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作业
早就听闻丁老师的课在吉大众多公选课中的地位和受欢迎度,终于有幸在这学期补退选的时候成功抢到了一个名额。也正因为此,我错过了第一周的课,真的感觉很遗憾,这可能是我唯一一次因为错过一节不点名的选修课而遗憾…总之,丁老师的课真的名不虚传。
闲话少叙,以下是我的第一次作业,即第二节课的笔记和感受。
在这节课中,老师正式开始了爱情心理学的讲授,真的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不仅因为老师的风趣幽默,更是因为我在这种独特的授课方法中受益匪浅,不仅是对爱情有了新的感悟,更对心理学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爱情本身就是具有魔力的。不论是体验过的人,还是一直对它憧憬缺从未付诸实践的人,似乎都无法把爱情说清道明,有人说它是快乐的,却有人为它悲伤至极甚至付出生命;有人说它是痛苦的,可古往今来为何又有那么多人为了得到爱情不顾一切。爱情究竟是什么?
爱情心理学有两个传统,一是人文心理学对爱情的关注。主要有精神分析的心理学,人文主义的心理学以及进化心理学;二是社会心理学对爱情的研究。它把爱情作为关系来研究。
接下来老师又介绍了爱情的三种形态:
一.爱情作为一种生活
1.爱情的抉择意味着生活的抉择
爱情中充满了选择,而你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生活。而如今的社会中,也充斥着这种抉择。有的人为了金钱和利益,宁愿放弃真爱;而有的人却心甘情愿为了真爱抛弃一切。当我们面对考验,究竟会作何选择。
2. 爱情的问题不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生活中的问题
两个人在一起(当然,我们假定他们并不是少数为了利益抛弃真爱的类别),是因为爱情,他们一定期望着白头到老,期待着一路白头。但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人半路而终。这是为了什么?其实并不一定是爱情出了问题,二是生活的问题。两个人可以拥有爱情,可这份爱情却并不一定都能战胜生活中的琐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但并不一定都会跟对方合拍,这可能会带来不断的矛盾,最终造成生活的问题击败爱情的结果。
3.爱情困境来自多元价值的冲突
价值观,本身就是人人各异的,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价值观完全一样的人,就更别提这两个人还相爱的概率了。于是,这种来自多元价值的冲突就造成了我们爱情中的种种困境。甚至有时候,一个人自身的价值观矛盾,都会导致困扰的产生。我们不能奢望找到一个价值观于自己完全相同的另一半,只能找一个相对更加合拍的人,以减少爱情中的困扰。
二.爱情作为一种信仰
爱情是对我们自己的快乐负责,还是对别人的快乐负责?我们是应该更多的牺牲自己,顾及对方,还是坚持以自己的快乐为本,如果对方不能让自己快乐马上换人?其实我想这个问题的两种结果从本质上都是没有错的,只是两种思维两种心理而已,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是在习惯中,我们总以所谓道德的标准加以指标的衡量。我认为,这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信仰缺失的体现,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太多诱惑,能把爱情当做一种信仰的人越来越少,而我认为这两做法都没有错,则是因为我所听闻的就有好多人一面痛斥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爱情观,而当这种情况降临在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又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的快乐。
三.爱情作为一种体验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无论听过多少关乎爱情的悲情故事,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追逐爱情,因为没体验过爱情的人生终究是不完整的。无论爱情会给你带来什么,终归还是百闻不如一见,真所谓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而对于以上三种形态的对应的解读是:
爱情作为一种生活:小说家、剧作家、电影电视编剧。
爱情作为一种信念:哲学家、文化名人、宗教领袖。
爱情作为一种体验:诗人、散文家、词曲家。
听过老师的讲授,虽然不像其他专业课那样有无数的知识点,有无数的条条框框考试点的硬性规定,但反而却引发了我比平时更多的思考。爱情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让无数人为之付出一切?爱情中又究竟有没有对错之分,有没有高下之判?追逐爱情是不是一定会收获幸福而不顾及结果?太多太多的问题充斥着我的思维。我今天才真的开始明白爱情是一门学问,而爱情心理学就是从科学客观的角度解读爱情的一把钥匙。所以在了解了爱情的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更多的了解了心理学,其实每个人的爱情都可以作为心理学的案例,都可以从中分析出许多心理学的真理,而每个人在爱情中不经意流露出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都会成为未来事态发展的心理学佐证,而这些又在老师的讲授中被神奇的放大了,让我们能更轻易的触碰到心理学的神奇,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想这也正是这门课程之所以有如此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知道想真正得弄清以上关于爱情和心理学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也许经过接下来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只能弄清冰山一角,但是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每一次课上,丁老师都会给我新的收获!
早就听闻丁老师的课在吉大众多公选课中的地位和受欢迎度,终于有幸在这学期补退选的时候成功抢到了一个名额。也正因为此,我错过了第一周的课,真的感觉很遗憾,这可能是我唯一一次因为错过一节不点名的选修课而遗憾…总之,丁老师的课真的名不虚传。
闲话少叙,以下是我的第一次作业,即第二节课的笔记和感受。
在这节课中,老师正式开始了爱情心理学的讲授,真的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不仅因为老师的风趣幽默,更是因为我在这种独特的授课方法中受益匪浅,不仅是对爱情有了新的感悟,更对心理学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爱情本身就是具有魔力的。不论是体验过的人,还是一直对它憧憬缺从未付诸实践的人,似乎都无法把爱情说清道明,有人说它是快乐的,却有人为它悲伤至极甚至付出生命;有人说它是痛苦的,可古往今来为何又有那么多人为了得到爱情不顾一切。爱情究竟是什么?
爱情心理学有两个传统,一是人文心理学对爱情的关注。主要有精神分析的心理学,人文主义的心理学以及进化心理学;二是社会心理学对爱情的研究。它把爱情作为关系来研究。
接下来老师又介绍了爱情的三种形态:
一.爱情作为一种生活
1.爱情的抉择意味着生活的抉择
爱情中充满了选择,而你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影响自己的未来生活。而如今的社会中,也充斥着这种抉择。有的人为了金钱和利益,宁愿放弃真爱;而有的人却心甘情愿为了真爱抛弃一切。当我们面对考验,究竟会作何选择。
2. 爱情的问题不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生活中的问题
两个人在一起(当然,我们假定他们并不是少数为了利益抛弃真爱的类别),是因为爱情,他们一定期望着白头到老,期待着一路白头。但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人半路而终。这是为了什么?其实并不一定是爱情出了问题,二是生活的问题。两个人可以拥有爱情,可这份爱情却并不一定都能战胜生活中的琐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但并不一定都会跟对方合拍,这可能会带来不断的矛盾,最终造成生活的问题击败爱情的结果。
3.爱情困境来自多元价值的冲突
价值观,本身就是人人各异的,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价值观完全一样的人,就更别提这两个人还相爱的概率了。于是,这种来自多元价值的冲突就造成了我们爱情中的种种困境。甚至有时候,一个人自身的价值观矛盾,都会导致困扰的产生。我们不能奢望找到一个价值观于自己完全相同的另一半,只能找一个相对更加合拍的人,以减少爱情中的困扰。
二.爱情作为一种信仰
爱情是对我们自己的快乐负责,还是对别人的快乐负责?我们是应该更多的牺牲自己,顾及对方,还是坚持以自己的快乐为本,如果对方不能让自己快乐马上换人?其实我想这个问题的两种结果从本质上都是没有错的,只是两种思维两种心理而已,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是在习惯中,我们总以所谓道德的标准加以指标的衡量。我认为,这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信仰缺失的体现,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太多诱惑,能把爱情当做一种信仰的人越来越少,而我认为这两做法都没有错,则是因为我所听闻的就有好多人一面痛斥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爱情观,而当这种情况降临在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又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的快乐。
三.爱情作为一种体验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无论听过多少关乎爱情的悲情故事,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追逐爱情,因为没体验过爱情的人生终究是不完整的。无论爱情会给你带来什么,终归还是百闻不如一见,真所谓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而对于以上三种形态的对应的解读是:
爱情作为一种生活:小说家、剧作家、电影电视编剧。
爱情作为一种信念:哲学家、文化名人、宗教领袖。
爱情作为一种体验:诗人、散文家、词曲家。
听过老师的讲授,虽然不像其他专业课那样有无数的知识点,有无数的条条框框考试点的硬性规定,但反而却引发了我比平时更多的思考。爱情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让无数人为之付出一切?爱情中又究竟有没有对错之分,有没有高下之判?追逐爱情是不是一定会收获幸福而不顾及结果?太多太多的问题充斥着我的思维。我今天才真的开始明白爱情是一门学问,而爱情心理学就是从科学客观的角度解读爱情的一把钥匙。所以在了解了爱情的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更多的了解了心理学,其实每个人的爱情都可以作为心理学的案例,都可以从中分析出许多心理学的真理,而每个人在爱情中不经意流露出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都会成为未来事态发展的心理学佐证,而这些又在老师的讲授中被神奇的放大了,让我们能更轻易的触碰到心理学的神奇,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想这也正是这门课程之所以有如此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知道想真正得弄清以上关于爱情和心理学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也许经过接下来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只能弄清冰山一角,但是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每一次课上,丁老师都会给我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