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吧 关注:35,702贴子:1,474,069

回复:来自天涯法律专业人士“玫瑰成灰”深入解读剖析“孙维声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时候好希望嗜血判官的出现。。


272楼2013-04-23 11:55
回复

    【物化2班的同学们,这个才是真正的朱令】
    爆料人原话之十三:“孙维的来往同学,都是很物质的,与朱令不同。朱令学习《广陵散》,花了一年多功夫,我问她为什么要学这个,她说:我渐渐地不爱胡闹了,也讨厌幼稚,我觉得冷静和冷眼也许对我会更好些。我问她有没有顾视日影,她笑了一下,没回答。”
    今天08:54来自新浪微博
    -----------------------------------------------------------
    【朱令对“清华广播站”的批评】
    爆料人原话之十四:“刚上大学,都喜欢批评学校和专业。朱令也不例外。有一次晚饭,她跟几个女同学说:学校里怎么老是放流行歌曲?跑步的时候,应该放《沃尔塔瓦河》。丰收的田野,猎人的号角,水仙女在波浪上嬉游,多好听。大家没有反应。后来,她基本不说这些了。”
    ------------------------------------------------------------
    【转发】看看爱乐者的评论!清华大学物化2班的那些“我家房子好大”、“我的公司好知名”的同学们,你们能明白她们毁灭的是什么吗?//@不照静子:搜来听了沃尔塔瓦河,欧洲古典音乐,淡淡的忧桑,好好听~~又热泪盈眶了。。 本来就喜欢音乐,对这个女孩的喜爱更是深了。。。好可惜,好可怜。。。。
    ------------------------------------------------------------
    【喜欢朱令的网友们】
    转来Kitty收集的《沃尔塔瓦河》的资料。那些说“自己的房子好大”、“自己的工作很名牌”、“自己的身材苗条了”的清华大学物化2班的女同学,你们的今天,不也在听这首曲子,不也在让自己的孩子听这首曲子吗?
    【物化2班的同学】你们可曾想起朱令当年随着音乐起落的手臂?


    273楼2013-04-23 12:03
    收起回复
      严重怀疑是集体作案,至少也是心照不宣的知情人,试想,如果宿舍发生了投毒案,如果大家都不知情,肯定慌乱不堪,会是谁干的?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目标?互相猜疑,希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才是正常的心里反应,至少提出调换宿舍,远离危险区吧,我从2006年就关注朱令,现在也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信息,毕竟是性命攸关哪,朱令室友表现的平静和无所谓让人不能理解。记得我的一个室友因患脑瘤不幸离世,我的室友们在悲痛之余都怀疑自己有没有也患上了什么不治之症,甚至跑去医院做体检。也许朱令的室友们都是超人,也许她们知道自己没有危险。祝福朱令和她的父母,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坚持!


      274楼2013-04-23 12:53
      收起回复
        毒妇不得好死


        275楼2013-04-23 13:17
        收起回复
          公道希望会在!!


          276楼2013-04-23 14:00
          回复

            《法审判不出面 民意审判不会停》
            2013-04-23 09:23:25 来源: 新华日报 社会话题
              19年前的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件近日再度发酵。
              事实上,19年来,但凡有关联因素,朱令案都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朱令旧案因复旦大学室友投毒新案而被翻出,但因为有了微博这个空前开放的平台,民意审判规模比以往更大。以致复旦案这个“由头”因案件告破迅速成为舆论过客,朱令案的讨论却还在深入。
              全世界的刑事案件都不会100%侦破,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刑事案件侦破率在40%左右,世界排名不算低。为何朱令案能持续成为热点?
            综观此案,话题焦点在于:
            案发顶级高校,作案手段阴毒,当年花样年华的被害人今昔对比悬殊令人扼腕
            嫌疑人有高官背景并更名改姓出国,案件不了了之。
              由于老案未结,真相扑朔迷离,一时间全民争做福尔摩斯。
            老资料在汇总,新证据也不断被发现。然而,此轮新翻出的证据显示,在被害人家属和公众眼中未结的案件,官方已经在多年前宣布告结(不过这个结果并未通报被害人家属),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民意审判人声喧嚣,司法审判却始终缺位,万众期待的法官位置空无一人。
              民意审判一直将矛头对准一个嫌疑人——朱令的室友孙某。
            但是,民意审判不能代替法律。对于这桩热点案件,现实的情形是,司法审判若不出面,民意审判不会停止。
            民意审判没有法律效应,不能抓人,却有不可忽视的爆炸当量。
            在倡导和谐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中国,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党政人大政协各相关部门都不应保持长时间的沉默。
            司法审判缺席越久,民意审判的蓄发能量越大,这能量可能会毁掉很多东西。
              它可能毁掉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
            当年朱令案已经受到司法立案追究,所以此案不受20年追诉时效限制,因此,警方不应放弃调查这起投毒案。哪怕程序上已结案,亦可重启。
            不予理睬,不仅对受害者和“嫌疑人”不公平,也拉低了整个社会对司法的信任。它可能毁掉民众对社会公正的信念。
            朱令案在民意审判中,成为道德热点的晾晒台,嫌疑人是因为高官背景而被保护吗?案件是因高官干预而不了了之吗?真相如此吗?
            只有司法出场,才能真正让清者自清。
            阳光何时驱散暗黑?民意期待司法就位。
              --------------王晓映 孟旭


            278楼2013-04-23 18:05
            收起回复
              转玫瑰律师在博客里的一些回复评论:
              爱色无戒_emd2013-04-22 23:48:35
              看朱令案会痛哭是因为我们强烈的挫败感!
              -------------------------------------
              博主回复:2013-04-23 09:19:35
              觉得委屈,恶人竟然可以如此招遥并逍遥法外,权力机关、医院,学校所做所为如此丑恶冷漠,让我觉得自己活在非人间,为同类所承受的痛苦同病相怜,我们都有一天会落进这悲惨的非人间。


              279楼2013-04-23 19:57
              回复
                转玫瑰律师在博客里的一些回复评论:
                Cassie不说话2013-04-22 20:28:05
                我只是觉得很奇怪
                像清华大学这种资深学府,人文素养终究还是不行,而且十几年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认定孙维是凶手,又漫天的证据和破案分析,很多专业认识和警察都支持立案审理,就是没有官方地进行立案?
                难道就因为孙维的家世让朱令白白丧生,凶手逍遥法外还发表什么申明,这个社会的良心在哪里?!
                朱令父母就两个女儿,一个北大一个清华,结果北大的出意外死了,清华的被谋害成植物人至今未讨公道,天理何在?人性何在?!!
                -------------------------------------------------
                博主回复:2013-04-23 09:12:34
                是的,天理何在


                280楼2013-04-23 19:59
                回复

                  真相是不是就是这样??


                  281楼2013-04-23 20:41
                  回复

                    百年清华,厚德载物!请推动重启朱令案!担起该担的责任,别让国人失望!!!
                    强烈要求北京市公安局彻查1994年清华大学朱令铊盐投毒案,让受害人沉冤得雪,让世人看到公平正义!!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在夜深的夜晚,你会想到有一个清华女生(朱令)多么需要人帮助么??


                    282楼2013-04-23 20:44
                    回复

                      转一位知情人“接近真凶”在天涯的一篇文章
                      一直没有参与讨论,因为我接触这件事的时间比较长,对很多事情已经绝望了,觉得最能做的就是在经济上帮助这个苦难的家庭。
                      今天看了晨报,发现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把事实陈述一下,因为传言很多,却不知道都来自何方。或许凶手故意制造也不好说
                      所以这里向大家陈述几点实事:
                      一公安98年5月的结论:
                        1。有证据确定朱令令是中毒。不是病。
                        2。内查外调朱令令是在学校内中毒。
                        3。排除了朱令令本人使用接触铊盐。排除家属,亲戚,朋友接触铊盐
                        5。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学生XX是疑点人
                        6。工作还在继续。
                        关于嫌疑人,朱家的信息全部来自公安。这不是单纯哪个人口头判断的。从1995年公安局就说锁定目标等待上级指示短兵相接。19年了,还没有接上。
                        此后无下文。
                      二、关于盗窃案:
                        发生在4月28日报案以后,五一放假期间。由同宿舍人报案。
                        也未能侦破。
                      三、朱家是非常老式的知识分子,善良,老实。
                      家里一贫如洗,一个有病住院,一个在家照顾女儿。没有帮手。
                      朱家得到的帮助都是来自于同情他们的人
                      本人对本文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愿意接受公安询问。
                      还有更多的情况,因为此案还未结束,不方便多说
                      希望当年知情人,能推动此案发展的人联系
                      非常欢迎有经验的人的建议和帮助。欢迎媒体。
                      helpzhufamily@gmail.com
                      有法律责任均由本人承担。


                      284楼2013-04-23 21:08
                      收起回复
                        转一位知情人“原来非我”06年在天涯的一篇文章
                        我是物化二的,来说几句:
                        1.物化2是权势中心操纵一切的班,普通同学不知情,有什么事情问出来证明的同学,
                        他们是知情人,和其他同学没有关系。
                        2."孙维的同学"说集体行动,意思应该是集体知情或者集体参与。认为投毒的目的可能不是杀人。
                        3.感谢帮助过朱令的所有人,物化2班普通同学确实没有帮助朱令什么。班干部帮没帮要问他们。
                        4.网络和媒体,不要做破案专家,无根据的分析案情,相信北京公安局有是一定的能力的,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和判断只能给朱令帮倒忙。
                        最后让凶手逍遥法外,希望媒体和个人能相信公安,相信党。
                        个人非常相信十四处的能力,破案过程主要证据并没有公开,个人认为这不是个复杂的案子,十四处应该早有结论。
                        证明二次投毒不是一个医生就可以下结论的,公安部应该有很多毒品专家。如果嫌疑人能证明不是二次投毒
                        凭她家的地位应该早就请人证明了,这是证明她清白的关键,不会等到十年后才来论证
                        5.嫌疑人不知道他们演的是那出戏,十年前是一团迷雾,十年后还是一团迷雾,孙同学完全有能力让公安破案,追查真凶,何苦到网上来影响别的不知情的同学的正常生活。
                        希望你们几个饶了大家,去公安局要求破案和控告诽谤的人。
                        6.希望权力中心出来做个声明,这一切和普通同学没有关系,你们当年为什么向同学遮掩事实,也算你们良心发现.
                        邱老六你不用来证明身份了,不要跟2,4淌浑水,只有他们才知道真相是什么。好事坏事还是请他们包了吧。荣辱也属于他们。
                        审判前不会再来,本人的命还比几百块值.


                        285楼2013-04-23 22:19
                        回复
                          《广陵一曲从此散》童宇峰 2004年11月10日
                          转眼离我的大学同学朱令铊中毒十年了。
                          不久前听说她又因为肺部感染住了院。虽然勉强脱离了危险,但是我不知道她顽强而脆弱的生命是否还能再坚持十年,她那坚强而悲伤的父母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日复一日,继续照料朱令十年。写下这些文字,是希望我们还能记得这样一个倍遭苦难的家庭,能尽我们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实际上我不是写朱令的最佳人选。虽然是同学,但是在那些青涩的大学岁月中,我是一个过分沉迷于自己世界的毛头小孩,对于朱令就像对班上很多其他女生一样,并没有留下关于她的很多记忆。甚至她中毒这件事情,在我的印象里色彩都一直很淡。一开始我只是知道她得了一种连协和也医不好的怪病。后来突然知道了是铊中毒,说来惭愧,可能是自己的淡漠,我却从来没有想去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都避而不谈,一些有意无意的回避,所以也就渐渐忘了很多事情。直到2002年春天,又在网上看到一些讨论,我才开始再次关心起她的事情来。但是往事却已经开始渐渐淡出自己的记忆了。
                          我们班上北京来的学生都相对多才多艺。朱令的长处是她的音乐和体育。
                          印象中,从一入学她就是一个大忙人,民乐队的排练占据了她很多业余时间,所以很多班级活动,她通常只是参加一下很快提前离开的,或者就不参加了。这也许是后来有人说她和班上很多同学格格不入的原因。但是对于她能做到的事情,她总是尽心尽力去做的。我记得入学那年清华新生的“一二.九”汇演,班里的合唱就是她指挥的,排练的时候她费了很多心思,而她自己同时还有一个古琴的表演节目。她的游泳水平也很高,好像是达到了一级或者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这也是她后来两次吸收了致死剂量的重金属铊但是幸免于死的原因。
                          虽然很忙,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仍很靠前,而且兴趣很广泛。
                          94年夏天的时候化学系组织了学生科技活动,记得是让学生提出课题,然后是系里支持一部分课题的研究。当时90级万荣是学生这边的负责人,一个中午我和万荣正在讨论什么事情,朱令跑过来,拿着她的设想,十多页纸,我记得是关于聚丙烯改性的一个题目,好像是因为她有个亲戚提起过这个题材,所以她做了调研,找了一些材料,提出了她的一些想法。交完材料,她又匆匆离开,说是有另外什么事。她的生活总是这样很匆忙、很充实。那年是大三,我想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发生,也许她本科阶段就这个课题会做出不少工作。我和她其实没有交谈过多少次,这算一次,听她讲述自己的科研设想。另外一次有印象的是在四教的数学课,课前说了一会儿话,她说二外选了德语,我就问她德语难不难,她说除了发音不算难;零零碎碎还有一些别的话题。清华是藏龙卧虎之地,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学生,有些喜欢作狂狷之态,而朱令是那种不会主动去讨好别人,但是如果你和她聊就比较容易接近的女生。
                          这大概就是她没有中毒之前留给我的印象,多才多艺,全面发展。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同学之间关系也比较纯朴,没有什么绯闻。
                          然后就是她第一次中毒,起得很突然,大概有一两个月没有见到她来上课。中间我和班上同学去当时她住院的同仁医院看望过她。然后是新学期,一个上午我们在三教上物理化学课,她带着疲惫的身躯从门外进来,戴着一顶帽子,大病初愈的样子。后来我听她父母说是因为她要强,不愿意拉下课,物理化学又是比较难的课程,所以病没有完全好她就急着回学校。然而这次她没有坚持多久,很快又病倒了,送了协和。此后就是协和的误诊以及朱令在北大的高中同学贝志城等人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求助并得到铊中毒的诊断。最后的治疗只是用了几十块钱的普鲁士蓝。


                          286楼2013-04-24 09:42
                          回复




                            290楼2013-04-24 12: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