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铛铛吧 关注:87贴子:10,861

回复:【自刘吧】刘慈欣语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魔鬼积木》
1.理智是真正的勇敢。(《魔鬼积木》是刘慈欣作品中最有好莱坞味道的一本,但我很不喜欢这种风格的科幻,大刘真是不适合写一些迎合市场的软科幻,不过,里面对营养液中基因组合体的描写真让我有恶心的感觉…另外很同情桑比亚那个同名不同姓的兄弟国家没有奥拉博士…
《赡养上帝》
1. 这里的什么东西都是傻的。(神来之笔啊…)
2. “快看啊,天上都是玩具耶”
3. 任何长大成人的文明都是星舰文明,在太空进行着永恒的流浪,飞船就是它的家。(大刘忘了,其他文明不一定都是按人类的思维生活…)
4. 按需分配,我就满足了。(这是个任重道远的崇高事业…)
5. 对一个文明来说,个体太长寿是致命的危险。(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大自然限定我们的生命长度,是经过时间检验后确定的。毛xx讲:“人到老年就会死亡,D也是这样。”人老了,就要死;国运到头了,就要改朝换代…)
6. 宇宙啊,你真不知道它有多大,你们所谓的沧海桑田天长地久,不过是时空中的一粒沙啊......话说回来,你感觉不到这些,有时候还真是一种幸运呢!
7. “她正在说呢,刚刚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每个字说了一年多的时间,已说了三年半,现在正在结束‘你'字,完全结束可能还需要三十月左右吧。"上帝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仰视着院子上方的苍穹,"她后面还有话,我会用尽残生去听的。”(唉…刘慈欣诠释的爱情总是那么独特…)
8. 如果我们的飞船真能再次接近光速,我就让它无限逼近光速飞行,这样就能跨越无限的时间,直接到达宇宙的末日时刻,那时,宇宙已经坍缩得很小很小,会比兵兵的皮球还小,会成为一个点,那时,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一起了,我和她,自然也在一起了。(上帝老爷子的爱情很令人感动,宇宙就是让我们这么无奈…)
9. 一定要飞出去!不要问为什么,只是尽最大的力量向外飞,飞得越远越好!这样要花很多钱死很多人,但一定要飞出去,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人也是这样,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飞出去…)
10. 这个宇宙,只要你耐心等待,什么愿望都有可能实现


20楼2013-05-11 15:03
回复
    《赡养人类》
    1. 瞄准谁,与枪无关。(如果棋子不甘于做棋子,它的结局只能成为弃子…)
    2. “富人和穷人已经不是同一个……同一个……” “富人和穷人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就像穷人和狗不是同一个物种一样,穷人不再是人了。”(在这篇社会科学幻想小说里,刘慈欣对于社会的贫富差距的夸张假想令人不寒而栗。其对于社会本质的剖析丝毫不亚于《镜子》。)
    3. 当烧到135万的时候,水开了。(正如大家所说的,极具黑色幽默。)
    《中国2185》
    1.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值得为之献出生命,但没有东西值得为之不睡觉。(我们都把这句话做反了…)
    《时间移民》
    1. 在对存在思考到终极时,他们认为不存在是最合理的并选择了它。(想想还真是…)
    2. 在一切都结束后,一切又开始了!
    《信使》
    1. 我是信使,我们的时代不想看到您太忧虑,所以派我来。(人类有未来…)


    21楼2013-05-11 15:04
    回复
      《圆圆的肥皂泡》
      1. 轻飘洒脱的思想和性格不一定就是缺点。这是一个令父亲这一代人恼火的时代,现在的成功需要的是逼人的思想灵气,经验、毅力和使命感之类的不起决定作用,凝重和沉重更是显得傻乎乎的。
      2. 一个人用一生开一个玩笑也是一种使命。(这使命可够玩笑的...)
      3. 大群大群的巨型汽泡浩浩荡荡地漂向大陆深处,包裹着海洋的湿气,漂过了喜马拉雅山,飘过了大西南,飘到大西北上空,在南海、孟加拉湾和大西北之间的天空中,形成了两条长达数千公里的汽泡长河。(想想看,多壮观!多浪漫啊!)


      23楼2013-05-11 15:04
      回复
        《混沌蝴蝶》
        1. 你害怕已久的事发生,有时是一种解脱。(如果是肉体上的解脱就真解脱了…)


        24楼2013-05-11 15:05
        回复
          《在2001年银河奖大会上的讲话》
          1. 《在冥王星上我们坐下来哭泣》(这篇小说虽然没发表,但很明显《三体三》引入了它的主题构思)
          2. 如果世界经历了这样一次“误诊”,那全人类同样会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天空和太阳,更珍惜他们以前视为很平常的一切,人类世界将沿着一条更合理的轨迹运行。
          3. 直到今天,我们的科幻小说也没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自己的想像世界,我们只是在人家创造出的多个想像世界中演绎自己的故事。(在大刘创造出了黑暗森林式的宇宙后,我们已然有了自己的世界,有了我们的一席之地…)
          4. 科幻文学从本质上说是幼稚的,它所要表现的,是童年时代的人类,面对广漠深邃的宇宙所产生的好奇和恐惧,以及探索的冲动。在这样的一个宇宙面前,人类的科学和哲学都很幼稚,科幻做为表现这两者的唯一一个文学形式,浸透着稚气也就不奇怪了。未来人类的科学发展到极致,宇宙的一切毫发毕现之日,也就是科幻消亡之时。(玉莲附体:科幻!你个老不死的!!)
          5. 幻想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唯一标志。(老早就在怀疑马克思先生的论述,只是一直找不到自己的论据)


          25楼2013-05-11 15:05
          回复
            《掐头去尾看雨果奖》
            1. 《卧虎藏龙》得雨果奖有什么不好,至少,子怡妹妹是俺们科幻圈里的人儿了(雨果奖与星云奖的区别是,前者是读者票选的,只怪当年李安太火了,把读者都烧糊涂了…)
            《【新京报】韩松 刘慈欣 同题问答(未删节版)》
            1. 其实正如有评论指出,忠于心中道德的人其实是最自私的,他(她)为了自己良心可以什么都不顾。(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另外,我很自私…)
            2. 想象力谁都有,但人们对科幻想象有一个误解,认为是让想象力戴着科学的镣铐跳舞,其实不然,基于科学的想象比普通的想象更广阔也更自由,因为科学所发现的世界和这个世界中的奇迹比传统的神话要广阔和丰富许多。科学不是镣铐,相反是想象力的助推器、望远镜或催化剂,在科幻文学中,科学提供的不是限制而是自由,对于想象力,科学不是一堵墙而是一条路。
            3. 科幻小说有许多种,有些确实在进行社会思考或隐喻现实,但我的不是,相反,我总是试图用现实隐喻科幻。(大刘太能拽了…)
            4. 我感觉科幻文学现在的发展还是很健康的,目前关注科幻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但越来越多的科幻读者在离开学校后并没有从科幻这辆公共汽车上下车,随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科幻迷群体的成长,科幻的社会影响力也在增加,科学遇到的困难其实其它的叙事文学也遇到了,但科幻文学有自己的优势,从现在的趋势看,中国科幻有着光明的前途。(这点我十分怀疑的深信着……)


            26楼2013-05-11 15:06
            回复
              5. 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与科幻黄金时代时的美国很相像,都在崛起之初,都在社会转型期面对诸多的机会和挑战,这正是科幻成长的环境。对于中国科幻而言,走下去,鲜花自会在路旁开放!(我们想要的是在花园里名正言顺绽放的鲜花,而不是在马路边挣扎的野花…)
              6. 总结一本书的核心是我从小就头疼的事,要是几句话就能说清就不用写一本书了。(同感…最讨厌上学时的总结中心思想了)


              27楼2013-05-11 15:06
              回复
                《珊瑚岛上的死光》
                1. 想想那时主流文学与科幻的关系何等亲密,现在它们一个成了虽已破落却更加清高的穷酸绅士,另一个成了流落街头没名没户的小盲流,互相翻着白眼儿看不起对方,唉。(唉…)
                《科幻大王》特约采访
                1. 科幻,某种程度上是对已经变为泡影的理想的一种精神补偿。(有点儿道理…)
                2. 现在人们都在谈论那个贫穷山区的“放羊—娶媳妇—生孩儿—放羊”的所谓人生悲剧,其实我们和那个放羊娃没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是把循环变成“上大学—工作—买房—娶媳妇—生孩儿—上大学”而已,在某些方面我们甚至还不如放羊娃,我们没有他的闲适,没有他的山野和新鲜空气,成天在被污染的城市中奔波于命。科幻如果真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从精神上拉出这个循环,但有些作者和读者想在现实中也借助科幻跳出循环,结果都不太妙。
                3. 现实社会本身就是一部不可超越的永远在写的文学作品。
                4. 宇宙那么大,如果把思想只纠缠在人类上,就太无趣了。
                5. 在文学上,缺陷发扬到极致就是优势,只要能用有美感的方式把这种缺陷表现出来。(让寡人想起了曾轶可…)


                28楼2013-05-11 15:07
                回复
                  《答复说书人——刘慈欣关于科幻创作的回答》
                  1. 至于《超新星纪元》,所花费的精力可以写10部《球状闪电》,它有25万字,从80年代未开始写,前后三易其稿,历时十余年。小说描写超新星爆发后,地球上只剩下13岁以下的孩子,世界变得怪诞而疯狂。从我自己来说,这部小说无论从文学上还是科幻上都是顶峰之作,以后也没有可能超越。(长篇里,我还是觉得球闪好,新纪元只能列于三体二之后。大刘发此言属于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我不认为科幻有软硬之分,但确有真伪之分,科幻表达的是科学的精神和意境,而不是科学本身。重复以前说过的话:一篇没有一个科学名词,描写上古时代田园童话的科幻可能是科学的,而一篇在实验室中挤着一大群科学家和一大堆仪器的科幻却可能是伪科学的;一篇描写十亿光年之外几十亿年以后的事情的科幻可能是现实的,而一篇描写今年都市轶事的科幻可能与现实毫无关系。
                  3. 在看完这种科幻之后,你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走出家门长久地仰望星空。(《球状闪电》虽然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但让我抬头望天的还是不朽的《三体》!尤其关注半人马座α星…她在那里?)
                  4. 中国SF的社会内核已经启动,但经济内核尚未启动,它的经济规模还不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在今天的经济社会,没有经济内核的东西其命运是飘忽不定的。中国SF在纸质媒体内可能永远发展不起来,小说之类的文字叙事艺术已处于迅速衰落之中,我们是在一艘正在沉没的大船上扬起风帆。(好悲壮…)


                  29楼2013-05-11 15:07
                  回复
                    《无奈的和美丽的错误--科幻硬伤概论》
                    1. 出现疏忽硬伤,格杀勿论;知识硬伤,指出来,给作者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再学恐怕也改善不了多少);背景硬伤,装着没看见;灵魂硬伤,您很幸运,这是最棒的科幻了!(大刘在给自己找补…)
                    《混沌中的科幻》
                    1. 科幻小说的另一个独有的优势是它极其广阔的视野。一部<<战争与和平>>,洋洋百万字,也只是描写了一个地区的几十年的历史;而象阿西莫夫的<<最后答案>>这样的科幻小说,在短短的几千字内生动地描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宇宙几十亿年的历史。如此的包容量和气魄,是传统文学不可能达到的。科幻的视野能到达传统文学不可能到达的时空范围,科幻是最大气的文学!
                    2. 世界各个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胆最绚丽的幻想来构筑自己的创世神话,但没有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如现代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那样壮丽,那样震撼人心;生命进化漫长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娲造人的故事所无法相比的。还有广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观,量子物理中精灵一样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所创造的世界不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且超出了我们可能的想象。如果没有科学,我们把自己的脑髓蒸干也无力创造出这样的幻想世界来。
                    3. 技术之美的另一个最奇特,最不可思议的特征是它的性别取向,它似乎只影响男性。(那也分什么技术,织毛衣的技术,我绝对不感冒)


                    30楼2013-05-11 15:07
                    回复
                      回答小作家杂志的采访
                      1. 科幻小说的灵魂,第一是思想,第二是思想,第三还是思想。(思想!思想!还是他妈的思想!)
                      2. 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中国还没有)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他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不久以后,我们会发现,大刘是王婆…)
                      3. 对于我们,至少科幻应不再是一种文学体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信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进入科幻的世界。(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明的反向扩张》
                      1. 当几代人梦想、呼唤、寻找的外星文明终于降临地球的时,人类可能面临着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尴尬:外星人对热情伸出双手的人类视而不见,却去和蚂蚁拥抱交谈.这就生出了一个我们以前从未认真考虑过的问题:谁是地球的户主?(理论上讲谁先想到这个问题谁就应该是户主,可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蚂蚁首先想到了没有,所以问题还是无解…)
                      2. 文明,也许是一条使地球生命万代延续的光明大道,也许是使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走向灭绝的陷阱。
                      3. 对生命和文明在宇宙中的前景来说,任何想象都显得软弱无力.


                      32楼2013-05-11 15:08
                      回复
                        《被忘却的佳作》
                        1. 《金玉米》,描写一名日本老兵回到他曾作战的中国农村地区,在那里种一种高产玉米,然后高价回收,说是赎罪,后来发现原来这里的土镶中富含金元素,这种玉米能够从土镶中大量摄取金子。。。。。。十分有趣的一个故事,被忘掉真是可惜。(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有一个关于未来科技主题的展馆,其中有件展品把这个设想实现了,货真价实的把植物的果实变成了金子!真的很神奇,照这样发展,我们人类离造物主的身份越来越近了。)


                        33楼2013-05-11 15:08
                        回复
                          《东京圣战》和《冷酷的方程式》
                          1. 对于严肃的社会科学而言,人类的温情和善良是很少被考虑的,比如:如果不把所有人都设定为唯利是图,那整个经济学就失去了基础。(越来越觉得大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了…)
                          2. 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看看,像我这样看得入迷,并从中体会惨烈美感的变态观众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能从中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暴力,甚至进而想到什么是战争,因而由此产生的和平主义者会远比杀人狂多,还能从中悟出许多人世间一言难尽的深刻道理。(关键是不和谐…)


                          34楼2013-05-11 15:08
                          回复
                            《黑太阳》书评
                            1. 你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儿;你为什么读科幻?因为科幻中的世界不在那儿!
                            2. 在日复一日灰色的生活中,我们深感现实的乏味与狭小,渴望把自己的生命个体以几何级数复制无数份,像雾气般充满整个宇宙,亲自感受无数个其它世界的神秘与精彩,在另一些时间和另一些空间中经历体验无数种不同的人生
                            3. 孰不知,美国的年轻读者也看不懂那些作品,因此他们的年轻人已很少读科幻小说了。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对于美国的科幻读者年龄偏大这一事实,我们的科幻界仍持赞赏态度,并向往着中国的科幻读者群有一天也能变成这种状态。难道没人想想,当美国这些四十岁以上的老科幻迷都死光后(这好像用不了多长时间了),他们的科幻小说还有谁去读?事实上,国内科幻读者的低龄化正是中国科幻的希望所在,却被我们当做一件愦憾的事,这不能不说是很愦憾的。
                            4. 常常接触科幻小说的人往往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请不要惊奇。(人都说我是90后…)


                            35楼2013-05-11 15:09
                            回复
                              《 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国科幻》
                              1. 他们不知道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能给生活带来什么,他们为此激动,只因为这是哥德巴赫猜想。(每一次国家命运的转变,都能给国人带来无限的激情)


                              38楼2013-05-11 15: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