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杜工部集》六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建国后(1949-至今)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影印
装帧:线装
尺寸:长33.5*宽22.3*高7.5(cm).
册数:6册
品相描述:近全品,函套缺一个骨别,函套内部有沈鸿题字。
详细描述:《宋本杜工部集》六册,带有 张元济菊生先生长跋一文;考定其六册为合二种版本而成。一种为南宋初年浙江覆刻嘉祐四 年(1059)王琪增刻宝元二年(1039)王洙编订原本。又一种则正是钱谦益所谓吴若校刻之本。
原装六册一函
提要:
1957 年商务印书馆据毛氏汲古阁所藏宋本影印出版,列为 《续古逸丛书》第四十七种。其缺页数处,悉据国家图书馆所藏钱钞本配补,学人始得获见 此稀世珍本。
全书线装六册,共二十卷,其中诗十八卷,卷一至八为古体诗,卷九至十八为 近体诗,共1410 首;末二卷为文赋,计28 篇。
前有王洙记,末附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 郎杜君墓系铭》、王琪后记、裴煜补遗9 篇、毛扆跋、张元济跋。张氏跋云:“毛氏汲古阁所 藏宋本,递传至于潘氏滂喜斋,今归上海图书馆。相传为嘉祐间刊,然以讳字避至完、构观 之,是刻当在南宋初矣。检校全集,计二十卷、补遗一卷。
宋刻两本相俪,缺叶为毛氏抄补, 亦据两本。其一存卷一第三、四、五叶,卷十七至二十及补遗。每半叶十行,行十八至二十 一字。毛氏抄补自卷一第六叶起至卷九、卷十五、卷十六,每卷先列子目,目后衔接正文。 其二为卷十至十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毛氏抄补卷十三及十四。
每卷先列子目,目后 重衔书名、卷次及诗体首数各一行。两本字体、纸墨均甚相似,骤不易辨。但从行款、注例 审之,显有不同。其卷一王记之宋刊,卷十二第廿一后半叶,卷十九第一、二叶及补遗 第七、八叶之钱抄,均据北京图书馆藏本照补。”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建国后(1949-至今)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影印
装帧:线装
尺寸:长33.5*宽22.3*高7.5(cm).
册数:6册
品相描述:近全品,函套缺一个骨别,函套内部有沈鸿题字。
详细描述:《宋本杜工部集》六册,带有 张元济菊生先生长跋一文;考定其六册为合二种版本而成。一种为南宋初年浙江覆刻嘉祐四 年(1059)王琪增刻宝元二年(1039)王洙编订原本。又一种则正是钱谦益所谓吴若校刻之本。
原装六册一函
提要:
1957 年商务印书馆据毛氏汲古阁所藏宋本影印出版,列为 《续古逸丛书》第四十七种。其缺页数处,悉据国家图书馆所藏钱钞本配补,学人始得获见 此稀世珍本。
全书线装六册,共二十卷,其中诗十八卷,卷一至八为古体诗,卷九至十八为 近体诗,共1410 首;末二卷为文赋,计28 篇。
前有王洙记,末附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 郎杜君墓系铭》、王琪后记、裴煜补遗9 篇、毛扆跋、张元济跋。张氏跋云:“毛氏汲古阁所 藏宋本,递传至于潘氏滂喜斋,今归上海图书馆。相传为嘉祐间刊,然以讳字避至完、构观 之,是刻当在南宋初矣。检校全集,计二十卷、补遗一卷。
宋刻两本相俪,缺叶为毛氏抄补, 亦据两本。其一存卷一第三、四、五叶,卷十七至二十及补遗。每半叶十行,行十八至二十 一字。毛氏抄补自卷一第六叶起至卷九、卷十五、卷十六,每卷先列子目,目后衔接正文。 其二为卷十至十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毛氏抄补卷十三及十四。
每卷先列子目,目后 重衔书名、卷次及诗体首数各一行。两本字体、纸墨均甚相似,骤不易辨。但从行款、注例 审之,显有不同。其卷一王记之宋刊,卷十二第廿一后半叶,卷十九第一、二叶及补遗 第七、八叶之钱抄,均据北京图书馆藏本照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