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莲吧 关注:8贴子:133
  • 5回复贴,共1

【历史设定】郃朝余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事情要从郃朝第三个皇帝郃宣帝说起。
【五王之乱】
宣帝登基时,郃朝至此已经建立了六十多年。宣帝本来是郃朝第二个皇帝郃孝德帝的长孙,孝德帝在位时间太长,其长子比孝德帝更早离世,所以只有由年仅二十六岁的宣帝继承皇位。年号狩武。
早在孝德帝临死前的几年里,权力极大的陈氏诸王已经在暗中准备。所以就在狩武元年,几乎在宣帝登基的同时,分封在郃朝中、南部的五位亲王同时谋反。他们宣称自己的侄子是用卑鄙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南部五个州的州牧先后被叛军击破,但州牧们的抵抗为宣帝争得了一个月的时间。宣帝下诏,由广王陈捷与尚书令左衡统领上、翼、秦三州兵马抵御叛军,又传旨让镇守东北的大将军岳仲纬勤王。
值得注意的是左衡。左衡的爷爷只是郃朝开国皇帝手下的一个小文官,左衡的父亲终其一生也只是当上了一个郡长史。而左衡“少有逸才,聪亮明允”,弱冠之年就入京为官,二十九岁时被孝德帝赏识,擢散骑常侍。太子死后,四十二岁的左衡兼任太子中庶子,辅佐未来的宣帝。宣帝即位后对自己的老师非常看重,当即加封左衡为尚书令。尚书令只是文官,这次却成为了平叛大军的副帅,可见宣帝对他的信任。
左衡似乎对军事有着天然的直觉。在对抗叛军的过程中,左衡的威望迅速超过了广王陈捷,成了实际的元帅。当叛军在与左衡对峙时,岳仲纬来了。从七月接到命令,到九月到达绮州战场,他只用了两个月,为了速度,他也只带来了三万精锐。但是足够了。
岳仲纬第一个目标是常王陈森。
“仲纬击森府江,大破之。十月,追击森涵城,复破之,斩森。”【府江、涵城是地名】
常王的迅速败亡让其余四王一下子慌了神。反王之首的襄王陈溯青首先烧毁了攻城器械,让全军退守。听到这个消息的左衡高兴地禀报宣帝:“若贼击衍州,叩肆楝,逼天巡,使苇川坚守,则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今贼等畏陛下天威而身归封地,吾料郃无事矣。”
果然,岳仲纬与左衡在彭山会师,击溃了反王的主力,叛军基本已经失去了威胁帝都天巡的能力了。狩武三年夏,最后一位反王墨王陈笛江自尽。


IP属地:四川1楼2013-05-01 22:39回复
    【虎之朝】
    平定五王之乱,岳仲纬论功第一,“拜杨侯,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了郃朝真正的权臣。左衡则被封为岑侯,进位大司马。广王陈捷领丞相。郃朝权力层暂时形成了制衡。
    陈捷既为亲王,实则百无一用,只是因小心谨慎而且封地接近帝都天巡,宣帝才想让他平衡外姓实力。仅仅才狩武四年,陈捷就已经丧失了实权。而岳仲纬的实力却急剧膨胀,他的很多旧部纷纷入京为官,朝堂之上半数是岳仲纬在军队的老部下。到了狩武五年,“政事大小皆自仲纬出,赏罚皆非上意。”这头镇守东北的猛虎,终于踞天巡朝堂之上。
    (注:郃朝高祖建国之时,设置百官中尚书令、大司马、大将军都可以参政,丞相之权并不是很大。)
    曾经是帝师的左衡已经觉察到不妙,进宫与宣帝密谈。狩武六年四月,左衡表大理寺卿萧综为上州牧(上州,即帝王所在之州,天巡就在上州内)。五王之乱时,萧综由绮州别驾出任护军将军,隶属岳仲纬平叛。岳仲纬亦以为萧综曾在自己部下做过事,也默认了此安排。
    六年八月,岳仲纬带着亲信与数千精骑到上州严田秋狩。天巡中卫将军聂盾与光禄卿百里涟都是岳仲纬旧将,没有岳仲纬的命令,没人能调动天巡一兵一卒。
    但就在岳仲纬离开的第三天,宣帝密令左衡动手。百里涟在上朝时被执下,宣帝马上宣布解除百里涟的职务,由左衡担任光禄勋。禁军被宣帝重新掌握。
    这时宣帝的命令也到了聂盾营中,要求聂盾交出兵权。卫将军聂盾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有部下劝他立刻扣押使者,把守城门,等待大将军回京。聂盾怒斥该部下,“此谋逆之事,吾不为也!”当即,聂盾孤身入宫面圣,交出兵权。
    正在狩猎的岳仲纬知道天巡惊变后,恐惧不已。这时有亲信建议岳仲纬联络萧综,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反攻天巡,一举消灭左衡。
    而就在提出建议的第二天清晨,萧综封闭上州所有关隘的消息也传到了严田。与这个消息一同到来的,还有萧综本人和两万士兵。
    两军对峙时,萧综亲自写信劝岳仲纬面圣认罪。考虑良久,岳仲纬自缚出降。宣帝考虑到他以前的功绩,赦免了岳仲纬死罪,将其全家流放到偏远的咒州。岳仲纬的党羽们或被处死或被罢官,宣帝终于掌握了帝国的最大权力。
    六年九月,岳仲纬全家南下渡江时,“不幸”船覆,老少五十余口全部淹死。同月,左衡被封为岑公,但也被免除了光禄勋的职务。


    IP属地:四川2楼2013-05-01 22:40
    收起回复
      【黄昏与黎明】
      狩武七年十月,掌权不久宣帝身患重病而驾崩,年仅三十三岁。按宣帝遗诏,广王陈捷、济东王陈湘、岑公左衡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十四岁的太子。
      新帝即位,改元宁宪。左衡自知威望过重、功劳过大,恐受怀疑,几乎将全部政事交予两位亲王处理。济东王陈湘自恃才干,也还不客气地包揽了政务。宁宪二年正月,左衡在病中禀奏天子加封陈湘为大将军,获准。这一举动博得了陈湘极大的好感,济东王反过来也大肆封赏左氏家族。左氏家族也从几十年前的一个小世家,变成了仅次于皇族的第二大家族。
      八月,左衡在天巡家中去世,谥号“烈”,长子尚书令左谦袭其爵。左衡死去,陈捷年老,这着实让作为宣帝堂弟的陈湘轻松不少。但很快他发现事情不对了。朝野上下左氏门生故吏众多,左谦一改其父低调的作风,成了陈湘的眼中钉。宁宪三年三月,广王陈捷去世,谥号“忠”,左氏实力进一步膨胀。左谦以尚书令身份整顿朝政,“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朝野肃然。”
      左衡无与伦比的威望已经让左氏的势力遍布朝野,而他的儿子竟然能力亦如此出色,这怎么不让人担忧?陈湘一下子惊奇地发现自己虽然贵为亲王,实则来京不过三年,根基之薄弱根本无力对抗左氏。但在左衡闲居的两年里,陈湘曾体验过手握权柄的滋味。他不愿意放弃。
      陈湘向幕僚们征求意见,最后决定把握住自己拥有京畿兵权的优势,每天身穿甲胄居于禁宫,以兵势弹压左氏。只要皇帝长大成人,陈氏江山便是稳了。


      IP属地:四川3楼2013-05-16 22:53
      回复
        【祚尽】
        陈湘靠着数量众多的正规军渐渐占了上风,左党诸臣被逼得退守宅院。
        这个时候,左策带着两千死士,从早已挖好的秘道潜入了禁宫。守卫禁宫光禄勋陈甫盛立刻封闭了诸殿内门,率禁军死据。正当左策冲突不入时,左党的羽林中郎将聂恬越众而出,直攻正门。作为聂盾的长子,聂恬素来以骁果著称。《郃末春秋》记载,”恬引死士数十攻煌乾门,甫盛以禁军数百据守。恬自持矛当先,刺甲士十余人,校尉二人,甫盛军遂乱,望甫盛于军中,掷矛,杀之。“
        左策扫平了陈氏禁军后控制了整个禁宫,让惊魂未定的皇帝写下了讨济东王的诏书。皇帝刚刚才受了陈湘软禁,也觉得是叔叔在谋反,不但写了诏书,还随左策出宫亲讨陈湘。
        看到皇帝后,天巡守军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受了陈湘和陈穆之的欺骗,纷纷缴械。陈氏宗亲大势已去,陈穆之死于乱军中,陈湘颓然叹道”八十年郃祚,今日尽矣!“挥剑自裁。这次动乱在历史上被称作”济东之变“。
        八十年郃朝,终于没人能制衡左家了。
        翌日,左谦被封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诸臣需要先告左谦,再禀皇帝。


        IP属地:四川5楼2013-11-06 23:40
        回复
          【忠臣】
          ”济东之变“后的下一个月,皇帝改宁宪六年为兴国元年,左谦被加封为岑王,左党官员都加官晋爵。这时候,聂盾站出来了。
          这个曾为了郃朝抛弃了老上司的将军并不受信任。此时的聂盾官衔是散骑常侍,在郃朝是个有名无权的闲官。聂盾上书道:“外姓为王,不合制。大将军宜守谦退之节。”左谦没有废话,直接罢免了聂盾的职务。随即,聂盾的次子聂淇也辞去了金吾卫长史的职务。
          刚刚升任征东将军的聂恬在天巡郊外送别父亲和弟弟,酒会上,聂淇哭着对聂恬说:“世人常谓兄才武冠绝聂氏,胜淇远矣。以今日之事度之,兄实不如淇也!”聂恬默然。
          然后的几年里,政权尽归左氏。兴国四年,三朝老臣冯络病中垂死,他的晚生后辈来府看望他,都暗自垂泪。冯络却大笑道:“吾今免为亡国之臣矣!”
          兴国五年,左谦的四十九岁寿宴上,皇帝欲除左谦,事败。当左谦在朝堂上宣布废皇帝为页承王时,群臣无声。


          IP属地:四川7楼2013-11-12 22:33
          回复
            【岑代郃,承天德】
            延康二年冬,萧综军队中的少数民族士兵思家弃军而归,萧综势弱退守翼州。
            三年二月,萧综在与左澜交锋时负伤,因为年老,当夜殒命。萧夏退据宓胥山脉,仍占有翼州中部和北部。左策留下熊靖维持战线,自己率兵回都。
            左谦再无后顾之忧,大肆封赏部下,改延康三年为大业元年。
            大业二年,上州之地流传童谣,有一句“岑代郃,承天德”,东方州县上报有凤凰来仪,麒麟现世。大业二年五月六日,郃帝上告祖庙,禅位于左谦。郃帝被封为商王。
            左谦该国号为“岑”,改元“天德”,追谥父亲左衡为岑烈帝,祖父左方廷为岑威帝,曾祖左阜为岑静帝。


            IP属地:四川9楼2013-11-15 14: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