素,彭德猷,萍乡教育学报(赣),1984、1、31—38
                          11、论杜甫诗歌的艺术美,王岳川,齐齐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黑),1984,4、28—35
                          12、杜甫诗歌的象征美,王岳川,天津师专学报,1984,12、46—50 3—117
                          13、杜甫诗歌的意境美,王岳川,江汉论坛(武汉)1983,12、46-50 3-117
                          14、试析杜诗的诗情画意,邱平,广东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广州)1983,2、65-70
                          15、杜甫山水漫步,张子敬,大连师专学报(辽),1984,1/2、36-41 48
                          16、诗情画意,泌人心脾:杜甫景物诗艺术琐谈,王启兴,唐代文学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83总3、134-152
                          17、论杜甫诗篇言情写景的特点,虞愚,泉州师专学报(闽),1984、1、15-20
                          18、杜诗取景特点胜谈,黄崇浩,黄冈师专学报(鄂),1984,1、11-16,38
                          19,论杜甫题画诗的美学思想,王启兴,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1、53-58 69
                          20、杜甫咏诗浅论,谭景椿,北方论丛(哈尔滨师大学报),1984,4。42-44
                          21、“名重能兼,才高服善”:读杜甫诗寄赠诗散记,王开文,周口师专学报:社科版(豫),1984,1、21-24,41
                          22、试论杜甫的七律,万云骏,唐代文学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83年总3。107-133
                          23、杜甫的组诗,王抗敌,台州师专学报:社科版(浙),1984,1、84-89,56
                          24、杜甫诗中的马和鹰,邓魁英,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3、18-24
                          25、杜甫笔下的仇池,斐慎之,甘肃日报,1984,12、23。
                          26、试淡杜甫诗中的清词丽句,余寒冰,写作(武汉),1984、2、38-39
                          27、谈杜诗的“炼字”,路景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石家庄),1984、2、75-77
                          28、试从杜甫押入声韵的诸诗篇探讨唐代入声的演变,王圣强,黔南民族师专学报(都匀),1983,2,37
                          29、试从杜甫押入声韵的诸诗篇探讨唐代入声的演变,赵长胜,牡丹江师院学报:哲社版(黑),1984,2。64-68
                          30、从杜甫的五首诗韵看唐代入声的演变,慰望,安徽师大学报:哲社版(芜湖),1984、2、106
                          31、读杜随笔(六篇)/邓绍基//文学遗产增刊,中华书局(京),1983、总16、1~16
                          32、《杜甫研究》得失探:兼论杜甫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许总//学术月刊(沪),1986、1、56~62,68 4—121


                          IP属地:上海66楼2013-10-13 23:39
                          回复
                            1985-86年
                            1985.1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与《赠卫八处士》并读
                            1985.2 商丘师专学报 杜诗“气酣登吹台”辩误
                            1985.2 昆明师专学报 唐代边塞诗作中的一篇杰构——杜甫《前出塞九首》简释
                            1985.2 咸宁师专学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兼谈“诗言志”和“诗缘情”
                            1985.3 固原师专学报 沉郁愤慨,悲壮磊落——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985.3 教学通讯 “出看门”与“出门看”辨——《石壕吏》第四句订误
                            1985.4 洛阳师专学报 杜浔管窥
                            1985.4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一代之史诗,千秋之殷鉴——谈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985.6 名作欣赏 杜甫“沉郁顿挫”说诗例一则——简析《春望》
                            1985.6 文史哲 《洗兵马》系年再辩
                            1985.6 教学研究 杜诗两首比较谈
                            1985.12 文史知识 高华秀朗,沉郁顿挫——杜甫《登高》赏析
                            1985.12 语文园地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1986.1 中国社会科学 晚年:回忆和反省——读杜甫在夔州的长篇排律和联章诗札记
                            1986.1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略论杜甫夔州诗风
                            1986.1 盐城师专学报 论杜甫的吟酒诗
                            1986.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一首杜甫怀念李白的佚诗:《冬日有怀李贺长吉》考辨
                            1986.1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也谈杜诗“畏我复却去”:与肖涤非先生商榷
                            1986.1 白城师专学报 “新亭”就是“新亭”:杜诗别解之一
                            1986.1 南京教育学院学报 “互文”初探:从两句杜诗的注释谈起
                            1986.1 江南诗词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杜甫《江汉》赏析
                            1986.2 北京师院学报 《行次昭陵》诗注
                            1986.2 光明日报 评《杜甫诗论丛》
                            1986.2 天津师大学报 读杜诗《新婚别》札记二则
                            1986.2 成都大学学报 试论杜甫夔州咏史怀古诗
                            1986.2 抚顺师专学报 浅说杜甫《兵车行》
                            1986.2 贵州文史丛刊 杜甫题画诗的审美标准
                            1986.2 语文学习 心念武侯的深衷隐曲——杜甫的《蜀相》赏析
                            1986.2 语文导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研究综述
                            1986.3 呼兰师专学报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讲析
                            1986.3 文学报 深情厚意,命运与共——杜甫《天末怀李白》
                            1986.4 语文函授 酿百花蜜,采百家花——谈杜甫《戏为六绝句》
                            1986.6 中州学刊 杜甫戏题诗初探
                            1986.12 光明日报 蜀中形胜寄深情——杜甫《情锦水居止二首》


                            IP属地:上海67楼2013-10-13 23:40
                            回复
                              1985——87年杜甫研究目录
                              1214 诗圣杜甫/燕林/中州古今/,1985年4月,27-31
                              1215 “诗圣”废名论/许总/江汉论坛(武汉),1985.9.56-57
                              1216 论杜甫的创作与庾信的关系/(日)加藤国安//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1.39-44
                              1217 东坡论杜述评/棘圆//贵州社会科学(贵阳),1984.6.83-88 3-105
                              1218 论宋学对杜诗的曲解和误解/许总//文学评论丛刊(22):古典文学专号,中国社科出版社(京),1984.193-214
                              1219读金圣叹《杜诗解》/翼华//石家庄市教育学院学报,1985.1.21-27
                              1220 读常见书札记:读甫之诗识甫之心:舒雅《杜甫诗序说》简介/周本淳//活页文史丛刊
                              (9),淮阴师专编印,1984.192(1)-192(14)
                              1221 论杜少陵:比较文学札记一则/许思圆//活页文史丛刊(9),淮阴师专编印,1984.178(1)-178(5)
                              1222 杜甫夔州故居考/胡焕章//汉中师院学报:哲社版(陕),1984.2.30-36
                              1223 杜甫初到秦州居何处?/王德全//甘肃日报,1985.1.20
                              1224 杜甫自秦陇入蜀的路线/王德全//甘肃日报,1985.11.10
                              1225 杜甫之于回纥/刘学忠//芜湖师专学报:哲社版(皖),1985.1.70-72,69
                              1226 杜甫之死考辩/傅光//汉中师院学报:哲社版(陕),1984.2.37-41
                              1227 《耒阳溪夜行》的作者是张九龄:它不可能是杜甫死于耒阳的“铁证”/萧非//文史哲
                              (济南),1985.5.46-50
                              1228 杜甫为什么弃官?/郑文//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兰州),1985.4.53-59
                              1229 情在强诗篇:杜甫写实理论浅探/吴新生//天津师大学报,1985.1.56-62
                              1230 论杜甫与“干谒”/王许林//埠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皖),1985.2.52-58
                              1231 杜甫与杜曲/张绪田//陕西日报,1985.4.7.
                              1232 略论杜诗的命题/许仲涛//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南京),1985.1.45-49
                              1233 杜甫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初探/廖永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昆明)1985.4.38-46
                              1234 杜诗中的楚地风俗/毛炳汉//楚风(长沙),1985.2.34.-35
                              1235 杜甫笔下的“雨”/王开文//周口师专学报:社科版(豫),1984.2.35-37
                              1236 略论杜甫的题画诗/羊敬德//怀化师专学报:社科版(湘),1984.2.46-50
                              1237 杜甫题画诗及其审美观/成松柳//华中师院研究生学报(武汉),1985.1.55-59
                              1238 真画妙合,能入能出:杜甫题画诗一得/张晶//艺谭(合肥),1984.4.88.-90
                              1239 试论杜甫的纪游诗/成松柳//华中师院学报:哲社版(武汉),1985.4.77.-82
                              1240 杜诗中的色彩映衬/吴慧//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武汉)1985.3.78
                              1241 读杜甫的绝句/寇养厚//齐鲁学刊(曲谱师院学报),1985.3.95-101
                              1242 略论杜甫绝句的特点/项小米//齐鲁学刊,1985.3.102-104
                              1243 画工之笔,真而不妙:小议杜甫写景绝句的情景、意境/刘梦初//常德师专学报:哲社版(湘),1985.1.29-31
                              1244杜诗杂论:简论杜甫晚年一些回忆往昔的创作/冯钟芸//承德师专学报(翼)1985.2.1-4
                              1245 杜甫诗歌的用典艺术/林业明//赣南师院学报:哲社版(赣州),1984.4.21-23
                              1246 试谈杜甫诗歌中的鱼龙、鸟鼠、及关和青阳峡:与刘满先生商榷/梁福义//宝鸡师院学报:哲社版(陕),1985.2.54-57
                              1247 试论杜诗中对动词模糊性的运用/吕福田//北方论丛,1985.5.103-105
                              1248 评迹辩踪学杜诗:杜甫由秦州赴同谷纪行诗实地考察散记/林家英,王德全//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2.58-62
                              1249 杜甫《行次昭陵》一诗作于何时/何振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贵阳)1984.总4.99-101 1-103
                              1250 论杜甫入蜀诗对山水诗的贡献/马晓光//山西师大学报:哲社版(太原),1985.1.70-81
                              1251 伤己怀古,触物寓情:对杜甫《蜀相》一诗欣赏异议/林钟美//河北师大学报:社科版(石家庄),1985.2.66-68
                              1252 满腔忧国泪,深情《蜀相》诗:杜甫《蜀相》赏析/李淑华//湖州师专学报:社科版(浙),1984.2.88-90
                              1253 沉雄悲慨的时代交响曲:杜甫《白帝》赏析/张秀芝//名作欣赏(太原),1984.6.13-14
                              1254 读杜甫自陇右赴成都纪行诗/钟树梁//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2.38-49
                              1255 狂喜胜利,字字化境:读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徐树仪//文学报,1985.8.29
                              1256 也谈“白日放歌”与“青春作伴”:兼与邓绍基同志商榷/商隶君//教学通讯:文科版(郑州),1984.1.72-73,75
                              1257“白日”与“白首”孰是?/申舒//南充师院学报:哲社版(川),1984.4.94
                              1258 彩笔今犹干气象:试论杜甫夔州诗作的社会政治内容/匡扶//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兰州),1985.4.60-64 23-118
                              1259 可爱深红爱浅红:读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一绝句/马飞高//实践(呼和浩特),1985.1.封三
                              1260 杜甫《戏为六绝句》新探/钟来因//争鸣(南昌),1985.1.45-49.89
                              1261 杜甫《戏为六绝句》新探/傅昭生//汉中师院学报:哲社版(陕),1984.2.23-29
                              1262 也谈杜甫《春望》的主题:与傅庚生先生商榷/赵治中//呼兰师专学报:社科版(黑),1985.1/2.126-130
                              1263 杜甫《负薪行》语词小笺/华夫//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开封),1985.2.65-66
                              1264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艺术特色/孙移泰//周口师专学报:社科版(豫),1984.2.32-34
                              1265 “斯文忧患余,圣哲垂椽系”:杜甫在湖南的诗歌创作/攀维刚//杭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84.4.28-35
                              1266 杜诗“江湖多白鸟”辨析:兼论唐诗中的“白鸟”/陶亚舒//四川师院学报:社科版(成都),1984.4.39-43
                              1267 漫说杜甫《滕王亭子二首》/赁常彬//文艺论丛(20),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94-100
                              1268 谁“插疏篱”?/倪雯//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1.63-65
                              1269 景实情深,妙合无限:《旅夜书怀》试析/许新民//学习导报(长沙),1985.2.25-26
                              1270 盛唐风神:《虢国夫人游春图》/郎绍君//名作欣赏(太原),1985.1.158


                              IP属地:上海68楼2013-10-13 2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