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吧 关注:3,377,648贴子:24,148,378

回复:技术贴,剖析人们为什么喜欢重口味,恐怖事件#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下来说说,心理暗示的两种作用# 、


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3-05-09 20:18
回复
    消极作用
    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己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这是负面的自我心理暗示# 、


    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13-05-09 20:19
    回复
      额,还有积极的一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13-05-09 20:19
      回复
        积极作用
        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专家不光会吹牛B,还会扯淡# 、


        来自Android客户端94楼2013-05-09 20:21
        回复
          重点来了,重点来了,心理暗示的应用!!看好咯# 、


          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13-05-09 20:22
          回复
            在临床中,心理暗示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疾病,甚至单独用来治疗疾病。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常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语言、手势、表情、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含蓄间接地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引导来访者顺从咨询者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咨询目的即心理暗示的使用# 、


            来自Android客户端97楼2013-05-09 20:23
            回复
              没人?不想更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8楼2013-05-09 20:23
              回复
                仅靠心理暗示并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但是其辅助效果往往非常惊人。下面这个例子是仅靠心理暗示治愈疾病的例子,但是,该案例中的疾病并非身体疾病。如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诊断为心理性失明。用许多方法都没治好。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果真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发现自己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圣经·新约》中有耶稣让瞎子重见光明,让跛子立刻能走,让死者(假死状态)复活的记录,如果真有耶稣此人,那他也应当是个心理学高手,擅长做心理暗示,并熟知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可以带来的实际效果# 、


                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13-05-09 20:25
                回复
                  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直接暗示:指咨询者以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来访者诱导和心理暗示,使求治者改变原有的病态感和不良态度,达到治疗目的。
                  间接暗示:指借助于某种刺激或仪器的配合,使求治者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再结合施治者的言语态度进行暗示#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3-05-09 20:27
                  回复
                    特别提出一点,这点,很重要,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在使用心理暗示时,必须结合被暗示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心理暗示,不然会产生消极心理~后果严重~儿童是最容易收到暗示的,所以请谨慎#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13-05-09 20:29
                    回复
                      心理暗示还有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直接暗示:指咨询者以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来访者诱导和心理暗示,使求治者改变原有的病态感和不良态度,达到治疗目的。
                      间接暗示:指借助于某种刺激或仪器的配合,使求治者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再结合施治者的言语态度进行暗示#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13-05-09 20:29
                      回复
                        心理暗示的三条定律~~心理暗示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起作用的,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受害者一定是那种心理暗示性比较强的人;第二,就是突然有某一件事的发生对他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达到了显著效果;第三,受害者一定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积聚在心里,具备以上条件,成功率就很大#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13-05-09 20:31
                        回复
                          是不是觉得心理暗示很恐怖呢~楼主接下来说说反向利用心理暗示~没人不更噢~~~咳咳#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13-05-09 20:33
                          回复
                            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是被别人暗示了,以致往暗示的方向发展。比如,两个关系很好的异性同学,本来不是想要追求对方,但是在周围同学的经常议论的情况下会慢慢的变成男女朋友。他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原始状态——议论、讨论——主体思想变化——思想趋向议论——实践议论——行为与议论一致,其中第二步就是一种外部的暗示导致的内部暗示。同样,内部自己的暗示也会产生或加剧某种情况。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内部暗示原理,在自己出现心情不好时,不去想,那么就可以减少或避免那种情绪的加深,达到调节自己的良好效果~~反向利用心理暗示。#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13-05-09 20:55
                            回复
                              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是被别人暗示了,以致往暗示的方向发展。比如,两个关系很好的异性同学,本来不是想要追求对方,但是在周围同学的经常议论的情况下会慢慢的变成男女朋友。他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原始状态——议论、讨论——主体思想变化——思想趋向议论——实践议论——行为与议论一致,其中第二步就是一种外部的暗示导致的内部暗示。同样,内部自己的暗示也会产生或加剧某种情况。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内部暗示原理,在自己出现心情不好时,不去想,那么就可以减少或避免那种情绪的加深,达到调节自己的良好效果~~反向利用心理暗示。#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13-05-09 2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