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滑沟几乎没有什么印象,甚至连它的具体位置也记不清了,可能就是场面中间的那一条,也可能要靠下一些。只记得进去捡过一次牛粪,柴都没割过,因为沟太浅了,几乎没有什么柴可割。
在村下的几条沟中,这大滑沟是去的最多的一个。它比小滑沟要深得多,有柴,有牛粪,有树,有水,口渴了可以喝到水,天热了可以找棵树凉快一下。比土窑沟、石窑沟要短些,不必担心遇到伤人的野生动物。到了十几岁时我甚至还曾单独到过这条沟中,而单独去土窑沟、石窑沟那是绝对没有过的,必须结伴而行。在上初中时放了假要回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有几天队长就安排我给羊倌儿打畔,基本上就以大滑沟为根据地。打畔实际上就是小放羊的,本来一群羊只有一个羊倌儿,可到了夏秋两季,山上有地,地里有庄稼,为了把羊赶好,队里就多派一个羊倌儿,提前站在地畔上,防止羊啃了庄稼,所以叫打畔的。这个营生比较轻松,所以一般多是安排半大小子。那时我正在上初中,属于读书人之列,却被安排做这放羊的营生,最初还十分不满,后来才知道这是队长有意照顾我,也就“那样”了。当时我还曾想过,要是将来也如朱洪武那样成了什么气候,说不定这段放羊的经历还能成为轶事呢。不过,咱当然没成什么气候,也就没成为人们的谈资,只有在写这些沟沟岔岔时才想起了那段历史。
在村下的几条沟中,这大滑沟是去的最多的一个。它比小滑沟要深得多,有柴,有牛粪,有树,有水,口渴了可以喝到水,天热了可以找棵树凉快一下。比土窑沟、石窑沟要短些,不必担心遇到伤人的野生动物。到了十几岁时我甚至还曾单独到过这条沟中,而单独去土窑沟、石窑沟那是绝对没有过的,必须结伴而行。在上初中时放了假要回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有几天队长就安排我给羊倌儿打畔,基本上就以大滑沟为根据地。打畔实际上就是小放羊的,本来一群羊只有一个羊倌儿,可到了夏秋两季,山上有地,地里有庄稼,为了把羊赶好,队里就多派一个羊倌儿,提前站在地畔上,防止羊啃了庄稼,所以叫打畔的。这个营生比较轻松,所以一般多是安排半大小子。那时我正在上初中,属于读书人之列,却被安排做这放羊的营生,最初还十分不满,后来才知道这是队长有意照顾我,也就“那样”了。当时我还曾想过,要是将来也如朱洪武那样成了什么气候,说不定这段放羊的经历还能成为轶事呢。不过,咱当然没成什么气候,也就没成为人们的谈资,只有在写这些沟沟岔岔时才想起了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