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74贴子:112,784

回复:杜诗研究书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甫 杜甫诗词 基本书目
【续】
现当代部分
1.浦江清等《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杜甫研究论文集》1、2、3辑,中华书局,1962,1963,1963.
3.华文轩《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杜甫卷》共三册,中华书局,1964.
4.刘中和《杜诗研究》,台北益智书局,1968.
5.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
6.简明勇《杜甫七律研究与笺注》,台湾五洲出版社,1973.
7.朱任生《杜诗句法举隅》,台湾中华书局,1973.
8.林曼叔《评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香港新源出版社,1974.
9.焦毓国《杜甫诗的时代性与艺术性》,台北学海出版社,1976.
10.陈文华《杜甫诗律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
11.黄启源《杜甫诗虚字研究》,台北洙泗出版社,1977.
12.李辰冬《杜甫作品系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
13.郭绍虞《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4.徐仁甫《杜诗注解商榷》,中华书局,1979.
15.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6.萧涤非《杜甫研究》,齐鲁书社,1980.
17.曾枣庄《杜甫在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18.罗宗强《李杜论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19.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0.曹慕樊《杜诗杂说》,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1.《杜甫研究学刊》(1981至今)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共同主办
22.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访古学诗万里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3.陈贻焮《杜甫评传》(上、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8.
24.朱东润《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5.吴鹭山《杜诗论丛》,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26.李汝伦《杜诗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27.金启华等《杜甫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28.李济阻等《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29.金启华《杜甫诗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0.洪业等《杜诗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1.傅庚生《杜甫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2.傅永魁《杜甫故里与杜墓》,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33.周采泉《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4.邓绍基《杜诗别解》,中华书局,1987.
35.曹慕樊《杜诗杂说续编》,巴蜀书社,1989.
36.许总《杜诗学发微》,南京出版社,1989.
37.吕正惠《杜甫与六朝诗人》,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
38.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诗选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39.文自成等《诗圣的写作艺术》,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0.
40.程千帆等《被开拓的诗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1.郑文《杜诗擎诂》,巴蜀书社,1992.
42.钟夫等《杜诗五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3.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4.朱明伦《杜甫散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45.吕兴才《杜甫与徽县》,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46.谭芝萍《仇注杜诗引文补正》,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
47.李济阻等《杜甫陇右诗研究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48.侯孝琼《少陵律法通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49.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50.许总《杜甫律诗揽胜》,台湾圣环图书公司,1997.
【本篇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58楼2021-05-03 19:21
回复
    杜甫 杜甫诗词 基本书目
    现当代部分
    【续2】
    51.周维扬等《杜甫草堂史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
    52.欧丽娟《杜诗意象论》,台湾里仁书局,1997.
    53.韩成武等《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54.钟树梁《杜诗研究丛稿》,四川天地出版社,1998.
    55.丁浩《书海拾贝——杜甫草堂馆藏杜集善本评介》,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
    56.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57.张志烈《杜诗全集》(今注本),天地出版社,1999.
    58.简锦松《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9.
    59.郝润华《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黄山书社,2000.
    60.韩成武《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61.杨义《李杜诗学》,北京出版社,2001.
    62.葛晓音《杜甫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3.蔡振念《杜诗唐宋接受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64.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重庆出版社,2002.
    65.吴怀东《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6.韩成武《杜诗艺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67.丘良任《杜甫在湖湘——杜甫湖湘诗研究资料汇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68.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69.许德楠《论诗史的定位及其它》,学苑出版社,2004.
    70.邝健行《杜甫新议集》,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
    71.宋开玉《杜诗释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2.张忠纲等《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4.
    73.韩成武《少陵体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74.孙微《清代杜诗学史》,齐鲁书社,2004.
    75.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
    76.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泰山出版社,2006.
    77.萧涤非《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
    78.陈冠明等《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9.孙微《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凤凰出版社,2007.
    80.韩成武《杜甫新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81.于年湖《杜诗语言艺术研究》,齐鲁书社,2007.
    82.赵海菱《杜甫与儒家文化传统研究》,齐鲁书社,2007.
    83.葛景春 《杜甫与中原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84.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85.孙微等《杜诗学研究论稿》,齐鲁书社,2008.
    86.张忠纲等《杜集叙录》,齐鲁书社,2008.
    87.张忠纲《杜甫大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88.葛景春《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大象出版社,2009.
    89.吴淑玲《杜诗详注研究》,齐鲁书社,2011.
    90.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59楼2021-05-03 19:22
    回复
      纂录清代杜诗学文献之精华 ——评孙微《清代杜集序跋汇录》
      一、文献的辑录过程艰苦而漫长
      由于清代杜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且收藏单位不一,这使得杜集序跋的辑录过程相当艰难,从2004年至2017年,编者历经十数年的辛苦访查,方最终编纂完成《清代杜集序跋汇录》一书。从众多清代杜集中单独辑录出其序跋,如同集腋成裘、采蜜百花,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那么编者为何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编纂杜集序跋呢?这是因为目前学界对杜诗学文献的整理尚未完备,20世纪七八十年代,虽有黄永武编《杜诗丛刊》及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编《杜诗又丛》等丛刊先后问世,但遗逸文献尚多,远未臻于至善,若俟一部收录全面的《杜诗文献丛刊》问世,尚需不少时日。而古籍的序跋往往是了解文献的重要窗口,每种杜诗学文献的注杜思想、注释特色和倾向以及成书过程、版本递嬗、卷帙分合等,往往都集中体现在其序跋、凡例之中,这些序跋对于深入研究和梳理杜诗学史的嬗变、杜集版本的流传形式、诗学理论的发展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文献材料,因此将存佚杜诗学文献的序跋先行整理纂辑出来,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学界对这些文献的迫切需求。而从专类文献整理的角度来看,《清代杜集序跋汇录》虽仅是对有清一代杜集序跋的辑校,亦可以将其看作是编纂《杜诗文献丛刊》的准备和铺垫,表明杜诗学界对基础文献的整理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长达十数年的文献寻访过程中,孙微艰苦备尝,先后调查了国家图书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大学等文化单位所藏杜集。由于编者秉持尽量亲见原书的原则,拒绝转引和使用二手资料,故辑录出的文献皆切实可据,这便最大限度地避免仅从前人的书目和著述出发,致使谬误流传、错讹辗转因袭之弊。此外,孙微教授长期从事杜诗学研究,成果斐然,已先后出版《清代杜诗学史》、《清代杜诗学文献考》、《杜诗学研究论稿》、《杜诗学文献研究论稿》等专著,正是凭借多年来对众多杜诗版本文献深入细致的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在文献的校点过程中又采取了颇为审慎的态度,耗费了无数心血,积功十余年,终于完成《清代杜集序跋汇录》的辑校工作,其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都值得敬仰与钦佩。
      二、体例严谨、辑录完备
      《清代杜集序跋汇录》一书的体例设置亦极为严谨,全书所收杜集序跋按照原作者之生年次序先后排列,并参酌杜集之刊刻与成书时间。同一种杜集之不同版本或批本则编排在一起,以求做到以书统序。对辑录的序跋分别注明原文出处、所据版本、收藏单位以及页码、索书号等信息,十分方便读者查检复核。对杜集序跋文字的漫漶讹误之处,编者则多方访求别本,互相校补订正,庶成完璧。有些清代杜集之序跋,既收录于刻本,亦收入序跋作者之别集,两者在文字上往往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张澍为范辇云《岁寒堂读杜》所作《序》,亦见清道光十五年枣华书屋刻本张澍《养素堂文集》卷三十四,题作《跋》,将二者相较后可以发现,其文字差异颇大,收入《养素堂文集》之《跋》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修订痕迹。对此类情况,编者则将二者并列辑出,以方便读者校勘考证其异同之处。另外,对于散佚过半的清代杜集,编者又花费巨大精力,于浩如烟海的清人别集及方志、书目等文献中,对散佚之杜集序跋进行了最大限度之钩稽与纂录,这对于了解散佚清代杜集的大致面貌,加深对清代杜诗学的整体认识,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清代杜集序跋的作者多达四百余人,其中大多数序跋作者的生平事迹,此前并未有过考证结果,颇难知悉其详。该书通过翻检史传、碑志、墓铭、年谱、方志、家乘等众多相关文献,对大多数清代杜集序跋撰写者的生卒年、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充分地钩稽、梳理和考证,用力甚勤,这对清代文人的生平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蕴含了极高的文献价值与诗学理论价值
      文献编纂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使用,《清代杜集序跋汇录》的编纂由于涉及几乎全部存佚清代杜集,从侧面勾勒描绘出清代杜诗学的轮廓和概貌,反映了清代杜诗研究的进程与盛况,故对于研治杜诗学史的学者而言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清代杜集序跋汇录》中有许多资料都是首次披露的稀见文献,其内容一直不为学界所知悉,故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如汪枢《爱吟轩注杜工部集》、周篆《杜工部诗集集解》、吴冯栻《青城说杜》、许鸿磐《六观楼杜诗抄》、赵星海《杜解传薪》等均为海内孤本,学者往往难得一见。即使是一些常见、知名的杜诗注本,如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杜诗详注》、吴见思《杜诗论文》等,尚有大量名家批校本存世,诸如钱陆灿、商盘、陈治批点《钱注杜诗》、蒋金式批点《杜工部诗集辑注》、方拱乾批点《杜诗论文》、黎维枞、李以峙批点《杜诗详注》等,这些批校本之序跋,由于多以单本手抄形式流传,往往也是珍稀之文献。《清代杜集序跋汇录》将这些珍稀文献汇为一集,为杜甫研究和清代杜诗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搜罗之备,用力之勤,皆前所未有。
      除了文献价值之外,清代杜集序跋中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诗学理论价值。通过这些序跋可以考知杜集的刊刻时间,辨析文献之真伪,了解清人注杜规范的确立过程;亦可窥见清代杜诗学界的学术分歧,能够使我们更为直接地了解清代杜诗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纷繁复杂的学术背景。此外,清代杜诗注家的注释思想,也往往集中体现在其序跋之中。诸如他们提出注杜者个人际遇应与杜甫的经历相契合,尽量采用“以杜证杜”的科学方法,并主张通过反复涵咏杜诗以驳正旧注之穿凿,甚或在反穿凿过程中出现了“不笺一字是功臣”的偏激倾向等等,这些内容无疑极具诗学理论价值,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毋庸讳言,《清代杜集序跋汇录》并未将清代杜集序跋囊括一空,这是由于清代文人别集的数量极为庞大,当中散落的杜集序跋尚为数不少,其他散见于不同版本中的序跋遗珠也有待于进一步搜采。不过有了目前这个坚实的基础,相信学界对清代杜集序跋的辑录工作会越来越完备,对清代杜诗学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总之,《清代杜集序跋汇录》的编纂和出版,为学界参考使用这部分珍稀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必将会促进杜诗学研究的发展,其沾溉学林可谓多矣。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60楼2021-05-03 21:48
      回复











        IP属地:上海463楼2021-05-03 22:43
        回复











          IP属地:上海464楼2021-05-03 23:21
          回复











            IP属地:上海465楼2021-05-03 23:38
            回复










              IP属地:上海466楼2021-05-04 09:36
              回复







                IP属地:上海468楼2021-05-04 22:12
                回复










                  【能够阅读至此结束】


                  IP属地:上海469楼2021-05-04 23:03
                  回复
                    纂录清代杜诗学文献之精华 ——评孙微《清代杜集序跋汇录》
                    2017-12-01
                    alayavijnana


                    一、文献的辑录过程艰苦而漫长

                    由于清代杜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且收藏单位不一,这使得杜集序跋的辑录过程相当艰难,从2004年至2017年,编者历经十数年的辛苦访查,方最终编纂完成《清代杜集序跋汇录》一书。从众多清代杜集中单独辑录出其序跋,如同集腋成裘、采蜜百花,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那么编者为何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编纂杜集序跋呢?这是因为目前学界对杜诗学文献的整理尚未完备,20世纪七八十年代,虽有黄永武编《杜诗丛刊》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编《杜诗又丛》等丛刊先后问世,但遗逸文献尚多,远未臻于至善,若俟一部收录全面的《杜诗文献丛刊》问世,尚需不少时日。而古籍的序跋往往是了解文献的重要窗口,每种杜诗学文献的注杜思想、注释特色和倾向以及成书过程、版本递嬗、卷帙分合等,往往都集中体现在其序跋、凡例之中,这些序跋对于深入研究和梳理杜诗学史的嬗变、杜集版本的流传形式、诗学理论的发展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文献材料,因此将存佚杜诗学文献的序跋先行整理纂辑出来,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学界对这些文献的迫切需求。而从专类文献整理的角度来看,《清代杜集序跋汇录》虽仅是对有清一代杜集序跋的辑校,亦可以将其看作是编纂《杜诗文献丛刊》的准备和铺垫,表明杜诗学界对基础文献的整理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长达十数年的文献寻访过程中,孙微艰苦备尝,先后调查了国家图书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大学等文化单位所藏杜集。由于编者秉持尽量亲见原书的原则,拒绝转引和使用二手资料,故辑录出的文献皆切实可据,这便最大限度地避免仅从前人的书目和著述出发,致使谬误流传、错讹辗转因袭之弊。此外,孙微教授长期从事杜诗学研究,成果斐然,已先后出版《清代杜诗学史》、《清代杜诗学文献考》、《杜诗学研究论稿》、《杜诗学文献研究论稿》等专著,正是凭借多年来对众多杜诗版本文献深入细致的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在文献的校点过程中又采取了颇为审慎的态度,耗费了无数心血,积功十余年,终于完成《清代杜集序跋汇录》的辑校工作,其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都值得敬仰与钦佩。
                    二、体例严谨、辑录完备
                    《清代杜集序跋汇录》一书的体例设置亦极为严谨,全书所收杜集序跋按照原作者之生年次序先后排列,并参酌杜集之刊刻与成书时间。同一种杜集之不同版本或批本则编排在一起,以求做到以书统序。对辑录的序跋分别注明原文出处、所据版本、收藏单位以及页码、索书号等信息,十分方便读者查检复核。对杜集序跋文字的漫漶讹误之处,编者则多方访求别本,互相校补订正,庶成完璧。有些清代杜集之序跋,既收录于刻本,亦收入序跋作者之别集,两者在文字上往往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张澍为范辇云《岁寒堂读杜》所作《序》,亦见清道光十五年枣华书屋刻本张澍《养素堂文集》卷三十四,题作《跋》,将二者相较后可以发现,其文字差异颇大,收入《养素堂文集》之《跋》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修订痕迹。对此类情况,编者则将二者并列辑出,以方便读者校勘考证其异同之处。另外,对于散佚过半的清代杜集,编者又花费巨大精力,于浩如烟海的清人别集及方志、书目等文献中,对散佚之杜集序跋进行了最大限度之钩稽与纂录,这对于了解散佚清代杜集的大致面貌,加深对清代杜诗学的整体认识,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清代杜集序跋的作者多达四百余人,其中大多数序跋作者的生平事迹,此前并未有过考证结果,颇难知悉其详。该书通过翻检史传、碑志、墓铭、年谱、方志、家乘等众多相关文献,对大多数清代杜集序跋撰写者的生卒年、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充分地钩稽、梳理和考证,用力甚勤,这对清代文人的生平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蕴含了极高的文献价值与诗学理论价值
                    文献编纂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使用,《清代杜集序跋汇录》的编纂由于涉及几乎全部存佚清代杜集,从侧面勾勒描绘出清代杜诗学的轮廓和概貌,反映了清代杜诗研究的进程与盛况,故对于研治杜诗学史的学者而言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清代杜集序跋汇录》中有许多资料都是首次披露的稀见文献,其内容一直不为学界所知悉,故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如汪枢《爱吟轩注杜工部集》、周篆《杜工部诗集集解》、吴冯栻《青城说杜》、许鸿磐《六观楼杜诗抄》、赵星海《杜解传薪》等均为海内孤本,学者往往难得一见。即使是一些常见、知名的杜诗注本,如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杜诗详注》、吴见思《杜诗论文》等,尚有大量名家批校本存世,诸如钱陆灿、商盘、陈治批点《钱注杜诗》、蒋金式批点《杜工部诗集辑注》、方拱乾批点《杜诗论文》、黎维枞、李以峙批点《杜诗详注》等,这些批校本之序跋,由于多以单本手抄形式流传,往往也是珍稀之文献。《清代杜集序跋汇录》将这些珍稀文献汇为一集,为杜甫研究和清代杜诗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搜罗之备,用力之勤,皆前所未有。
                    除了文献价值之外,清代杜集序跋中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诗学理论价值。通过这些序跋可以考知杜集的刊刻时间,辨析文献之真伪,了解清人注杜规范的确立过程;亦可窥见清代杜诗学界的学术分歧,能够使我们更为直接地了解清代杜诗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纷繁复杂的学术背景。此外,清代杜诗注家的注释思想,也往往集中体现在其序跋之中。诸如他们提出注杜者个人际遇应与杜甫的经历相契合,尽量采用“以杜证杜”的科学方法,并主张通过反复涵咏杜诗以驳正旧注之穿凿,甚或在反穿凿过程中出现了“不笺一字是功臣”的偏激倾向等等,这些内容无疑极具诗学理论价值,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毋庸讳言,《清代杜集序跋汇录》并未将清代杜集序跋囊括一空,这是由于清代文人别集的数量极为庞大,当中散落的杜集序跋尚为数不少,其他散见于不同版本中的序跋遗珠也有待于进一步搜采。不过有了目前这个坚实的基础,相信学界对清代杜集序跋的辑录工作会越来越完备,对清代杜诗学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总之,《清代杜集序跋汇录》的编纂和出版,为学界参考使用这部分珍稀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必将会促进杜诗学研究的发展,其沾溉学林可谓多矣。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0楼2021-05-06 22:31
                    回复
                      清代杜集序跋汇录

                      定  价:88 元
                      作者:孙微 辑校
                      出版时间:2017/6/1
                      ISBN:9787020123520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图法分类:I264.9
                      页码:470
                      纸张:胶版纸
                      版次:1
                      开本:16K
                      内容简介
                      清代是杜诗学史上集大成的时代,涌现出的杜诗学文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成果显赫。该书收录了有清一代重要的杜诗学专著序跋,以及散佚在清人别集及其它相关文献中的杜集序跋。反映了清代杜诗研究的进程和盛况,为学界深入认识清代杜诗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最基础的文献材料。另外,作者还对大多数序跋撰写者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钩稽、梳理和考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文摘
                        潘承松《杜诗偶评凡例》
                        杜诗包含广大,随人自领。李九我取“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及“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等语,以王、孟律杜;陈绎曾取“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等语,以李长吉律杜。近日诗家专称“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支”、“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棋”等语,又引入温飞卿一路去也。归愚先生不专一体,取其与风雅骚人相表里者,独得少陵性情面目。
                        读杜诗者,取其格之高、辞之典、气之昌、铺陈排比之伦叙,而作诗之旨莫窥,犹未尝读也。欲知人论世,当于许身稷契,致君尧舜,念松柏于邙山,哭故交于旅榇,与夫怅弟妹之流离,怀妻孥之阻绝,一切兴观群怨、事父事君之处求之,先生所选所评,总之不失此意。
                        夔州以后诗,黄鲁直盛称,朱子比之扫残毫颖,谓众人见鲁直说好也说好,直是矮人看场。盖其生硬颓秃处,不碍其为大家。然不善学者,专于此中求,恐夫杜诗之真也。选中五言古体,夔州以后,所收从略。
                        七言近体,夔州后尤工,如《秋兴》、《诸将》、《咏怀古迹》等篇,所云“老去渐于诗律细”也,此又不可一例。
                        五言长律,起于六韵,后渐次恢扩,至少陵而滔滔百韵矣。然句意不无重复,兼有重韵,虽少陵之才大如海,不能成连城璧也。选中所收,皆二十韵以下者。
                        绝句以龙标、供奉为绝调。少陵以古体行之,倔强直戆,不受束缚,固是独出一头,然含意未申之旨,渐以失矣。先生特取远神远韵数章。
                        诗贵不著圈点,不加评释,然学诗者得之,正如疏通骨节,洗刷眉目,可从此悟入也。本中圈点,专取其精神团结处,评释专标其段落分明、用意微远及与史书印证处,若句栉字比,有钱蒙叟、朱愚庵、张迩可、仇沧柱诸公本在。
                        杜诗辞句,多两见者,全集每并存于注,一作某字,一作某字,兹从各本参考,择其善者从之,不必歧学者心目也。
                        字有一字几音者,恐混,读者多习焉不觉,兹随四声圈出,使读者一览了然。
                        字有向来误书及混书者,如“烂漫”之误“烂熳”,案“烂漫”,见王文考《鲁灵光殿赋》。“熳”字遍考《说文·玉篇》等书,无此字也。“绝”之“”从“刀”,“勦说”之“勦”同“钞”,从“力”,近人不复辨别矣。类此者甚多,已经一一校正。
                        去取评点,皆先生斟酌,兹特就平日与闻议论处申言之,惟校定字音及订正向时谬讹之字,承松于此少相助焉。
                        长洲潘承松森千氏识。
                      【版本】
                        清乾隆十二年(1747)潘承松赋闲草堂初刻本《杜诗偶评》。
                      【作者简介】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宏词,试未入选。四年始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乾隆皇帝以“江南老名士”称之,授编修,迁内阁学士,擢礼部侍郎,后以老告归。乾隆皇帝南巡,加尚书衔。还乡后,曾在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以诗文启迪后世,颇获声誉。三十四年卒,谥文悫,赠太子太师。四十三年,因受文字狱牵连,被剖棺戮尸。著有《杜诗偶评》四卷、《竹啸轩诗钞》、《归愚诗文钞》、《古诗源》、《西湖志纂》、《说诗晬语》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列传九二》、钱陈群《赠太子太师大宗伯沈文悫公德潜神道碑》以及《自订年谱》。
                        潘承松,字森千,长洲人,室号赋闲草堂。  ……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1楼2021-05-06 23:25
                      回复
                        《清代杜集序跋汇录》孙微 辑校
                        作 者:孙微 辑校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01
                        开 本:16开
                        页 数:425
                        印刷时间:2017-06-01
                        字 数:500千字
                        装 帧:平装
                        语  种:中文
                        版 次:1
                        印 次:1
                        I S B N:9787020123520
                        目录

                        前言
                        凡例

                        徐树丕《杜诗执鞭录》
                        徐树丕《跋》
                        姜垓《跋语》
                        翁同龢《跋》
                        翁之缮《跋》

                        钱谦益《钱注杜诗》
                        季振宜《钱注杜诗序》
                        钱谦益《草堂诗笺元本序》
                        钱谦益《注杜诗略例》

                        钱陆灿批校《杜工部集》
                        钱陆灿《题识》

                        钱陆灿批点《杜工部集》
                        蜗寄盒生《题跋》

                        王铎批校《杜工部集》
                        钱陆灿《题记》
                        神生《题识》

                        钱良择批《杜工部集》
                        钱良择《题识》

                        俞犀月、李因笃批校《杜工部集》
                        端甫《题识》

                        李天生批《杜工部集》
                        毛琛《题识》

                        何焯校评《杜工部集》
                        王鸣盛《跋》
                        一〇
                        商盘批点《杜工部集》
                        范荪未《题跋》
                        一一
                        陈治批校《杜工部集》
                        陈治《题识》
                        一二
                        查初白、邵子湘批校《杜工部集笺注》
                        吴嗣庐《题识》
                        一三
                        陆超曾批校《杜工部集》
                        袁廷祷《跋》
                        张福森《题记》
                        一四
                        傅增湘跋《杜工部集》
                        傅增湘《跋》
                        一五
                        钱谦益《诸名家评本钱牧斋笺注杜诗》
                        袁康《校印虞山钱氏杜工部草堂诗笺序》
                        杨葆光《校印钱笺杜诗集评序》
                        一六
                        世界书局排印本《杜诗钱注》
                        韩楚原《重刊钱牧斋笺注杜工部诗弁言》
                        一七
                        丁耀亢《杜诗说略》
                        陈僖《杜诗说略序》
                        一八
                        贾开宗《秋兴八首偶论》
                        何契《序》
                        一九
                        张笃行《杜律注例》
                        张笃行《题词》
                        张道存《跋》
                        二〇
                        叶承宗《少陵诗选》
                        叶承宗《少陵诗选序》
                        二一
                        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
                        钱谦益《吴江朱氏杜诗辑注序》
                        朱鹤龄《书后》
                        计东《朱氏杜诗辑注序》
                        朱鹤龄《辑注杜工部集序》
                        沈寿民《后序》
                        二二
                        王渔洋批点《杜工部诗集辑注》
                        ……

                        后记

                        作者简介
                        孙微,男,1971年生,河北唐山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曾出版专著《清代杜诗学史》《清代杜诗学文献考》《杜诗学研究论稿》《杜诗学文献研究论稿》等,参编著作有《杜甫全集校注》《杜集叙录》《杜甫大辞典》《杜诗学史》《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80馀篇。
                        内容简介
                        清代是杜诗学目前集大成的时代,涌现出的杜诗学文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成果显赫。孙微辑校的《清代杜集序跋汇录》收录了有清一代重要的杜诗学专著序跋,以及散佚在清人别集及其它相关文献中的杜集序跋。反映了清代杜诗研究的进程和盛况,为学界深入认识清代杜诗学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很基础的文献材料。另外,作者还对大多数序跋撰写者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钩稽、梳理和考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2楼2021-05-10 07:55
                        回复
                          清代杜集序跋汇录
                          孙微 辑校
                          9787020123520
                          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470
                          【续1】
                          七一
                          周篆《杜工部诗集集解》
                          周篆《杜工部集序》
                          周篆《集解杜工部集凡例》
                          周篆《杜诗逸解》
                          惠栋《跋》
                          七二
                          毛彰《斋和杜诗》
                          仇兆鳌《斋和杜诗序》
                          靳治荆《斋和杜诗序》
                          毛彰《斋和杜诗自叙》
                          七三
                          仇兆鳌《杜诗详注》
                          仇兆鳌《自序》
                          仇兆鳌《杜诗凡例》计二十则
                          仇兆鳌《进〈杜少陵集详注〉表》
                          七四
                          陈批点《杜诗详注》
                          张元济《跋》
                          七五
                          黎维枞批点《杜诗详注》
                          黎维枞《题跋》
                          七六
                          李以峙批点《杜诗详注》
                          李以峙《序言》
                          七七
                          陈廷敬《杜律诗话》
                          陈廷敬《自记》
                          七八
                          龙科宝《杜诗顾注辑要五言律》
                          王若鳌《刻杜诗顾注辑要序》
                          龙科宝《杜诗顾注辑要自序》
                          七九
                          沈善世《集杜诗》
                          顾仲《序》
                          沈善世《序》
                          陆奎勋《序》
                          沈善世《识》
                          毛奇龄《序》
                          陈佑《序》
                          沈善世《识》
                          八〇
                          翁大中《上杭公批杜诗》
                          翁心存《跋》
                          八一
                          陈《读杜随笔》
                          吴炯《跋》
                          陈《读杜随笔弁言》
                          张元济《清雍正十年松柏堂刊本〈读杜随笔〉跋》
                          八二
                          张潮《集杜梅花诗》
                          洪嘉植《梅花集杜诗引》
                          余兰硕《梅花集杜诗题辞》
                          八三
                          汪灏《树人堂读杜诗》
                          汪灏《自序》
                          汪灏《读杜凡例十则》
                          汪灏《树人堂读杜诗目录》
                          八四
                          王材任《复村集杜诗》
                          魏象枢《题诗》
                          朱日濬《复村集杜诗序》
                          八五
                          邓铚《北征集杜诗》
                          马教思《北征集杜诗序》
                          毛端士《北征集杜诗序》
                          何永绍《北征集杜诗序》
                          金宪孙《集杜诗序》
                          张文端《北征集杜序》
                          师若琪《序》
                          施闰章《序》
                          刘深庄《序》
                          八六
                          邓铚《闲居集杜诗》
                          陈僖《闲居集杜序》
                          八七
                          邓铚《都门集杜诗》
                          方象瑛《邓唐山集杜诗序》
                          八八
                          邓铚《北山集杜诗》
                          方中通《北山集杜诗序》
                          八九
                          邓铚《栲岑集杜诗》
                          方中通《栲岑集杜诗序》
                          九〇
                          沈亦田《评选陶杜诗》
                          王畮《武林沈亦田评选陶杜诗序》
                          九一
                          顾施祯《杜工部七言律诗疏解》
                          顾施祯《自序》
                          顾施达《跋》
                          九二
                          杨文言《杜诗钞》
                          曹萼真《题南兰杜诗钞并引》
                          九三
                          李文炜《杜律通解》
                          李基和《序》
                          曹抡彬《序》
                          李文炜《序》
                          赵弘训《杜律通解凡例》
                          九四
                          张世炜《读杜管窥》
                          周廷谔《雪窗杜注叙》
                          周廷谔《叙二》
                          张世炜《读杜管窥自序》
                          九五
                          汪文柏《杜韩诗句集韵》
                          汪文柏《叙》
                          九六
                          赵培元《李杜集句诗》
                          王奂曾《赵培元集李杜诗序》
                          九七
                          曹五一《集李杜诗》
                          张叔珽《曹五一集李杜诗序》
                          九八
                          范廷谋《杜诗直解》
                          景考祥《弁言》
                          范廷谋《自序》
                          李昌裔《跋》
                          范廷谋《再识》
                          范从律《跋》
                          九九
                          何焯《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
                          何焯《杜工部集序》
                          一〇〇
                          应时《李杜诗纬》
                          应时《李杜诗纬叙》
                          丁谷云《李杜诗纬辩疑叙》
                          丁谷云《李杜诗纬凡例》
                          【本篇未完】
                          一〇一
                          卢生甫《杜诗说》
                          卢生甫《自序》
                          一〇二
                          屈复《杜工部诗评》
                          余重耀《题跋》
                          一〇三
                          龚缨《读杜志忘》
                          朱鸣《序》
                          一〇四
                          黄之隽《钞杜诗》
                          黄之隽《杜诗钞题辞》
                          一〇五
                          李芳华《杜诗选注》
                          李文炤《杜诗选注序》
                          一〇六
                          沈德潜《杜诗偶评》
                          沈德潜《杜诗偶评序》
                          潘承松《杜诗偶评凡例》
                          一〇七
                          五色批本《杜诗偶评》
                          恽宝惠《题记》
                          恽宝惠《题识》
                          恽宝惠《跋》
                          一〇八
                          佚名批点《杜诗偶评》
                          涂琛《题识》
                          一〇九
                          陈光绪《杜文贞诗集》
                          陈光绪《叙》
                          陈光绪《用拙居主人注杜凡例》
                          一一〇
                          吴庄《杜诗读本》
                          吴庄《杜诗读本跋》
                          一一一
                          吴冯栻《青城说杜》
                          吴冯栻《自序》
                          一一二
                          查弘道、金集《赵虞选注杜律》
                          金集《刻虞赵二注序》
                          查弘道《重刻赵子常杜五言诗序》
                          一一三
                          汪后来、吴思九《杜诗矩》
                          吴恒孚《杜诗矩笺注序》
                          一一四
                          王霖《弇山集杜诗钞》
                          余峥《弇山集杜序》
                          厉鹗《王雨枫集杜诗序》
                          丁鹤《弇山集杜序》
                          胡浚《王弇山集杜诗序》
                          秀水万光泰《集杜题词》
                          会稽胡国楷《集杜题词》
                          一一五
                          李锴《廌青山人集杜》
                          李锴《序》
                          一一六
                          王澍《杜诗五古选录》
                          华湛恩《跋》
                          一一七
                          毛张健《杜诗谱释》
                          毛张健《自序》
                          一一八
                          浦起龙《读杜心解》
                          浦起龙《发凡》
                          浦起龙《少陵编年诗目谱序》
                          浦起龙《读杜提纲》
                          一一九
                          朱方蔼批点《读杜心解》
                          朱琰《题跋》
                          一二〇
                          李若木手抄《杜工部集》
                          李若木《手抄杜诗序》
                          一二一
                          孔传铎《红萼轩杜诗汇二种》
                          徐恕《题识》
                          佚名《题识》
                          一二二
                          张汝霖《杜诗金针》
                          周文杰《序》
                          张汝霖《序》
                          张汝霖《凡例》
                          张汝霖《各体总论》
                          一二三
                          夏力恕《杜文贞诗增注》
                          夏力恕《杜文贞诗自序》
                          一二四
                          夏力恕《读杜笔记》
                          夏力恕《自识》
                          一二五
                          江浩然《杜诗集说》
                          冯浩《序》
                          江壎《例言》
                          一二六
                          蒋大成《集杜诗》
                          赵青藜《展亭集杜诗序》
                          一二七
                          郑方坤《杜诗宣和谱》
                          郑方坤《自序》
                          一二八
                          纪容舒《杜律详解》
                          纪昀《题识》
                          一二九
                          张雝敬《杜诗评点》
                          张雝敬《识语》
                          一三〇
                          邓献璋《艺兰书屋精选杜诗评注》
                          邓献璋《自序》
                          邓献璋《艺兰书屋精选杜诗评注凡例》
                          一三一
                          何化南、朱煜合编《杜诗选读》
                          何化南《弁言》
                          朱煜《凡例》
                          一三二
                          杭世骏《杜工部集》
                          叶德辉《跋》
                          叶启发《跋》
                          一三三
                          孙人龙《杜工部诗选初学读本》
                          《御制杜子美诗序》
                          孙人龙《自记》
                          孙人龙《又记》(卷六目次前)
                          一三四
                          边连宝《杜律启蒙》
                          戈涛《杜律启蒙叙》
                          边连宝《杜律启蒙凡例》计十六则
                          一三五
                          乔亿《杜诗义法》
                          乔亿《书元稹李杜优劣论后》
                          一三六
                          齐召南《集杜诗》
                          齐毓川《案语》
                          一三七
                          申居郧《杜诗指掌》
                          李逢光《杜诗指掌序》
                          一三八
                          查岐昌《陶杜诗选》
                          黄丕烈《跋》
                          一三九
                          吴峻《杜律启蒙》
                          吴峻《自序》
                          吴峻《跋》
                          一四〇
                          徐文弼《诗法度针》中集《杜诗》
                          徐文弼《序》
                          【本篇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4楼2021-05-10 09:11
                          回复
                            清代杜集序跋汇录
                            孙微 辑校
                            9787020123520
                            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470
                            【续2】
                            一四一
                            王亭《注杜诗》
                            裘曰修《王亭注杜诗序》
                            一四二
                            张甄陶《杜诗详注集成》
                            张甄陶《自序》
                            蒋士铨《序》
                            一四三
                            梁同书《旧绣集》
                            陈鸿宝《序》
                            舒位《集句室诗品跋梁山舟学士集杜长卷后》
                            一四四
                            郑沄《杜工部集》
                            郑沄《自序》
                            沈曾植《题杜工部集》
                            沈曾植《书杜诗遗王静安跋》(辛酉)
                            一四五
                            周春《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
                            周春《序》
                            周春《小记》
                            周春《自序》
                            钱大昕《杜诗双声叠韵谱序》
                            卢文弨《杜诗双声叠韵谱序》
                            秦瀛《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序》
                            一四六
                            许宝善《杜诗注释》
                            许宝善《自序》
                            钱大昕《杜诗注释序》
                            许宝善《凡例》
                            一四七
                            张广文《杜诗选粹》
                            朱珔《杜诗选粹序》
                            一四八
                            翁方纲辑《渔洋杜诗话》
                            翁方纲《序》
                            翁方纲《跋》
                            一四九
                            翁方纲《渔洋评杜摘记》
                            翁方纲《序》
                            翁方纲《跋》
                            一五〇
                            翁方纲《杜诗附记》
                            翁方纲《杜诗附记自序》
                            梁章钜《跋》
                            夏勤邦《跋》
                            伦明《题识》
                            罗振常《杜诗附记》提要
                            一五一
                            翁方纲《翁批杜诗》
                            胡义质《题记》
                            陈时利《题识》
                            李在铦《题识》
                            一五二
                            刘肇虞《杜工部五言排律诗句解》
                            张有泌《序》
                            刘肇虞《自序》
                            一五三
                            沈寅、朱崑《杜诗直解》
                            朱筠《杜诗直解序》
                            沈寅《序》
                            沈昙《序》
                            朱崑《序》
                            一五四
                            孙南星《杜诗约编》
                            孙南星《自序》
                            一五五
                            饶春田《卧南斋西行集杜》
                            林志仁《序》
                            孟超然《序》
                            黄守儛《序》
                            卢遂《序》
                            朱仕琇《叙》
                            曹元俊《序》
                            饶春田《序》
                            高曰琏《跋》
                            周牧《序》
                            饶春田《识》
                            一五六
                            王鉴《杜律三百首》
                            王鉴《杜律三百首序》
                            一五七
                            郁长裕《钞辑杜诗》
                            郁长裕《钞辑杜诗序》
                            一五八
                            齐翀《杜诗本义》
                            齐翀《自序》
                            一五九
                            周作渊《杜诗约选五律串解》
                            许亦鲁《杜诗约选五律串解序》
                            周作渊《自序》
                            戴名驹《跋》
                            一六〇
                            杨伦《杜诗镜铨》
                            毕沅《序》
                            朱珪《序》
                            周樽《序》
                            杨伦《自序》
                            杨伦《杜诗镜铨凡例》
                            洪颐煊《书杜工部年谱后》
                            一六一
                            戚学标《鹤泉集杜》
                            蔡之定《序》
                            戚学标《自序》
                            崇士锦《题戚鹤泉明府文稿效集杜句》
                            崇士锦《题戚明府集杜卷仍效作》
                            郑大漠《和戚鹤泉明府集杜》
                            赵希璜《戚鹤泉集杜诗序》
                            一六二
                            耿沄《集杜诗》
                            汪星源《集杜诗序》
                            耿沄《凡例》
                            周崇勋《集杜诗跋》
                            一六三
                            耿沄《集杜词》
                            李秉锐《集杜词叙》
                            耿沄《集杜词凡例》
                            一六四
                            和宁《杜律精华》
                            和宁《自序》
                            一六五
                            许鸿磐《六观楼杜诗抄》
                            许鸿磐《杜诗抄小序》
                            许鸿磐《识语》
                            一六六
                            石闾居士《藏云山房杜律详解》
                            石闾居士《藏云山房杜律详解序》
                            一正主人《杜律详解原题》
                            一六七
                            李暘《集杜诗草》
                            邓奇逢《禺山集杜遗稿序言》
                            一六八
                            刘濬《杜诗集评》
                            阮元《序》
                            陈鸿寿《序》
                            刘濬《自序》
                            郭麐《序》
                            钱沃臣《序》
                            巨源《序》
                            查初揆《序》
                            刘濬《例言》
                            一六九
                            吴广霈批校《杜诗集评》
                            吴广霈《题跋》
                            一七〇
                            佚名批点《杜子美诗集》
                            焦循《书杜子美诗集后》
                            一七一
                            李廷扬《注杜诗》
                            舒位《跋沧州李按察手注杜诗后》
                            一七二
                            刘梅岩《集杜诗》
                            谢金銮《拟代梅岩刘生集杜序》
                            一七三
                            刘凤诰《存悔斋集杜诗》
                            夏宝全《存悔斋集杜注跋》
                            一七四
                            余成教《石园集杜》
                            余成教《自序》
                            一七五
                            刘□《集李杜诗》
                            陈寿祺《刘生集李杜诗序》
                            一七六
                            盛大士《选读杜诗》
                            盛大士《选读杜诗序》
                            一七七
                            黄春《李杜韩苏诗选句分韵》
                            林伯桐《李杜韩苏诗选句分韵序》
                            一七八
                            万俊《杜诗说肤》
                            万俊《自序》
                            万俊《凡例》
                            一七九
                            陈沆《杜诗选》
                            陈沆《自序》
                            一八〇
                            曹培亨《集杜诗》
                            钱泰吉《跋曹孺岩先生集杜诗册》
                            一八一
                            钱泰吉《杜诗摘句》
                            钱泰吉《自题》
                            一八二
                            吴璥《杜诗评本》
                            钱仪吉《跋吴宫保评本杜诗》
                            一八三
                            吴梯《读杜诗姑妄》
                            吴梯《读杜诗姑妄自序》
                            一八四
                            张燮承《杜诗百篇》
                            张燮承《自序》
                            贺际盛《识语》
                            一八五
                            庄咏《杜律浅说》
                            庄咏《杜律浅说序》
                            一八六
                            史炳《杜诗琐证》
                            史炳《自序》
                            李一氓《清道光本杜诗琐证》
                            一八七
                            金元恩《碧玉壶纂杜诗钞》
                            朱右曾《碧玉壶纂杜诗钞序》
                            金元恩《自序》纂杜文
                            《题赠》随到随录,不拘爵齿
                            金曰瀛《跋》
                            一八八
                            范辇云《岁寒堂读杜》
                            张澍《序》
                            吴廷飏《序》
                            钱泳《跋》
                            范玉琨《跋》
                            吴棠《识》
                            张澍《范楞阿先生〈岁寒堂读杜诗〉跋》
                            一八九
                            李黼平《读杜韩笔记》
                            李云俦《跋》
                            一九〇
                            梁运昌《杜园说杜》
                            梁运昌《杜园说杜》
                            梁运昌《纪读杜诗始末》
                            梁运昌《杜园答问》
                            梁运昌《凡例》
                            梁运昌《题杜工部诗集后十二绝句》
                            陈衍《杜园说杜平议》
                            梁鸿志《跋》
                            一九一
                            卢坤《杜工部集》(五家评本)
                            卢坤《自序》
                            一九二
                            俞玚原评、张学仁参定《杜诗律》
                            张学仁《凡例》
                            张学仁《叙》
                            一九三
                            何桂清《使粤吟》
                            张维屏《何根云太仆使粤吟序》
                            一九四
                            许瀚《病手集杜》
                            吴仲怿《许先生病手集杜册书后》
                            傅增湘《许印林先生病手集杜一册》
                            一九五
                            顾淳庆《杜诗注解节钞》
                            吴士鉴《序》
                            诸宗元《杜诗注解节钞跋》
                            一九六
                            鲁一同《鲁通甫读书记》
                            段朝端《序》
                            鲁一同《识》
                            吴涑《跋》
                            一九七
                            徐恕过录鲁一同批点《读杜心解》
                            徐恕《题识》
                            一九八
                            潘树棠《杜律正蒙》
                            章倬标《序》
                            潘树棠《自序》
                            章德藻《跋》
                            潘树棠《例言》
                            一九九
                            席树馨《杜诗培风读本》
                            吴棠《重刻杜诗镜铨序》
                            席树馨《杜诗培风序》
                            二〇〇
                            董文涣《杜诗字评》
                            董文涣《引》
                            长赟《跋》
                            董文涣《凡例》
                            二〇一
                            孙毓汶《迟庵集杜诗》
                            徐彦宽《叙》
                            二〇二
                            徐淇《集李杜诗八十四喜笺序目》
                            徐淇《序》
                            二○三周天麟《水流云在馆集杜诗存》
                            周天麟《自序》
                            张之万《序》
                            陈启泰《跋》
                            二〇四
                            赵星海《杜解传薪》
                            方潜《序》
                            赵星海《自序》
                            赵星海《后序》
                            二〇五
                            赵星海《杜解传薪摘抄》
                            阎敬铭《序》
                            萧培元《序》
                            方朔《序》
                            赵星海《杜解传薪摘抄小引》
                            二〇六
                            施鸿保《读杜诗说》
                            施鸿保《自序》
                            二〇七
                            凌艺斋《杜注约》
                            凌艺斋《凡例》
                            凌艺斋《自跋》
                            二〇八
                            毛文翰《杜诗心会》
                            郭嵩焘《毛西原杜诗心会序》
                            二〇九
                            陈廷焯《杜诗选》
                            陈廷焯《自序》
                            二一〇
                            王以敏《檗诗存·鲛拾集》
                            吴庆焘《叙》
                            王以敏《自序》
                            《檗诗存别集题辞》
                            二一一
                            郑杲《杜诗抄》
                            徐世昌《序》
                            二一二
                            郭曾炘《读杜札记》
                            叶恭绰《序》
                            二一三
                            虞铭新《杜古四品》
                            虞铭新《杜古四品序》
                            二一四
                            虞铭新《杜韩五言古诗类纂》
                            虞铭新《杜韩五言古诗类纂序》
                            二一五
                            蒋瑞藻《续杜工部诗话》
                            胡怀琛《续杜工部诗话序》
                            蒋瑞藻《记》
                            二一六
                            王文琦《愿春迟斋杜诗集联》
                            王秉悌《愿春迟斋杜诗集联序》
                            王文琦《自题·菩萨蛮》集杜诗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5楼2021-05-10 09:13
                            回复
                              杜甫研究的新趋势

                              (《杜甫研究学刊》2017 年第 4 期)
                              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总结
                              胡可先
                              最近几年,杜甫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发展与变化,产生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有一些已经成为标志性著作。在这样新的局面和新的起点上召开这次“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杜甫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并收到论文七十余篇,确
                              实是收获很大,开拓很多。受大会的委托,让我做一个学术总结,因此我这两天抽出时间认真拜读了各位的论文,但总结仍然会遗漏很多,请各位海涵。
                              我觉得杜甫研究具有良好的传统,我们这次会议就是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和发展,体现了杜甫研究新的趋势。这次会议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杜甫研究的团队在日益壮大。参加会议的学者,有年过七旬的前辈,也有刚刚起步的青年,青年学者中基本上都具有博士的经历和训练,这样也体现出勃勃生机,也可以期待杜甫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成果。
                              下面我以本次会议的论文为主要关注点,结合近年来的杜甫研究成果,将杜甫研究的新趋势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杜甫传统研究的集成式推进
                              最近几年,杜甫研究的首要标志是两种杜甫全集校注本的问世:
                              一种是萧涤非先生主编,历经三十余年,最终由张忠纲先生主持完成的《杜甫全集校注》,2014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另一种是谢思炜先生个人独立编撰的《杜甫集校注》,2015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前者堪称“集大成”式的精品,后者亦可谓“里程碑”式的著作。这两部新的杜诗注解,都达到了当代别集整理注释的最高水平,为杜甫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以此为标志,杜甫研究必定会在新的起点上攀登。这样的局面,我觉得可以和清代前期集中出现的钱谦益、朱鹤龄、仇兆鳌等著名注家相媲美。张忠纲先生(山东大学)为会议提交了《〈杜甫全集校注〉纵横谈》《杜甫行踪遗迹考察日记》一组四篇文章,对于《杜甫全集校注》数十年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再现了颇多不为人知的甘苦和事实,使得《杜甫全集校注》这一集大成著作撰写过程中的艰辛和编写组对于创新的追求呈现出来。可谓嘉惠学林,沾溉后学。
                              由此我还想拓展开来说几句,就是近些年一些大家和经典研究的成果,展示了新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势。不仅杜甫研究如此,李白研究也出现了郁贤皓先生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堪称自清人王琦之后,以一人之力完成李白全集之校注成果,在校勘、注释、编年诸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白氏文集、韩愈文集、柳宗元文集也都有新的精校精注本问世,共同打造了唐代文学研究的既新又高的基础平台。
                              张忠纲和谢思炜的两部校注本以外,杜甫研究的专著也时有所见。如有关杜诗地域研究的著作就有葛景春的《杜诗与地域文化》、蔡景芳的《杜诗学史与地域文化》、宋开玉的《杜诗释地》。这是随着近些年文学地理学不断兴盛而在杜诗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热点研究,这些研究论著,扩展了杜甫研究的空间,也引领了杜甫研究的前沿。
                              再如有关杜诗学与杜诗文献的研究著作更是不胜枚举。我刚刚收到了孙微教授赠送的《清代杜集序跋汇录》就是一部很好的资料书和工具书,孙微教授近年出版了杜诗文献的研究多部著作,有《杜诗学文献研究论稿》《清代杜诗学史》《清代杜诗学文献考》《杜诗学研究论稿》。近年出版的杜诗研究著作,还有张忠纲的《诗圣杜甫研究》、刘重喜的《明末清初杜诗学研究》、鲁克兵的《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吴中胜的《杜甫批评史研究》、辛晓娟的《杜甫歌行艺术研究》、左汉林的《杜甫与杜诗学研究》等。
                              二、杜诗本位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杜甫研究的核心问题无疑在于杜诗本位的研究,这也是杜甫研究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这次会议的一部分论文,集中对杜甫诗体、诗律、诗法进行研究,有对杜甫诗歌的文本解读,有对杜甫诗歌的艺术探研,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这方面我最关注的论文有三篇:
                              第一篇是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史视野中的杜甫排律》,抉出杜甫在对偶方面所倾注的心力和表现的变化,成为其排律达到独一无二高峰的价值所在,由此论定杜甫排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与楚辞在屈原手中达到高峰而后世难以重现其辉煌一样,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史现象,也更证明这种体裁的难度至大和杜甫的才雄学富。同时,莫老师提出排律的产生影响了科举考试,进士考试采取五排是为了检验考生的功力,这些论点甚至起到振聋发瞆之效。此外,该文对于排律的演变、排律的特性、排律在初唐的繁盛状况、排律与科举制度的关系,都做了精为精当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二篇是葛景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杜甫的吴体诗与七言拗律的界限》,论证了杜甫的吴体诗超出了律诗和拗体七律的范围,而体现出声律上的返古现象,厘清了古体、律体、拗体、吴体的关系,是对于拗体研究的细化和深化,有利于诗体的分辨和定位。葛先生认为杜诗中这种体式徒具七律形式而不合七律格式,已经不好再当作律诗,只好戏称“吴体”,实则上,这是杜甫新创的一种七言古诗体裁。
                              第三篇是蒋寅(华南师范大学)《杜甫的绝望与觉悟:以一组病树诗为中心》,立足于文本细读,从这些咏物诗中阐述了杜甫对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索,呈现出杜甫晚年思想上的若干重要变化。这篇论文从具体问题入手而关乎杜诗宏观大局乃至文学史现象的论文,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示范意义。
                              三、杜甫新出资料的多元化呈现
                              利用新的文献资料对于杜甫及其诗作进行阐幽发覆,是本次会议的重要亮点。或从新出资料探讨杜甫的社会关系,或利用新出墓志探讨杜甫诗歌的本事。这方面的重要论文有五篇:
                              第一篇是胡可先(浙江大学)《杜甫与唐代京兆韦氏关系述论》,利用新出资料探讨杜甫与唐代京兆韦氏的特殊关系。就婚姻而言,杜甫家族与韦氏家族存在着多层婚姻关系。检讨杜诗,其与韦氏交往者多达三十首,其中与韦济等人的交往诗,不仅是杜甫思想、心志和生活的映现,同时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而成为千古佳制。值得探讨者还有杜甫与韦见素族人的交往,杜甫与画家韦偃的关系,杜甫与吏隐文人韦讽的关系,杜甫晚年与韦之晋的关系。甚至聚讼千年的李杜优劣论这段公案,也可以追溯到杜甫与韦迢的交谊。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杜甫交往诗相印证,以发掘杜甫与京兆韦氏的关系,可以从特定的层面呈现出杜甫的生活状态和文学创作历程。
                              第二篇是王伟(陕西师范大学)《何邕夫妇墓志考释及杜甫与之交往本事发微》,利用长安高阳原新出土的《何邕墓志》对于杜甫与何邕的交游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杜甫《赠别何邕》诗并非是杜甫赴京时送别之作,而是何氏因平叛有功而赴畿辅扶风县丞时所作,创作地点是在成都。对于相关诗歌也做了系年。
                              第三篇是孙微(山东大学)《杜甫之子宗武事迹新考》,利用前人忽略的重要文献考证出杜甫之子宗武以及其他后裔的情况,通过任华《送杜正字暂赴江陵拜觐叔父序》,参证相关文献以证定“杜正字”就是杜甫之子宗武,这为杜甫卒后宗武的行迹提供了直接的材料。这样的研究能在常见文献中发现新问题,具有重要的杜诗文献学意义。
                              第四篇是赵望秦(陕西师范大学)《“韩十四”考释》,考出杜甫《送韩十四赴江东》诗中的“韩十四”为韩洄,重在挖掘新出文献,证据确凿,结论可信。这样就解决了千百年来读杜、解杜、注杜中的一个悬疑问题,也补充了岑仲勉《唐人行第录》的不足。
                              第五篇是郭海文(陕西师范大学)《杜甫母系家族新资料初探》,则从较新的角度钩稽新的材料,对于杜甫母系家族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考出了临川公主是杜甫的高外祖母,杜甫曾外祖母周氏的母亲则是唐太宗之女,较为特殊的是杜甫外祖父与外祖的婚姻是异辈婚姻。这些论文大多不是局限于考订本身,而是能够通过新材料而研究新问题。
                              四、杜甫研究内涵的多维度拓展
                              杜甫因为集诗人之大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和多层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这次会议的论文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具有多维度的视角。首先具有指导意义的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复旦大学)的两次发言,着重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陈教授从给杨承祖所写的文集序中,通过杨先生杜诗用事后人误为史实例,说明读诗和梳理古人生平时,界限要分辨清楚。
                              其二,杜甫诗的影响可以从多渠道清理。如唐文宗读《曲江行》诗,体现了文宗从读杜诗中看到全盛时的景象,表现对于开元时期的怀念。辽太宗听到杜鹃的声音时问李琮,李琮提到杜甫诗,由此可以推测后晋开运年间杜诗即有官印本。
                              其三,对于二十世纪的研究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梳理,从事杜甫学案的研究。
                              其四,杜甫研究以至整个唐代文学研究,要不局限于文学层面,要进行文史哲各方面的关注,这样才能打开唐代文学研究的多种局面。
                              【本篇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6楼2021-05-10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