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公的社会影响力:
《人民日报》:民众的态度,是对领导干部的重要评价,也是对地方工作的期待。一个领导干部,一任地方官员,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感受最直接。在很大程度上,联名留市长的背后也有着自身利益的考量——“民心工程”开工了,换一拨领导,是否还能全力保障、加速推进?房屋被征收,主事者调任,是否还能得到妥善安置、确保回迁?有这种“不确定性”的忧虑,才引发了集体性的“情感爆发”。
《齐鲁晚报》:眼下,全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大面积换届、调动,如果山西省组织部门能够多听听大同市民的声音,给这一电视剧般的情节一个大圆满结局,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大同市民看到政策延续的希望,更在于让民众真正看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可期。
《东方早报》:耿彦波的成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成功。这个成功,既能证明一个有能力和胸怀去做事的官员,能制造出怎样的奇迹,也能证明人们对官员的认可标准是何其“实用”,还能证明掌权者在中国有多么宽松的行动条件。
《羊城晚报》:“新官理旧账”如果单单靠政府的承诺,是比较脆弱的。只有人大充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才能使“新官理旧账”形成规范可靠的制度,才能避免地方主政官员变动导致“人走政息”,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