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团吧 关注:14贴子:161
  • 10回复贴,共1

周易4卦:蒙卦——论启蒙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文〕蒙卦象征蒙昧:亨通。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匪:即“非”。筮:原指用蓍草占问,此处指学童向蒙师问疑求决。)
〔提示〕指出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为本,中华先民早就认识到了。今天我们讨论的蒙卦,在六十四卦中,安排为乾、坤之后的第二卦,列于屯卦之后。“屯”为初生,“蒙”为蒙昧。两卦的卦形正好互为颠倒、卦爻逆序,构成一对。在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多处于蒙昧状态,开发民智便是首要工作,这就是启蒙教育。蒙卦的中心内容,就是论启蒙之道。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先后,都有内在规律可寻,所有六十四卦,卦与卦之间是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易经》“七传”中的《序卦传》就专讲诸卦前后相承的意义。一般说来,反映出事物“相承”和“相反”两种发展变化规律。从卦形上看,每两卦一对,每对不是卦象颠倒(称为“复”,如蒙卦是屯卦卦象的颠倒),就是卦象相反(称为“变”,六爻之阴阳相反,只有四对,如坤卦与乾卦卦象相反)。


IP属地:陕西1楼2013-04-01 21:42回复
    下面我们先看卦辞。蒙卦卦辞首先提出了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头一句话,蒙昧怎么会亨通呢?难道《易经》提倡“蒙昧主义”吗?不。这是说,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就必然是亨通的。好比一面镜子,它本来是明亮的,但蒙上了尘垢,只需擦去尘垢,就可以恢复它的本体固有的光明。“蒙”——“亨”,蕴含着这样的思想:教育是可以启蒙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启蒙的。这无疑是十分积极的教育思想,也是指向“亨通”的十分乐观的教育思想。那么卦辞中强调“童蒙求我”,“渎则不告”,是否在宣扬师道之尊严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当然应该是尊严的。不过,卦辞中所说意不在此。强调“童蒙求我”,实际上是强调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的重要性。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的自觉要求,即便“我求童蒙”也无济于事的。所以孔子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蒙、启蒙,首先要启发他向学的愿望!一方面蒙童“学而不厌”,另一方面夫子“诲人不倦”,这才能志趣相应,共同完成教与学的双向活动。
    《易经》往往有深层含义,而我往往只能看到表层。下文:“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是:向先生请教,要像占筮一样抱着至诚的心。如果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对已经答复过的同一问题再三发问,实际上等于不要先生指教,那就可以不必再回答。占人为了决疑,用蓍草向神灵占问凶吉,如果对某事回答是凶,但不合问者心愿,就反复占问,不回答“吉”就没个完,这是对神灵的不信任,或者说是亵渎,神灵就不再回答了。因为这样非但不能决疑,反面增加疑惑。同样,你问先生某事对不对,问答说不对,但你不满意,就再三再四地问,这也是对先生的不信任,也是一种亵渎。这样的态度,先生回答他一百遍也没有用,也解决不了他的疑惑。所以不必再回答,先要端正他的态度。
    记得《论语》上有孔子的这样一句话:“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卦辞所说“再三渎,渎则不告”,也有类似的含意。孔子的话是说,“我告诉他一个道理,他不能举一反三, 我就不再教他了。”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重在启发其领悟, 培养其思考。不必一答再答,让他在苦苦思索中领悟要更好些。所以,“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其中既有求学者的态度问题,也有施教者的方法问题。
    “利贞” 二字,在卦爻辞中较常见;这里的“利贞”是对卦辞的总结,也可以视为补充说明。“童蒙求我”也罢,“渎则不告”也罢,这些教育原则都有利于守持正道,也是符合启蒙的规律的。


    IP属地:陕西2楼2013-04-01 21:42
    回复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译文〕《彖传》说:蒙昧,犹如山下有险阻,遇险阻则止步不前,这是蒙昧之象。
      〔提示〕用卦象解释卦名。
      这里讲卦名的由来,通过上下二体的象征意义来说明。下体是坎,坎为险;上体是艮,艮为山。所以说山下有险,只能止步不前。为什么说这是蒙味之象?艮为山,山也有止的含义,因为山巍然不动,性质为止。止则不通,止步不前当然不能通达。通则明,不通则昧(暗)。山下有险为蒙昧之象,就是这样推演出来的。卦名往往是这样,由上下二体的象征意义推演而得。下文《彖传》逐句解释卦辞。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也养正,圣功也。
      〔译文〕蒙昧可以亨通,由于启蒙者按照亨通的法则行事,这就是灵活适时的中道。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这样双方的志趣才能相应。初次请问给以回答,因为蒙师有阳刚气质,能行中道,有能力发蒙,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一种亵渎,就不再间答,是说滥问亵渎了启蒙教育。童稚蒙昧的时候,应该涵养纯正无邪的本性,这是圣人施教的功业。
      〔提示〕逐句阐发卦辞之旨。
      “教不严,师之惰。”施教者须有阳刚气质,才能雷厉风行地推行教育,不容受学者懈怠。同时又应以宽严适宜、灵活适时的中道为准则,才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能因才施教,无过无不及。所以在卦辞中前面提出“时中”二字,后面又提出“刚屮”二字,作为师长的基本修养。从蒙卦六爻看,两阳爻为师长,只有九二刚而居中,能够承担启蒙开智的重任。另一阳爻上九,由于过刚而不中,就失之过严,而缺少灵活变通的精神。
      卦辞提出“蒙以养正”四字,而且十分推崇。《彖辞》的结尾是解释发挥卦辞最后的“利贞”(利于守持正道)二字,而把“蒙以养正”视为最大的“正”道,最了不起的圣人功业。蒙卦主要是讲“启蒙”、“发蒙”,这里却主张“养蒙”,当然是非同一般的。蒙童虽然处于无知无识的蒙昧状态,但是思想纯洁,天真无邪,此种天性不可失。所以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教育在使之开化增长才智的同时,千万不可斫伤蒙童的质朴天真的本性,相反,应该涵养蒙童所固有的纯正无邪的本性。这就是“养蒙”,这就是“蒙以养正”。 这个思想十分深刻,也很有现实意义。试想,如果我们把纯真的儿童教育成了世故的“小大人”,这种教育无疑是失败的。真正伟大的人物,确实并没有失去他的纯正真朴的童心!


      IP属地:陕西3楼2013-04-01 21:43
      回复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译文〕初六,启发蒙昧,施加惩罚手段是有利的,使人免犯罪过。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造成遗憾。(刑人:罚人。说:即 “脱”。桎梏:木制刑具。)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译文〕《象传》说:施加惩罚手段有利,因为这样可以让人就范于正确的法则。(正法:以法为正。)
        〔提示〕指出严加管教的必要。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一向认为“严师出髙徒”。初爻是蒙卦的始爻,位置最下,以阴爻居于阳位,不中不正,是个蒙昧最甚、不守正道的学童。所幸的是,毕竟处在蒙昧的最初阶段,可塑性强。然而必须严加管教,必要时应给以惩罚,非如此不能使归于正途。若听任其滑下去,结果就成为受桎梏之苦的罪犯。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黄连、大黄,其味虽苦,其力虽猛,如用之适时、得当,皆为良药。“小惩而大诫。”对他略施薄惩,正是为了使他今后免受更大的惩罚。“用刑人”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用脱桎梏。”这与近代英国法学家边沁的观点不谋而合:既然惩罚是承受痛苦,那么只有当它是为了防止更大痛苦时,它才被证明是正当的。总之,姑息迁就,后患无穷,虽说爱之,实则害之。发展下去,后悔莫及,这就叫“以往吝”。


        IP属地:陕西5楼2013-04-01 21:44
        回复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译文〕九二,包容蒙昧,吉祥;容纳昏暗,吉祥。儿辈能够治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译文〕《象传》说:儿辈能治家,这是刚柔相接的结果。
          〔提示〕指出宽容包纳的必要。
          “包蒙吉,纳妇吉”两句含义相似,是互文见义的,“包”就是“纳”,“蒙”就是“妇”。意思是说,聪明的人能够包容蒙昧的人是吉祥的。那么“蒙”怎么就是“妇”呢?先卖个关子,等一会再解释。“包蒙吉,纳妇吉”即是指九二而言。九二以刚爻居阴位而得中,是刚柔相济、能行“刚中”之教的师长,故能包容蒙昧的受教者。阳为明,阴为暗。昏暗就是蒙昧。所以阳爻象征刚明之师,阴爻象征蒙昧之众。“妇”为阴,阴为暗,暗为“蒙”,所以说“蒙”就是“妇”。言“蒙”是为了强调蒙昧之义,言“妇”是为了指明卦中阴爻。刚明之师能够宽容地包纳蒙昧之众,以“刚中”之道教之,以启其明。上一爻强调的是严以管教,本爻则强调宽以包含,二者相辅相成,这样就全面了。这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一致的。《易经》本来就是儒家的经典,与孔、孟所言往往可以相互印证。启蒙者要有普渡众生的博大胸襟,要有“包蒙”、“纳妇”的精神,无所遗弃。这当然是吉祥的,所以爻辞接连用了两个“吉”字作了热情的赞美。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让人不禁想起了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推行平民教育运动的陶行知。
          “儿辈能够治家既是教育启蒙的目的,也是其结果。“子克家”特指六五爻这个蒙童而言。六五与九二爻位相对、刚柔相应。九二为师,能行“刚中”之教,诲人不倦;六五为蒙 童,能够虚心受教,学而不厌。这就是本爻《象传》中所说的“刚柔接也”,也是本卦《彖传》中所说的“志应(志趣相应)也”。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育,才能造就“克家”之才。


          IP属地:陕西6楼2013-04-01 21:45
          回复
            **,困蒙,吝。
            〔译文〕**,困在蒙昧之中,这是憾事。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译文〕《象传》说:困于蒙昧的遗憾,说明唯独**与阳刚之师最疏远。(实:指阳爻。)
            〔提示〕感叹不从师向学的人被蒙昧所困。
            阴虚阳实,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在本卦中,阳实之爻指蒙师,阴虚之爻指蒙童。蒙童没有知识,空空如也,所以要虚心向学,开发智慧。如果远离明师,不主动亲近,必然困于蒙昧,**就是指这样的人。在蒙卦中,唯独**这一爻距离阳爻最为疏远。与九二、上九两阳爻既非亲比,又无正应关系。所以,它得不到明师的教化,同时又处于六三、六五两个阴爻中间,周围都是蒙昧阴暗之气,而它本身又是以阴爻居于阴位。从主观上看气质昏暗,从客观上看锢蔽又甚,是最为昏昧的蒙童,亟待启蒙教化。所以,卦辞对于**困于蒙昧深感遗憾。正如孔子所说:“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流浪街头的少年犯,弃学经商的少年儿童,就是这样的人。社会应该帮助他们从“困蒙”之中自拔。


            IP属地:陕西8楼2013-04-01 21:46
            回复
              六五,童蒙,吉。
              〔译文〕六五,童子蒙昧,吉祥。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象传》说:童子蒙昧而吉样,是因为他的恭顺和谦逊。(巽:谦逊。)
              〔提示〕赞扬恭顺谦逊的好学君子。
              全卦六爻之中,只有九二爻和这一爻是“吉”的,当然应该刮目相看了。九二阳刚居中,启迪群蒙,是有道“师表”的象征;六五居尊谦逊,以“童蒙”自处,是好学“君子”的象征。九二与六五正应,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的象征。这也就是卦辞中所肯定的“童蒙求我”,当然是吉祥的。***曾经提倡过,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群众学习,这正是以童蒙自处的精神啊。


              IP属地:陕西9楼2013-04-01 21:46
              回复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文〕上九,以猛击来启发蒙昧,过于暴烈是不利的,严防其为非作歹是有利的。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译文〕《象传》说:严防其为非作歹是有利的,说明上下的关系应该保持和顺。
                〔提示〕指出攻治蒙昧宜严不宜暴。
                蒙卦的两个阳爻代表两种施教方法不同的师长,九二主张“包蒙”,上九却主张“击蒙”。九二刚而居中,能够包容群蒙,治之以宽,所以叫“包蒙”;上九则高居上位,刚极而不中,以严厉措施治蒙,治之以猛,所以叫“击蒙”。蒙师的气质不同,治蒙方式也各异。当然九二所行的“刚中”之教是最为理想的。那么“击蒙”之法是否可以采用呢?“击蒙”之法容易产生弊病,要特别注意掌握分寸。爻辞中提出的原则是:“不利为寇,利御寇。”就是说,可以采取适当的严厉之举,但不能超越限度,能够起到防止对方为寇作乱的作用就可以了。如果采取暴烈过甚的举动,击之过烈过猛,则击蒙者本身岂不是成为“寇”了,又安能教育引导别人?由于上九阳刚极盛,故告诫它治蒙可严不可暴。这与初九爻所说的“利用刑人,用说桎梏”的精神是一致的,都主张严以治蒙。严格是对的,不过一要目的明确,这是九二爻强调的;二要程度适当,这是上九爻所强调的。在施教方式上,一般说来是主张宽容的,但在必要时也不排斥严厉。


                IP属地:陕西10楼2013-04-01 21:46
                回复
                  《易经》的思维模式总是很辩证的,处处给人以启发。蒙卦以阳爻刚明为蒙师,以阴爻昏暗为蒙童。九二为能行刚中之教的良师,上九为刚极不中的严师。四个阴爻也情况各异。既有素质极佳的好学君子“六五”,也有品质不瑞、难以施教的“六三”;既有因幼稚顽劣而蒙的“初六”,也有因不得师教而蒙的“**”。蒙卦主张要包容蒙昧者而不是排除他们,要帮助他们走上正常的人生之路。同时,主张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必要时应有严厉的措施。这样,才能解脱蒙昧的枷锁,清除犯罪的根源,转化社会的消极因素。


                  IP属地:陕西11楼2013-04-01 21:47
                  回复